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_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_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_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_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_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本模块的概要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有3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等。 课题2请学生在实验室探索采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用修订的装置采集二氧化碳。 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讨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本模块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注意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实验室中显示了制造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之后,在制造氧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制造二氧化碳的装置。2、教材内容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

2、教学情况的创设和与学生生活的实际。 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要注意学生生活中使用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例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3 .社会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工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4 .文字排列整齐。 教材大多是图代文,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标要求1 .了解一种元素可以构成多个单体和碳单体的化学性质。2 .引导学生在实验室探索采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用修订的装置采集二氧化碳。3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本单元内容及教学思路分析1 .关于碳的单体(1)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碳的单体。教材中不仅介绍了碳的3个单体金

3、刚石、石墨和C60分子,还介绍了1990年代初发现的管状碳(碳纳米管)这样的新形态存在的单体碳,参考中还介绍了洋葱状的碳等。 其实,1985年的C60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反省,碳这样1920世纪被化学家详细研究的元素,其基本研究领域有多么严重的漏洞,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奋起。 教师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发现碳单质的几种新形态,碳单质的用途有可能扩大,使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碳单质,从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献身化学的信心。 另外,教参提供了C60的发现、C60的超导性、C60的命名和C60的潜在应用前景、碳单体研究的新进展等许多资料,这些资料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不导入课堂教学

4、,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2)在介绍碳单质时,不是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标准中不要求),而是着重于从物质组成的多样性的观点进行介绍。2 .关于二氧化碳制造装置的研究在实验室探索取出二氧化碳的装置时,请注意以下两点(一)探索重要过程、思路和方法。课题2主要使学生在实验室探索取出二氧化碳的装置,在探索过程中理解确定实验室取出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的要素,例如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取出的气体的性质等。 因此,让学生参与二氧化碳采集装置的设置修订过程,着重于理解实验室决定气体采集装置的思路和方法。(二)探索实现开放性。上课时,学生可分为几组,各组学生讨论(进一步讨论),合作组

5、装二氧化碳摄取装置(不限于教材中记载的装置),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另外,教材中列举了取出两种二氧化碳的装置,以保证取出装置的学习的实行为目的,教育时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装置,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替代品修订装置。3 .关于把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中连接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非常多。 例如金刚石或石墨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溶解性制作汽水和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气体肥料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等。此外,教材还订有三个家庭小实验和一个调查和研究。 这些内容和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紧密相连。 教师必须在

6、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素材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教育的重点、难点本模块的教材要点如下1 .碳及其碳的氧化物性质。2 .在实验室取出二氧化碳的装置。3、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认识碳的单质。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本单元的教育难点是在实验室探索采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课程安排的建议课题1钻石、石墨、c60的上课时间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课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2小时本单元总结复习一格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学建议课标要求1 .了解一种元素可以构成多种单体,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理解,初步认识结构和性质、性

7、质和用途的关系3 .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了解其相关的一些用途4 .通过对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化学活性。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1 .内容分析: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一、碳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 主要介绍了碳的单质是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及C60分子的结构特征. 木炭主要由石墨的微小结晶和少量杂质组成,因此木炭的吸附性在石墨相关内容中进行介绍。在介绍碳的单体时,教材应注意文字的结合和最新的科技成果。 例如,钻石的“硬度”是根据教材图6-1的钻石的用途推测的教材图62石墨的用途是其性质(软件及导电性)的具体应用。 在这样的配置中加入木炭的吸

8、附性及其用途,有利于学生确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材图64比较了C60分子的结构模型和足球,一目了然地阐明了C60分子的结构特征。 教材提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管状碳,旨在让学生从发展的视角看碳单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现了碳单体的一些新形态,认识到碳单体的用途也将扩大。在介绍碳的化学性质时,要注意将学生生活的实际与现有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首先,提出了中国古代画家、书法家的墨水写作和描绘的书画为什么不变色就能长期保存的问题,引出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是惰性的。 温度上升时碳的活性会怎么样呢? 关于碳和氧的反应,可以应用先前学过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术语,让学生自

9、己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2 .教程建议:介绍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碳组成的单体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介绍钻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碳的单体。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实验时,(1)必须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2)试管中的粉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分析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样的物质,指导老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引起还原反应。委托学生做本课题后的家庭小实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材实验的

