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复习题_第1页
第二十一章复习题_第2页
第二十一章复习题_第3页
第二十一章复习题_第4页
第二十一章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一章 粮油理化检验第一节 面筋1、小麦粉加水至含水量高于( )时,能活成面团。2、小麦粉湿面筋中含水为( )。(A)3540 (B)4550 (C)5560 (D)65703、干面筋中( )为面筋蛋白质,( )为淀粉,( )为脂类及无机盐。4、面筋蛋白质使面团具有( )、( )、( )、( )、( )等流变学特性。5、仪器法测定湿面筋,称取试样( ),加入4.8ml( )溶液。5-1、面筋仪法测小麦粉湿面筋时,称取10g小麦粉样品于洗涤皿中,加入氯化钠缓冲溶液()左右。 A、3ml B、5ml C、8ml D、10ml6、手工洗面筋法,称取试样10.000.01g(换算为( )水分含量)

2、,加入( )氯化钠溶液,面团制备时间不能长于( )。7、手工洗面筋法,已知试样水分含量为12.5%,应称取试样( )g。8、烘箱干燥法测定干面筋,于( )烘干( )后取出,划34个平行切口后再放回烘箱继续烘干( ),总计( )h。9、快速干燥法测定干面筋,加热时间为( )。10、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 )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A、12 B、13 C、14 D、15第二节 蛋白质1、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 )进行的,如红外线法、折射率法、旋光法、紫外吸收法。2、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 )进行的,如定氮法、双缩脲法、颜料结合法、酚试剂法。

3、 3、( )、( )、( )不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蛋白质总量测定。4、国内外测定粮油及其制品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是( )。(A)折射率法 (B)紫外吸收法 (C)凯氏定氮法(D)旋光法5、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样品与( )、硫酸钾、催化剂硫酸铜仪器加热消化,样品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为( ),与硫酸结合生成( ),硫酸铵与( )溶液作用释放出氨,用( )吸收氨,用( )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含氮量再乘以( )。6、蛋白质换算系数即( )氮相当于蛋白质的克数,一般取( ) 。7、谷物和豆类蛋白质测定,试样制备方法:试样至少( )g,粉碎使其完全通过( )孔径的筛子,充分混匀。9、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

4、质含量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化过程中,若硫酸损失过多时,可酌量不加硫酸,勿使瓶内干涸。B、蒸馏时加入的碱液必须过量。C、空白测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D、消化完全后应立即加水稀释,保存备用。10、在测定粗蛋白过程中,滴定终点颜色为( )。A. 灰红色 B. 浅绿色 C. 蓝色 D. 无色第三节 淀粉1、禾谷类粮食淀粉含量为( )。2、干燥的豆类淀粉含量为( )。3、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约为( )。4、直链淀粉分子与碘形成的复合体呈( )。A、红色 B、蓝色 C、蓝紫色 D、红紫色5、支链淀粉分子与碘形成的复合体呈( )。A、红色 B、蓝色 C、蓝紫色 D、红紫色6

5、、天然淀粉以( )为主。7、淀粉含量测定,主要采用( )或( )水解,生成( ),测定还原糖的量折算淀粉含量。8、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时,先用( )水解为( ),再用( )水解成( )。8-1、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先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再用盐酸将其水解为单糖。A、还原糖 B、非还原糖 C、葡萄糖 D、双糖8-2、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先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双糖,再用()水解双糖为单糖。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钾 C、盐酸 D、醋酸9、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主要成分是( )。10、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主要成分是( )和( )。11、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时,将测定液放到沸水浴中加热

6、,使淀粉糊化的目的是( )。A、便于酶进行水解 B、便于糖的析出 C、使酶的活性增加D、使淀粉分子运动加剧12、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时,水解时温度控制在( )13、酸水解法测定淀粉含量,先用乙醚洗去样品中( ),再用85乙醇溶液除去( ),然后用盐酸水解生成单糖。13-1、酸水解法测定淀粉含量,先用乙醚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85( )溶液除去可溶性糖类,然后用盐酸水解生成单糖。A、乙醚 B、乙醇 C、乙醛 D、乙酸14、酸水解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用的酸主要是()。 A、硝酸 B、硼酸 C、盐酸 D、乙酸15、淀粉酶法和酸水解法相比,( )专一性较差,造成测定的正误差。第四节 直连淀粉1、(

