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动力学_第1页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_第2页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_第3页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_第4页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即反应能否发生?但无法预料反应的速率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动力学认为:,需一定的T,p和催化剂,点火,加温或催化剂,第一节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测定,一、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R 2P,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在时间t 时,作交点的切

2、线,就得到 t 时刻的瞬时速率。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不断减小,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实际情况。,2.瞬时速率,对任何反应:,二、反应速率的测定,动力学曲线就是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了动力学曲线才能在t时刻作切线,求出瞬时速率。测定不同时刻各物质浓度的方法有:,(1)化学方法 不同时刻取出一定量反应物,设法用骤冷、冲稀、加阻化剂、除去催化剂等方法使反应立即停止,然后进行化学分析。,(2)物理方法 用各种物理性质测定方法(旋光、折射率、电导率、电动势、粘度等)或现代谱仪(IR、UV-VIS、ESR、NMR、ESCA等)监测与浓度有定量关系的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求得浓度变化。,第

3、二节 基元反应,例如:,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四分子反应目前尚未发现。反应分子数只可能是简单的正整数1,2或3。,3、反应分子数,第三节、反应速率方程,一、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例如: 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r,二、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1. 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所有浓度项指数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总级数,通常用n 表

4、示。n 的大小表明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 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有的反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级数。 反应级数是由实验测定的。,例如:,在速率方程中,若某一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出现在速率方程中的催化剂浓度项,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认为没有变化,可并入速率系数项,这时反应总级数可相应下降,下降后的级数称为准级数反应。例如:,3. 准级数反应,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 B2D的反应速度既可表示为(dCAdt) =kA CA CB,也可表示为dCDdt =kD CA CB,速度常数 kA和kD的关系可表示为( )。 (二):单项选

5、择 1:在化学动力学中,质量作用定律( ) (a):适用于任一恒温反应 (b):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恒温反应 (c):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d):只适用于恒温恒容化学反应 2:基元反应是一个微观的概念,反应分子数其值( ) (a):可为0、1、2、3 (b):只能是1、2、3这三个正整数 (c):也可是小于1的数值 (d):可正、可负、可为零,第四节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一、一级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常见的一级反应有放射性元素的蜕变、分子重排、五氧化二氮的分解等。,反应:,或,1、一级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2、一级反应的积分速率方程,不定积分式,或,3、一

6、级反应的特点,1. 速率系数 k 的单位为时间的负一次方,时间 t可以是秒(s),分(min),小时(h),天(d)和年(a)等。,2. 半衰期(half-life time) 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3. 与 t 呈线性关系。,题目: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放射,14d后,同位素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 (1) 蜕变常数,(2) 半衰期,(3) 分解掉90%所需时间。,解:,例见P211例1,例2,例: 某药物分解10%即失效 , 含此药物的样品初浓度为5.0102moll 1.室温下放置20个月后浓度降为4.2 102 moll 1设此药物分解为一级反应.问标签

7、上注明使用的有效期是多久?,二、二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中,浓度项的指数和等于2 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常见的二级反应有乙烯、丙烯的二聚作用,乙酸乙酯的皂化,碘化氢的热分解反应等。,例如,有基元反应:,1、二级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定积分式:,不定积分式:,定积分式:,3、二级反应(a=b)的特点,3. 与 t 成线性关系。,1. 速率系数 k 的单位为浓度 -1 时间 -1,2. 半衰期与起始物浓度成反比,三、零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项不出现,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这种反应称为零级反应。常见的零级反应有表面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这时反应物总是过量的,反应速率决定于固体催化剂的有效

8、表面活性位或酶的浓度。,A P r = k0,1、零级反应的微分和积分速率方程,微分式:,a.速率系数k的单位为浓度时间-1,c.x与t呈线性关系,b.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成正比:,2、零级反应的特点,第五节 反应级数的确定,积分法又称尝试法。当实验测得了一系列cA t 或xt 的动力学数据后,作以下两种尝试:,一、积分法确定反应级数,2.分别用下列方式作图:,积分法适用于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如果所得图为一直线,则反应为相应的级数。,这步作图引入的 误差最大。,用半衰期法求除一级反应以外的其它反应的级数。,以lnt1/2lna作图从直线斜率求n值。从多个实验数据 用作图法求出的n值更加准确

9、。,根据 n 级反应的半衰期通式: 取两个不同起始浓度a,a作实验,分别测定半衰期为t1/2和 ,因同一反应,常数A相同,所以:,3、半衰期法,第六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例见P219例5,二、活化能(阅读) 三、药物贮存期预测(阅读),第七节 典型的复杂反应,在正、逆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俗称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可以为相同级数,也可以为具有不同级数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也可以是非基元反应。例如:,一、对峙反应,1、对峙反应的微分式,对峙反应的净速率等于正向 速率减去逆向速率,当达到 平衡时,净速率为零。,为简单起见,考虑1-1级对峙反应,t =0 a 0 t =t a-x

10、x t =te a-xe xe,2、对峙反应的积分式,这样的积分式就是测定了不同时刻产物的浓度x,也无法把k1和k-1的值计算出来。,测定了t 时刻的产物浓度x,已知a和xe,就可分别求出k1和k-1。,3、对峙反应的特点,a.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b.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c.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kf/kb,d.在ct图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 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例见P223例7,二、平行反应(Parallel or Side Reaction),相同反应物同时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反应。,平行反应的级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者数学处理较为简

