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课件.ppt_第1页
《外科感染》课件.ppt_第2页
《外科感染》课件.ppt_第3页
《外科感染》课件.ppt_第4页
《外科感染》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概念: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 在创伤、烧伤或手术后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特点,大部分外科感染由多种细菌引起 常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主要病变是器质性的 受感染组织常发生化脓、坏死,愈合后多留有瘢痕,外科感染的分类,按致病菌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 即化脓性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囊尾炎 等。 特异性感染 常见的有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按病程分类 3周内为急性;超过2个月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为亚急性。 按感染发生情形分类 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和医院内感染,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葡萄球菌:G+,其中金葡菌致

2、病力极强,常引起疖、痈、伤口感染等。脓液稠厚、黄色、不臭,易发生转移性脓肿 链球菌: G+,溶血性链球菌常见,常引起丹毒和急性蜂窝织炎等。脓液稀薄、淡红色、量较多,一般不发生过转移性脓肿 大肠杆菌:G-,常与其他细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如囊尾炎、胆囊炎等。脓液稠厚、恶臭或粪臭 绿脓杆菌:G-,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易引起继发感染,尤其大面积烧伤感染,脓液淡绿色、甜腥臭 变形杆菌:G-,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等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脓液有特殊恶臭 厌氧菌:有芽孢和无芽孢厌氧菌,在局部供血不足、低氧环境中大量繁殖,引起深部脓肿、败血症,脓液恶臭、污秽、暗红色,外科感染的病因,病菌的

3、致病因素 病菌的粘附因子 病菌的毒性或毒素 病菌的数量,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人体的局部情况 人体全身抗感染能力,外科感染的病理,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炎症好转 局部化脓 炎症扩散 转为慢性炎症,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感染),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但不一定全出现,随病期、病变范围和位置深浅各异 全身表现 表现不一,较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病程长的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外科感染的诊断,临床检查 全身状态 局部表现 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特异性表现 有关外科感染的其他病史,医技科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外科

4、感染的四大治疗原则,处理局部病灶-关键 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对症处理,局部处理,1局部制动,肢体抬高; 2外用药; 3湿热敷等理疗; 4手术:炎症病灶切除(阑尾炎); 炎症部位切开减压; 脓肿切开引流: ,口大;,位低;,打开间隔; ,置放引流。,全身治疗,1.支持疗法:目的改善全身状况、增加抵抗力 充分休息 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输血补液,纠正水电平衡 增强免疫力:丙种球蛋白 激素:改善中毒,促进炎症吸收 2.合理抗菌素应用 3.对症:止痛、降温、抗休克,局部感染(浅部化脓性感染),疖 痈 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急性

5、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急性乳房炎及乳房脓肿,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金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临床表现,红、肿、痛锥形隆起,中央白色脓栓脱 落排脓炎症消失。 危险三角:内眦静脉、眼静脉颅内海绵状 静脉窦。 眼及周围进行性红肿、硬结和疼痛 高热寒战 头痛昏迷,治疗,理疗 外用药 面部疖有全身症状给抗菌素,痈(carbuncle),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皮肤韧厚的颈项、背部 致病菌:金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一)局部: 1紫红色侵润块 2表面多个脓栓(脱落)蜂窝状 3中央坏死火山口状 (二)全身症状: 1发冷、发

6、热。 2全身无力,食欲下降。 (三)化验: 1WBC 2尿糖、血糖。,治疗,(一)全身: 1抗休克 2加强营养 3抗菌素 (二)局部处理: 1早期:外用药、理疗。 2晚期:手术 切开引流:+、+、 切除、植皮。,急性蜂窝织炎 (acute cellulitis),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如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易扩散 金色葡萄球菌易局限成脓肿 厌氧菌(大肠杆菌)-可出现捻发音,临床表现,(一)浅表: 1红、肿、热、痛,无明显界限(松弛,部位 如面部) 2压痛、凹陷性水肿。 3全身症状:发冷、发热 (二)深在: 1表面