7、 )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一般为17.228.5%。2、粳稻谷中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 )A、5% B、10 % C、8.7-18.2% D、30%3、( )中几乎不含直链淀粉,含量为( )。3-1、淀粉是粮食及其制品的重要组成成分,马铃薯淀粉含量约为( )A、 10% B、 15% C、 20% D、 25%4、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时,大米呈糯性,米饭很黏。4-1、当稻谷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时,大米呈糯性,蒸煮是米饭黏性很大。A、0% B、2 % C、8% D、10%4-2、直链淀粉含量在( )时,蒸煮时吸水率低,米饭柔软,粘性较大,胀性小,冷却后米饭仍维持荣软,食味品质良好。5、直链淀粉

8、含量在( )时,蒸煮时吸水率高,体积膨胀率大,糊化温度高,米饭蓬松,较硬,冷却后更硬。A、小于12 B、1219 C、2024 D、大于256、直链淀粉含量在( )时,蒸煮时米饭蓬松,硬,粘性差,米饭冷却后更硬。A、小于12 B、1219 C、2024 D、大于257、当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蒸煮时米饭蓬松、粘性差。A、30%以上 B、10%25% C、1%10% D、小于1%8、大米中( )含量是用于评定稻米食用、蒸煮品质以及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9、稻米中直链淀粉测定时,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的波长为()。 A、420nm B、520nm C、620nm D、720nm11、稻

9、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是基于试样中淀粉与碘形成( )复合体进行的比色分析。A.蓝色 B.紫红色 C.紫红到蓝色 D.紫红到红棕色第五节 粗脂肪1、 检验食品、粮食、油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A/索氏抽提法 B/酸水解法 C/氯仿-甲醇法 D/直滴式抽提法1-1、索氏抽提法通常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A、无水乙醇 B、无水甲醇 C、无水乙醚 D、丙酮。3、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取除去( )的干净试样3050g,磨碎,通过孔径为( )圆孔筛,装入磨口瓶备用。4、索氏抽提法抽净脂肪后,抽提瓶先在( )下烘干( )min,再烘( )min,直至恒重(前后两次质量差在( )mg以内。5

10、、 索氏抽提完毕后,将抽提瓶内乙醚蒸发干并擦干净外壁,105温度下先烘干()min,再烘20min,至恒重为止。A:30 B:60 C:90 D:120 6、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双实验允许差不超过( )%,取平均值,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 )。7、直滴式脂肪抽提器由( )、( )、管型玻璃提斗、( )、( )五部分组成。8、直滴式抽提法,试样包装入( )中。9、直滴式抽提法,抽提过程加热温度应保持( )。10、直滴式抽提法,溶剂的冷凝滴数为( )滴/min左右。11、直滴式抽提法在抽提过程中,加热温度应保持8590,溶剂的冷凝滴数1min在( )滴左右。A、100 B、200 C、300 D、

11、40011-1、直滴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A、35-40 B 、50-60 C 、70-80 D 、85-9011-2、直滴式抽提法,抽提时间:油料( )h左右,饼( )h左右,粕( )min左右。12、直滴式抽提法在抽提完毕后,将抽提瓶内乙醚挥发病擦干外壁,然后放入( )的烘箱内烘干25min,取出冷却称重。A、1052 B、 1202 C、1252 D、 130212-1、直滴式抽提法在抽提完毕后,将抽提瓶内乙醚挥发干并擦干外壁,然后放入( )的烘箱内烘恒质,取出、冷却、称重。A:100 B: 105 C: 130 D: 160第六节 脂肪酸值1、通过( )的测定可

