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讲道理.pptx_第1页
摆事实讲道理.pptx_第2页
摆事实讲道理.pptx_第3页
摆事实讲道理.pptx_第4页
摆事实讲道理.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授课教师:恒山中学 赵玲,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考点, 2.揣摩议论文答题技巧。,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中考考点,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2017哈市),俭以养德 (2017海南),敬业与乐业 (2017绥化),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2017黄石),有才与用才(2015龙东),交友之道(2017青海),论证方法我明晰:,1.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是民族前进的灯塔。,2.诸葛亮鞠躬尽瘁,担当起复兴汉室的重托;王昭君远嫁西域,担当起民族团结的大任。,3.正如英国大学生斯迈尔斯说:“城市是伟大品格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抓住机遇的先决条件。”,4.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

2、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失败者亦不乏各种原因和借口。,5.-先有周恩来,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抵制不住诱惑,意志不坚定而自取灭亡的张子善,刘青山。,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本段引用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本段列举了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炼方法我拿手,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突出地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3、,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分析全文或某段的论证过程 答题模式:首先提出论点,或首先通过写的事例或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1 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 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 2 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 然后引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 3 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接着先从反面论证“退”和“怯”的不可取, 再从正面提出创

4、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4 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最后归结到论点上: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才能实现创新。,10,说创新,文章中的句子(段落)能否调换方法:注意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逻辑关系),答题格式:1.不能调换(删) 2.依据段落位置和论证思路、段落间关系考虑理由。 3. 最后得出结论。,学学练练 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A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B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遇到一点不称心,立马找领导要说法。C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5、,于是乎“告”,捕风捉影 ,恶意造谣,四处告状。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 文段中ABC三处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12,不能颠倒。A处的“小聪明”体现在“找”上,B处的“小聪明”体现在“闹”上,C处的“小聪明”体现在“告”上。这三处事例,由“找”到“闹”再到“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的观点。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所以不能调换。,拓展延伸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你对作者所说的“*”的认识。,先亮明观点:我认为:; 然后结合文中内容:在文中,; 接着结合生活实例:在生活中,; 进行总结:所以,,14,有才与用才 (

6、2015龙东)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

7、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小试牛刀,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 。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

8、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第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

9、2分) 答: 4.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3分) 答:,1.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2.举例论证作用,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这两者”指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 4.开放性试题。结合选文中的勇气、自信、智慧任意一方面内容1分,如何施展才华2分。,谢谢各位,敬请指导!,“一生择一事”足矣 2016龙东 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

10、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了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

11、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

12、域这个城墙口“冲锋”。,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1.文章

13、的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1.用陈忠实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一生择一事足矣,或“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3.举例论证。作用:用任正非28年坚持做通信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沽即可。,谢谢各位,敬请指导!,培养自己的“静能量”(2017年龙东)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

14、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

15、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

16、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

17、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3.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分) 1.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

18、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1.首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本文的论证思路 这篇文章首先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接着阐述了什么是静以及静的好处,然后举例阐述了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最后论证了如何培养“静能量”。据此解答即可。,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是中考常考考点,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作者首先提出了的观点; (2)接着运用过渡、引出 事实论据或 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论点; (3)论证部分,先引用 的事例,或引用 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论点; (4)最后总结,得出 的结论,请大家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自拟试题。,中考出题我自信,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