10、说明和建议:【实验6-1】用块状木炭脱色需要很长时间,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30 mL40 mL,稍微加入红色油墨直到变成浅红色,可以将它们分为2个小的玉米瓶(或者大的试管)进行改良。 取0.5g干燥木炭,在研钵中细磨后,放入一个小圆锥瓶中,充分摇动过滤,可以得到无色溶液,与另一个小圆锥瓶中没有放木炭的原溶液相比,学生会对木炭脱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氧化铜与碳的配比:由化学方程式修订,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应为131,在实际操作中,氧化铜与炭粉的质量比限制在(913)1的范围比较有效。反应物必须仔细搅拌。 把氧化铜和木炭两种反应

11、物充分接触,要把刚烤好的木炭磨一磨在钵中磨细,放入氧化铜,混合在一起,能否混合均匀化是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上课前可以用水搅拌的氧化铜和木炭粉调成糊状,用玻璃棒制成糊状在薄壁试管底部内壁均匀地涂布物体,晾干后还原操作后,试管内壁出现紫红色铜镜。用新型氧化铜进行实验。 在试管里放少量硝酸铜结晶在通风柜中一边加热使其熔融一边旋转试管继续加热,直至试管底部成为均匀的氧铜薄层化; 然后,加入刚烧好的细木炭粉,图6-1木炭还原氧化铜比氧化铜薄层高1cm2cm,如图6-1所示,装置好。 用带有网罩的酒精灯加热的话,4min5min后,黑氧化铜薄层变成明亮的铜镜,可知放入石灰水的试管上

12、会产生白色沉淀。本课题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时采用比较的方法,注意文字的结合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即在发展的观点上可以看到碳单体的第二部分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必须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的知识相结合教育的重点、难点:碳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碳与氧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本课题教育的重点,其中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育的难点。会议时间表:本课题可在1个会议中完成。二、课堂教学方案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育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已知不同的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

13、素也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可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碳的单体。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德育目标由于碳和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不同,渗透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的重点、难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和氧、碳和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的教育重点,其中碳和一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教育的准备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酒、漏斗、带导管单孔插头、直玻璃管药品:木炭粉、活性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红墨水(或红糖水)教育程序【引进新课程】引言种类有限的元素构成了数不清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元素形成最多的物质种类吗? 该元素是第6号元素碳,碳和碳

14、的氧化物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单元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板书第6单位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生活动用铅笔擦玻璃,然后用布擦。2 .用玻璃刀切碎玻璃。 (由教师指导,一个学生完成两个实验)引言从实验可以看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和玻璃刀上的金刚石不仅“颜”不同,而且它们的“气性”也不同,表面上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无关的物质,但它们的构成元素相同,都来自碳元素在本课中,学习金刚石、石墨、C60等几个碳单体的性质和用途。板书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探索】一、碳的单体教师活动 (投影)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的插图阅读教材的104-106页,指导学生用列表

15、法总结钻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思考问题如下:金刚石的外形硬度如何? 有什么用途?石墨的外形硬度如何? 导电性能怎么样? 有什么用途?木炭、焦炭、活性炭、碳黑等在结构上与金刚石还是石墨相似,其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C60的外形、性质、用途如何?学生活动1 .阅读:阅读教材104-106页,引导学生用列表法总结钻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实验研究:用手接触铅笔粉末。3 .实验研究:手工完成“家庭小实验1,2”石墨导电实验和炭黑制备实验。4、交流讨论:完成上述思考问题,总结清单。教师活动教师说,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阅读报告,教师讲评补充、板书2 .教师投影:金刚石、石墨

16、与C60的比较:金刚石石墨C60外形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有深灰色金属光泽的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像足球一样稳定硬度最硬柔软的C60的很多性质的研究正在进行导电性不通电通电热传导性不导热热传导构成元素ccc3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什么事实表明钻石很硬? 石墨软吗生锈的铁锁不易打开,将铅笔芯粉末稍稍放入孔中,转动数次即可打开。 你说明石墨的性质吗?这和它的构造有关系吗? 和什么样的构造有关?在高温下工作的机器,作为润滑剂经常使用石墨粉末,这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学生活动交流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活动1、教师主导:物质的性质大大决定物质的用途。2 .教师怀疑:钻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单质,为什么两种物质在物理性质方面有那么大的差异(学生的思考、讨论)3 .教师说明:我们知道结构决定的性质,性质因结构不同而明显不同。 它们在结构上的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能够用同一块砖建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物。 碳原子如何排列形成的是金刚石,如何排列就变成石墨,如何排列就变成C60,这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探讨。4、教师总结:一种元素可以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