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经典文学选读课件之: 汉乐府民歌,一 、乐府和乐府诗的含义 “乐府”,原是西汉音乐官署亦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行政长官是乐府令。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并保存起来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早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但以“乐府”为这种机构的名称,可能始于秦代。1977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铸有秦篆的“乐府”二字,可以为证。,西汉乐府机关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 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 西汉末年,哀帝刘欣不喜“俗乐”,
2、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将当时829名乐府职员裁去441人。 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二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凡28家,314篇,基本为乐府诗(其中民歌约有130余篇,数字已经接近诗经中的国风。可惜这些民歌大都已经亡佚了)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首,以及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至于留存至今的汉乐府民歌,不过六十首左右
3、,而且大多是东汉时的作品。,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流行最广而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此书辑录了从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把作品分为十二大类: 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 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 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现存的两汉乐府诗,除燕射歌、横吹曲二类全部亡佚,郊庙歌、舞曲中大抵是御用文人作品,大多是歌功颂德,风格典雅而缺乏生气,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中的精华是民歌,它们主要录存在鼓吹曲、相和歌和杂曲之中。,三 、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特色,萧
4、涤非:“自今论之,民间乐府之于两汉,一如诗、骚之于周、楚,其文学价值之高以及对于后世影响之大,皆足以追配诗经、楚辞鼎足而三。”(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珍品,汉乐府民歌是“汉世街陌谣讴”,这些作品在思想上有一个总体特征,就是从广大农村和城邑人民的生活的实际体验出发,广泛地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情绪。在中国文学史上,城邑下层人民的艰难的生活状况及其痛苦心灵,第一次在诗歌中得到具体、深入、全面的反映。,1、表现底层人民在艰难时世中的痛苦与不平,“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妇病行 作者真实地叙述了一个城邑贫困家庭的悲惨生活,但是
5、它以鲜明的形象集中描绘了城邑下层人民之间的情谊,而将上层不恤民生的冷漠置于言外,令人悲伤,发人深省。 东门行一位城邑贫民的不平之词。,2、表现游子的漂泊之悲,2.1漂泊怀乡的文化情怀及其形成的文化原因 漂泊怀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文学母题,自诗经以还,历代无数诗人都吟唱过这样一种悲愁。这绵延不绝的乡愁诗,充分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特性,表现了中国诗人一种共通的文化情怀。 首先是家园意识与儒家重安宁思想的影响。 其次,是农业人生观重土思想的影响。,2.2怀归意识的两个层面:,其一,对自然生命家园的怀归(可以命之曰“自然乡愁”)。 其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可以名之曰“哲学乡愁”) 。 西方的
6、漂泊诗人荷尔德林在帕特莫斯中唱道: 请赐我们以双翼 让我们满怀赤诚 返回故园,海德格尔: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正以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既然故乡的本质在于她接近极乐,那么还乡又意味着什么呢?”“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乡成为亲近本源之处。”(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2.3 汉乐府民歌的漂泊怀乡之作:,如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
7、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3、反映爱情婚姻及其他妇女问题,(1) 愁苦悲伤:汉乐府民歌爱情婚姻诗在情感基调上的突出特色 由于封建礼教的加强,汉乐府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已缺少诗经中那种表现爱情的欢快喜悦之感,而往往笼罩着一层不幸与愁苦的气氛。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像白头吟等,或写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或写女子与变心丈夫的告别宣言,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丝丝的愁苦惆怅,确乎已缺少了诗经爱情诗明朗乐观的基调。,(2) 激烈而直露:汉乐府民歌爱情婚姻诗在情感抒发上的突出特色,在情感之抒发上,汉乐府民歌比诗经要来得激烈而直露。诗经之情感表达,其总体特征是有抑制而趋于平和含
8、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受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屈原的作品中,情感的抒发是相当激烈的),汉乐府民歌无论表现战争,表现乡愁,还是表现爱情,都是尽量地释放情感。这一点在爱情婚姻诗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3) 汉乐府民歌还突出地表现了下层妇女不幸、不平的遭遇和反抗,首先,一部分作品写出了富有反抗精神、较有独立性格的妇女形象。 如陌上桑,其杰出成就就在于它塑造了罗敷这一坚贞机智的正面形象。,其次,汉乐府对妇女生活与命运的抒写,更大量地是表现思妇、宫怨等妇女命运的主题。,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是中国古代爱
9、情诗的一个重要的抒情模式。 西方情诗多属于“追求热恋”型; 我国情诗则大致可归纳为“别离惆怅”型。 汉乐府的思妇诗往往突出思妇的节操与悲哀,突出她们的空房独守,生死相期。这触及了古代思妇矛盾痛苦的实质,也是古代思妇诗传统主题的核心:思妇们为忠贞爱情付出了青春年华,乃至毕生幸福,而其根源却在于丈夫的生活不得保障,在于女子对于家庭与丈夫的依托。正因为如此,思妇主题的发展逐渐走向因夫妻离别而产生的深情思念,对丈夫异乡生活的百般思虑。 如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诗中妇女主题的深化,还突出地表现在传为班婕妤的怨歌行中: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
10、风(疾风也)夺炎热。弃捐箧笥(小箱也)中,恩情中道绝。,四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巨大影响,1、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对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精神的发扬广大。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 建安时代“借古乐府写时事”的古题乐府鲍照“悲凉跌宕,曼声促节”的拟乐府歌行唐代杜甫 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白居易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新题乐府,就是与这一传统一脉相承的。,2、汉乐府叙事诗数量多而艺术性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明徐祯卿谈艺录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以叙事为主,成了汉乐府的显
11、著特点。 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出现了新的因素: 其一,出现了一些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如陌上桑、等;有的是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如孔雀东南飞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其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许多叙事诗中都出现了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如陌上桑中的罗敷,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比较鲜明,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其三,在这些叙事诗中,加强了人物的对话与动作的描写,有些还写得很有个性化特点。特别是像孔雀东南飞这样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既有戏剧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又极具个性化,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成熟的标志。,3形式自由多样,出现了大
