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 方剂?,方剂的概念,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合适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 本章在介绍方剂的组成、剂型、用法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100首左右临床常用方剂的配伍与应用,使读者了解中医遣药制方的基本原理,为学习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奠定基础。,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配伍的优势 一、增强疗效 二、扩大治疗范围其 三、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方剂尽可能地切合临床病证,就必须在方剂组成原则的指导下遣药制方,并且针对具体证候加以灵活的变化。,一、组成原则,准确辨证、立法以及合理选择药物,权衡用药剂量之外,还必须遵循方剂特有的组成原则,即“君臣
2、佐使”。 君药:即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降低君、臣药的毒性、偏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有两种意义。引经药,即能引导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麻黄汤 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散寒。 佐药杏仁:合麻黄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使
3、药甘草:调和药性,并防麻黄、桂枝过汗伤正(兼佐药)。,二、组成变化,为什么变化? 临床在运用成方时,必须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指导下,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与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予以灵活化裁,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才能做到方药与病证的吻合,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变化形式 (一)药味增减的变化 (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第二节 方剂的用法,由单味中药配伍组成的复方,还要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以作内服或外用,便于随证加减的汤剂在临床上应用尤为广泛,这也是由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药方法是否恰当,煎药方法是否适
4、宜,对于疗效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常用剂型,根据病情的需要、药物的性质及给药的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形态,称为剂型。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药露、锭剂、饼剂、条剂、线剂等,现代剂型如糖浆剂、片剂、冲剂、针剂、滴丸、胶囊剂、气雾剂、海绵剂、油剂、栓剂、霜剂、涂膜剂、橡皮膏及五官科外用制剂等,种类非常丰富。,(一)汤剂 古称汤液,俗称煎剂。是将药物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后,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而成的剂型。一般作内服,如麻黄汤等。其优点是吸收快,起效迅速,便于加减。 (二)散剂 是将药物研碎后均匀混合的粉末状制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为细末者,可直接
5、冲服,如七厘散等;为粗末者,加水煎煮取汁服用,如银翘散等。其优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使用与携带。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金黄散等;亦有作点服、吹喉等外用的,如冰硼散等。,(三)丸剂 是将药物粉碎成细粉或将药材提取物,以蜜、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归脾丸等;亦有用于急性病症,如安宫牛黄丸等。其优点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便于携带、贮存。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滴丸等。 (四)膏剂 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浓缩而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类。 1.内服有煎膏、流浸膏、浸膏
6、三种。煎膏最为常用,又称膏滋,是将药材反复煎煮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取汁,再浓缩,加入适当蜂蜜、冰糖或砂糖煎熬成膏。其优点是服用方便,有滋补作用,适合于久病体虚者,如参芪膏、枇杷膏等。 2.外用包括硬膏和软膏两种。硬膏,如狗皮膏等。软膏,如三黄软膏等。,二、煎法,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方法 代赭石先煎1小时 灶心土煎汤代水 薄荷后下,赤石脂包煎 滑石包煎 羚羊角另炖 人参另煎 阿胶烊化 饴糖烊化 三七粉冲服 麝香冲服,三、服药方法,一、服药时间 一般宜在饭前1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 根据药方及病证性质选择服药时间,如:对胃肠有刺激的,宜饭后服;滋补的,宜空腹服;治疟的,宜在发作
7、前2小时服用;急证重病可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用。,前人有关服药论述: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胸膈以下者,先服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满而在夜。” 千金要方序例,二、服药方法 1.运用汤剂,一般情况下是一日一剂,将头煎、二煎兑合,分二次或三次温服。但特殊情况下,亦可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药力。 2.散剂和丸剂是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二次或三次。 3.其他不同剂型,可参考制剂情况及方药功用酌情而定。,第三节 常用方剂,一.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体现了“八法”中的“汗法”。 由于表证主
8、要有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两种证型,因而解表剂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剂与辛凉解表剂两类。 辛温解表剂由辛温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风寒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解表剂由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风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 解表剂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汤药应温服,服药后注意保暖,使遍身微微出汗以利祛邪。,(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9g 炙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应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以恶寒无汗,咳嗽
9、或气喘为主要表现,属风寒表实证者,可用本方治疗。,桂枝汤(伤寒论),【组成】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应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及病后、产后营卫阴阳失和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等属营卫失调或阴阳失和者,可用本方治疗。,九味羌活汤,【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各9g 细辛3g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各6g 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应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