7、水肿 2深压痛 3全身症状重: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无力、头痛、白细胞计数增加,治疗,(一)非手术疗法:适应症早期、轻症 1理疗:热敷 2休息 3外用药 4抗菌素 (二)手术疗法: 1重症、扩散不能控制者。 2特殊部位:口底、颌下、颈部。 3厌氧菌感染者(改善缺氧,减少坏死) 术式:切开引流,减压、引流(广泛、 多处),丹毒(erysipelas),是皮内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亦可称为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及头面部。 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1好发部位:下肢、颜面 2症状:畏寒、发热、头痛 3局部:片状红疹 界限清,略隆起; 颜色边深中心淡,压退色; 烧灼样痛 很少有组

8、织坏死和化脓 下肢丹毒可反复发作 4附近淋巴结肿大 5. 全身表现:多有畏寒、发热、头痛不适、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治疗,1患处抬高 2外敷用药 3抗生素,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是致病菌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炎症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致病菌侵入淋巴管后,引起淋巴管壁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管腔内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和脱落的内皮细胞,炎症沿淋巴管扩散,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炎,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即丹毒)和管状淋巴管炎 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以下肢多见,常继发于足癣,分为深浅两种 -浅层:伤口近侧出现

9、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不出现红线,但肢体感染淋巴管沿线出现肿胀、压痛 -浅深组淋巴管炎均可引起引流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 多有程度不等的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血白细胞计数高等,治疗,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 ),是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头面、口腔、颈部、肩部感染,可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 上肢、胸壁、乳腺、背部和脐以上感染,可引起腋部淋巴结肿大; 下肢、脐下腹壁、会阴和臀部感染,可引起腹股沟淋巴

10、结炎,临床表现,轻者仅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常随原发灶愈合而自愈 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热、痛,并伴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白细胞计数增高;及时治疗可完全消退,也可能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而遗留一小硬结 炎症扩散到周围组织,可使几个淋巴结粘连成团,发展成脓肿。出现局部皮肤暗红、水肿、压痛,出现波动感,伴明显全身症状,治疗,局部治疗 -处理原发病灶 -局部早期处理同痈 -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全身治疗 -早期应用抗生素,脓肿,是急性感染后,组织、器官或体腔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局限性脓液聚集,并有一完整脓壁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如急性峰窝织炎、急

11、性淋巴结炎、疖等,也可为血肿腔或异物存留处,还可为远处感染病灶转移形成,临床表现及诊断,局部表现 -浅部脓肿: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压痛,有波动感 -深部脓肿:局部红肿不明显,一般无波动感,局部有疼痛和压痛,可出现凹陷性水肿,患处常有功能障碍 全身表现 -小而浅的脓肿,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大而深的脓肿,常有明显全身症状 -体腔内脓肿,如膈下、盆腔、肠间、髂窝脓肿等大都有明显毒血症症状 诊断 -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 -X线、B超检查、CT或MRI检查以确诊,治疗,局部处理 -脓肿尚未形成,治疗同痈、疖 -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原则 波动处最明显处切开 切口足够长,但一般不超过脓腔壁,

12、以免扩散 脓肿最低处,以利体位引流 切口与皮纹、血管、神经和导管平行 切开引流前,先确定脓肿腔部位及深度 注意探查脓腔内的分隔 选择合适的引流物 脓液送检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应用 全身治疗,急性乳房炎和乳房脓肿,致病菌侵入乳腺组织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急性乳房炎,形成脓肿称乳房脓肿,多见哺乳期的初产妇 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多因乳头咬伤或其他原因引起乳头损伤 细菌沿淋巴管、乳腺管蔓延至乳腺小叶,最终致乳腺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乳汁淤积,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炎症,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初期-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剧烈疼痛,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皮肤紫红、水肿 继之-出现波动

