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1页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2页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3页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4页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的無為之道,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天問,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軸心時代”?你知道中國歷史的經濟繁榮期文景,貞觀、開元,康乾等,都是最推崇什麼思想主張嗎?儒家是中國惟一的文化傳統嗎? 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師幾乎同時提出了諸如“人為什麼活著”這類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表達了人類“終極關懷的覺醒”。沒有這種“哲學覺醒”民族,如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大都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以人類的智慧和目前對宇宙和人類自身的感知能力,尚不能對這種現象作出明確解釋。,奧地利學派與道家學派,奧地利學派受到道家自然主義思想的一定影響。哈耶克在蘭山學派

2、東京會議上曾引用老子的名句“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自然秩序原理,一個國家能意外地獲得許多成就,而事實上,這些成就不是任何人設計或計畫的結果,而是人們行為自然的結果。18 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思想家亞當弗格森 人类赖以成功的许多制度,都是在既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自然形成、自然运转的,并且相隔很远的人们通过自发协作而创造的东西,常常是我们的大脑所无法理解的。哈耶克,老子在世界上的影響,他的影響確實很大。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在西方,道德經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邁克爾哈特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書都要燒掉,只留下三本,那麼,老子

3、就應當是其中的一本。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裏希:世界哲學史,“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於老子的書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赫爾曼何塞 “古代哲學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一切哲學發展的出發點,所有其他中國哲學家的體系,都是在道德哲學體系的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俄國漢學家海澳基也夫斯基 “道家具有一套複雜而微妙的概念它是中國後來產生的一切科學的基礎。”李約瑟 “中國先秦諸子中,老子最深刻,最對得起百姓。”陳鼓應,老子像(宋),神秘的老子 不知從何而來,走向何處 大言稀聲、大象無形 沒有親授弟子,不搞思想壟斷,老子和孔子,誰對世界

4、文化史的影響最大?,無為,孰能濁而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15) 老子注釋及評介注釋:“誰能在動盪中安靜下來而慢慢地澄清?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而慢慢地趨進?” (陳鼓應) 一個國家意外能獲得許多成就,而事實上,這些成就不是任何人設計或計畫的結果,而是人們行為自然的結果。18 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亞當弗格森,老子的無為之道,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2 為無為,則無不治。3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10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37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38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

5、希及之。43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48 我無為,而民自化。5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63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64,無為之內涵,因循,合時,順勢,自然而然,順應規律,是為道也。 無為是不做不該做(違反規律)的事,有為指在自然規律之外、用主觀意圖擾亂自然趨勢的行為。是否順應事物發展規律、是否違背了萬物自身的本性,便是衡量“有為”還是“無為”的準繩。 無為並非凝滯不動,什麼都不做-受到外界刺激而無反應,面臨困難而不設法克服,受到攻擊而不閃避反擊,而是指順道而行、循理而為、因本性而動,如行舟於青山綠水、策馬奔行與平原、積土以為山丘,做

6、事一點不勉強,便是“無為”。,不懂,就不要亂動,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不動,是最好的選擇。 母親該怎樣找到自己的孩子?-母親積累的知識,使她有一種資訊處理能力,這個能力能幫她找回失散的孩子。,無之以為用,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1) 車轂、埏埴、戶牖中的哲學:從“你見過車軲轆嗎”開始,到“好了,總結一下結束”,老子教授講課的一個完整過程;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打比方,日常事物有規律可循,抽象的道理不再艱深,普通人也可體會到思考的樂趣。,思想之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宇宙中有一個偉

7、大而永恆的“道”,它離開我們而獨立存在。我們只能發現它、揭示它,循它而行,卻不能創造它、篡改它的本義,更不能“背道而行”; 對“道”這一哲學範疇的本質性詮釋:道是物質,是規律,萬物之源、之本,亦含 “萬物各有其理”之意; 道是客觀存在的、永恆的、無限的,因此不可能把它認識窮盡;人對道的認識總是有限的,人表述出來的道就更加有限; 道是變化的,陳鼓應的“恒變恒動”說; 人類的語言中,文字中,不包含有終極真理。所用表述方法仍是文字,並不是對自己的否定,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

8、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深刻的辯證法思想。萬物萬事,相對立而相依存,有此即有彼,無此彼亦無。難易、高低、前後、貧富、美醜、善惡等。事物會相互轉化,是為自然的本來狀態,人應以自然的態度對待之。偏執一方,會適得其反。,反者道之動,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0) 被稱為“十分光輝的哲學命題”; “反”的第一重意義:相反,否定之意,即事物的矛盾性,揭示了有“反”才有“動”、沒有矛盾便沒有發展的規律; “反”的第二重意義:返回,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不可避免地向對立方向轉化,迴圈反復,否極泰來;天下萬物生於