11、单。,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等于所有平行反应速率之和。,1、两个一级平行反应的微、积分公式,AB C t=0 a 0 0 t=ta-x1-x2 x1 x2 令x=x1+x2,2、平行反应的特点,a.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平行反应速率之和,b.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的简单反应的速率方程相似,只是速率系数为各个反应速率系数的和。,c.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在任一瞬间,各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系数之比, 若各平行反应的级数不同,则无此特点。,4.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主反应产物的产量。,5.用改

12、变温度的办法,可以改变产物的相对含量。活化能高的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也大。,三、连续反应,有很多化学反应是经过连续几步才完成的,前一步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下一步反应的部分或全部反应物,依次连续进行,这种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连串反应。,连续反应的数学处理极为复杂,我们只考虑最简单的由两个单向一级反应组成的连续反应。,1、连续反应的微、积分形式,由于连续反应的数学处理比较复杂,一般作近似处理。当其中某一步反应的速率很慢,就将它的速率近似作为整个反应的速率,这个慢步骤称为连续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rate determining step)。,2、连续反应的近似处理,3、连续反应的ct关系

13、图,因为中间产物既是前一步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后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它的浓度有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中间会出现一个极大值。,这极大值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于两个速率系数的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在中间产物浓度y出现极大值时,它的一阶导数为零。,例见P226例8,四、链反应(连锁反应),链终止,链引发,(1)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处于稳定态的分子吸收了外界的能量,如加热、光照或加引发剂,使它分解成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传递物。活化能相当于所断键的键能。,(2)链传递(chain propagation),链引发所产生的活性传递物与另一稳定分子作用,在形成产物的同时又生成新的活性传递物,

14、使反应如链条一样不断发展下去。,两个活性传递物相碰形成稳定分子或发生岐化,失去传递活性;或与器壁相碰,形成稳定分子,放出的能量被器壁吸收,造成反应停止。,(3)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链反应的三个主要步骤,第八节 光化反应,光的波长与能量,e =hn =hc/l,u =Lhn,一摩尔光量子能量称为一个“Einstein”。波长 越短,能量越高。紫外、可见光能引发化学反应。 由于吸收光量子而引起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 反应。,一、光化学基本定律,1.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该定律在1818年由Grotthus和Draper提出,故又称为Grott

15、hus-Draper定律。,2.光化学第二定律,在初级过程中,一个被吸收的光子只活化一个分子。该定律在19081912年由Einstein和Stark提出,故又称为 Einstein-Stark定律。,a、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当1,是由于初级过程活化了一个分子,而次级过程中又使若干反应物发生反应。 如:H2+Cl22HCl的反应,1个光子引发了一个链反应,量子效率可达106。,当1,是由于初级过程被光子活化的分子,尚未来得及反应便发生了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传能过程而失去活性。,例见P232例9,b、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由于受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的影

16、响,量子效率与量子产率的值有可能不等。例如,下列反应的量子效率为2,量子产率却为1。 2HBr+hnH2+Br2,1.等温等压条件下,能进行DrG0的反应。,2.反应温度系数很小,有时升高温度,反应速 率反而下降。,3.光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光强度有关。,二、光化学反应的特点,第十一节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2、催化剂的基本特征,(1):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开辟一条更快的新捷径, 降低活化能,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 数量不变。,1、催化剂的定义:存在较少量就能显著地加速 反应而本 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称为该反应 的催化剂。,(2):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只能加速 平 衡的 到达,即不

17、能改变G或平衡常数K, 而K= k正/ k逆,故催化剂同时催化正向和逆向反应。,(3):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终态,故不能改变反应焓。,(4):催化剂对反应的加速作用具有选择性。,3、催化反应的分类:催化反应可分为两大类: 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的反应称为 均相催化 或单相催化; 催化剂和反应物在不同相的反应称为 非均相催化或多相催化。,(1):单相催化反应: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类:,a、气相催化:催化剂为气体,如NO(g)、H2O(g).,b、酸碱催化:主要特征是质子的转移。如一般酸催化机理: S(反应物)+H+SH+ (质子化物) P(产物)+H+,c、络合催化:一般用具有较强络合能力的过渡

18、金属作 催化剂, 通过它的络合作用使反应物活化而易于反应。,d、酶催化:用酶作催化剂,它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 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2):多相催化反应,(a):催化剂的寿命、中毒和再生:催化剂使用时间长短称为催化剂的寿命;某些物质可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叫催化剂的中毒;又分为暂时中毒和永久中毒;暂时中毒的催化剂通过某种方法使其恢复活性叫催化剂的再生。,(b) :多相催化反应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反应物由体相扩散到固体表面;反应物在表面上被吸附;反应物进行表面化学反应;产物从表面脱附;产物扩散离开表面。,练习:用波长253.7nm的紫外光照HI气时,因吸收307J的光能,HI分解1.30103mol。 2HII2+H2 (1):求此光化反应的量子效率; (2):从量子效率推断可能的机理。,解:(1):一个光量子的能量为=h= hc/; 用波长为253.7nm的光照射HI气体系统所吸收的光能为307J, 则吸收的光量子数为 307J/ (hc/),而引发反应的分子数为1.30103mol。故该过程的量子效率为:,(2):从=2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