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虚实结合_第1页
高考诗歌虚实结合_第2页
高考诗歌虚实结合_第3页
高考诗歌虚实结合_第4页
高考诗歌虚实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大连长兴岛高中,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理论中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 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与诗歌形象、意境、主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 教材示例1: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写出了梅花坚贞的品格;“待到

2、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写出了梅花谦虚的品格。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梅花形象更加丰满,更能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教材示例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视野更加开阔,是诗人阐发的哲理,属于虚写。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诗人把眼前之景与生活哲理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3.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教材示例3: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实写分别时情景,下片虚写诗人对别后情景的想象,虚实结合,把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 首先,要弄清楚诗歌中哪些内容是虚写,哪些是实写,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 1、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2、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3、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真题回放1:(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

4、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是诗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真题回放2: 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

5、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8:画面为“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流出”、“古槎横溪”。 情感为对琅琊溪春景的喜爱,寄情山水的情怀。 【参考答案】9: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渲染烘托出琅琊溪及其周边春景的美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实战演练1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 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 。 问题:“一点芭蕉一点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一点芭蕉一点愁 ”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愁本来是无形的思绪,诗人将自己的愁情比作雨打芭蕉的声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在雨夜里,愁情浓郁、连绵不尽的特点。,实战演练2 夏夜宿表兄话旧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大,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问题:本诗的首联和尾联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首尾两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实写,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