传播学超全总结_第1页
传播学超全总结_第2页
传播学超全总结_第3页
传播学超全总结_第4页
传播学超全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学,参考书,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 沃纳塞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华夏出版社 麦克卢汉精粹埃里克麦克卢汉 弗兰克秦格龙 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传播,网络学习资源,传播学论坛 传媒学术网 世界媒体实验室,原文电子书,1.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作者:Sheila Steinberg 2.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作者:John Fiske,传播学的十大经典读物,1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2施拉姆

2、的大众传播学 3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4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5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6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 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7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8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10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传播学,传播的发展 传播学概述 传播分类 大众传播理论,导言,导言,传播与传播学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互动关系”说:强调传播的双向性。 “信息符号”说:强调传播是以信息符号为中介的活动。 “目的、刺激反应”说:强调

3、传播的目的性。,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社会学传统的界定,(美国库利Cooly),库利认为“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的界定,(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 )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传播看成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A送给B一个讯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效果。 传播看作一种意义的协商与交换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讯息、文化中的人以及“真实”之间发生互动,从

4、而使意义得以形成或使理解得以完成。,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归纳上述不同的定义,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或组织间关系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基本机制。,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

5、程,也是一种系统。,传播与信息,不可分割的整体 信息是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香农(又译仙农,Shannon)的理论: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信息产业: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前语言阶段的传播史)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大约在三万五千年前 语言对人类传播

6、的意义: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Melvin Defleur)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 德国著名释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认为,语言本身就一种世界观,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语义世界”。 语言传播的局限性(传播学教程(郭庆光)29 传播学引论(李彬)5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文字的传播优势: 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 文字具有规范、便携、长期保存,所承载的信息也由简单、容易变得复杂、繁多。 减少了语言沟通障碍,增强沟通的效果。(如,方言等) 对人类社

7、会的影响 它们使得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革; 它们使得大规模的、超越地理限制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和印刷品 印刷媒介的优势:(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表达性 记录永久性 迅速性 分布性 历史意义: 文字信息的批量传播成为可能,可以使众多人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得到相同的信息;(直接意义) 结束了人类的手抄传播历史,使承载着教义和知识的精神产品空前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对教育、科技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文明给印刷媒介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诸多条件。,印刷时代新闻事业的兴起,报纸: 通讯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报业大王普立策和赫斯特掀起的“黄色新闻”浪潮,电子

8、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技术发展 优势: 实现了空间和速度的突破; 内容更为多样化、通俗化、公开化,解决了印刷媒体以来媒介接触上对受众文化素养要求的限制; 人类传播的意义: 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 电子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人的大脑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广播电视的发明和运用参与建构了人类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网络传播时代,技术: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 优势:信号稳定,不易受影响;容量大;功能多。 计算机 地球村 传播特征:个人化、目标性、双向性和全球网络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征,社会传播的信息共享性,共享通过信息的扩散、交换实现; 社会传

9、播的社会关系性; 共同的意义空间是社会传播良性运行的重要前提,包括人们基本一致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以及有文化深层结构决定的基本一致的编码/译码方式; 社会传播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人类社会传播的演进规律,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发展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现加速度累积趋势。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的信息传播需要是媒介进化与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应的信息传播系统基础之上的。,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即传播)便是它的研

10、究对象。 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美国 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媒介因素、政治因素、学科因素),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三论、新闻学) 四大先驱: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 心理学家卢因(Kurt Lewin,1890-1947)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1901-1976)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

11、88),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从唯物史观研究传播学的现实需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12页 交往与传播 生产和交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播和美国经验学派的传播的区别: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14页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16页 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而是辩证的相互作用。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17页 传播学引论(李彬)50、51页,传播学的背景学科,社会学 人类学 心理学 语言学 符号学 信息科学 政治经济学,现代社会学,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主张利用观察、实验