10、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见有上述症状者,属风寒湿邪在表兼有里热者,可用本方治疗。,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香薷15g 白扁豆12g 厚朴12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服。 【功效】 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应用】 适用于夏季外寒内湿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腹痛吐泻,胸闷身倦,舌苔白腻,脉浮。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以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胸闷苔腻为主症,属外寒内湿者,可以本方治疗。,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11、五味子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应用】 适用于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喘,痰多质稀,甚则不能平卧,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以恶寒无汗,咳喘痰多为主要表现,属外感风寒,寒饮伏肺者,可用本方治疗。,杏苏散(温病条辨),【组成】 苏叶9g 杏仁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桔梗6g 枳壳6g 橘皮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应用】 适用于外感凉燥证。症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白,鼻塞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或浮。感冒、流行性感冒、急
12、慢性支气管炎等属外感凉燥证(或外感风寒轻证)者,可用本方治疗。,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 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 桔梗6g 生甘草2.5g 芦根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应用】 适用于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 金银花 连翘各30g 桔梗 薄荷 牛蒡子各18g 竹叶 荆芥穗各12g 淡豆豉 生甘草各15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18g,以鲜芦根汤煎服。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应用】 适用于温病初起,表热重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
13、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桑杏汤(温病条辨),【组成】 桑叶3g 杏仁5g 沙参6g 浙贝母3g 淡豆豉3g 栀子皮3g 梨皮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轻宣燥热,润肺止咳。 【应用】 适用于外感温燥轻证。症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 麻黄9g 杏仁9g 炙甘草6g 生石膏18g先煎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宣泄肺热,止咳平喘。 【应用】 适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气喘,鼻翼煽动,口渴欲饮,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二.清热剂,
14、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 分为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与清暑热剂六类。 清热剂的组成药物性味大多苦寒,由于苦寒易于败胃,苦燥常致伤阴,寒凉可能伤阳,故不宜久服,必要时配合健脾和胃之药;素体脾胃虚弱,纳少便溏者慎用。若里热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称之“拒药”,可采用凉药热服,或加用少量辛温的姜汁以为反佐,以缓解或消除格拒的现象。,白虎汤(伤寒论),【组成】 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用法】 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分服。 【功效】 清热生津。 【应用】 适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
15、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 水牛角(原为犀角)30g先煎 生地黄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 金银花9g 连翘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透热养阴。 【应用】 适用于热邪初入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 水牛角(原为犀角)30g先煎 生地黄24g 芍药12g 丹皮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应用】 适用于温病热入血分证,症见神昏谵语,斑色紫黑,或杂病热伤血络,症见吐血、衄血、便血、溲血,舌绛起
16、刺,脉细数。,黄连解毒汤(崔氏方,录自外台秘要),【组成】 黄连9g 黄芩 黄柏各6g 栀子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泻火解毒。 【应用】 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证。症见高热烦躁,口渴引饮,谵语不眠,或身热下利,或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大黄 芒硝 炙甘草各600g 栀子仁 薄荷 黄芩各300g 连翘1250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512g,加竹叶3g,蜜少许,水煎服。 【功效】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应用】 适用于上中二焦火热证。 症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 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 溺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普济消毒饮(东
17、垣试效方),【组成】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15g 橘皮 生甘草 玄参 柴胡 桔梗各6g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各3g 僵蚕 升麻各2g 【用法】 水煎服;或研细末,汤调频服。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应用】 适用于大头瘟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疼痛,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6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加竹叶适量,水煎服。 【功效】 清心利水。 【应用】 适用于心经热盛证。 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渴 喜冷饮,口舌生疮,或小便赤 涩刺痛,舌红苔薄黄,脉数。,龙胆泻肝汤,【组成】 龙胆草酒炒
