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技术.ppt_第1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技术.ppt_第2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技术.ppt_第3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技术.ppt_第4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定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的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检测,经过组织化学呈色反应在组织原位显示抗原(或抗体),如各种蛋白质、多肽、磷脂和多糖等成分的一门新技术。,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IHC通过检测细胞内、细胞表面或细胞间的正常或异常的物质,以研究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广泛用于各种蛋白质或肽类物质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属性的判定、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以及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的研究等。,武汉大

2、学病理教研室,实验名称,链霉菌亲和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 (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 简称S-P法) 检测胃癌组织CKVimentin的蛋白表达,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S-P法原理示意图,过氧化物酶,链酶亲和素,生物素,生物素化二抗,特异性一抗,待测抗原,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实验流程,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具体步骤如下: 1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以0.01M PBS(pH 7.4)漂洗35min; 2所有组织均采用微波修复抗原; 3室温冷却后,0.01M PBS(pH 7.4)漂洗35min; 4滴加50l过氧化

3、物酶阻断液(试剂A),37湿盒孵育 10min; 50.01M PBS(pH 7.4)漂洗35min; 6滴加非免疫性动物血清(试剂B),37湿盒孵育 10min;,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7甩去多余血清,分别滴加种抗体,4湿盒孵育 过夜,0.01M PBS(pH 7.4)漂洗35min; 8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试剂C),37湿盒孵育 15min,0.01M PBS(pH 7.4)漂洗35min; 9滴加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溶液(试剂D),37湿盒孵育 15min,甩去多余液体; 10每片滴加新鲜配制的二甲基联苯胺(DAB)显色液,光镜下控制反应时间(约为1-5min),自来水充分冲洗,苏木素复

4、染; 11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并镜检分析; 12阳性对照采用已知阳性片为标准,阴性对照采用PBS取代第一抗体,其余步骤相同。,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实验流程中的注意事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灭活 血清封闭 冲洗 抗体选择及一抗孵育时间 检测及显色系统 复染,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染色前处理 取材、脱水、浸蜡,组织及时固定 固定剂选择: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 4%多聚甲醛 常规下固定8-24小时 取材厚度:2mm,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染色前处理 预防脱片,常选用多聚耐氨酸(poly-L-lysine) 注意:1)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 2)玻片洁净度,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染色前处理 包埋与切片,包

5、埋:选择低熔点石蜡,温度不超过62 切片:厚度 3-4m 烤片:温度60,时间1小时;或602小时(迈新);或60过夜,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染色前处理 切片保存,切片不宜长时间在常温下保存,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染色前处理 脱腊,原则:免疫组化的脱蜡试剂应与常规HE 脱蜡分开,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实验操作中的应用,抗原修复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抗原修复,影响染色结果的最关键因素 抗原修复方法分类 1)酶消化法 2)加热法(高压法水煮法微波法) 抗原修复液的选择 1)柠檬酸盐缓冲液(PH 7.2-7.4) 2)Tris(PH 7-8) 3) EDTA(PH 8.0),武汉大学

6、病理教研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灭活,存在部位:红细胞、横纹肌细胞、粒细胞、 单核细胞、肝细胞及肾细胞 消除方法:3% H2O2 浸泡10分钟,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血清封闭,目的:减少非特异性着色 时间:一般在加载一抗之前使用,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冲 洗,一般采用PBS(PH 7.4-7.6)充分冲洗 增加效果 可加入Tween20,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一抗孵育时间及抗体选择,应选择信誉高、质量好的试剂公司 抗体切忌反复冻融 一抗为浓缩液时,需选择最佳稀释浓度 按说明书可采用 37 1-2 小时或 4 冰箱过夜,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检测及显色系统,一般采用以生物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SP、LSABC、ABC等 显色方法:经常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检测,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显色系统,常用的酶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A:显色底物DAB-棕黄色 敏感度高、定位清晰、易于观察、保存 B:显色底物AEC-砖红色 2.碱性磷酸酶(AP) 显色底物:BCIP/NBT-蓝紫色,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复 染,原则:注意两者之间对比,突出阳性信号,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实验对照设计,原则:所有检测指标均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武汉大学病理教研室,结果分析,1.特定的定位 胞膜型、胞浆型、全浆型或胞核型,局限性或弥散性。 2.染色的不均一性 阳性切片的染色应分布不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