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与写作l.ppt_第1页
电视采访与写作l.ppt_第2页
电视采访与写作l.ppt_第3页
电视采访与写作l.ppt_第4页
电视采访与写作l.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视采访与写作,授课教师:常伟丹 E-mail: QQ:63999279,Company Logo,课程安排及其他要求,理论课时:24学时;1-12周 实践课时:8学时 1、次数:实践共三次。 (1)同题消息采编;每两人一组 (2)自选题消息采编;每两人一组 (3)深度报道采编;每五人一组 要求: 1、点名结束后,勿入教室; 2、点名3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 3、课堂讲话,每被点名一次,算半次不到!,Company Logo,观看“网络新闻联播”发表你的看法!(胡戈) 1、稿件 2、画面 3、新闻价值 4、故事性(吸引人),Company Logo,第一章 电视采访的继承与拓展,采访的含义:记

2、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现、挖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 第一节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 一、近代新闻记者采访活动发展进程 (一)萌芽时期:15世纪末16世纪末 (二)开创时期:17世纪初17世纪末 (三)成熟时期:18世纪初18世纪中期 问题:为什么近代报纸首先在欧洲诞生? 二、现代记者采访活动发展进程 (一)巩固提高时期 (二)飞跃发展时期 (三)激烈竞争时期,Company Logo,三、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 (一)起步: 1815年 梁亚发,中国近代第一位职业记者,多为宗教服务 (二)开创: 1858年 中国人自己创办报纸,申报 (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广播起步,出现了名记:黄远生、邵飘萍

3、、范长江、瞿秋白等。 (四)壮大 建国后,Company Logo,第二节 新闻记者职业素质 一、政治素质 中国电视的性质党、国家和人民的宣传媒介 1、政治思想水平居于首位 2、社会责任感 例:宣传部 二、精神素质 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源于对职业的兴趣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不怕问问题 例: 三、业务素质,Company Logo,“电视采访记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是感觉灵敏、理智、好奇、热忱、有耐力、富于想象力、灵活、有创造性,可信赖,足智多谋,真诚,顽强,富有同情心,机警,勇敢,自信优秀的电视记者为观众、为采访对象、为自己做能提供新信息的采访” 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 V:感

4、动主持人、水均益,Company Logo,第二章 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对比下面两则新闻的“报纸版”和“电视版”,分析的他们的异同 1、砸车 2、公交车自燃,Company Logo,电视采访较其他采访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镜前采访”。它将记者的采访由单一的采集手段拓展为一种表现手法、一种结构方式、一种节目形态。 第一节 采访活动的共性特征 1、采访使命:记录今天的历史 2、采访视野:瞭望整个人类社会 3、采访认知: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 认识路线: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先有采访、后有报道。 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采访认知是第二性的。 防止先入为主的情况发生 4、采访的目的:传播信息、交流信息、沟

5、通社会 记者采访的特殊性: (1)以同人打交道即“人际交往”的方式进行;,Company Logo,(2)采访对象不仅仅代表个人,应该能代表某一方面的社会群体或现象; (3)要带着公众关心的问题来提问 (4)对记者的要求: A、注重事实。通常构成事实的十个方面: 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例证、观点、数字、引语、原因、结果。 B、讲求速度。 C、判断准确。“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5、采访的方法 注:采访不只是“语言访问(提问题)” 基本方法包括:访问、观察、体验、研究材料等。,Company Logo,6、采访时效: “抢” 要求分秒必争。 例:高速路上的三轮车队事件,Company Logo,

6、7、采访任务: (1)采访公开报道的新闻 包括:社会发展趋势、新生事物、大政方针、国际形势、民众利益、社会弊端等。 (2)采写内参 内参价值不亚于公开新闻 (3)建立信息网络 作用:扩大新闻线索、联系受众 主要包括:A、同采访对象保持联系 B、同通讯员理顺关系 C、同受众搭起桥梁 注:新闻线索的扩展,是记者的生存之源。(例:记者对比),Company Logo,8、采访工序: 采访 写作,制作传播 原则:“七分采,三分写” “如果一个记者采访后得到的材料在报到时用上了80%或50%以上,那么这个记者的采访是不深入的。一般说,记者采访后报道用上的材料只占全部材料的很少部分而又能说明问题,那么记者

