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ppt_第1页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ppt_第2页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ppt_第3页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ppt_第4页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高考加分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散文阅读讲评,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0分。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没不超过50%。,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把常考的散文分有三类。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

2、,或由此得到的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快速读懂,散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解题方法,而是读懂。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篇散文,如果读不懂,文意会混沌一片,解题方法再多,也无济于事。,快速读懂的一个有效方法: 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

3、思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 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 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 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 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 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 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 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 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

4、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 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 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 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喻的。 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 回头,我看

5、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2、文章写了哪些北京人?这些北京人分别象征了北京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学生答案】卖烟的老大爷象征着老北京,象征着庄重。出租车司机象征着北京的宽容。堵车人象征着北京的井然,有序,素质高。 【诊断】 1.概括不准确 2.没有结合本段内容分析。 【学生答案】卖纸烟的北京大爷、开出租的的哥、被堵车的司机。卖纸烟的大爷让你感到背后隐含着尊严。的哥的霸道、强势。被堵车司机的大气。 【诊断】 语言表述不规范,答非所问。 【点拨】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先找准信息源,坚持能截取原词句的不自编,能

6、提炼要点的不另造的原则。,4、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那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的主旨进行探究。(6分) 【学生答案】 1、北京的大,是种真正的地理位置的距离2、一个人仰望北京的距离 【诊断】答题过简,或要点不全,与分值不相称。 【点拨】探究题就是考查我们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我们擒住物象,由表及里。,本文中作者写了从北京到北京的哪些距离?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距离?,参考答案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空间大(1分);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变化大(1分);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

7、离(1分),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1分)。 【教师点拨】:我们要学会把一个大题目转化成几个小问题。多问几个“什么” “为什么”,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从广度、深度方面去思考问题了。,3.文章第小节中写到的“无形的力量”具体指什么?它对作者有何影响?(4分) 指北京宽容,大气,庄严,给人宿命感。影响:作者无法融入北京,对北京产生敬畏。 【诊断】没有找准答题区域。没有从文本出发。 【点拨】找准信息区间,要准确地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 :“无形的力量”指每一个北京人(1分)与这座城市微妙的对应关系、生死不渝的维系、坚守下去的信心(1分)。它使作者确信自己是一个过客(或者“是一个外人”1分),永远无法

8、抵达这座城市(或者“没有找到进入他的方式”,1分)。,1.文章第小节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学生答案】 第一小节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北京比作城堡,浑身闪烁着光环,写出了北京的神圣和作者对北京的敬仰。 【学生答案】第一节先写我对北京的印象,然后在总写这是我对北京的感觉,而其他部分都是先总写北京的一个特点,然后在详细的叙述,这样写不单调,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诊断】缺少必要的鉴赏知识、答非所问 【考纲链接】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答案:全文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1分,写出“议论”即可,仅写“记叙”不给分)的表达方式,而第

9、小节对快进入北京时远郊的景物进行了描写(1分),渲染了圣洁而庄严的气氛(1分),为全文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1分)。,高考真题回顾: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教师点拨 】要想阅读题拿高分,适当的记忆有关鉴赏知识,对于高三应考学生来说太重要了。,17.在文章最后第7小节,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第一问: 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克拉2号气井。2分 第二问: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