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_第1页
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_第2页
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_第3页
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_第4页
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大西迁及历史人物简介浙大西迁:1937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浙大一年级迁往浙江的西天目山上课,12月全部迁往浙江建德,这是浙江大学的第一次搬迁,第二次迁在江西、吉安、泰和,第三次迁在广西宜山,第四次迁到贵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办学7年。1940年6月,浙大农学院师生陆续迁到湄潭。湄潭为遵义浙大的分部,文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文科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在湄潭,一年级分校在湄潭永兴场。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

2、转折意义的遵义,因此人们称它为“文军的长征”。1943年,钱琢如、苏步青发起成立“湄江吟社”。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的七年,是浙大办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湄工作和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45位,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陈建功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主要论文在湄潭成稿。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湄讲学,回到英国后,在自然周刊上发表文章中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大学之一。他甚至把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西迁颂和西征行是由浙江大学学生原创的关于浙大

3、西迁的诗文。西迁颂杭城西子,人间天堂,浙滨名校,国之成均。上虞可桢,临危掌校,涤旧气,求革新,欲承江南文风,育忠毅英才,立心天地,树我国邦。天违人愿,万事多艰,鲲鹏展翅,恰逢惊雷掣天;蛟龙入水,巧遇大旱骤至。丁丑之秋,华夏遭难,学府落泪,国运益颓,文道临渊,来日无多,去处何觅?天目禅源,西迁之始,国难当头,空门不空。登临浮玉,方知山川之广;求学净土,才晓学海无涯。黄卷青灯,难掩学子悲色;古木奇峰,不敌倭寇炮坚。寇舰登陆,浙东佳郡,无地容身,举目寻路,遥指建德。千人临江,极目眺望富春江水;齐登乌蓬,洒泪挥别故土家乡。扶老携幼,举校搬迁,五日方抵严州越池;心弦弗定,立足未稳,怎奈再度流离沛颠。庐陵

4、吉安,六一居士文风浩然;白鹭洲头,天祥文山正气贯天。师生偕行,甘苦同当,暂居青原,奔赴赣中。江西泰和,荆广之咽喉,淮浙之唇齿,声名文物,地灵人杰。名校徙入,造福乡里,百姓称道,恩泽无量。澄江学校,广纳寒门学子;浙大码头,喜迎渡河船舟。十五里洪堤,降伏急江恶浪;六百亩荒地,化作沃土良田。戊寅仲夏,虏犯浔城,藕舫辛劳,远觅新址,倦极备息,岂料妻儿病逝,草葬松山,肝肠寸断,长子从戎,不辞而别,天各一方。国难家祸人离,试问天下校长,几人曾尝此辛酸?悲哉!痛哉!宜山文庙,结茅驾竹,重振学术研究之心;东郊标营,开荒平地,复起讲诵不绝之音。求是校训,治学之道,造求真务实之气,显博学审问之象。一浮睿智,炼文言

5、校歌,尚能高材,谱宏丽乐章。晨曦微露,百废待兴,不料时运不济,苦难踵至。穷乡僻壤,烟蛮雨瘴,疟疾横行,缺医少药,回天乏力。日机啸空,警报长鸣,炸弹雨泻,校舍毁夷。热血男儿,七十又七,奔赴前线,服务战地,为校争光。敌扰桂南,天灾人祸,立锥之地难寻。遵义春暖,湄潭水清,一川风月,七载光阴。云敛长空,蜂蝶竞舞,绝无空袭警报之忧;水澄远浦,鱼虾欢游,断无敌船炮鸣之患,实乃治学胜地,黔北江南。桃源江公祠,浙大图书馆牌匾可辩;北郊地母洞,文渊阁库宝印痕犹存。山高路险,不弃文脉,十万藏书,墨馥醉人,学子勤读,苦中尝甘。风景虽美,民风虽纯,时事仍艰,物资仍匮。蜻蜓点水,尽道盐米之贵;逢六进一,毕显肉蔬之缺。衣

6、薄食菲,以书当粮,身陷幽谷,青云壮志不坠。校舍简陋,可睹费巩灯长明,烛照一片冰心;农场坡陡,可嗅湄红茶飘香,润泽一方丹田。逆境出人才,绝境现英雄。昔阳明先生贬串龙场,修身习性,方悟心学,创办书院,学徒蚁聚,开自由讲学之风;今浙江大学流落黔省,探求真理,科学报国,三地办学,天下来同,筑西南人文高峰。数学泰斗种菜,植出陈苏学派,列居寰宇三甲;物理大师牧羊,育出诺奖得主,蛮声四海学界。工程师节,普及现代科学,破除迷信愚昧;戒烟义演,传播健体理念,减轻罂粟流毒。抗战胜利,举国祈盼,乙酉季夏,八年耻辱,一朝得)。全校师生,喜极而泣,九载寒暑,始返杭州。嗟乎!大任天降,五千二百里征程,不改报国图强之心;继