7、的采访是下了功夫” 艾丰 西方新闻界观点:优秀的记者应该具有哲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眼睛,历史学家的深沉,侦探的机警,法官的明智。,Company Logo,第二节 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一、现代的采集手段 二、独有的采访形式 用特定的“现场背景”作衬托的采访是电视采访的独有形式,也是同其他传播媒介采访形式的最大区别之一。 1、在特定的现场氛围中引出信息;(例:催情) 2、真实感。“防止造假行为”,Company Logo,Company Logo,3、不能用“深奥难懂的语言作口头叙述或采访回答”; 4、采访态度、语气、举止、乃至服饰,“创造和谐气氛” 三、形象画面报道 形象性是 1、根据新闻本身

8、内容而采集的镜头,镜头内容应与新闻报道内容密切相关。忌“万能镜头”! 2、“注重用镜头叙述新闻事实”,而非大量的文字语言。 四、特定的思维方式 蒙太奇思维 “画面组接与整体画面结构意识” “拍摄时,脑中要过画面”,注重景别的衔接,运动的衔接。 五、特殊的工作方式 协同工作。相互间的沟通和默契很重要。,Company Logo,第三章 采访策划,第一节 题材的选择 一,题材:采访报道的题目或对象。具体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取决于:编辑部的报道思想,记者掌握的新闻线索,记者的新闻敏感度。 二,明确报道思想 (一)报道思想:是媒体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预期新闻传播目的而制定的设想; (二)报道思想的形成:

9、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全局和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形成的; 例:宣传部某一时期的 (三)它是记者选择题材的依据和出发点。 注:不要为了体现报道思想强扭角度。 例:“科学发展观” 三,落实采访的目的:搞清楚此次采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什么传播目的。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类型: 1,透露信息;2,揭示人物个性;3,碰触思想观点; 4,披露事件原委;5,肯定或否定。,Company Logo,第二节 信息集合 一,获取采访线索 (一)新闻线索:新近发生和发现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信息与信号。 注:新闻线索的特点是:比较简略,笼统,且没有细节,过程,最多告诉记者一个片段或由头。 (二)线索的来源

10、 1,国家,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领导人讲话; 2,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 3,其他媒介的报道; 4,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5,日常观察; 6,个人信息网络;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得线索?,Company Logo,二,追踪社会信息 平时:汇集广泛的社会信息,才不会使采访报道脱离现实与时代。 无用的,过时的“新闻”,不是新闻。 例:“会海大透视” 第三节 价值取向 一,新闻价值的要素结构 新闻价值源 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实现 二,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 1,素质说:认为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这些“特殊素质”认定了新闻价值的大小(只重视新闻价值源) 2,标

11、准说:记者选择与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只重视新闻价值观) 3,功能说:包含特殊素质的新闻事实(价值因素),在传播过程中以社会影响或社会效应方式(价值表现)所反映出来的功能(只重视价值观实现)。,Company Logo,三,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多需要的功能,审美需求在新闻价值中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四,制约新闻价值的因素 1,事实本身(价值源) 2,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价值实现) 3,记者的能力(价值观) 五,具体的新闻价值要素 1,时间性 2,新鲜性 3,重要性(包括:政治上,与群众关系,与实际生活关系,人物影响力,事物变动程度)

12、4,接近性(包括:地理上 和 心理上) 5,影响力 6,趣味性 7,可视性,Company Logo,第四节 确认选题 一,关于主题的思考 (一)主题与问题:主题是记者对问题持有的观点和看法。 (二)主题与内容:内容是报道对象,范围,主要事实,主题是通过这些内容表达的某种思想,主张。 (三)主题形成的基本过程 访前的主题雏形访中的验证,调整访后的深化 注:防止主题先行 二,角度的选择 问题:校庆,你将从哪个角度入手 进行报道? 角度:记者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一)与客观事实:取决于客观事实本身特点,从事实中选择一个点做为突破口,即选择角度。 (二)与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纪实,