12、以判断粮食品质变化情况。2、脂肪酸值的测定,采用适当的有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脂肪酸,用( )标准溶液滴定。3、脂肪酸值以中和( )粮食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 )数表示。4、苯浸出法测脂肪酸值,称取试样( )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 ),加塞,振荡( )min。 A、15min B、20min C、25min D、30min5、苯浸出法测脂肪酸值,当脂肪酸值高于60时称取试样( )g。6、苯浸出法测脂肪酸值,滴定时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为( )色,且( )不消失。7、苯浸出法测定脂肪酸值,计算公式中( )为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8、苯浸出法测定脂肪酸值,浸出液颜色过深 ,可在过滤时在滤纸锥头放入约0

13、.5g( )。9、苯浸出法测定脂肪酸值,浸出液颜色过深,可以用麝香草酚酞为指示剂,终点为绿色变为( )。10、乙醇浸出法测定玉米脂肪酸值,试样制备方法:取均匀样品80100g,用( )粉碎,要求粉碎细度能一次性达95%以上过CQ16(相当于( )目)筛,筛上、筛下全部筛分范围的样品混匀,装入磨口瓶。11、乙醇浸出法测玉米脂肪酸值,称取试样10g,精确到( )g,于250ml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加入( )ml无水乙醇,加塞,往返振荡( )min。11-2、测定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时,提取稻谷中游离脂肪酸需在振荡器上震荡( )min。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12、乙

14、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振荡频率为( )次/分。13、乙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振荡提取后过滤,收集滤液( )ml以上。14、乙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用移液管移取滤液( )ml进行滴定。15、测粮食、油料中的脂肪酸值,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并在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A、微红色 B、粉红色 C、蓝色 D、黄色16、乙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两次平行实验结果差值不超过( )。18、乙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计算结果保留( )有效数字。19、乙醇浸出法测脂肪酸值,提取、滴定过程环境温度控制在( )。第七节 粮食蒸煮品质测定1、食品品尝实验室应充分换气,避免有异味的干扰,室温为(202

15、5),无强噪音,有足够光线强度,避免强色彩对比。2、品尝试样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3、品尝试样,品评员每次品评不宜超过8份样品。一、稻谷蒸煮品质测定4、稻谷蒸煮品质测定,样品制备方法:净稻谷500g,砻谷,碾磨成( )精度的大米。4-1、稻谷的品评实验要求稻谷加工成( )。A、糙米 B、标一米 C、标二米 D、特等米5、籼稻谷蒸煮品质测定,10g大米加入( )ml蒸馏水蒸煮成米饭。5-1、粳稻谷蒸煮品质测定,10g大米加入( )ml蒸馏水蒸煮成米饭。5-2、糯稻谷蒸煮品质测定,10g大米加入( )ml蒸馏水蒸煮成米饭。6、稻谷蒸煮品质测定中,根据每个品评员的品尝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个别品

16、评误差超过平均值()分以上的数据应舍去,舍弃后重新计算平均值。结果取整数。A、5 B、 10 C、15 D、207、籼稻谷蒸煮品质测定,参考样品的选择:选择脂肪酸值在( )和( )左右的样品35份,经品评人员23次品尝,选出品尝评分值在60分和70分左右的样品各一份。7-1、粳稻谷蒸煮品质测定,参考样品的选择:选择脂肪酸值在( )和( )左右的样品35份,经品评人员23次品尝,选出品尝评分值在( )分和( )分左右的样品各一份。8、稻谷蒸煮品质测定,参考样品应密封保存在( )左右的冰箱中。二、玉米蒸煮品质测定1、玉米蒸煮品质测定,样品制备方法:净玉米样品400g,用粉碎磨磨粉至( ),合并筛下

17、物,充分混匀,保存在10左右的冰箱中待用。A、75%通过40目筛 B、75%通过80目筛 C、95%通过40目筛 D、 95%通过80目筛2、窝头成型方法:称取玉米粉3份,每份( )g,各加755的温水43ml制备窝头。A、10 B、25 C、50 D、75 3、窝头蒸制方法:水沸腾后将窝头放于篜屉上,盖盖,猛火蒸( )min。A、10 B、20 C、30 D、40 4、玉米蒸煮品质测定,参考样品的选择:选择脂肪酸值在( )左右的样品35份,经品评人员23次品尝,选出品尝评分值在60分和70分左右的样品各一份。A、25和35 B、30和37 C、40和60 D、50和785、玉米蒸煮品质测定,