18、6g 黄芩9g 栀子酒炒9g 泽泻9g 木通6g 车前子9g 当归酒炒3g 生地黄酒炒6g 柴胡6g 生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应用】 适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妇女带下,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30g 炙甘草3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再加粳米20g,水煎服。 【功效】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应用】 适用于小儿肺热咳喘 轻证。症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 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清胃散(兰室秘藏),【组成】 生地黄12g 当
19、归身6g 丹皮9g 黄连35g 升麻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胃凉血。 【应用】 适用于胃火牙痛证。症见 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 恶热,或牙宣出血,或龈肿溃烂,或 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臭,口舌干 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玉女煎(景岳全书),【组成】 石膏1530g 熟地930g 麦冬6g 知母 牛膝各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胃滋阴。 【应用】 适用于胃热阴虚证。症见牙痛,齿松,牙龈出血,烦热干渴,或消渴,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 芍药1520g 当归9g 黄连59g 槟榔 木香 炙甘草各5g 大黄6g 黄芩9
20、g 官桂25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15g,水煎服。 【功效】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应用】 适用于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 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适用于热毒血痢证。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组成】 青蒿6g 鳖甲15g 生地12g 知母6g 丹皮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阴透热。 【应用】 适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21、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组成】 当归 生地黄 黄芩 黄柏 黄连 熟地黄各6g 黄芪12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15g,水煎服。 【功效】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应用】 适用于阴虚火旺之盗汗证。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脉数。,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应用】 适用于暑伤气津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脉象虚数。,三.温里剂,凡以温
22、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体现了“八法”中的“温法”。 由于里寒证的病位有脏腑经络之别,病情有缓急轻重之异,因而温里剂相应地分为温中祛寒剂、回阳救逆剂与温经散寒剂三类。 温里剂药性多辛温燥热,易于伤阴、助热、动血、故素体阴血不足、内热偏重以及妇女经期慎用,炎夏酷暑之时使用温里剂用量不宜过重。,理中丸(伤寒论),【组成】 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90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g,温开水送服,一日3次。亦可作汤剂(原书称之“人参汤”),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应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
23、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阳虚失血,出血不多,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以吐、利、冷、痛为特征,属脾胃虚寒者,可用本方治疗。,吴茱萸汤(伤寒论),【组成】 吴茱萸9g 人参9g 生姜18g 大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应用】 适用于胃寒呕吐证。症见恶心呕吐,胃脘冷痛,吞酸嘈杂,或肝寒犯胃,呕吐头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或弦迟。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以呕逆脘痛为主症,属胃寒气逆者,可用本方治疗。,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 芍药酒炒18g 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
24、枣12枚 饴糖30g烊化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调和阴阳。 【应用】 适用于虚劳里急证。症见脘腹疼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悸虚烦,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功能性发热等见有上述症状,属脾胃虚寒者,可用本方治疗。,四逆汤(伤寒论),【组成】 附子15g 干姜9g 炙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回阳救逆。 【应用】 适用于阳衰阴盛证。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致休克属阳衰阴盛,甚至亡
25、阳虚脱者,可用本方治疗。,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组成】 当归12g 桂枝9g 芍药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 大枣8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应用】 适用于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或腰、股、腿、足疼痛麻木,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血栓闭寒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氏病、冻疮等属血虚寒凝,以肢体冷、痛为主症者,可用本方治疗。,四.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体现了“八法”中的“下法”。 由于里实证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之别,人体正气又有虚实之异,因而泻下剂相应地分为寒
26、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与攻补兼施剂五类。,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 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6g 【用法】 枳实、厚朴先煎,大黄后下,汤成去滓,溶入芒硝。 【功效】 峻下热结。 【应用】 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腹痛拒按,午后热甚,口渴引饮,舌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热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甚则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组成】 大黄9g 炮附子9g 细辛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攻下冷积,散寒止痛。 【应用】 适用于寒积里实证
