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商 鞅 变 法,基础梳理,一.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一. 背景,1.春战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农具、牛耕;农工商发展,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确立封建生产关系产生,阶级关系变化:产生新的阶级(地主和自耕农阶级),私田,公田即井田,奴隶主:,10个奴隶,6个奴隶,4个奴隶,去开荒,地主,佃农,奴隶逃走去开荒,自耕农,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新兴地主私有,国有 (周王所有),地主收取高额地租,农民有部分产品,农民向地主租用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2、,产品向周王进贡,奴隶主部分,奴隶无,奴隶主驱使奴隶劳动,奴隶无自由,一. 背景,1.春战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农具、牛耕;农工商发展,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确立封建生产关系产生,阶级关系变化:产生新的阶级(地主和自耕农阶级),一. 背景,1.春战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废除奴隶制度(事实上分封制宗法制已在瓦解),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各国改革风起云涌,一. 背景,1.春战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3)军事: (4)文化:,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激烈,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百家争鸣
3、出现,法家思想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经济: 政治: 军事: 思文:,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地主要求建立新制度,改革成时代潮流,私学兴盛,百家争鸣,战争频繁:由争霸走向兼并,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变法 改革,地主阶 级产生,生产力 发展,战争要求 富国强兵,法家思想提 供理论武器,一. 背景,2. 各国变法概况 (1)春秋时期,齐国:,鲁国:,“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履亩而税”,共性:内容: 目的: 实效:,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改革赋税制度,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增加收入,一. 背景,2. 各国变法
4、概况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 经济: 法制:,楚国吴起:,“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加强法制,限贵、裁冗,奖功、肃吏,比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改革,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富国强兵,完成统一,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奴隶主阶级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的迫切性 (2)改革的有利条件 (3)改革的历史机遇 (4)改革的主观因素,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的迫切性,秦国的落后:偏居关中, 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战国时期形势图,晋,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2)改革的有利条件,前代改革
5、的基础; 君权集中,旧势力相对较弱; 法家学说得到认同; 民风质朴、尚武,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3)改革的历史机遇,三家分晋,扼制力量大大削弱;,战国时期形势图,晋,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3)改革的历史机遇,三家分晋,扼制力量大大削弱; “士人游说”,为秦招贤纳能提供条件,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4)改革的主观因素,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4)改革的主观因素,诸侯卑秦,秦孝公深受刺激,决心,商鞅入秦,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
6、的秦国 (4)改革的主观因素,商鞅入秦,主持变法,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国强兵,自主阅读: 商鞅其人,商鞅其人 出身卫国,立志从政 投身魏国, 怀才不遇 投奔秦国,主持变法,阅读材料:材料见P23学思之窗 回答:秦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战国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符合孝公需要。,甘龙,杜挚说“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利不百,不变法。” 商鞅批驳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又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7、商鞅舌战,这件事流传开来的效果是什么?,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徙木立信,商鞅其人 出身卫国,立志从政 投身魏国, 怀才不遇 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变法有功,赐封于商,一. 背景,3.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4)改革的主观因素,商鞅入秦,主持变法,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国强兵,“为田开阡陌封疆 ” “开”-重新设置; “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 “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废除井田制,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
8、,1.措施: (1)经济以农求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新兴 地主私有,国有 (周王所有),地主收取高额地租, 农民有部分产品,农民向地主租用土地,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维护地主利益 促进农业发展,产品向周王进贡,奴隶主部分, 奴隶不占有,奴隶主驱使奴隶劳动, 奴隶无自由,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1)经济以农求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联系必修2: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 2.商鞅首倡 (1)原因:,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出了
9、什么问题?: 为了什么目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政权,保护农业,确保赋役租,巩固封建统治,1.含义: 2.商鞅首倡 (1)原因: (2)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保护了农业,有利于社会安定,巩固了新兴的封建统治,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联系必修1:重农抑商政策,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1)经济以农求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措施: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其中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 测定计算容
10、积的器皿称为“量”; 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商鞅铜方升,统一度量衡,作用:,第一,全国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 有利于经济交流 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 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二,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统一度量衡,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1)经济以农求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利于经济交流; 利于赋税和俸禄统一; 促进国家统一,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2)军事提高战力,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结合
11、【历史纵横】,分析奖励军功的积极意义。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秦国武士复原图,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2)军事提高战力,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提高了战斗力;为争取更高地位提供途径,私斗:即邑斗,奴隶主间为争夺土地财产 而发生、 带有血亲复仇色彩。 不准私斗旨在削弱奴隶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2)军事提高战力,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提高了战斗力;为争取更高地位提供途径,削弱奴隶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3)政治中央集权,废除“世
12、卿世禄”,废除“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制:宗法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各级贵族凭借出身出任各类官职,并世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 废除: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作用:,削弱旧贵族势力,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3)政治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打击了奴隶主势力,建立严密的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内容: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 。 作用: 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同时为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创造条件。,二.
