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 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股份制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3.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主要是 ( )A.农民 B.地主 C.商人 D.工人4.“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

2、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5.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6.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C.转变

3、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7. 1956 年某日上海 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四个现代化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8.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了( ) 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

4、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 B.C. D.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

5、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材料三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3)从材料叙述的现象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

6、改造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据题干中的“农民”和图片中的“1953年”等信息判断:“老孙归社”是指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故A项正确。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通过图片得知是农民积极要求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

7、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农业的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答案C正确。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根据题干中“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信息判断C项正确。【概念链接】公私合营:“公”是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国家按资本家的资本发给

8、定息,年息为5。这是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资本主义”“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判断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思维拓展】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区别“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即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8.【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

9、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结合相关内容,可得知答案A是正确的。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深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知,

10、三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1)(2)题属于简单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迎刃而解。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关键是通过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的原因,并由此说出自己的感悟,感悟可以结合当时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说服教育以及一些开明资本家的带头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向公私合营过渡,后来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