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1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2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3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4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知识体系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调节机制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参与调节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质: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其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为770kpa 实例: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蛋白减少毛细血管破裂淋巴回流受阻酸碱度:与血浆中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等缓冲对有关血浆ph为7.357.45温度: 人体细胞

2、温度一般在3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内环境)构成及关系血浆 组织液 淋巴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其他物质区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消化道、呼吸道、尿道中的液体;细胞内的液体;血细胞、血红蛋白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k

3、离子外流 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兴奋传递过程: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传导中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

4、行为脑干:呼吸、心跳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5、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书写中枢(w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不能写字 。视觉语言中枢(v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看不懂 。运动语言中枢(s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不能讲话 。听觉语言中枢(h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听不懂 6、神经的分级调节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例如排尿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调控)二、激素调节1、 激素调节:

5、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激素主要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性腺激素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

6、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主要是睾丸雄性激素分别促进雄、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主要是卵巢雌性激素3、血糖调节 正常值:0.81.2gl 关于尿糖的测定:将尿液与斐林试剂在试管内混合后,溶液呈蓝色。沸水浴处理后,如溶液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则可判定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血糖过高: 高血糖(空腹高于130 mg/dl) 糖尿(高于160 mg/dl180mg/dl) 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

7、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血糖降低增加去路减少来源胰岛素升高时降低时血糖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作用于胰岛a细胞作用于肾上腺1.促进氧化分解2.促进合成糖原3.促进转化成非糖物质1.抑制肝糖原分解2.抑制非糖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增加来源1.促进肝糖原分解2.促进非糖物质转化血糖升高血糖平衡3、激素间的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4、激素分泌量的调节: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8、激素下丘脑垂 体细胞代谢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 比较长3、 体温调节(1)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由 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 双重调节完成;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由 神经 调节完成。(2)体温恒定是 产热量 和 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所以 产热量寒冷时

9、大于炎热时,散热量寒冷时大于炎热时。(3)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二者协同作用减少散热皮肤冷觉感受器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炎热刺激皮肤温觉感受器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增加散热4、水盐调节()()(+)(+)(-)释放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 神经 调节,也有 神经体液 调节。(2)水盐平衡也是受到 神经 和体液双重调节的。抗利尿

10、激素是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由 下丘脑 合成,然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再由 垂体后叶 释放出来。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四、免疫调节1、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b细胞

11、起作用) 细胞免疫(t细胞起作用) 3、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 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液,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4、体液免疫过程(如细菌)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5、细胞免疫过程(如病毒)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被抗体消灭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记忆t细胞 效应 t细胞 作用于靶细胞吞噬细胞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

12、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例如:2,4d 萘乙酸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不同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

13、物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实例:顶端优势生理作用:a促进植物生长b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促进果实发育d防止落花落果同一植物敏感度:根芽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生长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横向运输:发生部位:尖端 影响因素:单侧光照、重力、离心力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是主动运输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概念同一时间同一地

14、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特征样方法:要求平均数,随机取样,多适用于 植物、活动性弱的昆虫标志重捕法: n=(mn)/m,多适用于动物调查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的特征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应用:性引诱剂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两种增长曲线“j”型曲线理想条件,食物空间充足,无敌害种群数量 指数增长,nt=n0t种群增长率,一直保持不变“s”型曲线条件有限,空间食物制约种群数量 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停

15、止 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波动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最大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同一片森林植物分层 阳光高山植被随海拔变化 温度海洋植物 阳光 原因:地形起伏、湿度、光照 特点:种群密度呈镶嵌分布水平结构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各种生物种群总和群落特征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数目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种间特征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藻类和真菌共生体寄生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寄生菌(或病毒)和宿主竞争 大小草履虫、农作物与杂草捕食 羊和草、青蛙和昆虫群落的演替影响因素概念 随着时间的

16、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 开始于裸地或荒原上的演替次生演替 原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等繁殖体保留地上的演替演替类型演替方向干旱等不良条件下:进行退化式演替适宜条件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其他自然因素 种间关系: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组成成分营养结构据能量流动的方向,用箭头将的四种成分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非生物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食物链: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食物网: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有可能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物

17、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硫细菌等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寄生生物(寄生菌)分为又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级别。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腐生动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过程: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第二营养级能量来源:初级消费者同化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自身呼吸作用 分解者分解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注:(1)第一营养级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去路: 自身呼吸作用 分解者分解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3)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

18、20%意义:(1)设法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部分。(2)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范围:生物圈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碳循环: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co2)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co2、碳酸盐)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含碳有机物)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燃烧、植被的破坏,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导致气温升高。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为载体,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为动力。二者紧密

19、联系,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多数动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动物能够传递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行为信息。例:蜜蜂8字舞。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