12、等原子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确立了实证主义的传统,并发展出了机构功能主义、进化论、社会冲突论等范式。 芝加哥学派:在美国源流中,哲学家杜威、社会学家库利、米德、帕克等人构成的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芝加哥学派率先创立了社会学系,继承了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社会交往和冲突),主导了早期的美国社会学研究。 库利镜中我和首属群体 米德主我和客我 帕克社会距离,行为主义,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却是实际可见的。 只看“怎么做”,而不管“怎么想”或“怎么说”,三论之信息论,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

13、兴学科。 创始人申农(Claude E.Shannon)又译香农。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电信工程师通信的数学原理1948 在噪声中的通信1949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了信息科学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信息论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 申农与韦弗共同提出的传播过程基本模式数学模式,开辟了图解方式建构传播模式的先河,提出了如“噪音”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等课题,给予传播效果研究不少新的启示。,三论之控制论,控制论是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的科学。 维纳(Norbert Wiener)美国数学家 控制论的创始人 控制论1948年 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就是“反馈”这个概

14、念。,三论之系统论,系统论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 “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之和”。 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方法论上,那就是始终从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角度看待传播过程,始终将传播活动置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中进行考察。,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传播学的一个贡献在于宣传分析研究1927年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深入阅读: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六章 传播学的另一个贡献在于传播过程研究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5W”模式和传播的三大功能,即监督环境、联系社会、

15、传播遗产(文化),心理学家卢因(Kurt Lewin,1890-1947),团体动力论 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1901-1976),提出了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 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理论,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大大开拓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他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修正早期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Wilbur Sch

16、ramm,1907-1988),传播学创始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贡献: 把美国新闻学和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 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等;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我国传播学的引进和发展,始于台湾; 1978年复旦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 1982年施拉姆来中国访问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改革 1982年以来开了8次全国范围的传播研讨会,两大学派之经验学派Empirical

17、School,管理学派或传统学派 主要以经验的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美国学者为代表 特征: 方法论上经验性和实证精神 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传播效果是核心和焦点问题。 多元主义的社会观,两大学派之经验学派,经验性方法:一种运用可观察的、可测定的、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该方法需要三个前提: 社会现象具有客观性,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可以得到揭示; 人类具有设计出解释社会现象客观性方法的能力;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两大学派 之 经验学派,经验性方法存在的缺陷,两大学派 之 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18、,20世界60年代起源于欧洲,80年代成为主流 特点: 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 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两大学派比较,传播的类型 “四分法”,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

19、ation),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 信息交流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感情等正常形式,以及做梦、催眠等异常形式。 传播学对人内传播的研究不深入,更多集中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特征:社会性、实践性,系统性,积极能动性,基础性。,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地或凭借简单的媒介

20、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是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分类:面对面非面对面 同步传播(打电话)异步传播(发短信),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获得对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有用的信息; 认知自我(形成自我意识)和与他人的相互认知; 社会协作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需要; 满足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过程分析,施拉姆的传播模式,人际传播的过程分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符号互动,编码和译码都是主观认识活动。 认知行为:感知(感性认识)和理解(理性认识) 影响感知的因素:类似与相近;完形趋向;残缺闭合;共同

21、命运。 制约理解的因素: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 选择性定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人际传播的特征,直接性 多符号性 反馈迅速 保密性强 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对于个人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 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人际沟通言语素养,两条原理,三个层面: 音调掌控(壳):语音标准,字字分明; 语调鲜明,声声有情。 话语表达(幔):语意正确,头头是道; 语脉清晰,井井有条; 语言流畅,滔滔不绝; 语句生动,津津有味。 人际沟通(核):语用得体,句句入耳。 (最高境界),正确沟通 清晰沟通 生动沟通 得体,恰如其分 语境:

22、沟通双方言者和听者 沟通场合时间和空间,四个环节,心想口说耳闻脑辩 言者 听者 信源信道信宿,四条原则,切合言者 切合听者 切合时间 切合空间,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含义:由各种互相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的过程。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的功能,手段性的功能:内部协调,形成整体;指挥管理;控制环境,决策应变。 满足性的功能:形成共识,进行情感交流;鼓舞士气。,与组织传播有关的理论和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