27、。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阑尾炎、胆绞痛、慢性痢疾、急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以腹痛便秘,苔白脉弦紧为主症,属寒积内结者,可用本方治疗。,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 大黄12g后下 附子9g 干姜6g 人参6g 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应用】 适用于阳虚冷积证。症见腹痛便秘,或久痢赤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性肠梗阻、慢性痢疾、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以腹痛便秘,神倦乏力,畏寒喜温为主症,属阳气不足,冷积内停者,可用本方治疗。,济川煎(景岳全书),【组成】 当归12g 牛膝6g 肉苁蓉9g
28、 泽泻5g 升麻3g 枳壳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肾养血,润肠通便。 【应用】 适用于肾虚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迟。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属肾虚津亏肠燥者,可用本方治疗。,麻子仁丸(伤寒论),【组成】 麻子仁500g 芍药250g 枳实250g 大黄500g 厚朴250g 杏仁250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g,温开水送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应用】 适用于肠燥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口干舌燥,舌苔微黄。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可用本
29、方治疗。,十枣汤(伤寒论),【组成】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0.51g,装入胶囊,以大枣1020枚煎汤,于清晨空腹时送服,一日1次。 【功效】 攻逐水饮。 【应用】 适用于悬饮,症见咳嗽气短,胸胁牵引疼痛,头痛目眩,脉沉弦;或水肿重证,症见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等水饮殊盛而正气尚充者,可用本方治疗。,黄龙汤(伤寒六书),【组成】 大黄9g 芒硝6g 枳实9g 厚朴9g 甘草3g 人参6g 当归9g 【用法】 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汤成去滓,溶入芒硝。 【功效】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应用】 适用于阳明腑实
30、,气血不足证。症见大便秘结或下利清水,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烦躁,甚则谵语,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组成】 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用法】 前四药水煎,汤成去滓,溶入芒硝。 【功效】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应用】 适用于热结阴亏便秘证。症见身热便秘,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急性传染病高热便秘,痔疮日久,大便燥结不通属热结未去,阴液已伤,以便秘唇燥,苔黄而干为主症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五.和解剂,凡具有和解或调和等作用,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证候的方剂,统称和
31、解剂。体现了“八法”中的“和法”。 由于和解剂的适应范围较广,本章根据其主治证病位的不同分为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寒热剂以及表里双解剂四类。 和解少阳剂由清透少阳之药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作用,适用于外感病邪在少阳之证。调和肝脾剂由疏肝理脾药为主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助运作用,适用于肝郁犯脾,肝脾失调之证。调和寒热剂由辛热温中配伍苦降泄热药为主组成,具有平调寒热,开结除痞作用,适用于寒热错杂,气机失调之证。表里双解剂由解表药配伍治里药组成,具有表里同治作用,适用于表里同病证候。,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用
32、法】 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阳。 【临床应用】 适用于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肾盂肾炎、产后感染、胃溃疡等见有上述症状,属伤寒少阳证者,可用本方治疗。,四逆散(伤寒论),【组成】 炙甘草6g 枳实6g 柴胡6g 芍药6g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3g,温开水调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参照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 疏肝理脾。 【应用】 适用于肝脾不和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均可
33、用本方治疗。,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炙甘草15g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各30g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6g,以烧生姜、薄荷少许煎汤冲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应用】 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脉细弦。,痛泻要方(刘草窗方,录自医学正传),【组成】 炒白术90g 炒白芍60g 炒陈皮45g 防风60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水煎服。 【功效】 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应用】 适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泻证。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
34、腹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等属肝木乘脾,具有泻必腹痛,泻后痛缓特征者,可用本方治疗。,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 半夏12g 黄芩 干姜 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 炙甘草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平调寒热,开结除痞。 【应用】 适用于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属寒热虚实错杂,以痞、呕、利为主症者,可用本方治疗。,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 柴胡15g 黄芩9g 芍药9g 半夏9g 枳实12g 大黄6g 生姜12g 大枣5枚 【用法
35、】 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阳,泻下热结。 【应用】 适用于少阳与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口苦,心下满痛或痞硬,便秘或下利,舌苔黄厚,脉弦数有力。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腹痛便秘并见者,可用本方治疗。,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组成】 葛根15g 炙甘草6g 黄芩9g 黄连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解表清里。 【应用】 适用于表里俱热之泄泻证。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胃肠型感冒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属表证未解,里热较甚者,可用本方治疗。,六.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36、,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体现了“八法”中的“补法”。 由于虚证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证型,气虚与血虚又常常相兼并见,因而补益剂相应地分为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与补阳剂五类。,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健脾。 【应用】 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见有上述症状,属脾胃气虚者,可用本方治疗。,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莲子肉500g 薏苡仁500g 砂
