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春元主要成员: 李春元 林进 白吉 王俊哲 拉姆 王然 卓玛央宗 四郎珍玛 格桑曲珍立项序列号:LZEGKT LS001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5月31日-2014年6月10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下初高中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初中是主题式体例,高中则是模块加专题体例。初中教学需要打下非常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适应高中模块专题式的历史的学习。然而,本课题研究地当下的历史教学现状及初中教师的配备使初中历史教学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历史时序感的缺乏、通史知识不全给高中专题教学带来困难。2林芝二高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1)

2、学生学情分析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我区甚至很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较差,加之汉语基础较差,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而理解知识能力有限。加之当前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为专题史形式 ,给学生历史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我校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2)教师教学状况分析我校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初中上调,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对新课改高中历史认识不足,在教学中,盲目以高中历史专题为教学的根本,忽略了学生的课程基础实际,忽略了学生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使历史教学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

3、更大的负担。另外,在课程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部分老师教学还存在着靠经验教学的情况,缺少教学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提高严重受限。二、研究价值与预期目标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改变我校当前历史教学状况。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抱怨,不埋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集全组之力寻求解决之道。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迅速融入高一历史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有诸多不适应。本课题研究及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完成从初中历史的主题式通史学习、识记和感性理解为主的浅层次学习到高中历史的模块专题式学习、抽象理解为主的深层次学习的过渡。2提高高一教学效率本课题研究侧重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了解,将学情研究作

4、为本课题研究的起始点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使高一历史教学更有针对性。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本课题组教师的学习自觉性更高,钻研业务的愿望更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构建具有林芝二高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虽然本课题的研究不是首创,但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殊性。我们研究主要是立足于林芝二高学生层面,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探索我校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三、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四、现状调查和研究(一)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及考试抽样调查1学生问卷调查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我们展开问卷调查,就他

5、们的历史学科基础和现状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调查表明,学生对通史掌握相对薄弱,急需补充相关通史内容和历史时序线索以及历史阶段特征,以弥补现行教材模块编写方面的欠缺。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要求来看,学生渴求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现实问题,多创设情境,多进行探究合作等。调查还表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急需改进,以前,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这就要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在学法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地熏陶。2.学生座谈会我们选择对历史学科兴趣较浓的学生进行座谈。学生们普遍反映初中历史比较简单,高

6、中比较深奥。初中考试考书上的,且是开卷,较容易;高中考试不考书上的,且是闭卷,总考不及格。他们都反映,初中历史内容少,高中历史内容详细,不仅要背还要分析,高中历史考题带有思考性、理解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历史线索复杂,内容分析复杂,涉及的范围广、难度深。高中历史考试注重文字性的材料解析,字字要答到点上,答题空间很灵活。总之,高中历史学习要求高,难度大。3.初中教师配备调查林芝地区初中历史教师的配备和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和区域的不平衡明显;专业教师少,兼教的多。调查表明,林芝地区初中历史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造成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基础不好,也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压力。

7、(二) 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的差异研究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是指导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以此为前提,进行初高中的比较解读。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从课程性质看,初中历史课程只要求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强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地看历史,形成历史思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课程目标看,在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

8、合性;在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初中历史课程只要求学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他们将历史学习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以及其个性成长结合起来。从内容标准来看,初中历史课程是“通史”加“主题”体例编写;高中历史课程则是“模块”加“专题”的体例,侧重于对某一领域历史现象发展过程的揭示,强调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更深入的探究。高中历史课程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有利于高中学生更集中、深入地学习和探究历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古今贯通、

9、中外关联,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这种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校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使得教与学出现了困难,导致了我校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茫然无措。(三) 林芝地区初高中历史教学情况研究1. 初高中历史教学地位的差异 由于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西藏初中历史教学逐渐成为一门边缘学科。社会和部分学校忽略历史学科,认为历史是“副科”,具体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缺少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学由其他专业老师兼职等。导致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的不足,教师缺乏积极性,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给高一年级的教学带来消极影响。2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差异。