13、特写,专访,动态新闻,Company Logo,三,对形式的考虑 1,采访在报道中结构全篇的具体形式 (1)展现全部采访过程:人物专访,现场报道,以采访活动为主要拍摄主线的专题片等。 (2)插入采访片段:动态新闻。 2,动态新闻采访的一般特征: (1)采访以片段插入形式结构全篇报道; (2)报道中的大多数采访插入只有一个片段。 (3)采访的形式以快速,简短为主。时间从几秒到1分30秒左右不等。其中: 21% 5秒内;采访时间一般该条新闻时长的15%。,Company Logo,第四章 采访准备,先看“杨笑事件”,进行分析 第一节 全面准备 一、理论准备 采访记者不掌握与报道选题相关的理论,就无

14、法客观、准确、高水准地反映再现客观事物。 例:经济记者 二、政策准备 了解政策是基础,否则容易闹出笑话,或犯错误。只有了解政策,才不会迷失方向。 例:台胞参加“春晚”,“弃暗投明”还是“爱国主义” 三、情况准备 对报道的人、事件、问题的相关情况,内在外在联系有透彻了解,“尤其对人物专访与深度报道”作用明显。 例:采访骑术师艾迪.阿卡罗(左右马镫); 采访费雯丽(饰演的角色问题)。 “浙江盐业危机调查”(税),Company Logo,四、知识准备 记者不可能样样精通,但应对采访那个题目所涉及有关知识,复杂概念,事先进行学习,否则难以同采访对象双向交流。 例:黄钢采访李四光 五、心理准备 1、对

15、象合作的程度 2、可能达到什么预期效果 3、会遇到那些障碍 六、事务准备 所有设备、器材、检查其完备和正常 例:领导画面被洗掉,Company Logo,第二节 确定重点 一、重点范围 即确定采访侧重点、主要内容 注:根据采访目的,确定侧重点与内容 二、重点对象 1、定向选择:采访前就确定好重点人物(注重典型) 2、阶段选择:随着采访的深入,按照新线索进行特定选择(指向型) 3、随即选择:采访现场,临时选择(代表性) 4、选择对象的一般递进关系: 当事人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权威人士代表人物 三、主要画面 主要内容应最好通过画面进行表达。 明确:哪些画面必须有?哪些可以有?哪些无所谓?没有怎么弥补

16、?,Company Logo,四、研究背景 1、广泛浏览(获取采访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现实状况,发展动向、相关人物个性、职业生涯、观点) 2、分门别类 依照属性规范化研究。从而利于理清头绪,以便进一步挖掘本质。 分门别类不是列流水账,而是提取诸多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归类。 3、综合分析 4、存储积累 平时注意积累资料,每次研究的材料与采访后所得材料应分类存储 第四节 设计问题 一、通用原则 1、清楚从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 2、将问题准确传达给采访对象,防止问题不清楚 3、应该使观众一听即懂,Company Logo,二、总体设计 1、镜后采访: (1)将想到问题一一列出 (2)讲求逻辑性,

17、做到分门别类 2、镜前采访问题设计原则 (1)准确具体 (2)简洁口语化 (3)抓住关键问题 “关于广东技校招生火爆的采访准备”? 第五节 拟定方案 一、先期采访方案 预约采访对象、时间、地点、索取资料、商议采拍 二、具体摄制方案 1、报道形式选择拍摄现场规定主要拍摄画面 2、预演的作用:(1)消除紧张 (2)得心应手 3、二套方案(例:火箭发射),Company Logo,作业1 以“校庆”为题材,做一则2分30秒左右的短消息报道。 要求:1、自选角度 2、同期声采访不超过1分钟 3、2人一组,跨班组合,交编号靠前的班 4、以班为单位刻碟 5、校庆后的周三上课时提交,过时不候!,Compan

18、y Logo,第五章 观察采访,观察用眼睛采访 问题:参观世博,你印象最深的细节? 注意“细节”(这是观察的核心),从中可以提炼背后的信息。 注:练习方法:写作多用实词,少用虚词。 第一节 观察的作用 一、获取报道的线索 例子:浦东金融会议中途,专家购邮票 二、获取第一手资料 注:事实第一性,新闻报道第二性。 例:“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何继华”老人,Company Logo,第二节 观察的方法 观(看)察(思考)。总的要求是:(腿、眼、嘴、手)都要勤。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在现场捕捉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特点及其个性,获取报道的角度与切入点。 例:特殊的推销员(浙江省副省长) 二、要抓住事物的细节

