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_第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_第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_第3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_第4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引子,什么是研究?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关键问题:最终明白你要做什么。 (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你的结果与收获是什么?),主 要 内 容,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中小学教师常用研究方法的概述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四、研究论文的撰写,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数据处理,撰写报告、形成论文,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二、中小学教师常用研究方法的概述,(一)行动研究法,1、行动研究法概述 1)行动研究的由来 行动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实际工作

2、 研究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动的脱离 专业研究费时费力,研究结果难以解决问题 实际工作面临很多问题,虽迫切需要办法,但得不到及时解决 美国社会工作者开始行动研究的尝试1933年 教育界借鉴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教育研究1953年,1、行动研究法概述,2)行动研究带给教育研究的启示 教育研究要始终把握理论与实践地紧密结合 行动研究架起了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教师即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面临的困难: 研究条件 研究方法和技术 研究经费 具有的优势: 实践者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实践,1、行动研究法概述,3)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在自然、真实

3、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教育管理员、与教育研究者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以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概述,4)行动研究法的类型 合作模式 专家与教师一同提出问题,一同制定研究计划,共同进行研究 支持模式 研究动力来自教师自己,专家作为咨询者 独立模式 教师自己进行研究,不需专家的指导,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1)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 行动研究法最重要的是一个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构成的,自我反思的螺旋式循

4、环,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2)计划环节 计划,即形成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 计划的内容与要求: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计划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能适应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和没有认识到的制约因素,2)计划环节,该环节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思考:教育实际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初步写出几个可以施以行动的想法 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一个想法:该问题对老师、学生都重要;该问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机会;该问题的研究可得到他人的帮助;研究问题的条件是允许的;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对即将采取行动的大致范围开

5、展准备性调查 调查的内容:现状、现状的原因、实施的机会、制约因素等 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调查 进行专题研讨,广泛听取意见,2)计划环节,该环节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定总的行动计划,划分行动步骤 正在做什么?试图改变什么?理论基础是什么?可能采取的策略行动如何? 制定第一行动步骤计划,内容: 行动的具体目标、理论基础,预期结果、人员安排,资料设备要求,可能的制约因素 对行动步骤的监察方法的设计 实施策略行动的过程、结果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信息的来源 手段:日记、工作记录、事例记录、现状记录、文件分析、问卷、录音录像、照片、幻灯片、摄像 安排进度表,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3)行动环节

6、行动,即实施计划或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 前期要求: 熟悉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行动实施过程的内容和要求 获得背景知识 按计划实施且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4)观察环节 观察: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 内容与要求: 观察需要在行动的同时进行 观察的内容:行动过程、行动效果、行动条件和制约因素、行动者情况、出现的问题,要求做好全面详尽的记录 观察应该是有计划的:计划全面、灵活、开发 运用各种有效技术,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5)反思环节 反思:对观察记录的现象、事实加以思考,判断评价,并且修正计划和行动方案 内容与要求: 整理和描述 评价和解释 对观察结果提出报告 形

7、成修正性的总体计划,设计下一步的行动步骤和监察技巧,3、行动研究法的案例,我眼中的三国人物: 主题拓展阅读:,(二)、经验总结法,1、经验总结法使教育行为理性化 1)经验的概念与特点: 经验: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通常指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 特点: 实践获得 对事物表面的感性的初步认识 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 有待于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二)、经验总结法,1、经验总结法使教育行为理性化 2)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 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 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二)、经验总结法,2、经验总结法的步骤 1)确定研

8、究课题与对象 2)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3)制定总结计划 4)搜集具体事实 5)进行分析与综合 6)组织论证 7)总结研究成果,案例: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研究 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 收集教师自身、教科组其他教师的看法、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多方的某些事实与事件 分析研究优秀教师或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以及他们的一些普遍特点和行为表现 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此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二)、经验总结法,3、经验总结的层次 1)具体实践经验总结教师常用收集资料的重要方式 以具体实践事实为基础,描述、记录一次教育或教学活动的经验 主要内容: 教育活动过程:活动的目

9、的、内容、准备、活动经过、师生参与情况等 活动的效果:论述活动后师生的反映、收获等; 体会:介绍活动后的感受,对此项活动优越性的认识,亦即具体经验所在,(二)、经验总结法,3、经验总结的层次 2)一般经验总结 以具体经验总结为基础,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归类、分析和抽象,从中概括出一般的规律。 主要内容: 教育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举例 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优越性 教育活动的使用范围和实施的具体建议,(二)、经验总结法,3、经验总结的层次 3)科学经验总结 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是由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的阶段 特点: 从经验层次跃升到科学理论层次的关键 要

10、求: 经验的先进性 需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 研究者(即经验创造者)的理论修养和分析能力,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一)算术平均数 定义: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均数或均值 通常用 或 表示 计算公式:,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二)方差与标准差 1.基本概念 一组数据中,各数离均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 符号:用S2或2表示 定义式: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符号:S或 定义式: 例:生物测验某组5人成绩为:82,78,71,67,62。计算这组数

11、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二)方差与标准差 2.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简单方法,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概念: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概率要求,对关于总体情况做出假设,并通过验证以拒绝或接受假设 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零假设和备选假设 第二步: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进行计算 第三步:规定显著性水平并确定临界值 第四步:将算得的检验统计量值与之临界值作比较,决定是否接受检验假设,三、研究数据的分析,(四)Z检验 1.检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1)总体正态,方差2已知 (2)总体方差未知,n30,例:,某校二年级进行语

