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科学史.ppt_第1页
近代物理科学史.ppt_第2页
近代物理科学史.ppt_第3页
近代物理科学史.ppt_第4页
近代物理科学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量子论与物质观,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近四、五百年的历史,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大厦巍然耸立,使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完成,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解释已经达到了终点,宇宙万物必然按照由精美的数学方程所表达的物理学定律永远运动下去。 著名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曾表示:“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面加几个数字罢了。”,在刚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在元旦献词中曾经说过: “在已经建成的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与众不同的是他又敏锐地发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还有两朵小小的令

2、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指的是当时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两个实验,一个是热辐射实验,另一个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三个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当物理学进入20世纪,就诞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开创了近代物理学。,6.1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自古到今,人们就在不断地思索,世界万物由什么构成的?它有最小结构吗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则认为物质是连续的,世界万物由土、空气、水、火这四种元素组成的,而天则是第五种元素“以太”所组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物质是不连续的,分到最后将由一些不可再分的东西所组成,他把这种物质的基元命名为“atoms(“原子”)”,古希腊文的意

3、思是“不可再分的东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科学原子论的创始人,1807年他依据一系列实验,提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该物质的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大小、质量及各种性质都相同”,此后,大量实验事实证明了原子论的正确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这三大发现揭开了原子存在内部结构,三大发现揭开了研究微观世界的序幕。,1、X 射线的发现 X 射线的发现也是起源于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在做放电管实验时,为了避免可见光的影

4、响,他用黑 纸将放电管包起来,而且在 暗室中进行实验,他意外地 发现在离管一米以外的涂有 荧光物质的屏上闪耀着微弱 的青绿色的荧光。,12月22日,伦琴 的夫人来到实验室, 伦琴让夫人把左手放 在用黑纸包着的照相 底片上,然后用X射 线照射,为她拍摄了 一张带着戒子的左手 手指骨骼照片,这是 历史上第一张X光照片。,伦琴夫人手的X片,1895年12月28日伦琴写出了一篇论文论一种新的射线,文章详细总结了新射线的性质: 新射线来自于被阴极射线击中的固体,固体元素越重,产生出来的新射线越强; 新射线是直线传播的,不被棱镜反射和折射,也不被磁场偏转; 新射线对所有物体几乎都是透明的; 新射线可使荧光

5、物质发光,使照相底片感光,当把手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时,由于肌肉对新射线的吸收比骨质弱得多,屏上便可看到手指的骨骼。,X 射线这个名称也是伦琴最先采用的,他在给孔特的信中说:“我终于发现了一种光,我不知道是什么光,无以名之,就把它叫做 X 光吧”,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它称为“伦琴射线”。 伦琴的发现震惊了整个科学界,许多物理学家转向研究 X 射线,反应之迅速和强烈是物理学史上罕见的,仅1896年一年内,关于X射线研究的论文达1000多篇。,在X射线发现3个月后,维也纳医院中首次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拍片; 半年后,英国出版了第一本研究X射线的专业杂志射线临床摄影资料; 此后,J. J. 汤姆逊

6、和卢瑟福证实X射线能使气体电离;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用晶体作光栅,得到 X 射线衍射图,证明 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在10102 之间)的电磁波,同时证明了晶体具有空间点阵,劳厄因此获得了1914 年度诺贝尔物理奖。,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认识的“电磁波谱”朝着短波方向拓广了一大段;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发现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征X射线”,用它可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排位,巴拉克因此而获得了19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表彰他们在劳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布拉格公式,可以用它精确测定晶体的原子结构;,1913年,英国年轻的物

7、理学家莫斯莱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各种元素的波长非常有规律地随着它们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而递减,利用此规律可以准确地确定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并且发现它们恰好与核电荷数相等,他的发现对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很大的意义;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本进一步发现了一系列新的X射线,并精确测定了各种元素的射线谱,建立了射线光谱学,西格本的工作对于揭开原子内电子壳层结构状况有重要的作用,他因此而荣获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分析法的应用: 19531959年,小布拉格的两位助手佩鲁茨和肯德罗,用改进了的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为此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