19、有了细节,就有了感染力,也可能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角度。 例:撒切尔“摔跤” 三、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 1、有意观察法:带一定目的去观察生活 2、长期观察法:长时间对某一问题、现象、人和事作观察; 3、比较观察法:着重发现事物差异的观察法,从而发现个性与共性。 四、观察要全面 主要是为拍摄画面提供。 方法:找理想观察的位置,即拍摄角度或拍摄点,Company Logo,五、特殊的观察法 1、体验性目击采访:亲自体验,获得真实第一手材料;例:高铁 2、参与性目击采访:成为事件的亲历者;例:缉毒 3、隐蔽性目击采访:“偷拍” 注意:自身的安全,对象的隐私,Company Logo,第六章 语言采访访

20、问,理清几个问题: 1、镜后采访镜前采访 2、狭义的电视采访:记者出现在屏幕上,面对摄像机作采访,是观众看得见的采访活动,采访过程本身就是报道过程,也因为它有可视形象的特点而产生了其个性。 3、访问:记者为报道、传播进行收集材料,核实材料而和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 第一节 选择采访对象(根据采访任务、目的去做选择) 一、采访对象与消息来源 1、采访对象: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其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不只是语言)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2、消息来源:新闻采访的原始来源或提供者,包括人的、物的。 二、选择采访对象(例:风洞) 1、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采访对象; 2、人物的权威性 3

21、、选择当事人,知情人,Company Logo,第二节 赢得采访机会的经验介绍 一、国外的方法:采访技巧(约翰.布雷迪) 1、若回话说你找的人不在,要再次坚持说明采访的重要性,这种迫切感可能会转达到采访对象; 2、在初次接触专家或名人时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 3、措词,不用“采访”,而用“想和他见见面”,听听他的想法 二、国内记者的方法 1、以敬业精神赢得机会。要有拼抢意识 例:采访谢晋、叶辛,克林顿 2、精心准备,随机应变 例:老外唱中文歌冠军的采访 3、现场发现,根据报道目的,要到现场挖掘和捕捉采访对象 例:背负民族的希望摄制组在湖南采集“秋收起义”素材 4、多方联系,广交朋友,Compan

22、y Logo,5、利用媒体寻找线索 伟人周恩来“寻人启事”,寻送总理的普通人 重庆台国庆报道,寻找名叫“国庆”的人 6、记者招待会的采访:斗智斗勇 例:水均益,杨澜 第三节 提问的规律与方法 一、从既定目标出发设计问题 1、问题有针对性 2、问题要有层次性:以目标为中心,设计问题先后顺序,使谈话有层次展开 3、问题要有深度:不能停留在“你感受如何?”“你看法如何”。应结合背景、材料提问 应先交代有关情况,指出问题的范围,让对方就这一范围来谈看法 4、问题要有特点:有特点的问题才能获得有特点的材料 水均益访加利,Company Logo,二、从采访对象出发设计问题 (一)因人而异 1、适宜性:要

23、考虑采访对象是否能够回答,要提在他工作职责范围及他知情范围内的问题 2、层次性:普通百姓与专家问题的区别 3、不同对象,提问顺序不同 抽象具体,开放封闭 (二)有助于对象回忆,思考 先提对方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三)问题要有触动力:记者的问题能触发采访对象的情绪、情感、或引起他的心灵共鸣,从而帮助启发或激励对方接受采访,思考回答问题 例:水均益访基辛格 三、设问的变通 1、开门见山与迂回采访 (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多用于常接受采访,健谈的对象,Company Logo,(2)迂回:对象不太合作,性格内向者 2、激将与反问 3、追问与停顿 (1)追问:不给对方思考的时间,迫使其回答真实的状