18、参考样品应密封保存( )左右的冰箱中。A. - 4 B. 0 C. 4 D. 10 6、按照我国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规定,一批玉米的色泽、气味指标为基本正常,则判定该批玉米为( )。 A. 宜存 B. 重度不宜存 C. 轻度不宜存 D. 指标不全无法判定三、小麦蒸煮品质测定1、测定某批混合小麦的品尝评分值,小麦水分含量为12.5%。称取试样800g,若想使入磨水分达到15%,润麦需加水( )。A.23.5mL B.29.2mL C.22.4mL D.38.6mL2、小麦熟食品质测定,用天平称量馒头质量,用体积仪测定馒头体积,计算比容,单位为( )。A. mL/g B. g/mL C. L/

19、g D. g/L4、小麦蒸煮品质测定,参考样品应密封保存在( )左右的冰箱中。 A. - 4 B. 0 C. 4 D. 10 第八节 粘度测定 1、GB/T 5516 粮食粘度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是( )A、毛细管粘度计法 B、恩格拉粘度计法 C、旋转粘度计法 D、布拉本德粘度计法2、试样先测定水分含量,再用1%天平称取相当于( )干物质的大米粉,小麦粉或( )干物质的玉米粉。实际粉样量为:7.00(或8.00)(100-m)1004、粮食粘度的测定中糊化液制备时,应严格控制保持糊化液均匀微沸()。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5、样品糊化后,取下糊化瓶,用20

20、ml注射器吸取约15ml糊化液进行测定。6、毛细管运动粘度测定,水浴温度为500.1。7、糊化测定液吸入毛细管粘度计后,在水浴中恒温1012min后搅匀,第15min时开始测定。第九节 胶稠度测定 修改完1、胶稠度是指稻米淀粉经(A )糊化、冷却后的胶体,在水平状态流动的长度。A、稀碱 B、稀酸 C、酶液 D、中性溶液2、胶稠度表示含稻米胚乳( )的米胶的稠度。A、2% B、4% C、5% D、10%3、胶稠度表示的是淀粉( )趋势。A、糊化 B、冷却的回生 C、糊化和冷却的回生 D、流变学 4、胶稠度是一种简单、快速而准确测定米淀粉( )的方法。A、糊化值 B、回生值 C、胶凝值 D、硬度值

21、5、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直链淀粉含量( )以下的稻米,胶稠度都是软的。A、 2% B、12% C、19% D、24%6、硬胶稠度为米胶长度(a)或以下。 A、40mm B、51mm C、61mm D、71mm7、软胶稠度为米胶长度(c)或以上。 A、41mm B、51mm C、61mm D、71mm8、具有( )的稻米食味较好。A、硬胶稠度 B、 软胶稠度 C、中等胶稠度 D、 A/B/C9、稻米胶稠度测定时,应将稻谷制备成标准三级大米,然后分取约10g,粉碎至( d )%以上通过孔径0.15mm筛(100目)。A、55% B、75% C、85% D、95%9、稻米胶稠度测定时,应将稻谷

22、制备成( )大米。 A、特等 B、标准一级 C、标准二级 D、标准三级 10、稻米胶稠度测定时,应将稻谷制备成标准三级大米,然后分取约10g,粉碎至( d )%以上通过孔径0.15mm筛(100目)。 A、55% B、75% C、85% D、95%11、溶解样品和制胶时,应称取试样两份,每份( )mg(按含水量12%计)。A、50 B、100 C、150 D、20012、溶解样品和制胶时,应称取试样两份,每份100mg,加入( )ml氢氧化钾溶液。A、1.0 B、2.0 C、5.0 D、10.013、溶解样品和制胶时,加入的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为( )mol/L。A、0.100 B、0.200 C、0.250 D、0.50014、溶解样品和制胶时,试管放入沸水浴加热( )min,室温下静置冷却5min。A、5 B、8 C、10 D、15 15、溶解样品和制胶时,试管放入沸水浴加热过程中,应控制试管内米胶溶液面在加热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