8、奖及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威尔金森、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表彰他们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这是20世纪生物学的最伟大成就,他们依靠的也是X射线分析法。,因使用X射线分析法研究蛋白质、核糖核酸、青霉素、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有机高分子结构而获诺贝尔化学、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多达数10位。 X射线也用于军事。 “星球大战”中核心武器是高能X射线激光器,将它装在军事卫星上能远距离摧毁对方的洲际导弹。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和英国电气工程师洪斯菲尔德提出用计算机控制X射线断层扫描原理,并发明X射线断层扫描仪,使医生能看到人体内脏器官横断面图象,从而准确诊断病症,他们两人共享了1979

9、年诺贝尔生物学及医学奖。,值得一提的是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人们已在实验室操作阴极射线管达30多年之久,也有一些人如克鲁克斯、勒纳德都曾碰到过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片底片感光或物体发出荧光的现象,但是,他们都没有仔细审查这个奇怪的现象而失去了“机遇”,正如恩格斯所描述的:“当真理碰到鼻子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在科学发展史上这类事实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伦琴1869年苏黎世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治学严谨,一贯重视基本实验,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现象,发现苗子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X射线。伦琴荣获1901年诺贝尔物理奖,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个获奖者,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张诺贝尔物理奖 ( 1901年伦

10、琴 ),2、电子的发现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鲁克利用盖斯勒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了对着阴极的管壁上出现了美丽的绿色光辉;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斯坦证实这种绿色光辉是由阴极上所产生的某种射线射到玻璃上产生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法国物理学家大多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英国物理学家则认为是一种带电粒子流,这一争论持续了一、二十年,促使许多物理学家进行很有意义的实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这场争论最后由J.J.汤姆逊解决了。,J. J. 汤姆逊,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国,1884年任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这个实验室在他的领导下,成了全世界引人注目的物理实验中心,世界各

11、地的科学家常来这里开展研究工作,其中有八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如卢瑟福、威尔逊、巴克拉)、G. P. 汤 姆逊等,如后表所 示,这八位获奖者 是他直接培养过的, 卡文迪许实验室获 得诺贝尔奖的共有 25人次。,1897年,J. J. 汤姆逊发现,不管怎样改变放电管中的气体的种类,也不管怎样改变电极的材料,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阴极射线是一种荷质比完全确定的粒子流所组成的,由此断定,这种粒子应是电极材料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1897年8月,J. J. 汤姆逊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阴极射线”,10月发表在哲学杂志上。,19091917年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立根在利用有名的油滴实验

12、测定电子电荷量 e 值,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精确的测量而受到人们的赞誉。,1909年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一切荷电物质都只能带有e 的整数倍的电量,而一个阴极射线粒子所带的电量(e)是负电荷的最小单位,e / m 是不变的,e 也不变,表示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m也是确定的,这种粒子便称为电子,因此阴极射线就是高速电子流。,电子的发现再一次否定了原子不可分的观念,电子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微观粒子,电子的发现对原子组成的了解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J. J. 汤姆逊由于发现电子而于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J. J. 汤姆逊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电子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诱

13、发了电子时代的来临,1904年,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1906年,L.德弗莱斯特(L.de Forest)发明了三极管。真空管的发明,使电力通讯、控制合自动化生产很快发展。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微电子科技时代。,3、放射性的发现 在X射线发现不久,贝克勒尔对一种称为硫酸双氧铀钾的荧光物质进行了研究,他把这种铀化合物放在用黑纸包起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几小时,把底片取出来进行冲洗,他发现了“荧光物质在底片上的黑色轮廓”,他又在荧光物质和纸之间放一块玻璃,继续 进行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 果。这就是最早发现的放射性 现象,铀是贝克勒尔发现的第 一个放射性元素。,法国科

