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推荐课件_第1页
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推荐课件_第2页
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推荐课件_第3页
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推荐课件_第4页
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推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章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卒中指南,2,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3,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4,(年),我国近年心脑血管病上升情况,5,我国近年几项大样本调查研究,时间 研究范围 调查人口 1983 6城市 63,195 1985 21省农村 246,812 1986 7城市 115,065 1991 3市1县 420,000 1987(全军) 29省(市) 5,814,851,6,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7,脑卒中死亡

2、率变化趋势(城市),(年),死亡率/10万,8,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农村),(年),死亡率/10万,9,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700万,10,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1%/年增加,无变化,2%/年减少,(摘自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文件),11,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 年龄 吸烟 性别 酗酒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心脏病 颈

3、动脉狭窄 糖尿病 TIA,13,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 肥胖 缺乏合理运动 高半胱氨酸血症 食盐摄入量高 血小板聚集性高 口服避孕药 遗传因素 季节与气候 膳食营养素缺乏 药物滥用 促凝危险因素 其它疾病,14,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饮食结构不当,缺乏运动、,15,高血压与脑卒中, 美国一项分析(9组前瞻):样本 42万 平均随访10年 (625年) 人群平均舒张压每升高7.5mmHg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46%,16,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增长速度,9000万,3000万,6000万,1.6亿,17,2002 1991 知晓率: 30.2 26.6 治疗率: 24.7 12.2 控制率: 6.1

4、 2.9,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三率”变化,18,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19,高血压,建 议: 1、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KAP(知识、态度、行为)水平;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 4、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 高血压患者每23个月至少测量一次; 5、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20,降 压 目 标,一般成人 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 伴有肾脏疾病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21,防治高血压的

5、非药物措施,22,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中危及低危患者:至少每6个月随访一次 药物治疗3个月后为达到降压目标时,若无明显 不良反应,可加用另一类药物合并治疗 3. 高危及很高危患者:至少每3个月随访一次 不良反应,可加用另一类药物合并治疗 如有明显不良反应,改用另一类药物或加用其 他类药物合并治疗 各类患者都应强化改善生活方式,23,心脏病与脑卒中,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5 倍 冠心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1.7 风湿性心脏病容易直接导致脑栓塞,24,心 脏 病,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6、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 3%5%,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口服华法令预防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相对 危险度减少68%。,25,非瓣膜性房颤危险分层与脑卒中发生率,高危因素 危险分层 脑卒中发生率 (/年) 曾患TIA或卒中 65岁,无其他危险因素 1.0 高血压 65岁,1个其他危险因素 4.9 糖尿病 6575岁,无其他危险因素 4.3 6575岁,1个其他危险因素 5.7 高 龄 75岁,无其他危险因素 3.5 75岁,1个其他危险因素 8.1,26,(心脏病)建 议,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 测INR的情况下使用

7、华法令(24mg/日)抗凝治 疗(INR:2.03.0);年龄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 3、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 /日),27,吸 烟,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 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 (RR 2.55.6) 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 进血小板聚集,降低 HDL-C 等 被动吸烟同样有害(RR1.82),28,吸烟与脑卒中,(美国)吸烟导致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男性为1.6,女性为1.9 (日本)研究证明, 吸烟对卒中的相对危险 度平均为2.5(1.83.5) 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

8、其相对危险度为 2.55.7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 相对危险度为2.53.5,29,吸 烟,建 议: 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2、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共场所吸烟法规; 3、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30,血 脂 异 常,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31,10组队列人群前瞻性研究,分 组 TC水平(mg/dl) 卒中相对危险 第一分位组 136 78% 第二分位组 13

9、6155 第三分位组 155172 56% 第四分位组 195 59%,数据摘自阜外医院,32,(%),高胆固醇血症(TC200mg/dl)年龄调整患病率 中国 9 组人群(35-59岁)合并分析资料,引自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1982-4 1993-4 1998,1982-4 1993-4 1998,33,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mmol/L),脂质名称 合适范围 需治疗水平 TC 5.72(220mg/dl) TG 1.70 (150mg/dl) HDL-C 1.04 (40mg/dl) 3.64 (140mg/dl),34,血 脂 异 常,建

10、议: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 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 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 5.0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5、LDL160mg/dl, 130mg/dl, 100mg/dl 无CHD和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60mg/dl 无CHD但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30mg/dl 确定有CHD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100mg/dl,35,采用生活方式治疗,36,糖尿病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24 倍。,37,我国人群糖

11、尿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年),(%),38,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2003),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 7.01mmol/L(126mg/dl) 或 3、OGTT试验中,2h PG水平: 11.1mmol/L(200mg/dl),39,糖 尿 病,建 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 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 动,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 疗。 3、患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40,糖尿

12、病的控制目标(1),项 目 理 想 良 好 差 血糖(mmol/L) 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HbA1c (%) 7.5 血压(mmHg) 130/80 140/90 140/90 BMI(kg/m2 ) 男性 25 27 27 女性 24 26 26,41,糖尿病的(血脂)控制目标(2),项 目 理 想 良 好 差 TC(mmol/L) 1.1 (42mg) 1.10.9 0.9 TG (mmol/L) 1.5 (132mg) 1.52.2 2.2 LDL-C (mmol/L) 2.6 (100mg) 2.63.3 3.3,42,控制饮食