13、性疼痛,肿块界限逐渐清楚,压痛明显,出现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数日-肿块出现波动感(深部可不出现) 治疗不及时-脓肿破溃,留出大量乳黄色粘液或桃红色脓液 全身表现 畏寒、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下降,因剧烈疼痛出现睡眠差,治疗,脓肿未形成前 -停止哺乳 -必要时断乳 -局部治疗:50%硫酸镁湿敷 -抗生素应用 脓肿形成 -及早切开引流 -切口放射状,也可沿乳房下缘弧形切开,注意探查脓腔分隔,必要时作对口引流 -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脓腔由底部往外逐渐愈合、收口,预防,保持局部清洁 及早纠正乳头内陷 养成良好哺乳习惯,防止乳头损伤 避免乳汁淤积,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沟炎 脓性指头炎 化脓性腱鞘炎

14、及化脓性滑囊炎 掌深间隙化脓性感染,手部解剖,掌面皮层厚、韧,脓肿难以从表面溃破,可形成哑铃状脓肿 掌面皮肤纤维组织,与皮肤垂直,将掌面皮下组织分成许多坚韧密闭的小腔,感染后难以向四周扩散,转而向深部蔓延,引起腱鞘炎;在手指则延至指骨,形成骨髓炎 掌面组织较致密,而手背皮下组织较松弛,且淋巴引流大部分从手掌到手背,故手掌面感染时,手背常肿胀明显 手部组织结构致病,神经丰富,感染后组织内张力高,神经末梢受压,疼痛剧烈 手部腱鞘、滑囊与筋膜间隙互相沟通,发生感染可蔓延全手,甚至累及前臂,甲沟炎(paronychia),临床表现 -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表现红肿、疼痛 -进一步发展病变内成脓,红肿

15、区内有脓 -可发生于甲根处、甲下或扩展到另一侧甲沟 治疗 -未成脓时,局部敷药及理疗 -已成脓时,应行手术处理,脓性指头炎(felon),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刺伤引起,致病菌多为金葡菌 临床表现 感染的指头肿胀、发红、有剧烈的 跳痛。全身出现恶寒发热等不适症状。 治疗 初发时,局部敷药 严重时,手术切排(指征:出现搏动性跳痛),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指手指掌面的五条屈指肌腱所包绕的腱鞘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小指的腱鞘与尺侧滑液囊相通,拇指的腱鞘与桡侧滑液囊相通,故小、拇指的腱鞘炎可蔓延至各自的滑液囊,引起化脓性滑囊炎 示指、中指、环指的腱鞘紧密,感染

16、局限,但可向手掌深部间隙蔓延,临床表现,24小时即可出现典型局部体征 患指末节除外,呈明显的均匀性肿胀,皮肤高度紧张 患指所有关节轻度弯曲,以使腱鞘松弛,减轻疼痛 微小的被动伸指运动即引发剧痛 整个腱鞘均有压痛,治疗,早期 -与脓性指头炎相同处理 晚期 -保守治疗无效即应尽早切开减压引流,手掌深部间隙化脓性感染,手掌深部间隙指位于手掌屈指肌腱和滑液囊的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 分为尺侧的掌中间隙和桡侧的鱼际间隙 掌中间隙感染多由中指、环指腱鞘炎蔓延引起 鱼际间隙感染多由示指腱鞘感染引起 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掌中间隙感染 -手掌凹消失,皮肤紧张、发白,压痛明显;中指、环指和小指处于半

17、屈位,被动伸指可引起剧痛;手背水肿明显;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 鱼际间隙感染 -大鱼际和拇指指蹼(虎口)明显肿胀,压痛;拇指外展略屈、示指半屈,活动受限,拇指对掌不能;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治疗,早期 -处理同脓性指头炎 后期 -短期无好转,应及早切开引流,全身性外科感染,概念:指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和 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和中毒症状,分为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 败血症和脓血症属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内迅速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而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严重表现。临床常见 -脓血症:细菌栓子或感染血栓从感染病灶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

18、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内形成转移性脓肿者 菌血症和毒血症严格意义上不是全身性感染 -菌血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毒血症:致病菌所产生的大量毒素及组织破坏的病理性分解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病 因,多为继发局部病灶处理不当(严重外伤后感 染,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或低下: 1年老体衰,婴幼儿童。 2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 3长期应用激素,抗癌药或其它免疫功能抑 制剂等。 (二)致病菌:1毒力强;2数量大;3繁 殖快。超出人体防御能力。,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以化脓性细菌所致最为常见 革兰染色阴性