12、文教法改革实验,以随机抽样方法组成的实验班共25人,在学年末的统一考试中平均分数为80分,全年级平均分为77分,标准差为9分,问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全年级平均分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提出假设:H0:0;H1:0 构造统计量: 代入数据:Z1.67 取0.05,查正态分布表Z0.05/2=1.961.67 故接受H0假设。 即: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全年级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例:,某市调查表明,一年级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16.5cm。某调查组从该市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49名儿童,测得他们的身高如下:113,109,118。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否与全市儿童的平均身高一致? 解:提出假设:H0:0;H1

13、:0 根据上面数据求得: 115.3,S10.01, 选取显著水平为0.05,采用双边检验,查正态分布表得Z0.05/2=1.96|Z|。 统计决断:接受假设H0 故:该校一年级儿童的身高与全市儿童平均身高一致,三、研究数据的分析,(四)Z检验 2.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1)总体方差已知,检验两个独立样本 (2)总体方差未知,n30,三、研究数据的分析,(四)Z检验 2.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3)检验两个相关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例:,某学校二年级中随机抽取45名学生,进行写作能力测试。第一次测验结果的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1分;第二次测验结果的平均成绩为7

14、2分,标准差为7.2分。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5,这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提出假设:H0:12;H1:12 根据上面数据求得: 选取显著水平为0.01,采用双边检验,查正态分布表得Z0.01/2=2.58Z。 统计决断:拒绝假设H0, 故: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有显著差异。,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五)t检验 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而且又是小样本时 1.小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是否显著,例:,某小学上届四年级学生自学能力测试平均成绩为30分,这一届四年级20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平均成绩为38分,标准差为6。假定这一届学生与上一届学生学习条件相同,试分析这一届四年级学生的自学

15、能力是否高于上一届。 解:提出假设:H0:0;H1: 0 根据上面数据求得: 选取显著水平为0.01,自由度df20-1=19,查t分布表t0.01(19)2.5395.96。拒绝假设H0,故:这一届四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于上一届。,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五)t检验 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而且又是小样本时 2.两个独立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是否显著,例:,某班有男生16名,女生14名,他们的语文成绩分别为男生95,88,8176,女生96,83,7263。男女生之间在语文成绩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提出假设:H0:12;H1:12 由已知数据求得男生成绩平均值74.8,标准差11.86;女生成绩

16、平均值76.3,标准差11.48 选取显著水平为0.05,自由度df16+14-2=28,查t分布表t0.05(28)2.0480.34。接受假设H0,故:男女生之间在语文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三、研究数据的分析,(五)t检验 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而且又是小样本时 3.检验两个相关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是否显著,例,两周识字方法:一种25名学生听读识字,课时平均识字量15,标准差为6;另一种25名学生普通识字,课时平均识字量11,标准差为5.3。两种方法事先配对,相关系数为0.61。哪种方法的识字效果好?,Excel中的常用统计函数,AVERAGE:算术平均值 CORREl: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

17、值 MAX:最大值;MIN:最小值 MEDIA:中间值 MODE:众数(一组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STDEVP:标准偏差 VARP:方差,四、研究论文的撰写,撰写教育科学论文的作用,交流、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使工作经验和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 提高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资料的途径,精读几本有代表性的著作 精读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经常浏览新到期刊 剪报 利用工具书 使用检索工具,课程教材教法 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走进新课程 解读新课程标准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立意与谋篇,立意 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阐述的内容、思想与观点 谋篇 策划采用怎样的结构,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有效

18、地表达主题,主题的确定,主题(文章的统帅) 一篇文章所要体现的总的意图或基本观点 主题的特点 深刻、创新、集中、鲜明 提炼主题的方法 闪现于触发灵感之时 凝聚于调查研究之中 升华于改造制作之后,材料的选择,什么是材料 作者为了写作而搜集到的用以表现主题的各种事例、各种数据、各种观点等 选择材料的原则 选择必要而充分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结构的设计,何谓结构? 文章各组成部分的总体布局和全部材料的具体安排 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内容 以提纲为其外在体现 提纲的作用 防止相互脱节和前后矛盾 防止内容分散和跑题 防止杂乱无章 有利于材料

19、的选择与安排 协调各部分的比重,提纲的拟定,提纲的形式,文章题目,一(一级标题),二,三,(一)(二级标题),(二),(三),1(三级标题),2,3,(1)(四级标题),(2),(3),(五级标题),论文的基本格式,标题 作者署名 内容摘要 关键词 绪论(引言、序言、导言、前言) 本论(正文) 结论 附注(参考文献及其他说明),文章标题,标题的形式 中心论点:语文教学必须做到文道结合 内容范围: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课堂教学管理 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何营造创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 字数:不易超过20字 注意事项: 宜小不宜大小题大做 题目的大小不是衡量论文优略的指标 宜新 都在做但未有突破的问题、正

20、在热烈讨论却无定论、有定论但有纰漏 需要时,可加限定或解释的副标题,作者署名,一种标志 文责自负 拥有版权 作者信息 姓名(多人按贡献大小排序)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内 容 摘 要,摘要 对文章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诠释或评论的简短陈述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加以介绍 注意事项 简短精练,以200300字为宜 主要内容的呈现,如研究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角度、研究的意义等 重点突出:新发现、新成果、最有特点、最吸引人的内容用凝练的语言介绍 用第三人称表达(本文、笔者) 忌:罗列文章提纲,关键词,关键词 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作用:方便检索、方便查询 来源 从论文标题中选取 从论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 注意事项 每篇论文一般标写38个(有特别规定为5个的情况) 不可用不规范的简化词或术语(如:教改教学改革),绪论,研究的背景 写作的缘起 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简介本论部分的中心内容 忌: 篇幅过长,避免头重脚轻,本论,本论 论文的主要部分、基本内容 写作方法 按照研究工作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