24、况 (2)停顿:帮助对象回忆、回答 四、问题的类型 1、开放式:自由发挥(一般不适宜镜前采访,适宜做启发对方谈话的引子) “就XX问题,请谈谈您的看法”“您对XX问题有什么感想” 2、闭合式:问题具体单纯,给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范围限制比较严格。 “蚕丝可以做哪些产品?”“同类似产品比较价格如何?” 五、访问记录 1、根据不同对象,决定现场做不做笔记,少记或多记 2、边听边记 3、准确核实:数字、引用的话、名称、姓名等 4、心记。练习方法:每次访问谈话后,勤做回忆笔记,Company Logo,第七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第一节 现场采访、报道的意义 1、采访活动已不仅仅是调查的手段,也是报道传

25、播的手段; 2、现场采访不仅为观众提供的是对话交流的语言信息,还提供了采访对话的环境状况、过程等所产生的信息与效果。 第二节 现场报道 一、现场报道概述 (一)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报道。 (二)特点 1、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发生或发展的新闻事件; 2、记者必须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紧跟事件的客观进程,不失时机作进入画面的报道和现场访问; 3、记者应严密注视事件发展进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和采访手段,边观察、边访问、边叙述、边点评,报道始终与新闻事件保持同步;,Company Logo,二、现场报道的优势 1、时效性强 包括:现场直播,以

26、及“现场记录,后期编辑” 2、现场感强 3、信息量大 4、可信度高 5、可视性强 同期声的大量运用,形象化更高;事件的不可预知性 6、结构作用 主要体现在:记者、主持人现场的采访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报道。 例子:,Company Logo,三、现场报道的要求 1、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捕捉有价值的事实的画面; 2、丰富的知识面:提供背景材料,增强报道深度; 3、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要精炼,口语化,使用短句; (2)语言生活化,“说话,而非播音” 4、综合:神态、表情、语言、语调以及现场背景的选择。 例子:日全食 第三节 现场采访 一、现场采访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像机对当事

27、人,有关人士进行的新闻采访活动。 二、现场采访的特点 1、采访过程公开化,展现整个采访的全过程和细节,Company Logo,2、纪实性与表现性兼容 (1)同期声 (2)充分调动了画面和声音的功能来表现新闻事件; (3)能够更加深入的展现采访环境、人物情绪。 三、现场采访的作用 1、深化内容; 2、展现人物个性(话如其人,语言能展现人物个性); 3、引发情感(信息、个性、情感是好姐妹的必备三要素)。 四、现场采访的设问要求 1、因时间有限,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所以问题要少而精; 2、问题要具体; 3、问题要客观 (1)提问态度要客观; (2)语言表达要客观; (3)不提带有明显倾向性或诱导性的

28、问题; (4)为展现各个阶层,各方面的态度时,可重复提同一问题。(一般不重复),Company Logo,5少提可回答“是”“不是”的问题 6不问空泛的“万能”问题 第四节 现场“潜信息”效应 一、概述 1、潜信息:非语言符合信息,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的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 2、潜信息的作用 (1)强化语言符合携带的信息; (2)否定语言符合传播的信息 二、选择好采访环境(采访环境、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1、事件性新闻环境选择:空间的选择应是和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是传播内容的典型环境,能表现环境的特点; 2、非事件性新闻的环

29、境选择:采访现场选择要注意现场的新闻价值和视觉形象对观众的吸引力。例:公丕汉 白岩松 泰山下,Company Logo,三、把握好体态语言 眼睛 服饰 打扮 四、采访情绪的把握 1、根据现场氛围把握情绪脉络; 2、根据对象情绪,把握采访走向和内容 3、“沉默”是金(其中包含了诸多潜台词) 五、选择好采访的方式 1、座谈式:适合于严肃、重要的内容采访; 2、漫步式:边走边谈,适合于轻松的话题; 3、追随式:记者不干扰采访对象,跟随采访对象的活动,让对方边做事边回答问题。给人真实、亲切、和生活感; 4、随意式:随意选择采访那个对象(如:民意调查) 六、多环节密切配合(尤其是现场直播) 七、客服潜信

