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教学目的及要求PPT课件.ppt_第1页
缺铁性贫血的教学目的及要求PPT课件.ppt_第2页
缺铁性贫血的教学目的及要求PPT课件.ppt_第3页
缺铁性贫血的教学目的及要求PPT课件.ppt_第4页
缺铁性贫血的教学目的及要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熟悉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 3、了解正常体内铁的代谢。,一、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一种贫血,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见于儿童、生育期妇女,成年男性发病率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定义: 是指铁的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等原因,使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二、铁的代谢,(一)铁的来源和吸收

2、: 1、铁的来源: 1)外源性铁:5% 从食物中摄取,1.01.5mg/日。 海带、木耳、香菇、肝、肉类、豆类等。 动物铁可吸收率为20%。 植物铁可吸收率为17%。 2)内源性铁:95% 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可吸收率为100%。 3)病态情况下口服铁剂、肌注铁剂、静脉输血等。,2、铁的吸收 (三)铁的运转:转铁蛋白 (四)铁的贮存:合成红细胞后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内。 (五)铁的排泄:0.5-1.5mg/d 正常情况下粪便1mg/日、尿液、皮肤上皮细胞通过汗液排泄。 乳汁中的1mg/日,三、病因,正常情况:铁排泄与铁吸收保持动态平衡。 1、铁摄入不足和

3、需求增加 2、铁吸收障碍 3、慢性失血:最常见原因,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出血。,四、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缺铁的表现和造成缺铁的疾病共同组成。 贫血的表现进展较慢,一般人能适应,并能继续工作学习。 1、常见症状:头晕、头痛、耳鸣、易倦、乏力、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等。,2、特殊症状: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舌炎、反甲、食欲减退、恶心、便秘、吞咽困难。 3、缺铁的非贫血症状:儿童期生长发育缓慢或行为异常,表现烦燥易怒,不集中,食墙土、石头等。 4、体征:皮肤粘膜的苍白、毛发干枯、口唇及毛孔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反甲、脾肿大等。,五、实验室检查,1、血象:典型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 MCV80fL、HCH26pg、HCHC32% 2、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胞浆量少,且发育滞后。 铁粒幼细胞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缺铁性贫血及正常骨髓的病理片,3、生化检查: 1)血清铁360g/L。 2)血清铁蛋白0.9umol/L 4)转铁蛋白饱和度15%。 4、其它检查: 为明确贫血,尚有大便隐血、肝肾功能、尿常规、胃肠G1、胃镜、免疫全套等。,七、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 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线索,再加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但应进一步查找病因或原发病。 1、有缺铁的病因体能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

5、铁代谢检查异常:血清铁蛋白0.9mol/L或4.5g/gHb。 4、铁剂治疗有效。,(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的生成障碍性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中靶形细胞,血红蛋白电脉可见HbF和HbA2增加,血清铁和骨髓染色铁增加 2、慢性感染性贫血: 血清铁低但总铁结合力不增加,反而下降;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血清铁增高但总铁结合力正常。 骨髓中铁颗粒明显增多,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八、治疗,(一)病因治疗:最重要, 如钩虫病:驱虫; 溃疡病:治疗溃疡病。 (二)铁剂的补充:忌与茶同服 1、进餐后口服为宜。150-200mg/日(元素铁) 硫酸亚铁:成人0.3g(含元素铁60mg),每天3次 富马亚铁:成人0.2g(含元素铁70mg),每天3次 服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7天达高峰 2周后Hb上升,12月达正常。 坚持再服3-6月,使贮存铁充足。,2、不能口服者:因病不能或不能耐受者,可深部肌注右旋糖苷铁50100mg/日。,九、预防,大多数可以预防。 重视营养及妇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