13、,血糖,血脂,血压,加强锻炼,43,饮 酒,国外研究证实,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每天饮酒大于5个“drink”,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 而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饮酒2个drink,每周饮酒4次以上时可能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1个“drink”相当于11-14g酒精含量),44,饮 酒,建 议: 1、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45,颈动脉狭窄,美国的研究提示: 65岁以上男性颈动脉狭窄 50%

14、 的捡出率为7%10%,65岁以上女性捡出率为5%7% 颈动脉狭窄60%99% 的人群,每年发生卒中的危险率为3.2% 其中狭窄60%74% 的人群发生卒中为3.0% ;狭窄75%94%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3.7%;狭窄95%99% 者卒中发生率为2.9%,46,颈动脉狭窄,建 议: 1. 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 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 他汀类药物治疗。 2. 对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 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 治疗(但应全面评价其他危险因素,并征求患者 和家属的同意),47,肥胖与卒中, 定义:(西方人)BMI30,(

15、中国)BMI28 美国研究:男性肥胖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 2.23 BMI 2728.9, 相对危险度为 1.75 BMI 2931.9, 相对危险度为 1.90 BMI 32, 相对危险度上升为 2.37 最近的研究证据支持:男性腹部肥胖,女性肥胖或 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体脂分布,Abdominal,(android),Lower body,(gynoid),49,50,51,2002年调查结果,我国成年人超重率:22.8%(39) 肥胖率:7.1 (97) 其中大城市成人超重率:30.0% 肥胖率:12.3 儿童肥胖率: 8.1,注: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52

16、,北京地区超重与肥胖人群调查,人群 19811985 19921994 1998 超重率 肥胖率 超重率 肥胖率 超重率 肥胖率 男 工人 31.5 1.7 46.2 3.9 51.2 5.7 农民 15.9 1.4 41.0 4.4 49.9 8.1 女 工人 39.8 7.2 49.7 9.4 43.4 7.1 农民 22.9 2.4 47.4 8.9 60.7 14.1,53,54,腹型肥胖,55,其他危险因素,一、 肥胖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或腰/臀围比1 。 二、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16mol/L者可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17、(美国指南:重点推荐饮食摄入为主,叶酸400g/日、维生素B6 1.7mg/日, B12 2.4g/日,可从蔬菜、水果、肉类、鱼类或谷物等食物中摄取),56,三、代谢综合征,特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血 脂异常、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等 目标:控制病因(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控 制血压、降血脂治疗,57,58,四、缺乏体力活动,成年人每周应有34次适度的体力活动, 每次活动不少于30分钟。 五、口服避孕药 35岁的女性,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者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59,六、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提倡: 饮食种类多样化 总脂肪入量30%/日摄入能量 饱和脂肪入量10%/日摄

18、入能量 胆固醇入量300mg/日 钠盐摄入8g/日,60,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61,健 康 教 育,重点内容:经常化、了解自己的血压、定期 体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 法:采用医院、社区健康教育、利用 大众媒体开展健康教育,62,Primary Prevention,Alcohol, Adiposity- Control Aspirin BP Control, Behavier Change CVD, Cholesterol- Control DM, Diet control Education, Exericises Smoking control,63,谢谢,64,第二章 脑

19、卒中的二级预防,65,脑卒中后的复发问题相当多见,卒中复发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首次卒中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减少复发率,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二级预防,66,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酗酒 血脂异常 肥胖 心脏病 抑郁 高半胱氨酸血症 不良生活方式,67,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卒中后血压管理 干预血小板聚集 抗凝治疗 干预治疗TIA 颈动脉狭窄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 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二级预防,68,首次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动脉硬化血栓形

20、成性梗死 、心源性栓塞 、腔隙性梗死 、原因不明 建 议: 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69,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的正确评估,、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 、颅内血管畸形 、其它,70,卒中后的血压管理,建 议: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控制血压,可选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使 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 (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71,干预血小板聚集,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 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

21、潘生丁缓 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 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 用氯吡格雷,75mg/日。,72,CAPRIE 研究结果,累计事件发生率 (心肌梗死 , 缺血性脑卒中 或 血管性死亡),随访月数,8.7%* 总体相对危险度 降低,0,3,6,9,12,15,18,21,24,27,30,33,36,累计事件发生率(%),p=0.043,氯吡格雷 75mg(n=9,599),1.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 13291339. 2. 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

22、n. BMJ 2002; 324: 7186.,* 意向治疗分析,阿司匹林 (n=9,586),73,CAPRIE : 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事件,25,阿司匹林1,2 氯吡格雷1,2,26%,0,5,10,15,20,临床事件的预防 / 年 / 1,000名患者,* 缺血性事件:(心肌梗死, 缺血 性脑卒中与血管性死亡) * 根据对CAPRIE试验和抗血小板 合作研究计划进行的多元分析, 预期阿司匹林每年在每1000名患 者中预防19次缺血性事件发生。 与之相比, 氯吡格雷可望每年在 每1000名患者中预防24次缺血性 事件的发生, 二者相差26%。,74,氯吡格雷对高危血管事件患者的疗效,1.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 132939. 2. Jarvis B, Simpson K. Drugs 2000; 60: 34777. 3. Ringleb PA et al. Eur Heart J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