30、息的损耗 1、话筒支架式:缺乏交流感 2、服饰、化妆过分修饰 3、采访空间方位失度:人际交流的距离,太近 太远都不好 4、采访时角色错位:以审问者角色去采访。,Company Logo,第八章 电视消息写作,第一节 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为眼睛而写 1、含义:遵循视觉逻辑,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声画对位。 2、注意 (1)解说过多,描写内容与画面重复过多; (2)声画两张皮,即解说与画面“严重脱节”。 3、具体要求: (1)少而精;做到: A、画面表现内容要具体,解说量要适度; B、将可有可无的文字去掉。 (2)实而具体;将画面表达不了的东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内容。 (3)主次分明。,Company

31、Logo,二、为耳朵而写 1、电视传播的特点:线性传播,稍纵即逝。因而要求能够让信息完整、准确、合适的传达给受众是关键。 2、要求: (1)口语化 (2)通俗易懂(少用书面语) (3)朴实自然(不卖弄文采) (4)简短明晰 (5)形象生动 A、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气势如虹”场面壮观 B、多用双音节词;持续时间更长,便于记忆。如:“曾”改为“曾经”、“乃”改为“就是”。 C、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变成形象的说法;例:“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也就是说:每15个家庭就有一辆机动车” D、尽量不用倒装句、祈使句、长句。 (6)节奏感强(排比、短小的句子) (7)有格调与文风,Company L

32、ogo,第二节 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与特点 一、字幕新闻: 1、静态字幕:把文字相对稳定地叠映在画面上,通常包括:新闻标题、人物介绍、讲话大意概括。 2、动态字幕:通常为画面下方游走字幕,其优势是时效性强、可重复。 二、口播新闻 三、图片新闻 四、活动图像新闻 第三节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 (一)作用 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二)写作原则 1、准确概括 2、简明精炼 3、严肃得体(不同类型的新闻,要求不同),Company Logo,(三)要求: 1、尽量使用短标题,少用长标题; 2、多实题,少需题(实事实,虚空议论),一般不用副标题; 3、表达内容一定要准确。 二、导语 (一)含义

33、:它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要使受众在“脑子里先有一个关于消息的总概念,进而促使受众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二)导语的写作步骤 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和引述的信息中,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最恰当表达新闻事件含义的信息。 2、用最能打动受众的方式将其形诸于文字表达。 (三)导语的类型 1、直叙型导语;例: 本报讯 铁道部长丁关根派去托运彩电的人,在北京火车站托运室被不法分子勒索人民币5000元。 2、描写型;例: 帕特和理查德.尼克松今天在周恩来的正式宴会上,胃口好极了,吃的津津有味,像老手一样使用筷子。,Company Logo,3、比喻型;例: 长

34、垣县孟岗乡苇团村王印修等6户农民“自由恋爱”搞服装加工,一年都抱了“金娃娃”。 4、拟人型;例: 据埃及消息报报道,“斯芬克司”病了。(狮身人面像) 5、虚拟型;例: 如果一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做病人的话,那么他下的诊断是“严重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 6、引典型导语;例: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7、结论型;例: “长江何处是正源”这一举世瞩目的话题,在这次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探险队的科学考察中,取得了新的资料。 8、议论型;例: 观察家们评论,采用秘密写票法以确保用秘密方式投票选举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是对传统的举手表决的一个重大突破。,C

35、ompany Logo,9、悬念型;例: 由于看了一档电视节目,结果一对姐妹今年平添了4万美元的财富。 10、对比型。例: 北京市民争相购买仅仅十年前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象征的钢琴。 11、引语型;例: “老师为我们讲课口干舌燥,我们应该向老师敬一杯水。”吉林农业大学从本学期开始,学生都把装满开水的暖瓶和茶杯放在讲台上,课间给老师斟上一杯水。 12、“你”型;例: 你想形容某种东西不值钱,可以说它“粪土不如”。可是眼下粪土在邓县却非常“金贵”。 三、主体 (一)含义:对导语的注释和补充、或是展开。 (二)结构: 1、按事实重要程度为顺序; 2、按时间顺序; 3、按空间顺序; 4、按逻辑顺

36、序。,Company Logo,四、结尾 (一)含义:新闻的总结、概括、说明。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 (二)形式: 1、总结式;例: 20多年的是非终于澄清,冤案终于平反。时间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他一边。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2、展望式;例: 据悉,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解决问题的有关法规即将出台。 3、提问式(启发式);例: 一些观众说,这出戏真好,给人以启发。我们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向唐成学一点什么? 4、呼吁式;例: 谷贱伤农。一些农副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势必会伤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Compa

