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0课 人类迈入“电器时代”学案设问导读119世纪70年代,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_和_的发明和使用,_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_,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_”。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和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_年研制成功耐用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他在_年试制_成功。520世纪初,人类制造出_。_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_,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关键信息1电力 发电机 电动机电力 蒸汽 电气时代2美国 德国3

2、爱迪生 1879 碳丝灯泡 4.卡尔本茨 1885 汽车 5.飞艇 1903 莱特兄弟 飞机 研学设计学习要点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背景(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经济: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科技: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二、主要发明1 电力广泛应用(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并逐渐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2)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2)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3)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

3、成飞机,并试飞成功。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主要有电话、电报等)。三、特点(1)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学法点拨【透析1】了解自然科学成果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系: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例如,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透析2】分析蒸汽作为能源的局限性:机器体积大,操作过程复杂,所需人力

4、多,使用范围受限制等,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透析3】“1600多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几千次试验”,从电灯泡的发明过程中,认识爱迪生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透析4】认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的优越性:汽车有新型的动力;体积小,速度快;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等。能辨证地看待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负面影响。【透析5】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电器、汽车、航空、石油、化学工业等。【透析6】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

5、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运用于工业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探索研究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二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a.生产方面: _b.社会关系方面: _c.国际格局方面: _(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解析题:材料一:世纪年代,电力作

6、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开动了工厂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材料二:从世纪年代到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回答:从世纪年代开始,世界进行第几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什么?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经济是否得到迅速发展?为什么?二、学科综合题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三路飞架东西获双赢”。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

7、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材料二: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百龙滩水电站等五个大型水电站。材料三: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地;C是 工业基地。(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的是水电,它是将_水电站及建设中_

8、 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南流)上游。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6)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_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7)我国政府实施能源调配这一举措,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8)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结合国情,请你谈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开放题4两次工业革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慨和认识?从发明家的发明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探索方法、路径、技巧1.【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9、,理解生产力发展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作用。【解题思路】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在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回答对中国的影响时,注意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结合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侵略的知识。【参考答案】(1)第一次:棉纺织业 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2)a.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c.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

10、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路点拨】注意中外知识的联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中外对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参考答案】第二次 电力的广泛应用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没有 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3.【

11、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政、史、地三个学科综合题目。既有对“西电东送”工程本身较为详细的问题,让学生得用三个学科的考查,又发散到对地理、历史知识的考查,还提出了有一定高度的原理分别进行剖析。【参考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5)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得用率,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形成产业链。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同样是一件好事。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用电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6)二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力时代。这一切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