9、有,有生於無,弱者道之用,弱:虛、靜、柔、小、下等,在老子看來,柔弱充滿生命的張力,是生命力新成與走向旺盛的象徵,是道的作用之所在,而剛強則是生命力已經走向衰微和沒落的象徵; 柔弱並非絕對退縮,而是反對自誇、自矜、自伐、自見等行為,主張社會平和,順其自然地發展。 以探討自然運動規律為出發點,以處世倫理和政治原則為落腳點。,禍兮福之所倚,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58) 其無正也:正,標準、確定;其,指福、禍變換。此句意為: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 正複為奇,善複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惡。這句話意為:正

10、的變為邪的,善的變成惡的。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於禍、福之門,而不知其迴圈相生之理者,其為時日必已久矣。,芻狗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5) 天地與聖人之于萬物百姓,是出於社會生態自然本性,無偏於己,亦無偏於彼,任其自然而已; 不要用人類的意志情感去歪曲自然、裁剪自然、主宰自然,否則人類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人貴悟道,而不貴多言。為政效法自然,守住根本,不要無休止地發號施令。 胡適: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老子的這一個觀念,打破了古代天人同類的謬說,立下了後來自然哲學的基礎

11、。,希言自然,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3) 將飄風、驟雨的自然現象昇華為哲學思考和人世意象:物極必反。觀往其複的哲理;暴疾而起者,其敗也速疾,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由天象而至人世,不順應自然,亦不能長久。 任何美麗言辭,堂皇高論,希冀行之百世的政令都是暫時的,維持不久。少發佈宣言,少發佈政令,少擾民,才是合乎自然的做法。,四重管理目標,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17) 為政者三要:(1)對下屬要有足夠信任,否則下屬也不會信任你;

12、(2)誠信關係建立起來了,便沒有必要總是宣揚自己的權威;(3)事業成功,歸屬于自然而非自己; 好的管理者、成功的上司,其最高境界,是讓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無為而治,悠然從容; 一個重要的理念:我可以不信你。 目的達到了,卻讓人認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絲毫感受不到來自身外的強制,高明之處即在於此-嚴格要求自己,而對他人則順其本性。,治理原則:“三寶論”,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67) “慈”,即關愛生命,不傷害百姓。 “儉”:儉約主義,輕徭薄賦,清明節儉。儉能豐物,奢則不

13、能長久 。 “不敢為天下先”,權力退開,勿與民爭利,給百姓留下發展空間。 若不知足, 聚斂財富,追求奢侈,其結果只會“物極必反”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8-102) 善,吉祥,說文解字:善為吉。玉篇:善為大。學習水的品德,才能通向最大的吉祥。 无尤:不遭人怨恨,亦有“无忧”之意。,不尚賢,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為無為,則無不治。(3) 人之爭鬥皆起於爭名奪利,利之所在,趨之若鶩。不尚賢,是說不要把它變成口號,不要炫耀可欲之物,不要

14、炒作聖賢誘發人的欲望使其變得不自然。老子反對不自然的價值追求和過度競爭。 這一章背後的原理是激勵機制問題。 標榜“賢人”的後果。,以百姓心為心,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49) 德:得也。,不自見故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2-161) 彰:顯明;伐:誇耀;矜:自大;虛言:假話、空話;誠:實在;歸:歸宿。 誠全而歸之:實在是能夠使人保全一生而善度一生的道理啊!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15、者無功;自矜者不長。(24),善行無轍跡,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7-179) 瑕謫zh 缺點,毛病;籌策:計算時所用竹制籌碼;關楗:關鎖門戶的木制或金屬制的器具;襲:掩蓋、隱藏。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鑒。,名與身孰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4-241) 病:擔憂;殆:指危險。Your life or your mo

16、ney? 柳宗元哀溺: 永之氓咸善遊,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 氓:草野之民;尋常:長度單位。兩尋為一常;蔽:蒙蔽,看不清簡單道理。如果都像這樣,會不會因巨額錢財而淹死更多的人?,其安易持,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

17、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人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4) 持:把持、控制;泮pn :散、融解;仞:長度單位,當八尺。 當問題的徵兆尚不明顯的時候,最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儉約之道,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備。 (59) 嗇:儉約,愛惜,收斂。 儉約不是小氣鬼,不是吝嗇,儉約是不浪費,不鋪張,懂得資源來之不易,用之很難再生。儉約還在於不縱欲,不為所欲為,量力而行,不吹牛,不利令智昏,懂得約束自己花錢的衝動。 一個懂得儉約的君主,或政府,是國家之福。對於一個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奧卡姆剃刀定律:將複雜的物件簡單化:大自然不做多餘的事情,