37、ny Logo,5、评论式;例: 向子冈告别,那是向一个普通人告别,向一个亲近者致最后的敬意。她对人民的忠贞,她的才华与勤奋,为自己树立起不朽的形象。 第四节 写作要点 一、准确 1、词义要准确,切记词不达意; 2、准确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3、符合文字规范; 4、慎用绝对化,片面性和模糊的词语。例:“全国第一”、“肯定是”等。 5、提法要准确,注意符合政策、法规。 二、形象 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例:C罗的身价 三、简明而具体,Company Logo,四、口语化 1、将专业术语改为通俗语;例: 向香港输送的蔬菜要求都很严格,农药含量要控制在5个BPM以内,而

38、国家标准才15个BPM。应改为: “向香港输送的蔬菜要求都很严格,农药含量只是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 2、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和倒装句。例: 人们着力于研究培育具有高光效、低呼吸消耗、光和机能有时间长、叶面积适当、株型长相有利于田间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的棉花新品种。应改为: “人们正在研究培育棉花新品种,这个新品种具有一系列的优点,高度、枝干生长的形态和叶子生长的面积都有利于通风和接受阳光,养分消耗也较少,并能在短时间内生长成熟”。 3、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单音词 至此到目前为止;询问打听;日益越来越; 已已经;因因为;自自从;并并且。,Company Logo,4、避免使用引起歧义和误解的词

39、汇。例: 切忌切记;期中期终;预见遇见; 全部全不; 5、合理重复,少用代词和简称。例: (导语)“本届运动会我国共夺得50枚金牌” (正文)“这50枚金牌中,举重枚,射击” 代词或简称必须是家喻户晓的。如:“清华”、“十六大”、“中宣部”,Company Logo,第九章 调查性采访,第一节 调查性采访概述 一、调查研究与调查性采访探讨 (一)广义理解:新闻采访活动就是调查研究,但新闻题材不同,节目定位不同,不能把所有的采访都叫调查性采访 (二)狭义理解: 1、调查性采访的含义:指在采访现场,记者以一个对事态未知的角色,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问题,挖掘出事实真相,揭示出问题实质

40、的采访活动。 2、调查性采访特点:挖出新闻背后的潜新闻,从表面现象挖出真正的实质性的意义。 3、与一般动态事件报道的不同:一般动态报道用不着做深入调查,只做事件本身情况的报道即可。 (三)特点 1、调查性; 2、纪实性;(需要把调查过程展现在镜头前) 3、知识性;(调查需要大量的背景材料) 4、评论性;(挖掘内涵,提出观点,引发思考),Company Logo,(四)题材分类 1、批评、揭露性的调查; 2、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调查; 3、新问题、新事物的调查; 4、人物心态调查; 5、消费生活等调查; (五)构成调查性节目的元素: 1、陈述部分:即事实性采访,是形象化的论据; 2、评论部分:即

41、观点性采访,是来自各方的论点与论证。 第二节 取证材料事实性采访 一、取证材料的典型性: 选择典型事件、地点、人物等; 二、展现调查过程 1、这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因此: 尽量不对事实直接发表议论,更多的是对事实的陈述;让观众自己从记者调查的采访活动中去做评判。 2、对记者的要求: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要强,Company Logo,三、制造兴奋点 1、为使节目好看,要有意识通过提问来创造兴奋点; 2、兴奋点:能使观众特别感兴趣,让人振奋,激动或令人愤慨的某一细节或情节。 3、制造兴奋点方法:矛盾、典型细节、情节,叙事的悬念等。 四、全感采访 运用视听触嗅味等所有感觉器官