19、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 真菌,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起病急、病情重,骤起寒战,继以高热或低热,高热可达40度 头痛、头晕、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恶化迅速 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肝脾肿大,重者黄疸或皮下出血或瘀斑 代谢失调和肝肾功能损坏,尿中常出现蛋白、管型和酮体 一般都呈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0%,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脓血症和毒血症的区别,败血症:起病急骤、寒战后高热,呈稽留热,可达400C-410C,细菌培养常呈阳性 -革兰阳性细菌性败血症

20、 -革兰阴性细菌性败血症 -真菌性败血症 脓血症:高热前有剧烈寒战,寒战和高热交替,发热呈弛张热型。自第二周开始出现转移性脓肿,转移至脏器,可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寒战期细菌培养为阳性 毒血症:高热、脉速、贫血是毒血症的三大特点。无寒战,为持续高热,血培养阴性,无转移脓肿,全身性感染的诊断,有原发感染灶 出现典型脓血症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和尿培养,全身性感染的治疗,处理原发病灶 抑制和杀灭致病菌 全身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以局部和全身肌肉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病因及病理生理,分布广泛 是一种革兰染

21、色阳性的厌氧梭形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抵抗力极强 必须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入侵人体 是一种毒血症,外毒素入血,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 潜伏期一般7-14天,甚至长达数年,破伤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612天(24h或2030天及数月、年) (一)前驱症期:12d(打呵欠等),头痛、头昏、乏力、烦燥、伤口局部疼痛和肌肉牵拉感,咀嚼无力。 (二)典型表现: (1)肌肉强直性痉挛-肌肉持续性收缩 1顺序:嚼肌面颈项背腹肌四肢 膈、肋间肌。 2表现:开口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屈曲;尿储留;(7)呼吸困难。 (2)阵发性抽搐-阵发性、不协调的全身肌肉痉挛和抽搐,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表现:面

22、色青紫、呼吸停止、口吐泡沫、四肢抽搐不止、大汗淋漓、极度痛苦病容。发作间歇期,疼痛虽有缓解,但肌肉不能完全松弛,轻微刺激即可诱发 (3)一般无高热,病人神志始终清醒。,(三)重症破伤风 (1)窒息:喉头呼吸肌痉挛呼吸停止 痰阻塞 (2)肺感染 (3)酸中毒:痉挛、呼吸不畅脂肪不全 分解废物堆积 换气不足 (4)循环衰竭:缺氧、中毒心动过速衰 竭 (5)最终常因肺部感染、窒息、心力衰竭死亡 (四)局限型破伤风 本病肌肉痉挛和抽搐仅限于创伤或感染部位或仅有伤肢的肌肉强直,病程:34周,第二周后渐轻。 (五)预后:1潜伏期短 2前驱期短 预后不良 3病灶近中枢 (六)诱发因素: 1光;2声;3触动;

23、4刺激:尿潴留、便秘。,诊 断,有外伤史,外伤后出现肌紧张,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狂犬病 其他,预 防,1.针对破伤风杆菌特点,做好卫生宣教。小儿应施行“白百破”三联免疫注射 2.正确处理伤口 3.增强抗毒免疫力 自动免疫法 破伤风类毒素注射(最可靠、最有效) 被动免疫法 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方法及用量,基础注射 皮下注射3次类毒素,每次间隔3-6周,首次0.5ml,后两次各1ml 强化注射 1年后再注射1ml,以后每年重复注射1次(1ml),被动免疫用于,污染明显的伤口 细而深的伤口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未及时清创的伤口 陈旧性创伤术前,: 1破伤风抗毒血清:TAT 过敏;停留时间短:6天;来源易,应用广。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不过敏;停留时间长:45周;免疫效用高:是TAT10倍;制备复杂,来源少。,应用: 1成人、儿童用量一样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