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_第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教学分析 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节重点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二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通过前者“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者主要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

2、养学生收集信 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设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的概念3、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初步养成猜想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2、通过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不断关注生态环境2、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二、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难点:理解生物因素对生

3、物的影响。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四、达成目标:教学程序(一)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_和_两类。2、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 (1)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 ; (2)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 。【活动一】情景激疑:1、 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观察。分组讨论: 影响水稻的生存的因素有

4、哪些? 你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吗?2、请观察生物关系的一组图像分组讨论回答:思考:(1)环境中影响小麦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生物因素?【活动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生物因素?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 举例 。(2) 举例 。3、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 举例 。(2) 举例 。(3) 举例 。(4) 举例 。4、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 、 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活动三】 探究新知: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企鹅的群聚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

5、,猎豹捕食羚羊、蜜蜂采蜜等。(一)设置问题,分组讨论:(1) 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讨论,发表个人的意见,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学生回答:蚂蚁共同搬运食物,企鹅的群聚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企鹅的群聚生活、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而猎豹捕食羚羊为,蜜蜂采蜜等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有分工有合作、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这说明同种动物之间既有 又有 。例举生物的种内合作互助现象,说明生物因素的影响。讨论:种内合作通常发生于什么情况下?它对生物的影响效果?意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同种动物的群体生活,虽分工不同,但彼此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合作和帮助行为。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们生活的 因素。精讲点拨: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2、 展示同种

7、生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讨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是否会发生争斗现象?一般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种内斗争?例举生物的种内斗争现象。密度过大或者生存条件恶化时种内斗争激化。 3、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丝子、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血吸虫、猪肉绦虫地衣、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认真观看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关系比种内关系复杂,包括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种间的互助关系,也有种间的竞争关系。其中

8、主要是围绕着食物发生的联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竞争、腐生等。竞争则是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包括食物、水、光、肥等)和空间而发生斗争。4、 分组讨论各自查找的资料和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不是单一的,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强对这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部分知识的全面理解。三、 谈收获:4、 迁移深化:1、教师出示多媒体录像:一群狼群攻击一群麝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录像中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又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回答:狼群之间互相协作,一群麝牛之间也互相帮助,当一群狼捕杀掉

9、一只麝牛时,狼群又为了食物争斗起来。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对知识的深化。2、 教师出示资料:洱海引进太湖银鱼,造成洱海弓鱼、大眼鲤鱼等近2/3的洱海土著鱼灭绝。学生思考从中有什么启示?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原产中美洲,现仅云南就达2470公顷,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群居性高的特点,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的单优势群落出现,严重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发展,含有的毒素引起马匹的气喘病,牛羊因无饲料而锐减,你能帮助云南省政府解决这个问题吗? 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有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栌榄树。渡渡鸟喜欢在大栌榄树树林中生活,在渡渡鸟生活过或者经过

10、的地方,大栌榄树总是枝叶繁茂,幼苗茁壮。16世纪至17世纪中,欧洲人踏上了毛里求斯的土地。他们用来福枪的射杀和猎犬的追捕,使渡渡鸟的数量急剧减少,到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杀死。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以后,大栌榄树也日渐稀少,到本世纪80年代,整个毛里求斯也只剩下13株大栌榄树。这是什五:总结: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六、反馈检测:(一)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_和_.2.对蛇、蜥蜴的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 阳光 3.热带雨林中植物繁多,而沙漠中植物却十分

11、稀少,造成这种特点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4.香蕉在北方地区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北方降雨少 B.北方温度低 C.土壤酸碱度不适 D.光照强度不够5.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起去觅食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D.小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6、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人和蚊子 B、牛和羊 C、狮子和斑马 D、蛙和鱼7、从生态学观点看问题,解释水稻种植过密反 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很难照到全部水稻叶子上 B、种植过密妨碍传粉结实 C、种植过密妨碍空气流通 D、水稻个体间存

12、在着种内斗争拓展提升:选择题: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2、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区就很少。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温度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 B温度 C土壤 D水分6、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响它们生活的 因素。7、下列生命现象属于哪种生物因素?1、人采食西洋菜。2、青霉生长分泌青霉素,抑制其它霉菌的生长。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4、猴王死后,雄猴为争夺“王位”打得头破血流。5、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拓展延伸:下列生命现象属于哪种生物因素?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猴王死后,雄猴为争夺“王位”打得头破血流3、苏云金杆菌与棉铃虫 4、青霉生长分泌青霉素,抑制其它霉菌的生长。5、人和大肠杆菌实践与应用:请同学们利用种间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