23、派、社会系统论 社会文化学派 组织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概念: 美国学者梅尔文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 我国学者认为: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讨论这个概念,大众传播的特征,以往的研究结论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或个人; 大众传播所运用的是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讯息的传递是大量的

24、、迅速的、连续的和公开的;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具有“多”、“杂”、“散”、“匿”等特征的受众。 大众传播的传播过程单向性很强,反馈间接、迟缓、零散,具有积聚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作为一项产业,其所传播的信息既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大众传播的特征,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新特征 大众传播受众从被动走向主动,多样化的信息接受渠道使得受众能够和大众媒介一样接触新闻来源,掌控和发布社会信息,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发布专业机构的特点更显突出。 大众传播双向、同步的特征更为明显,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反馈渠道实现与传播者的实时,传播者也可以根据实时地反馈调整传播策略。 大众传播形态走

25、向以“离散”(单一媒体的分众化)为特征的新“整合”(大众)时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赫默顿的功能观 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总结: 信息告知 协调关系 教育大众 文化传承 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负面效应,麻醉作用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异化”降低大众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力(法兰克福学派) 暴力内容 民族文化生存与文化认同危机传播与全球化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理论 *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或译为虚假环境,指的是大众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却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

26、众当作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 “刻板印象”(Stereotype)或译为固定成见,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大众传播研究模式,概念 功能 类型 传播模式体系,模式的概念 功能 类型,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功能:组织(organizing)、预测(predictions)、启发(heuristic)、测量(measuring) 类型:结构性模式和功能型模式,传播模式体系,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拉斯韦尔德“五W”模式、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德大众

27、传播概念模式)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双模式),拉斯韦尔德“五W”模式(1948),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1949),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95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1954),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1970),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德大众传播概念模式(1957),说明:,X代表社会环境中的任何事件和事物; A有意图的传播者,如,政治家、广告客户、新闻来源等,是“鼓吹者”角色。 C媒介组织和其中的个人。 B受众或 “行为”角色,可以是个人,群体,还可以是一个社会系统。 X传播者为进入信息渠道而作出的选择;X”是指媒介组织向受众传递的加工过的信息。 BA受众B

28、向原始信源A的反馈。 BC受众通过直接接触或受众的研究向传播组织的反馈。 CA传播者C流向鼓吹者A的反馈。,赖利夫妇模式(1959),马莱茨克模式(1963),德弗勒的双模式 一(1966),德弗勒的双模式 二(1976),导言 思考题,简答题 传播学产生在美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何异同?从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到社会系统模式,说明传播学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简单阐述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导言 思考题,2 论述题 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传播学教育现状的

29、了解和评价。 试论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什么不同?请你提出一种网络传播过程的新模式。(作业1) 有研究者发表题为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的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后果。 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试论新闻业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播技术发展的基本关系。 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有哪些?试述传播学与其中一门学科的渊源与互动。,传播者与传播制度,传播者概述,传播者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的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其所使用的传播手段包括自身的生理性手段(

30、口语和副语言)和外在物质手段(文字、印刷等)。 传播者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收集、制作、传播信息。 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传播者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包括施控和受控),因此传播者研究又被称为“控制分析”Control Studies 控制分析包括: 考察传播过程中微观研究 考察社会制度对传播过程潜在的控制的宏观研究,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微观视角 把关研究 群体与组织的控制分析 宏观视角 传播制度 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 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 传播者的权利 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把关研究,卢因提出 怀特的把关研究 不足:过

31、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成的必然性和社会性。 麦克内利的把关研究 不足:每个把关人都处于等量齐观的地位,不分主次,忽略了个把关环节重要性的不同。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把关”的原因,信息的差异性 传播者的差异性 受众的差异性,“把关”的过程,搜集信息 过滤信息 制作信息 传播信息,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政治、法律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技术因素 信息自身因素 组织自身因素 受众因素 传播者个人因素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群体与组织中的控制分析,布里德与潜网 存在潜网的原因: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尤其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 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是群体

