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ppt_第1页
建筑设备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ppt_第2页
建筑设备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ppt_第3页
建筑设备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ppt_第4页
建筑设备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第一节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及水质 第二节 热水供应系统 第三节 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 第四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附件 第五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第六节 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第七节 饮水供应 第八节 热水管道系统的布置与铺设,第一节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及水质,热水用量定额 生产用的热水量定额,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确定。 生活用热水量定额有两种:一种按照使用的热水单位确 定,另一种按照卫生器具一次或一小时热水用量确定。,二、水温的计算,我国规范规定: 冷水温度: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 热水锅炉和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75 最不利配水点的最低水温: 供洗涤时应不低于60 供应浴盆时不

2、低于55 加热设备出口与最不利配水点温度差15,三、热水的水质,生产用热水的水质标准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标 准,而生活用热水的水质标准除应符合我国现行的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外,对集中的热水供应系 统加热前水质是否需要软化处理,应根据水质、水 量、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 情况下热水供应系统按65水温计算时,水量较小 ,如用水量小于10m3可不进行软化处理。如果经过 实践证明,该地区使用磁化器软化水有效时,可在 水加热器或锅炉冷水进水管上安装磁水器。,第二节 热水供应系统一、热水系统的分类,按照热水供应范围大小: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二、热水系统

3、的组成,工作流程: 锅炉生产的蒸汽经热媒管送入水加热器加热冷水 加热器中的热水由配水管送到各个用水点 蒸汽凝结水由凝结水管排至凝水池 锅炉用水由凝结池供给 水加热器中所需冷水由给水系统供给,组成: 由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组成,三、热水供应系统的方式,按加热方式分: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按有无循环管:全循环 半循环 非循环 按循环方式:机械循环 自然循环 按干管位置:上行下给式 下行上给式,第三节 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一、 加热方式,1、锅炉直接加热 优点:设备简单、热效 率高、噪声小和 工作稳定。 缺点:在水的用量较大 时锅炉容易结垢。,(一)直接加热,2、蒸汽与被加热水直接混合加热方式,蒸

4、汽通过多孔管或水射器加热冷水。 注意:蒸汽中不能含有危害人体皮肤的成分。,3、太阳能热水器,优点:具有运行可靠、构造简单、维护方便和造价低,太阳能热水器:由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管道和循环水 箱等组成。,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采用耐冷热 冲击,抗冰雹的双层高硼硅玻璃, 夹层高真空,内层玻璃外壁采用磁 控溅射真空镀膜工艺,镀有国际先 进水平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对阳光 具有极高的吸收率和极低的热发射 率,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单管 试验:晴天零下18二小时左右, 真空管内水可达沸点。,热媒通过传热面加热冷水。 常用设备: (1)容积式水加热器 (2)快速水加热器 (3)加热水箱 (4)半容

5、积式水加热器 (5)半即热式水加热器,(二)间接加热方式,容积式热交换器,容积式水加热器间接加热方式。热媒可使用蒸汽和高温热水。容积式水加热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类型。容积式水加热器适用于供水温度要求均匀、无噪声的医院、饭店、旅馆、住宅等建筑。,二、发热和加热设备,1、发热设备 热水供应系统的的发热设备常指锅炉、工厂废热利 用设备、太阳能集热器等。 各种锅炉,按燃料分类: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 按热媒分类: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 按外形分类:有立式和卧式 按构造分类: 立式锅炉:横水管、横火管、直水管、弯水管 卧式锅炉:外燃回水管、内燃回水管、快装卧式内燃 快装卧式内燃(KGZ)锅炉总效率较高,

6、体积小和安装简单 燃油、燃气锅炉自动化程度高,不需储煤和炉渣,油价高,热水供应锅炉的种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箱”原理把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它由双层高硼硅玻璃,夹层高真空,内壁是用无光黑色涂料涂黑,保温层绝热。如果只在510月份使用,应比当地纬度少10度效果较好。,2、加热设备,(1) 容积式水加热器 容积式水加热器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新型震动式热交换器工作原理 其构造如详图:,利用软体热媒管在热交换器中的扰动改变水的流态 (层流紊流提高热交换率。,(2)快速水加热器 汽水式 水水式 还可分为多管式和单管式,(3)加热水箱,快速水加热器比容积式水加热器 热效率高

