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弧菌.ppt_第1页
第11章 弧菌.ppt_第2页
第11章 弧菌.ppt_第3页
第11章 弧菌.ppt_第4页
第11章 弧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章 弧菌属,弧菌属(Vibrio),1.概念:是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氏阴性菌。 2.形态:菌体弯曲,属于螺形菌,但人工培养后呈现杆状,类似肠道杆菌。 3.与肠杆菌科细菌的区别: 氧化酶试验 + 一端单一鞭毛,运动活泼、呈穿梭状 嗜碱生长,氧化酶试验阳性(深紫色),氧化酶试验阳性(深紫色),单鞭毛电镜图,弧菌属(Vibrio),4.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以水体环境最为多见。 5.致病:重要的致病性弧菌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第一节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cholerae)是引起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烈性传染病,自从1817年以来,发生过7次世界性的霍

2、乱大流行。前6次均由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大流行由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引起,它们属于O1群霍乱弧菌。但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发现的新血清型(O139群)霍乱弧菌(非O-1群菌)所致的霍乱流行, 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六次霍乱大流行,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第1次1817-23+ + + - - - 第2次 1826-37+ + + + + +第3次1846-62 + + + + + -第4次1864-75+ + + + + -第5次1883-87+ + + + - -第6次1892-1925+ + + + - -,在第5次霍乱大流行中(1883年),德国细菌学家

3、Robert Koch从霍乱病人排泄物及病死者肠道组织中首先发现了霍乱弧菌,霍乱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海关检查),在我国霍乱排行甲类传染病第二位,俗称二号病。,1905年 也在埃及西奈半岛的ElTor 检疫站首次分离到 溶血性霍乱弧菌,命名为: ElTor 生物型 El Tor 生物型 溶血 古典生物型 不溶血 O-1群 古典生物型 霍乱弧菌(18171961) 前六次大流行的流行菌株 O-1群 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 1961 第七次大流行的流行菌株 O2O138群(非O-1群) 引起散发的胃肠炎 O139群: 1992年10月开始在印度半岛引起霍乱样病流行 流行菌株

4、不能被O-1群抗血清所凝集 也不被O2O138 群抗血清所凝集 以流行株制备的抗血清也不凝集O1O138 群霍乱弧菌 及其他弧菌 故:命名为新的血清群霍乱弧菌O139群,一、生物学性状,形态和染色 1.大小:0.50.81.53m。 2.形态:弯曲成弧形或逗点状。 3.结构:有菌毛,特别是菌体一端有单鞭毛,使细菌运动活泼(病人粪便作悬滴标本,可见鱼群样穿梭 ),部分菌株(例如O139群)有荚膜 4.染色:革兰氏阴性菌。 形态学特点为逗点状、运动活泼的革兰氏阴性菌。,单鞭毛电镜图,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1.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对温度、营养物质、气体环境没有很严格的要

5、求。 2.耐碱不耐酸 碱性蛋白胨水运送标本/增菌 碱性琼脂平板透明/半透明、无色扁平菌落。TCBS琼脂平板 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阳性,分解多种糖类,发酵的糖产酸可杀死该菌。,抗原结构与分型 1.抗原组成:O抗原为特异性抗原,H抗原是弧菌的共同抗原。 2.分型:根据O抗原不同,把霍乱弧菌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O1群霍乱弧菌又分为3个血清型和2个生物型。,O1群霍乱弧菌,血清型 O1多克隆抗体 O1单克隆抗体 流行 (抗原成分) A B C 小川型(AB) - 是 稻叶型(AC) - 是 彦岛型(ABC) 未知 “”凝集,“-”不凝集,O1群霍乱弧菌,O1群霍乱弧

6、菌的每个血清型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EI-Tor生物型,两种生物型的霍乱弧菌在许多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等方面基本相同 ,它们的区别表现为: 特性 古典生物型 EI-Tor生物型 对第群噬菌体敏感性 + - 凝集鸡红细胞 - + 溶解羊红细胞 - + 对50IU的多粘菌素敏感性 + -,O139群霍乱弧菌,1.不同点:不表达O1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 但编码脂多糖抗原和荚膜多糖抗原。 2.相同点: 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都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基本相同。,抵抗力 1.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以1份漂白粉和4份水比例处理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1小时,可杀死霍乱弧菌。 2.