32、传播的主要控制机制。 任何社会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与流言 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非典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主要有: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群体与组织中的控制分析,流言是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 流言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葡萄藤”传播形式。 分类: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集合行为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特点: 快速增殖 奇异的回流现象 伴随大量的谣言 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流言发生的两个条件: 流言通常围绕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发生; 正式渠道的证据信息不足会推动人们通过

33、流言渠道寻求信息。,组织传播中的控制分析,组织及其结构决定了组织传播的控制方式。 正式渠道,如班会 非正式渠道,如旅游、晚会等等。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传播制度,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制度体现的是上升的统治地位的规范体系。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传播的社会控制类型,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利益集团的控制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自律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传播制度对

34、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社会制度对传播制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传播制度要维护本社会的社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服务,传播制度首先要效力于社会及其根本制度; 传播制度的基本状况与形态也影响着社会中其他派生制度的发展,因此,只有传播制度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传播制度不适应,乃至失控将可能影响到社会其他制度乃至根本制度的稳定,要注意传播制度的合理化、完善化和可控化。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集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

35、论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大众媒介的四种理论四大控制观念,传播者的权利,知晓权 编辑权 版权 消息来源保护权 安全保护权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传播者的社会责任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1947年发表的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提出的五项社会责任,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中; 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达到完整。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批判学派的制度观,意识形态控制 政治、经济控制 文化控制 阿特休尔的分析,意识形态

36、控制,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和阿尔库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传播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控制表现在: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通过媒介对社会生活议题的设置得以发挥; 大众媒介作为“霸权”机制之一,在形成社会合意,实现统治阶级“非暴力”的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众媒介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一,支持现存的意识形态结构和社会制度; 媒介理念中的“中立”与“客观”在“物化”意识的现实下大行其道,却掩盖了意识形态的多方渗透。,政治、经济控制,这方面集中在政治经济学派的分析中。 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媒介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股东凭借着自己的势力

37、支配着小股东; 资本家虽然退出了对于媒介企业的直接管理,但通过董事会仍然掌控着企业。 政治经济学派从“商品论”(媒介内容的商品化、受众的商品化和传播劳动的商品化)、“空间化”(企业规模的集中造成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结构化”(阶级结构)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传播受到广告商、权力阶级等方面的控制状况。,文化控制,“文化工业”中的“异化” 大众文化的本性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 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派通过解读传媒文本,认为大众传播过程是文化生产和意识形态再发现的过程,日常生活的权力关系就是意识形态的争霸。,阿特休尔的分析权力的媒介,资本主义新闻体系的解剖: 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的经济命脉完全

38、受资本控制,媒介受利润驱动,根本不可能成为所谓的独立的“第四阶层”; 客观主义新闻理念的产生是媒介竞争的产物,而政治上的中立就是能取得商业上的赢利; 而“社会责任”的语义含混,各有各方的解释,由此社会责任也就是只能在经济利益的支配下为利益集团服务。,阿特休尔的分析权力的媒介,媒介与社会的依存关系: 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利者的代言人; 媒介内容反映资金提供者的利益; 新闻院系传播该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帮助当政者维持他们对媒介的控制; 新闻理念(自由、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原则)具有虚伪性,间接地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目标和利益目标的实现。,深入阅读,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职

39、业伦理,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思考题,1.名词解释 版权 2.简答题 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历史性。 简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自由”。 简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主要观点。 简析网络传播自由的利与弊。 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些? 新闻媒介双重属性以及它对中国新闻媒介发展的意义。,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思考题,3.论述题 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除了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作业2) 奥斯楚尔在权利代言人(又译为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中如何总

40、结当今的报业模式?你对此观点有何评价? 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内容,一、信息,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运动的表达形式。 分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信息的特征: 事实性 传递性 时效性 系统性,信息论及其相关概念,信息论:20世界40年代末,数学家申农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和消除 熵、冗余与信息量的关系 贡献:,信息环境(拟态环境、象征性现实),信息环境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信息环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主要途径。,信息匮乏/信息过载,信息匮乏

41、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阻碍受众对特定信息的获知。 信息过载是信息时代信息极大丰富的负面影响之一,指的是社会信息超过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主要表现为: 受传者对信息的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 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 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为信息化社会,指的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20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