7、,但不能贮存热水。,4.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是带有适量贮存与调节容积的内藏式容积式水加热器,由贮热水罐内藏式快速换热器和内循环泵3个主要部分组成。 其中贮热水罐与快速换热器隔离,被加热水在快速换热器内迅速加热后,通过热水配水管进入贮热水罐,当管网中热水用量低于设计用水量时,热水的一部分落到贮罐底部,与补充水(冷水)一道经内循环泵升压后再次进入快速换热器加热。 内循环泵的作用有3个: 其一,提高被加热水的流速, 以增大传热系数和换热能力; 其二,克服被加热水流经换 热器时的阻力损失; 其三,形成被加热水的连续热循环。,(4)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是带有超前控制,具有少量

8、贮存容积的快速式水加热器。 热媒蒸汽经控制阀和底部入口通过立管进入各并联盘管,冷凝水入立管后由底部流出,冷水从底部经孔板入罐,同时有少量冷水进入分流管。入罐冷水经转向器均匀进入罐底并向上流过盘管得到加热,热水由上部出口流出。部分热水在顶部进入感温管开口端,冷水以与热水用水量成比例的流量由分流管同时入感温管,感温元件读出瞬间感温管内的冷、热水平均温度,即向控制阀发出信号,按需要调节控制阀,以保持所需的热水输出温度。,第四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附件,1 、 自动温度调节器 热水供应系统控制热水温度,常采用自动温度调节器。,2、疏水器,作用:阻气排水 设置在以蒸汽为热媒间接加热的凝结管道上。,图为偏心热

9、动力式 疏水器。它是利用进入 阀体的蒸汽和凝结水, 对阀片两边产生压力差 而升降阀片达到排水阻 汽作用。,3、减压和节流阀,减压阀安装在热媒进管上.节流阀安装在热水供应系统的回水管道上. 热水加热器所需蒸汽压力一般小于490105,当热媒蒸汽压力远大于水加热器所需的蒸汽压力,通过减压阀把压力减到需要值。,减压阀的选择方法,热媒为蒸汽一般按下式计算,求得减压阀的工作孔口截面后,由产品样本确定其型号,f 减压阀工作孔口的截面积(cm2) G0 蒸汽流量(kg/h) q0 通过每cm2孔口截面的理论流量(蒸汽)(kg/h),4、自动排气阀,为排除上行 下给式干管中热 水散发出来的气 体,保证管道系

10、统内热水畅通。,5、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第五节 供应系统的计算热水一、热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及产水量的计算,(一)热水量的计算(最大小时热水用量) 1.全日供水的住宅、别墅、旅馆等建筑,Qr按人数、单位数或卫生器具数计算的热水设计用水量(l/h) m 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等。 qr 每人每天的热水用水量,L/人.d。 T 1日内热水供应的小时数,T=24h. Kh小时变化系数,2.定时供热水的住宅、旅馆、公共浴室等,Qr按人数、单位数或卫生器具数计算的热水设计用水量(l/h) b 同类卫生器具在同一小时内使用的最大百分数 qh 卫生器具一次和一小时的热水用水量 n0_ 同类卫生器具

11、数。,(二)耗热量的计算,根据水温温差等因素可求所需的耗热量。耗热量可按下列 公式计算;,Q设计小时的耗热量(W Qr设计小时热水量,L/h; CB水的比热(kJ/kg ),热水供应系统中可取419 (kJ/kg ) tl冷水温度 tr热水温度,(三)热媒耗量的计算,1.蒸汽直接与被加热水混合时,热媒耗量计算公式为:,Gm热媒蒸汽耗量(kg/h) Q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i 蒸汽热容(KJ/h) ,按压力查表得出 Qhx蒸汽与冷水混合后热水的含热量(KJ/kg) 1112热水供应热损失,2.蒸汽通过传热面间接加热冷水时,Gmh 蒸汽通过传热面加热冷水 时的热媒耗量(kg/h) rh 蒸

12、汽的汽化热(KJ/kg) 1112热水供应热损失 Q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3.热媒为热水通过传热面加热冷水时耗热量计算公式,Gms热水通过传热面加热冷水时的热媒耗量(kg/h) tmc热媒为冷水的初温 ,一般为95 ,当管道很长时 采用110150 tmz热媒为热水的终温( );一般为7075 1112热水供应热损失 CB水的比热(kj/kg ),热水供应系统中可取419 (kj/kg ) Q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二、热水贮存设备、加热设备和锅炉的选择,1、热水箱、热水罐、加热水箱和容积式水加热器容积计算方法 (1)经验计算法 对于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医院、和公共浴池、可按不