7、水环境:存活1-3周,与疾病传播有关。自来水加0.5ppm次氯酸, 15分钟能杀死霍乱弧菌。 3.1000C 1-2min,550C 10min,正常胃酸中 4min,二、致病性,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 、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1.性质:外毒素,蛋白质,是最为强烈的致泻毒素。 2.组成: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B亚单位是结合成分,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 A亚单位是毒性成分。 3.机制: A亚单位的A1成分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cAMP升高,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亢进(电解质和水),导致腹泻和呕吐。,霍乱肠毒素 B 亚单位 结合部分 受体:小肠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 A2亚单位 与B亚

8、单位结合 A1亚单位 毒性部分 活化的A1 胞内 腺苷环化酶活化 ATP cAMP 分泌:Na+、K+、H2O 导致:严重腹泻、呕吐、脱水。 由?编码?,霍乱肠毒素机制,菌毛:粘附肠上皮细胞刷壮缘的微绒毛; 鞭毛:活泼的鞭毛运动,使细菌穿过粘膜表面 并在此生长繁殖。 毒力株粘液素酶:液化粘液层,利于细菌穿透,霍乱弧菌依靠活泼的鞭毛运动, 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 通过菌毛粘附于肠上皮细胞上, 迅速繁殖并分泌霍乱肠毒素。霍乱弧菌只有粘附定植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后方可致病。,所致疾病 1.传染源:霍乱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带菌者(EI-Tor生物型)。 2.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摄入。

9、 3.致病过程:稀释胃酸,霍乱弧菌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 4.症状:剧烈吐泻,吐泻物呈“米泔水”样(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 。,所致疾病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污染水源、食品 正常胃酸:1081010 胃 引起感染 胃酸低下:103105 小肠 粘附 迅速繁殖 定居 1、霍乱弧菌不侵入上皮细 胞,更不侵入血液。 肠毒素 2、肠毒素进入肠上皮细胞 发挥作用,但不入血液。 3、局部一般无炎症细胞 上吐下泻、严重脱水、血容量减少,微循环衰竭、酸中毒 肾功能衰竭、休克 死 亡 及时治疗:补充液体、电解质,死亡率仅为1% 未经治疗: 死亡率可达50%75%,疾病

10、的严重程度比较 1.最重:O139群霍乱弧菌,严重脱水和高死亡率。 2.较重: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 3.较轻:O1群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三、免疫性,患病后具有较牢固的免疫力 IgG型抗肠毒素抗体: 中和抗体 阻断B亚单位与受体的结合 IgM型抗菌体抗体: 激活补体 SIgA抗体: 是保护机体肠粘膜免受霍乱弧菌及其肠毒素侵袭和致病的主要机制。 抵抗肠腔多种蛋白酶的分解 与菌毛等粘附因子结合,阻碍细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凝聚细菌,使其失去动力,阻止其侵袭力和产生毒素,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快速、准确、及时报告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直接镜检: 标本?悬滴法观察细菌运动 分离培养: 标本

11、?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Cary-Blair保存液 碱性蛋白胨水运送、保存、增菌 TCBS琼脂平板分离培养 黄色菌落 生化反应 血清学试验 鉴定与分型 快速诊断 荧光球试验;PCR法,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首例病人的确诊对控制本病极为重要!,五、防治原则,1.一般预防:控制传染源(很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2.免疫预防:应用菌苗类毒素 减毒重组活菌苗 减毒株(CVD103) 菌苗加类毒素混合苗 纯化B亚单位 +灭活细菌 3.治疗措施: 及时补充水份、电解质(对症处理)是抢救霍乱病人的关键 敏感抗生素治疗(注意耐药性) 及时隔离病人。,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的生物学性状类似霍乱弧菌,但与霍乱弧菌比较,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性,在NaCl浓度较高(3%-4%左右)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 ,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多出现溶血(神奈川现象),食入烹饪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