42、提出来的 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薪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主导地位; 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大规模发展,改变了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也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关系; 信息产业的增长改变了人们劳动就业的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导致社会体系和社会文化发生深刻的变化; 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二、符号,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为“能指”和“所指”。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

43、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的属性: 指代性 社会共有性 发展性,符号的功能,表达和理解功能; 传达的功能; 思考的功能,符号传播的基因,分类:语言符号(Verbal)和非语言符号(Nonverbal) 语言符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义和传播(语义学和语言的陷阱以及语言失当),语言陷阱,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 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 语言是抽象的,而实际是具体的。,语言失当,死线抽象 忽视差异 非此即彼 自我投射,非语言符号,体语(动作、姿势、类语言)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功能,传播信息 表达情感 指导行动,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传播态度和情绪; 辅

44、助语言传播; 代替语言。,符号,信号和象征符,信号是对象物的代替物。特点: 信号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如,冒烟是着火的信号,电闪雷鸣是下雨的信号等。 信号与其所标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关系。如,交通信号、电报讯号、计算机语言等。 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性质: 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

45、性。,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涵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因为意义是抽象和无形的。 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编码和解码,编码(encode):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解码或译码(decode)是指受传者将接受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的信息的过程。,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文本与话语分析,结构主义符号学是一种分析方法,它对传播内容分析的贡献也主要体现在它的

46、方法论层面上。 结构主义符号学主要运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和可操作性的步骤,来对大众媒介话语与文本意义进行解读。,符号学,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运行规则的科学。 研究对象:符号的本质、规律、意指作用,以及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等。 分类:语言符号学、一般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 创立者: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士 当代符号学研究领域:符号自身、符号或符号运作体系、符号和符号进行作用的文化,索绪尔(Fesinand de 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言和言语 语言系统中的每一个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共同组成,能指为声音和形象,

47、是符号的形式;所指则是心像概念,是符号的内容。,皮尔士的符号学研究,记号(icons):能指与所指之间类同关系的符号 标志(indexes):能指与所指之间因果关系的符号 象征符(symbols):能指和所指之间任意关系的符号 外延(denotation)与“内涵”(connotation) “聚合”:是一整类可以互相代替的符号,聚合分析就找出文本中两两对立的隐藏的模式; “组合”:指的是符号被互相搭配在一条“链条”中,组合分析将文本作为构成某种叙事的一组相关事件来探究。,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48、 芝加哥学派(库利和米德)和依阿华学派(库恩),库利(C.H.Cooley),“镜中我”(the looking glass self):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镜中我”的三重涵义或三个阶段: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初级群体的特点是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和合作。如,父母、兄弟

49、姐妹,同事和教师等。,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米德的理论著述构成了芝加哥学派的核心。26 “自我”研究:“主我”与“客我”,布鲁默(Herbert Blumer),美国社会学家 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 观点: 他认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几个基本的前提: 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 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意义、社会互动、解释,就是符号互动论的三个主要概念。,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我们根据我们赋予的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对待事物; 我们所赋予的事

50、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即与自己对话,以所处的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符号互动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对发展人际传播的研究有较大的贡献,因为它解释了人怎样调整和适应不同情境下的交流策略。 也启发了组织传播的研究,它将组织传播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强调组织的仪式和日常生活的相互作用,也强调冲突、信仰的相互作用,以说明组织传播如何对个体和群体产生影响。,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个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结构主义社会理论,结构主义之父(法国人类学家)

51、核心思想:就是用结构和模式的观点来反对和取代强调主体作用的传统哲学,尤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他认为:人文学科的最终目的不是去构建人,而是去分解人。,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文本批判论,把符号学作为一种工具的学者。(法国符号学大师) 他拓宽了符号的概念,认为符号包括影像、姿势、有旋律的声音、物体、仪式、景观,都有自己的意义系统,这其中的核心是符号。 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他对传媒和广告进行了陌生化的解读,批判了意识形态对符号意义的“自然化”。 区分了可读性文本和可写性文本。,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60、70年代法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哲学家。 主要观点:意识