13、小于45分钟设计小时耗热量,对于企业浴室和和集团浴室可取30分钟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计算经验公式分别为:,Vr贮水罐的容积(L。 CB水的比热(kj/kg ),热水供应系统中可取419 (kj/kg ) tl冷水温度 tr热水温度,某建筑物的日耗热量曲线,(2)理论计算方法,日耗热量曲线 供热量累积曲线 右图曲线斜率为其该时刻的小时耗热量,2.加热设备的热交换面积计算,式中 Fp换热器中的换热排管或盘管的传热面积,m2; Q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kJ/h 由于结垢影响传热效率的修正系数, 1.11.2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损失系数 K传热系数 ,kJ/(m2h); tj热媒和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差,;(见

14、教材) 3.快速加热器的水流阻力计算 容积式加热器水流阻力忽略不计,2、锅炉的选择,Qg=(1.11.2)Q,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选择锅炉的方法,一般是按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量乘以热损失系数,作为锅炉应该保证供给的小时供热量,然后从锅炉样本中选出锅炉型号。,Qg锅炉小时供热量(KJ/h) Q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1.11.2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损失系数,三、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热水管网的计算,在绘制管网轴测图后进行。 计算内容包括: A 确定热媒管道的管径 及水头损失。 B 确定热水管网的管径及循环管路的水头损失。 C 确定系统的各种设备。,(一)热媒管网计算,1、热媒为热水时 查表5-16

15、水力计算表。 热媒管网的热水自然循环作用水头 Hx =h(r1-r2) Hx自然循环作用水头(Pa h锅炉中心与热水罐中心或水加热器排管中心的标高差(m); r1热水罐或水加热器回水管中的平均重度N/m3 r2锅炉出口水的平均重度N/m3 循环条件:,2.热媒为高压蒸汽时,(二)热水配水管网和循环管网的计算,1. 热水配水管网的计算 配水管网计算的方法与给水管网相同,但因为热水的重度小于冷水的重度热水管网容易结垢等因素,管道水头损失的计算应使用热水管道的水力计算表格。,2. 自然循环管网的计算 (1)初步确定回水管的管径 (2)计算管段的终点水温 采用面积温降法,(3)配水管网的各管段的热损失

16、计算,qs配水管网中任一计算管段的热损失,kJ/h; K无绝热层管道的传热系数; 绝热系数; tC、tZ计算管段的始、终点水温,; D管子外径,m; L计算管段长度,m; tj计算管段周围空气温度,;,(4)计算配水管网总的热损失 QS=qs 各个管段热损失之和 (5)计算总循环流量,式中 qx计算管段的总循环流量,kg/h; CB热水比热,取CB=4.19kJ/kg; QS总的热损失。 (6)计算各管段的循环流量,式中 qn+1、qnn+1、n管段中所通过的循环流量,kg/h; qs(n+1)、qsnn+1、n管段本身及其后各管段的热损失之 和,kJ/h; qsn管段n本身的热损失,kJ/h

17、。 (7) 复核各管段的终点水温,(8)计算循环管网水头损失 H=(Hp+Hh)+Hj 式中 Hp循环流量通过配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 水头损失,pa; Hh循环流量通过回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 水头损失,Pa; Hj循环流量通过换热器的水头损失,Pa。 (9)自然循环压力计算 上行下给式 Hzr=h(r3-r4) 下行上给式 Hzr =h(r5-r6)+h1(r7-r8) 自然循环条件: Hzr1.35H,2. 机械循环管网的计算 步骤(1)(8)与自然循环管网的计算 (9)选择循环水泵 1)全日制工作 Qbqx HbH 2)定时循环 供应热水前30分钟开始循环,供应热水时停止循环。 Qb(

18、24)V V管网系统水容积。 HbH,第六节 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 统的组成与一般建筑的供 应系统相同。,1、集中供热水方式: 发热和加热设备集中设置 由各分区的水箱为各个分 区的加热器单独供水。 优点:设备集中、便于管理、 运行可靠。 缺点:高区水加热器承压过大。,2、分散式供热水方式,加热设备和循环水泵 分别设在各区技术设备层。 优点:加热器承压小, 设备造价低。 缺点:设备分散,管理 不便热媒管过长。,第七节 饮水供应,(一)饮水供应的计算 饮用水的水量可安下表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选用:,设计最大小时饮用水量计算公式,qEmax设计最大饮用水量(L/h) Kh小时变化系数 qE饮用水量 TE每日供应饮用水时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