7、学往圣,三千二百个日夜,不辍教育救国之志。名师云集,专静纯一,争鸣学术,悉心育人,终结累累硕果;学子发奋,笃行慎思,深入工农,感恩群众,始成效国大器。浙大西迁,文军长征,历经劫数,四易校址,辗转六省,排万难,冒百死,遍尝世间疾苦,冶铸中华名校,誉称“东方剑桥”。西征行华夏远世千载荣,中国近代百年辱。黄海东沟英雄没,马关春帆国人羞。奉天北营一朝退,三省黎民一何苦!倭人侵凌由来久,山河破碎不忍睹。卢沟桥上月色寒,宛平城内枪声乱。淞沪敌船纷纷至,黄埔壮士赴死战。金山转瞬沦敌手,杭城一夜现阵前。国破家忘人无定,时艰命舛学不安。江干乘船溯江西,天目登车逾岭南。林场孔庙作校舍,东门民房供一眠。山居小城无闲

8、处,江岸学宫有纷繁。黄氏公望如有在,富春江上多流连。中朝飘亡至巴蜀,敌锋直指杭州府。忍痛割舍工农校,毅然西进踏征途。金华连遭敌袭扰,师生困顿坐寒冬。交涉兵车附西行,随同难民尝苦楚。严冬一月转奔波,寒风凄雨入吉州。白鹭洲上暂借住,中学堂里文心朴。泰和上田迎新客,千里赣江水悠悠。朝阳起时山读清,三更灯火温习苦。澄江办学启民智,沙村垦殖解民忧。十里长堤今犹在,见说当年浙大功。办报募捐慰前线,同仇敌忾贯长虹。忠肝义胆效程婴,忍辱负重学忤臼。可怜人世多磨难,侠魂永葬青松浦。天若有情天垂泪,一腔风雨化黄土!马当彭泽相继失,另觅它处不宜迟。四十余日多跋涉,宜山之下有净室。甘冒百死求真知,校训确立自此时。一浮

9、为词尚能曲,国有成均传唱斯。南国烽火遍地燃,铁蹄难容一讲坛。绍荣亲赴黔中地,湄潭溥泉相迎欢。春江赣水宜山地,两载颠沛终获安。度日维艰不坠志,民风淳朴学井然。忧民吟诵湄江社,救国义演铁犁团。整风涤气革旧貌,劝学笃进换新颜。精英学术誉天下,正气中天岂可掩!天降大任劳筋骨,熊熊火中得涅盘。八年耻辱一朝雪,九载寄寓始返杭。钱塘书院虽残破,学子涕泪且喜狂。一尊还酹江月饮,两袖拂奏凯歌唱。文军长征惊寰宇,东方剑桥名史章! 1、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上虞县)。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在南京

10、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蔡元培-北大、蒋梦麟-北大、竺可桢-浙大、罗家伦-清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2年在南京大学建校60年之际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先。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2008年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评

11、选中,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2、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著名数学家,共产党员,浙江省平阳县人。1919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推动复旦大

12、学数学学科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数学领域的中心,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王淦昌(1907年1998年),江苏常熟支塘镇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

13、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因为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年3月,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制定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3、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著名遗传学家,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

14、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1984、1985年

15、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4、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祖辈靠打鱼为生,父亲是德商洋行的一位职员。12岁随父亲外出求学,先在汉口的德华学校,后到上海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德文科读中学。1921年在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医预科

16、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福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滨根大学。1928年3月在图宾根大学毕业,并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秋回国。1930年4月在杭州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8月被聘为副教授。在浙江大学20年,他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培养了众多学生,推进了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1948年,贝时璋被选举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8年,受邀请担任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当选为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他奔走于北京、杭州之间。1950年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7年成立

17、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他任研究员兼所长。1958年在该所基础上又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直到1983年改任名誉所长。5、卢鹤绂(19141997),字合夫,祖籍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1年,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兼第一研究室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永久会员、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物理学专业组成员,原子核物理副主编,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希格玛赛科学荣誉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成果有:1938年发现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时间积分法,精确测定了锂6和锂7的丰度比;1941年研制成60度聚焦高强度质谱仪;1946年研究出估算原子弹和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