52、形态和科学是对立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对传播研究的贡献,从符号的角度重新认识意识形态; 结构主义-符号学来自于文学与艺术领域,将传媒看作是一种作品。,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史,西方的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研究者通过对传播媒介内容的分析来测试传播的效果。 20世纪60、70年代,实证主义思想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中遭到质疑,人文主义思潮在传播研究领域崛起。 结构主义符号学 文化研究学派,大众传播内容的类型,低级趣味内容:暴力犯罪、色情电影等; 无争议性内容:服务性节目、专业性杂志等; 高级趣味内容:严肃音乐、艺术电影等。,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综合性 公开性 开放性 大众性,大众传播内容分

53、析方法,由拉扎斯菲尔德所开创的内容分析法,属于定量分析体系; 根植于结构主义符号学传统的文本与话语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体系。 见“传播学研究方法”一章,传播内容思考题,名词解释 编码和解码、拟态环境、象征性社会互动、信息过载、符号、信息社会、巴特 简答题 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简答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请以自我成长的亲身经验,评析米德主我客我理论。(作业3) 请举例说明渠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的含义。 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说明信号与象征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的双重含义,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即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

54、体。包括:语言、文字、书籍、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 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它包括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分类比较研究,纸质媒介(报纸和杂志) 电波媒介(广播和电视) 网络媒介(因特网、网络电视、博客、电子乌托邦) 自行总结每一种媒体的优缺点。,媒介的功能分析,社会功能: 正面:4点(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提供娱乐) 负面:4点(拉扎斯菲尔德) 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 媒介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麻醉精神

55、(一是让人沉醉于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能力),媒介的功能分析,媒介的显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与隐性功能(latent function) 什么是隐性功能?(媒介能在我们同实性世界之间,竖起一道虽不易察觉却又无处不在的隔离屏障) 李普曼的(Walter Lippmann)“脑海图景” 媒介环境(媒介事件media events和媒介人物media personalities),媒介分析,媒介分析分为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媒介的微观分析主要分析媒介本体的特征、效用等,着重分析个体媒介的构成、要素、手段等具体问题。宏观分析关注媒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中的角色

56、和作用,媒介要素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媒介现象与形态及其价值微观分析是媒介本体研究,而宏观分析则是媒介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的研究,简言之,宏观分析就是价值研究。,传播媒介分析,斯蒂芬森的游戏论 英尼斯的媒介偏移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思想 梅罗维茨的“情境论”媒介理论 威廉斯的传媒和社会意向思想 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观点 波斯特的信息方式理论,威廉斯蒂芬森的游戏论,主要观点: 他把人类行为分成工作和游戏两种; 大众传播属于游戏性传播。 缺陷,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媒介偏移论,哈罗德英尼斯:是加拿大经济史学家与政治经济

57、学家。传播研究的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他的媒介观念直接影响了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主要观点: 媒介偏移论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或空间偏向。因此他把媒介分为两类:偏向时间的媒介(羊皮纸、粘土、石头等)和偏向空间的媒介(莎草纸、纸张、现代电子媒体等) 媒介的时空偏向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媒介偏移论,简要评价: 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人类社会传播发展史; 对科技理性的怀疑与批评; 宏观和整体的考察媒介方式。,H.M.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观,Herbert Marshall McLuhan 加拿大传播学家 ,于五、六十年

58、代出版一系列著作媒介通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是六七十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最具争议的学者,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其理论独特,给人启发。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中的媒介,而且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另外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深度。缺陷:对冷热媒介分类牵强;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分析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H.M.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观,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例如,报纸的内容是文字表达,

59、书籍的内容是言语,电影的内容是小说。人们在使用媒介时,特别注重内容,反而忽略了形式。他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内容。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变革 冷媒介与热媒介 地球村,H.M.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观,简要评价: 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 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关于地球村的语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H.M.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观,局限: 唯技术决定论。 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 忽略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 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乔舒亚梅罗维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