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进入化学世界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三个主题组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作为实验性学科”和“进入化学实验室”。其中,安排了各种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广泛体验和交流。他们从生活中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关于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难点:了解化学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解物质变化和自然的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理念:教材已经开始接受来自具体实验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从生活中提取了两项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应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积极获取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初步了解发现和提出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希望理解化学的感受,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性。通过点燃前、点燃后和熄灭后对蜡烛的观察,以及对呼出气体的探索,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结论推理的方法以及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图解方法。经历了取药、使用药物、加热材料、清洗仪器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习了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了实验设计,并填写了实验报告。中考分析:根据今年中考的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都被认为是重要的内容。2007年,中考内容共14分,占总成绩的20%。考试的方法是将具体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让学生重新获得化学知识。灵活多样的试题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主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一些现象了解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熔点、沸点和密度2.过程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学习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和观察方法3.情感态度

4、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和分析培养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第三,教学困难化学变化的测定第四,安排一个课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要明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探索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理解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估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本课题主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更为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入2.探索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第四,安排

5、2个课时导入新课:1.指导和提问:化学对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是基于什么的呢?2.告诉你:你还记得西游记年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吗?我们不应该低估这个高炉。事实上,古代炼丹车间是今天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新课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成果和创造都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反复实验获得的,所以要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第二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做实验时完成下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探索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火前作文颜色国家密度困难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和温度蜡烛体的变化最终产品熄灭后,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将

6、通过探索一个小实验来体验化学的奥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讲述:点燃蜡烛前,请用大脑通过各种方式仔细观察蜡烛的成分、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和密度,并做详细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考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由石蜡和棉芯制成;普通蜡烛是圆柱形,乳白色和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许多颜色和形状,但它们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通常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你用一把小刀切开一根蜡烛,把它放入水中,你会发现蜡烛漂浮在水面上,表明蜡烛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小。1.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点蜡烛,根据这些性质观察蜡烛燃烧的特点。(1)燃烧的蜡烛会发出声音吗?形状有什么变化吗?蜡烛点燃后,可以安静地持续燃

7、烧,不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燃烧时蜡烛会慢慢变短。(2)蜡烛火焰的特征是什么?蜡烛的火焰微微闪烁,火焰上方产生了黑烟。如果没有风,火焰会继续微微闪烁。蜡烛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最内层是暗淡的,底部是淡蓝色,这是火焰的中心;第二层火焰是明亮的圆锥形,是内部火焰;最外层周围的第三个火焰是黄色的,明亮但不刺眼,是外层火焰。(3)火焰附近蜡烛的形状、温度和质地发生了什么变化?靠近火焰蜡烛又热又湿,而且非常柔软,可以随意用手塑造,而蜡烛在远离火焰的地方仍然又冷又硬。燃烧的蜡烛的顶部被加热并熔化以形成凹槽,溶解的液体石蜡被储存在凹槽中并浸入灯芯中。(4)将火柴杆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大约一秒钟,然后取出火柴杆。火柴

8、杆怎么了?这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最外层的火焰先变大,第二层变小,最内层变化最小;这表明火焰温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即外火焰温度最高,火焰中心温度最低。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并继续指导:现在让我们观察蜡烛燃烧后形成了什么物质。首先,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盖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壁上发生的情况。过一会儿,取下烧杯,快速倒入少量的清水,并振荡。会发生什么?猜猜蜡烛燃烧后会形成什么物质。(1)将烧杯覆盖在火焰上方后,一段时间后,烧杯壁上会产生水雾。(2)将清水倒入烧杯中。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它表明蜡烛燃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5.指导学生:现在请熄灭蜡烛,你会发现一缕白烟从灯芯中飘出来,并立

9、即点燃它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发生什么。火焰将沿着白烟重新点燃蜡烛6.问:通过探索这个小实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感觉如何?第9页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练习:1.一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做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以下空格(1)拿一根蜡烛,用小刀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就会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高于水。(2)点燃蜡烛后,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火焰、内火焰和火焰中心。将火柴杆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所示)大约1秒钟,然后取出。你能看到火柴杆的地方首先被碳化了。结论:蜡烛火焰层温度最高。(3)将一个干燥的烧杯覆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烧杯的内壁上会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将少量清水倒入烧杯

10、中,振荡并澄清石灰水变得多云。结论:石蜡必须含有和元素。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1.问题:人们必须一直呼吸。你想过我们呼出什么和吸入什么吗?(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空气。(引入新的一课:你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今天,我们将探讨吸入空气和呼出空气之间的区别。板书:第二,探索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人体吸入和呼出空气的研究(实验时完成下表)人体吸入和呼出空气的研究吸入的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氧气(可以提供呼吸和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之前,向学生提供三条信息:2.让学生分组收起实验仪器,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

11、别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盖住整个瓶口,将装满水的瓶子和玻璃片一起倒放在水槽中;然后小心地将饮料管插入集气瓶,慢慢地吹进集气瓶,直到集气瓶充满呼出的气体。立即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教师示范,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气体”。)此外,取出两个使用空气的空集气瓶。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下列问题,并提醒学生做实验记录。(1)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并振荡。两个瓶子里发生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滴完澄清的石灰水后,两个瓶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会变得更加浑浊;研究表明,空气和人体呼出的空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12、但人体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2)当燃烧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什么意思?插入空气收集筒的小木条比插入人体呼出气体收集筒的小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时间更长;它表明空气中的氧含量大于呼出空气中的氧含量,或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呼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3)拿两块干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发生了什么?说明书上说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微小的水滴;这表明呼出的空气中有更多的水蒸气。3.结合以上实验,问一问:呼出的空气和吸入的空气有什么区别?4.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人们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这个实验确实是我们探

13、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实验,用这个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总结本课的内容。课堂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形成()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2.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3.什么能使清澈的石灰水变浑浊呢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和石蜡4.方便面打开一段时间后会变软。为什么?反射:话题3进入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知道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一些规则。3.掌握常用乐器的名称和用法。4.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如服药

14、、加热和清洗仪器。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过程和方法在本课的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应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首先,学生从老师的讲解中得到启发,然后从探究中得出结论,再通过学生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学生可以在老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的,这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及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功能。2.获得药品。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加热物质的方法。第三,教学困难1.获得药品。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加热物质的方法。第四,安

15、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室常用仪器1.试管(1)用途:在常温下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 .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应突然加热淬火。一般情况下,在集中加热前应均匀加热,以防止试管因加热不均匀而开裂。b、加热时,用铁夹将试管夹住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试管在冷之前不能直立,以免冷凝水从喷嘴回流,使试管爆裂。d、加热液体时,液体含量一般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溢出),使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以增加加热面积,防止沸腾),喷嘴不能面向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试管夹(1)使用:固定试管(2)注意事项:(1)从下往上盖,并将其夹在离喷嘴1/3的位置(以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不要将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手柄上。3.玻璃棒(1)使用:搅拌和排水(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使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1)使用时,先稳定灯,取下灯头,直立在灯的右侧,防止滚动,方便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以确保更好的燃烧并保持火焰在更高的温度下)。灯体内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灯体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太多的酒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