14、学泰斗彭加勒在阅读伦琴发现X射线的实验报告后,脑子里浮现出一种想法:既然X射线发生在荧光现象特别强烈的地方,那么,一切强烈的荧光物质都可能发射X 射线。 贝克勒尔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做实验的,但是,他不迷信权威,通过实验他发现彭加勒关于荧光物质产生X射线的理论是错误的。 自然现象纷纭复杂,假象和真象交织,现象合本质对立,原因合结果互变,要探索它的规律,怎能一点也不犯错误?贝克勒尔的初衷也是证实彭加勒的设想,后来却否定了它。因此,从错误的理论出发,通过实验,揭示错误,走向真理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正常模式。,放射性发现公布后不久,玛丽居里很快投入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她发现沥青铀矿中的放射性比已测得的铀的

15、放射性强得多。她大胆假定沥青铀矿中存在一种比铀放射性强得多的未知元素。为了寻找这个未知元素,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通过繁重的劳动,从大量的沥青矿渣中去提取那个未知元素,最后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一种取名为“钋”(Polorium),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另一种取名为“镭”。,居里夫妇继续奋斗了近四年,在简陋的工棚里,在原始的条件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02年3月,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0.12克氯化镭,并测得了镭的原子量为225(现公认为226),其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奖。 1910年完成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由于她的杰出贡献,19

16、11年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成了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殊荣的人物,,射线、 射线和 射线发现: 放射性发现后不久,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生卢瑟福也投入了对放射性的研究,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没几年就发现了天然放射性核素能够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从而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衰变方式很多,放出的射线也有多种,主要的有 射线是带两个正电荷的氦核( ); 射线是带负电荷的高速电子流; 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来的电磁波,它实际上是一束能量极高的光子流,它的波长比X射线还要短,穿透本领比X射线更强。,放射性应用: 利用放射性钴源(60Co)的 射线辐照,可以进行食品(如肉类、水果等)保鲜、辐照消毒(

17、如对医疗器械、流通货币等)以及辐照育种等。尤其在医药上利用它来杀伤人体内的肿瘤细胞,这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发达国家中放射性药物使用已相当普及。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的核医药水平名列前茅。国内已有1000多家医院开展了放射性药物的诊治工作。 影视资料片:放射性,三大发现,使物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电子比最轻的原子氢原子还要轻1836倍; 电磁波除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还有波长更短的X射线; 一个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只有几个电子伏特eV( ),而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一个原子放出的能量竟可达到几百万电子伏特MeV( ); 化学变化不会引起原子性质的根本变化,然而原子经

18、过放射 或 射线后却完全变了。,6.2 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6.2.1热辐射与“紫外灾难”一、基尔霍夫辐射定律黑体:理想的热辐射体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全部吸收落在它上面的一切辐射的理想物体。,1895年,维恩首先指出,绝对黑体可以用一个带有小孔的辐射空腔(见图)来实现,左图是黑体的 单色发射 本领与 、 T关系的实验曲线。 为了从理论上导出 符合实验曲线的函 数式,19世纪末, 许多物理学家在经典物理的基础上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他们都遭到了失败,理论公式和实验结果不相符合、其中最典型的是维恩公式和瑞利一金斯公式:,1维恩公式 1896年,维恩通过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得到一个黑体辐射的理论公式为 维恩公式在短波方面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但是在长波方面则理论与实验不一致。 2瑞利金斯公式 1900年,瑞利和金斯根据经典物理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导出了黑体辐射的理论公式,这公式在波长很长的情况下与实验曲线还比较相近,但是在短波紫外光区方面,按公式看来,将趋向无穷大,完全与实验曲线不符,这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紫外光灾难”。 下图表示出这两个公式(虚曲线)与实验值(用 表示)的比较。,二黑体辐射经验定律导致“紫外灾难” 由于瑞利金斯公式完全是根据经典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