18、如果有兩個原理都能解釋觀測到的事實,就應該使用簡單的那一個,直到發現更多的證據。,禍莫大於無敵,禍莫大於無敵,無敵幾喪吾寶。 (69-315) 這是一句非常深的話,說的是如果沒有敵對力量與你同存是非常危險的。後人改成了“禍莫大於輕敵。”,天长地久,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7)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受众人拥戴;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19、这样做反而成全了他自身。 如何理解“利他”行为?,天地相合,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32) 始:萬物興作,指萬物的開始。制:規定。名:名分、職責。不殆:不危險。 機構先要明確其各自的名分等級,並將其職責和權力限定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此就會長治久安,沒有危險。,信言不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81-349) 善者:行為良善之人;辯:巧辯; 埃裏希弗羅姆(Erich Fromm):愛是培養給予的能力。不積:不私自積藏,

20、不聚斂。是一種偉大的愛的表現。,老子的不干預主義,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70) 論語中記孔子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禮記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老子正相反,通篇透射著對權力的不信任。不認為政治權力是太陽和北斗,而認為政治權力本源於宇宙秩序的殘缺。老子之所以強調要虛靜無為,無為而治,是因為他認定政治權力天然的惡的傾向。所謂無為而治,就是政治權力要從社會中格離出來,收縮自己。,老子的管理之道,強調事物的相對性,沒有任何思想是絕對正確的; 循萬物自然本性

21、,尊重自發秩序,不走極端,一切違背自然的東西都是錯誤的; 清淨無為,通過“不干涉”而實現善治; 接受差異,不以己度人,不強求一致,為他人自由保留空間,完美的中立性; 管理者居下位以顯示其信心,不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者,而是潮流的順應者和引導者,身處民眾之前時,並不阻擋他們的道路; 正視現實,認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這不能理解為消極,而是實事求是,增強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慈愛、儉約、自律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美德。,道德經與我們的未來,老子給我們以震撼和力量,還有無窮無盡的智慧。道德經,意境悠遠,睿智絕倫,是人類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境界,像一座寶庫,等著我們去探尋。 儒家不是中國唯一的傳統文化,孔子也

22、並不是中華文化的唯一代表。如魯迅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在被埋沒兩千六百年之後,道德經的價值中樞和精神家園將原地復活。,法家的管理智慧,必然普遍有效的制度所需的条件,必须是明确的和稳定的; 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一定要受到制裁; 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例外; 制度或法律必须获得普遍的同意和遵循。 这四个条件满足了,法律或者制度就是有效的; 法家之所以反感儒家,就是认为儒家无从满足上述条件; 法家除了第四条打了折扣之外,基本符合上述条件。,秦人为何尊奉耕战的规则?,秦国设定的游戏规则:在行动的选择和行动的结果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如果要做X就能够获得利益,如果做Y就什么也得不到,并且还要

23、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这个逻辑非常冷酷,但是秦人接受。秦人为什么接受?是因为人性,人性都是自利的。儒家回避了这一点,法家直面了这一点。既然人是自利的,就设法给人以求利的机会; 把人的求利行为与国家要达到的政治和军事目的联系起来,所有人都被绑在“耕战”的战车上,无一人可以逃脱,从而把秦国变成了一个整体,而东方六国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 尽管是暂时的,却让秦国获得了巨大的能力,并终获成功。,法家核心:可信即可行,可行即有效,法家崇尚制度的必然可信,而不在意制度的伦理问题; 法家把制度的伦理问题和制度的运作分开来认识,而不是像儒家那样把两者混在一起,与马基雅维里的两分法相似; 一个游戏只要是

24、可信的就是可行的,只要是可行的就是有效的,这种逻辑思维一直影响现在; 导致的结果:终结了政治绝对的权力导致人们对权力本身过度的依恋建立起一种以权力为中心官僚体系形成了壹民、壹行、壹教的“壹”字理论; 是为“秦制”,影响中国两千年。,政治的终结,中国自从商鞅之后不再有政治,而只剩下统治了。 统治是政治问题,但不是政治的全部。秦以后,权力的合法性、正当性及其来源等问题,在中国历史上都被排斥在政治过程之外,变成了不是问题,人民不能过问。 既然政治不在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如何使政权运作更有效率,和一切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在中国,没有政治,只有统治。 于是,施政的目的进而变成了施政依据。秦制的可怕之处就

25、在这里如何实施强有力的统治成了为政府提供暴力工具的思想依据,而且是唯一的依据。,整个社会对权力的迷恋,绝对的权力导致人们对权力的变态依恋。在中国,除了权力,几乎其他的一切都贬值了。 这种影响甚至影响到儒家,儒生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为体制服务上,知识分子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政府出谋划策,而缺乏独立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甚至连批评都须谨慎。 但是权力意识不等于政治意识,而是对政治的否定。商鞅之后的人们不再思考权力当中的政治问题,而是不断地在追求权力本身;统治者也不再关心权力以外的事情,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维护权力自身方面。 这样的国家会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因为所有不符合统治者思想意识的文化都会被灭绝,所以文化必然陷入枯竭的命运。,秦财政要事:令黔首自实田,公元前221年的一次突发事件:南郡迁陵县(楚国旧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