12、量的杂言诗,并逐渐趋向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完整的成熟的五言诗首先是出现于汉乐府民歌。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就是极成熟极完整的五言诗。 4、汉乐府民歌所创造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后世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生动朴质的语言,繁简得当的剪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正面铺陈、侧面烘托的表现艺术,生活素材的提炼,等等,无不给后世作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五、作品赏析:陌上桑,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带有喜剧色彩的民间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具有绝世之美的采桑女子,勇敢而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的故事。 “作品应该有两个主题:一是表现女性形象美的主题(外在美),一是表现女性道德美的主题
13、(内在美)。,第一解(篇首至“但坐观罗敷”):写罗敷的美丽美的主题对女性美的讴歌,首句“日出东南隅”,点明了时间,并以初升的太阳朗照于人们眼前,从而给人以辉煌明朗、美好的感受,写了远方旭日后,作者又以阳光为踪迹,将秦氏楼突现于读者眼前。秦氏楼耸立于阳光朗照的大背景之中,则其美好自明矣。作者一起笔就以轻丽之笔写环境之美,目的是以环境之美烘托人物之美。 从第三句开始,作品改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正式叙述故事。 “秦氏有好女” 四句,对女主人公的姓名、身份和热爱劳动的情况作了概括介绍。 接下来,着力描写罗敷的用物之美与装束之美,从而衬托出罗敷的美丽非常。,作品最精彩的是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
14、罗敷的绝世美丽:,作者不去正面描写罗敷的美,而是诙谐地通过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的反映,来烘托罗敷的美。 “下担捋髭须”者,是慈和的年长之人对少女所流露的喜爱之情; “脱帽著帩头”者,是同龄少年下意识地卖弄自己,以期引起对方关注的爱慕之情; “忘犁”、“忘锄”者,是被罗敷的美貌所征服,一时忘乎所以的惊讶之情。 作品始终于虚处着笔,没有具体的形象勾勒,但却非常饱满而又耐人寻味地写出了罗敷的美的无与伦比。,陈祚明说:“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令止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著笔,诚妙手也。” 以虚写实,不对罗敷的美作具体确定的描摩,所以罗敷的美貌留给读者的印象也是不确定的,这
15、就在最大范围内给接受主体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从而创造了一个艺术的空白,以充分发挥接受主体的审美联想,使他们把以往对女子之美的感知经验与眼前的罗敷重迭起来,从而再创造出一个新的罗敷的美丽形象。不同接受主体心中的罗敷各不相同,但同样都是模糊而又鲜明,完美而又生动的。,第二解和第三解:表现罗敷对恶势力的反抗道德的主题坚贞自守的美好节操。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集中体现在对罗敷这一人物的塑造上。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为侧面烘托和渲染、夸张、铺叙、对话描写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将此诗载
16、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后人常取此诗前面,称为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长达三百九十三句,一千八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叙事诗。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卮言),沈德潜称它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古诗源)。总之,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的代表作。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这首诗原名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不详。选自南朝文学家徐陵编辑的诗集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集。,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
17、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故事梗概,情节梗概,自请遣归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尾声,夫妻誓别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兰芝抗婚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18、,双双殉情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夫妻合葬 (“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上堂谢阿母,阿母怒不止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2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九及下九,嬉
19、戏莫相忘。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细无双。,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3/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4/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刘兄:,作计何不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如何理解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含义,它揭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
20、恶。 它鞭挞了“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重摧残。 它反映了人们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故事。,结尾:夫妻合葬化鸟,用浪漫手法,来表达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课堂讨论:,1、刘兰芝为什么会遭到焦母的不满而自遣回家? 2、刘兰芝回家后为什么还会有人上门求婚? 3、刘兰芝与焦仲卿为什么不私奔而去自杀? 4、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2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刘兰芝,坚强、持重;不卑不亢;忠贞爱情;外柔内刚。,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誓天不相负。 誓不相隔卿。,焦仲卿,性情懦弱,忍辱负重,忠于爱情。,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刘兄:,作计何不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见利忘义 冷酷无情,问题探究:
22、1、兰芝自述十三岁到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说明什么? 2、阅读“鸡鸣外曙涕落百余行”这部分,这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什么作用? 3、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的。为什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拓展延伸,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丧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类似的故事在古代还流传不少,如: 韩凭夫妇-战国时期,宋康王见韩凭妻何氏美丽,夺为己有,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珠宝鉴定师考试前沿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税务师重点突破试题及答案
- 2025专用合同管理顾问委托合同样本
- 一年级语文时间管理题及答案
- 食品化学成分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5《技术服务合同》
- 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 2025成都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红河学院《工程光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软件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4月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
- (高清版)DZT 0073-2016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 2024年福建省2024届高三3月省质检(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新申请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验收指南
- 仓储设备操作安全操作培训
- 上海电机学院计算机C语言专升本题库及答案
- 2023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
- 员工身心健康情况排查表
-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欺凌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细则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双语电影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