10、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的关键期。由于初中历史基础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学科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的过程中产生了思维断层。而高一历史新教材中恰恰注重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一是决定学生高中历史学科是否能学懂、学好的关键时期。3学生学习方

11、式的差异。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4教学方

12、式的差异。 由于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教材形式、学生年龄特点、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因历史学科不属于中考内容,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不成比例,教学内容不完整,初三则不开历史课。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原教学大纲、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对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影响根深蒂固,其教学模式、授课习惯,仍以讲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概念教学为主。而思维能力培养以综合归纳和演绎归纳为主要方式,忽视情景教学的创设,没有很好整合教学资源,没有搜集筛选提供大量图文信息和原始材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加工提取信息,进行历史思维能力

13、的培养,没有很好落实课标要求的三维能力培养目标。(四) 教师各类学习和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期间,白吉、马彩丹老师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分别于2014年9月2105年5月参加了高中历史骨干培训 ,在培训期间,两位老师积极向课题组及时反馈培训学校在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思想。课题组也及时进行讨论。另外我校还邀请了福州二中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郑辉老师到我校上示范课,进行座谈,对课题组的研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2.组内学习和培训 利用每周教研时间,加强对课题的探讨,通过对高一教学,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全组共同探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教研成果。五、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

14、略(一)教学内容方面1承前启后,高一补充通史学习我校高一新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尤其是中国通史部分,他们在七、八年级学习的部分内容。因此,为顺应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高一教师在入学之初,应制定专门的计划,先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通史教学,侧重于中国历史的阶段分期和特征的分析。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从王朝更替和阶段特征方面讲解。中国近代史部分,教师抓住主要线索进行梳理。第一,宏观线索。第二,主干线索梳理。第三,注重三条主线。通史复习的方法利于学生接受,同时有了通史的基础,才能较好的去理解和学习高中专题史教学。2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再是历史教学的惟一依据,而

15、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种新教材观为高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依据。此外,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二)教学方式方面1. 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我们能够使学生形成“想要学,学得懂”的心态,体现在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把枯燥的历史理论变成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了解和思考的欲望。教师应尽可能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层次化,让学生学得懂。

16、多鼓励学生,给予成功的满足感。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历史学科充满求知欲。2.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应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

17、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指导学生信息提取。最后应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历史规律包括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和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两种。纵观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3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

18、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

19、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20、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新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悄悄转变。4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益,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另外,历史学科本身具

21、有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如何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还要设法加大学习信息量,通过图文信息加强对某一阶段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解读,以弥补学生课只从教材获取信息的不足。 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的成功与否与我们的教师关系密切,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六、研究结论(一)高一教学必须为学生搭好历史学习的桥梁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阶段,如何让学生迅速融入高一历史学习?我们很难研究出一个放之四海而

22、皆准的教学模式。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初中讲了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知道,不能简单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恰恰相反,适当的 “炒冷饭”是有必要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的给学生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应该逐步加入新的 “作料”,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接受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会如何学习高中历史。(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需要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新课程教学是一标多本的时代,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参考书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参考。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目标完美结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取舍和筛选。首先考虑学生会什么能学懂什么,然后再考虑课标要求什么

23、,我们应该讲什么,最后再考虑课本讲了些什么。七、研究成果(一)林芝二高历史教学有初步的改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成果林芝二高历史教研组立足于初高中的衔接,形成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一是知识体系上的衔接,高一年级学期之处的两周时间补充初中通史的教学,为衔接搭建桥梁。在以后的高中教学中,教师首先研读初高中课标,做出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对照表,明确初高中学习内容的联系和变化。二是课程理念上的衔接,高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继承了初中教学的长处,并契合高中新课程的要求,使得高中新课程教学是有泉之水,有本之木。三是从典型课例研究入手,通过个案的深层分析比较,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水平,体现了高中历史教学之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二)教师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明显提升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课题组的广大教师把学习新课程、践行新课程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设计典型课例,上完后,反复讨论,总结得失,写出教学反思。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明显提升。(三)教师的论文发表序号作者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出版单位/发表刊物刊物级别出版时间/刊物期号转载获奖情况决策采纳1李春元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