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岳麓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岳麓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岳麓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微点拨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并不是民主的体现,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相反,它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是“皇权下的民主”。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2发展:宋代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设枢密院管理军政;设三司使管理财政。3废除:元代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二、选官制度1“世卿世禄”制: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2军功爵制:战国至西汉武帝时期实行。3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

2、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选官的标准是家世门第的高低。5科举制三、监察与谏议制度1监察2谏议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2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图示总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三省六部的运作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

3、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4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5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6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为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7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

4、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机构的上下一体,监察官员高效行使权力。主题一汉至元君主专制的强化1史料探史三省六部制运行特点史料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探究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唐代中央权力机构运行特点的认识。答案(1)相权三分,既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2)三省不是绝对的分割权力,共同对皇帝负责,是服务于皇帝集权的制度创新。(3)政令的程序化运行规则也体现了以相权对君权的牵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官僚体制。2史料探史宋代相权的衰落史料传

5、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探究据史料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有何特点?答案(1)原因:设立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掌管军事,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分割了宰相军权;设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了宰相财权。(2)特点:重文轻武、冗官局面出现。3重要史论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1)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2)两个“趋势”:丞相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

6、制不断强化的趋势;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3)三个“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和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古代乃至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主题二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创举1图示解史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演变2史料探史科举制的特点史料一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史料二这一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的,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美斯塔夫

7、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国史新论探究据以上史料,归纳科举制有哪些特点?答案(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2)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废除。3归纳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4)选官制度的变

8、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考题组1(2015天津高考)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但事先群臣已经议定过,说明皇帝决策时进行了集思广益,故选d。“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说明军国大事决定权归皇帝,并非“最终由朝臣议定”,排除a、c;材料中宰相只是起到“

9、领衔上奏”的作用,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2(2015安徽高考)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干考查察举制,察举制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制下,人才可以由地方官员举荐,所以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符合九品中正制,而不符合察举制,故排除。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察举制有一定的弊端,故选c。3(201

10、3福建高考)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传教士明恩溥记述的中国学子热衷于科举考试的现象,是由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模拟题组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

11、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错误;唐朝所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不具备民主性质,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结合古代中国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可知唐代皇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斜封墨敕”现象说明了皇权受到了国家制度一定的约束,故d项正确。5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

12、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商品经济发达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d士庶之分严格答案c解析“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时庶族地位的上升。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庶族地位的上升无关,故a项错误;五代时期仍然有士族官员修家谱,宗法制并没有崩溃,故b项错误;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提高社会地位,故c项正确;士族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表明士庶之分不再严格,故d项错误。6(2016太原联考)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

13、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了地方割据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抓住题干中“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的隔阂,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即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考点训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

14、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胁到皇权,因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故c项正确;唐宋时期实行的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故a项错误;宰相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皇帝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2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

15、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 d军机处答案b解析秦朝三公九卿制下,太尉是虚设,军权的实际掌握者是皇帝,不符合题干“正常”“最能反映”的要求,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六部隶属尚书省,执行具体事务,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意义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中央决策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 a秦朝

16、b西汉 c唐朝 d北宋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不符合图片信息,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中“三司使、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是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表现,故d项正确。4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答案a解析“以孝廉为阶梯”表明是西汉时期的

17、察举制,但是上层集团逐渐控制了推荐的标准和途径,发展到东汉时期,真正出自贫寒之家的人才越来越少,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b、c项错误;宋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故d项错误。5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故

18、d项错误。6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答案d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19、”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7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a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监察谏议制度开始于秦朝,由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故a项错误;两条老规矩不能说明宋代已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故b项错误;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员的横征暴敛,故c项错误;监察制度作为常设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起到了约束作用,故d项正确。8(2015苏锡常镇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

20、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