42、,获得对事物全面感性印象,并由多种感觉综合为对事物整体的质的认识。 第三节 论证与论点观点性采访 “论据形象化、论证群体化”是电视评论节目两大特点。论证群体化要求: 1、适时地由不同阶层的人适时对事件发表观点、见解; 2、在调查性采访中设问要能够引出观点。 第四节 调查性采访的技巧 1、充分准备与随机应变; 2、感性印象与理性思考;(忌:结论先行) 3、舆论导向与客观公正 4、交流式采访与思想交锋;,Company Logo,5、明察暗访; 6、心理较量技巧 (1)抓住矛盾,紧追不舍;例:交警乱罚款(没罚。-手中罚单) (2)避长扬短抓弱点。(抓对方的心理弱点); (3)有意设套引出真相。例:

43、棉花掺假受贿案; (4)有意停顿施加压力;记者不追问,摄像机抓拍“面部表情”(潜信息) (5)巧妙追问,出奇制胜。 陷入僵局时常用。例:信息茶(为全国茶叶发功) (6)实物取证,追问真相。,Company Logo,第10章 人物专访,第一节 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一、不同人物的专访 (一)名流专访 1、对象是有一定社会名气的公众人物,往往是某个领域、某个流派代表性人物; 2、传播目的:产生名人效应,吸引观众; 3、侧重点(1)生活、工作、个性;(2)突出思想境界、人生哲学、个性特征;(3)重点内容:成长阶段、家庭、转折点、对成功的理解、个人信念、个人习惯与特点。 (二)权威人士专访: 1、目的:

44、体现权威性,增强报道说服力与可信度; 2、特点 (1)权威性 (2)采访侧重点不是个人活动,而是着眼于客观物质世界不同的领域;如:社会现象,思想观点,重大新闻事件反应、分析; (3)讲求时效,具有新闻由头。 (三)新闻人物专访 特点(1)人物本身一定是新闻事件当事人;例:罗彩霞事件 (2)新奇特是人物选择的代表性特征;,Company Logo,二 不同题目的专访 (一)观点采访 含义:记者向采访对象提出某种实质性问题,然后由对方表明态度,阐述自己或所代表的机构的观点、立场、态度、主张。 (二)信息采访 1、含义:传播新动向、新情况、新趋势、为公众提供信息的一种采访类型; 2、要求:从对方口中

45、为观众获取信息,而非为了让对方发表观点。 第二节 专访的步骤与形式 一、专访的具体步骤 研究背景材料请求采访约见拟定初步计划会见采访对象,打开局面正式采访适时提出尖锐问题结束采访。 结束采访时的要求: 1、必须在约定时间内结束 2、结束前,想想是否已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3、问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话没有。,Company Logo,4、索取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5、道别时,记者再与对方“闲聊”几分钟,此时“摄像不关机”。 二、专访的表现形式 1、提要式:画面加解说进行提要式引入,然后进入正式采访; 2、多地点活动式(随对象而动) 3、电话访问式,Company Logo,第十一章 电视采访心理剖析

46、,第一节 采访交流心理吸引因素 目的:采访双方相互间产生某种吸引力时,交流才有可能成功。 一、相似因素:交流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寻找与采访对象的一致,相似的地方)例:崔永元-易中天 二、需要因素: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的途径正好有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互相吸引力。 三、对等因素:人际交往中,因为双方评价对方态度对等,相互尊重和自我暴露对等,从而产生互相吸引力。例:感动主持人 四、强迫因素:出于客观因素,从心理上强迫自己对某人表示喜欢,从而慢慢导致心理上不由自主地被对方吸引。如:狭小空间,陌生人拉近距离;例:与对象同吃同住。 五、仪表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人的穿戴,举止神态往往会在双方接触时产生某种

47、印象,或吸引或排斥。包括: 1、自然诱发吸引因素:人天生外貌、长相; 2、装饰诱发吸引因素:穿戴; 3、行为诱发吸引因素:举止神态所产生的印象。,Company Logo,六、能力因素: “晕轮效应”:指对某人或群体的主要印象会影响到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与评价。“知觉偏见”。例: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七、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 (Stereotype Threat)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刻板印象的形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Company Logo,第二节 采访对象心理 一、采访对象心理分析 (一)合作者的心理: 1、需要:符合对象的需要。 2、信任:对象的信任是采访得以深入的条件; 3、善谈; 4、情绪:选择对象情绪稳定,心境愉快时去采访,使双方在良好的情绪气氛下打开话匣子。 (二)不合作心理 1、谦逊;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