13、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3)政治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分封,行县制,打击了奴隶主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秦律,强化了基层管理,便于赋 役的征收征发,措施: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影响: 积: 消:,制定秦律,推动变法;,轻罪用重刑,为暴政埋下祸根。,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用法律巩固改革成果;,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3)政治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建立严密的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分封,行县制,强化了基层管理,便于征收征发 赋 役,打击了奴隶主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秦律,推动变法;用法律巩固改革成果
14、 轻罪重罚,埋下暴政祸根,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4)文化统一思想,“燔诗书”,“燔诗书”,内容: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诗书。 目的: 实质: 影响:,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统一人们的思想,以推动变法,文化专制,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有利于变法的推行,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 (4)文化统一思想 (5)社会习俗社会风貌,“燔诗书”,控制思想有利于变法推行, 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推行小家庭政策、父子及成年兄弟要分居,革新了社会风貌; 增加了赋税收入,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及积极作用,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5、统一度量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2.特点: (1)核心: (2)实质: (3)地位: (4)其他:,奖
16、励农战,实行法治,措施最全面、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影响最深远(),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三.商鞅变法的结局,自主阅读: 商鞅之死,材料一:P26,一、二自然段 材料二: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太子师傅)之徒告商鞅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识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1)商君的死因?,变法侵犯旧贵
17、族利益,受到旧贵族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秦孝公去世,失去坚定支持,材料三:“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回答: (2)根据以上材料判断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判断:成功 依据:变法措施得以继续推行,变法实现 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三.商鞅变法的结局,1.变法结局:成功 2.成功原因:,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潮流(改革的措施),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改革的支持者),商鞅具有改革的智慧、胆识(改革者本身),变法的舆论准备,取信于民(改革的准备),延伸:启示,1、改革会有重重阻力,改革者要有坚定的意志。,3、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4、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
18、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明前程。,2、改革要作好舆论准备、要用立法来确保改革进行。,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性质: 2.积极: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军事上:,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建立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性质: 2.作用: 3.局限: (1) 轻教化重刑罚,为秦的暴政埋下祸根 (2)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 不完全彻底,未与旧
19、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4) 重农抑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5) 文化专制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要点突破,1、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核心举措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权,准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 (3)建立县制,废除了分封制。,2、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相同点: 1.目的: 2.内容: 3.过程: 4.结果:,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2、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不同点: 1.背景: 2.手段: 3.性质: 4.影响:,梭伦
20、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 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梭伦改革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 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改革 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改革,史料印证,史料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措施:,史料2(
21、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87,表明 变法使秦国百姓富足,国家富强,诸侯国都推举秦国为霸主。,史料3(商鞅立法)“弃灰于道者”都要处以黥刑,其理由就是“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而实际的情况,则是“网密而刑虐”。据刘歆说,商鞅“一日临渭而论(编者注: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反映了 商鞅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轻罪重罚。,真题对接,(09浙江文综)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
22、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体 验 高 考,(09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经过几年的努
23、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巩固与提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声乐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东软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微剧本创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分子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方教育哲学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建筑制图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科研伦理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运动技能强化与训练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大学《数据结构W》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汉口学院《数字音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王蔷《英语教学法》总复习练习(附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艾滋病保密制度
- 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质量作业口算题
- 认知行为疗法讲解
- 史丹利行业分析
- 荒山绿化方案
- H3C全系列产品visio图标库
- 恩赐测试完整版本
-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教学: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