37、仁500g 桔梗500g 扁豆750g 茯苓1kg 人参1kg 炙甘草1kg 白术1kg 山药1kg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6g,大枣煎汤调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应用】 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证。症见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饮食不化,或吐或泄,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 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应用】 适用于气虚下陷证。症见食少体倦,纳差便溏,发热自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
38、垂,久泻,久痢,崩漏,舌质淡胖,苔薄白。,玉屏风散(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组成】 防风50g 炙黄芪 白术各100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水煎服。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应用】 适用于表虚不固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舌淡苔白,脉浮而虚。,生脉散(医学启源,又名生脉饮),【组成】 人参9g 麦冬9g 五味子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应用】 适用于气阴两伤证。症见体倦汗多,气短神疲,咽干口渴,或久咳不愈,痰少而粘,舌干红少苔,脉虚数。,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 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用法】
39、上研粗末,每次9g,水煎服。 【功效】 补血和血。 【应用】 适用于营血虚滞证。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隐痛,舌淡,脉细。妇女月经不调,慢性湿疹、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 黄芪30g 当归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气生血。 【应用】 适用于血虚发热证。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重按无力。亦治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熟地黄12g 人参6g 白术9g 茯苓6g 炙甘草3g 【用
40、法】 加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 益气补血。 【应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归脾汤(济生方),【组成】 白术9g 茯神9g 黄芪12g 龙眼肉12g 酸枣仁12g 人参6g 木香6g 炙甘草3g 当归9g 远志6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12g,加生姜6g、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应用】 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或妇女崩漏,便血,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炙甘草汤(伤寒论,又名复脉
41、汤),【组成】 炙甘草12g 生姜9g 人参6g 生地黄30g 桂枝9g 阿胶6g 麦冬10g 胡麻仁10g 大枣10枚 【用法】 上除阿胶外,其余各药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10ml;另将阿胶炖化,分二次入药汁和匀服。 【功效】 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应用】 适用于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脉结或代,体倦少气,舌红少苔而干;亦可治疗久咳肺虚,气阴不足。,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熟地黄24g 山茱萸 山药各12g 泽泻 丹皮 茯苓各9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g,每日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滋阴补肾。 【应用】 适用于
42、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囱门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左归丸(景岳全书),【组成】 熟地黄240g 炒山药120g 枸杞子120g 山茱萸120g 川牛膝90g 菟丝子120g 鹿角胶炒珠120g 龟甲胶炒珠120g 【用法】 先将熟地黄煎煮成膏,余药共研细末,与膏和匀,加炼蜜为丸,每次9g,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应用】 适用于真阴不足证。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补
43、阴丸(丹溪心法),【组成】 熟地黄 炙龟甲各180g 炒黄柏 炒知母各120g 【用法】 共研细末,将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次9g,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滋阴降火。 【应用】 适用于阴虚火旺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 北沙参 麦冬 当归各9g 生地黄1830g 枸杞子918g 川楝子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疏肝。 【应用】 适用于阴虚肝郁证。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 百合12g
44、 熟地黄 生地黄 当归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川贝母6g 麦冬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补肺肾,止咳化痰。 【应用】 适用于肺肾阴亏证。症见咳嗽气喘,咳痰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午后尤甚,舌红少苔,脉细数。,肾气丸(金匮要略),【组成】 生地黄240g 山药 山茱萸各120g 泽泻 茯苓 丹皮各90g 桂枝 附子各30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g,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温补肾阳。 【应用】 适用于肾阳不足证。症见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而胖,脉
45、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右归丸(景岳全书),【组成】 熟地黄240g 炒山药120g 山茱萸90g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炒珠 杜仲各120g 当归90g 肉桂60g 制附子60g 【用法】 将熟地黄蒸烂杵膏,余研细末,加炼蜜为丸,每次9g,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应用】 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症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阳衰无子,舌淡苔白,脉沉而迟。,七.固涩剂,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证候的方剂,统称固涩剂。属于“十剂
46、”中的“涩剂”。 由于气血精津滑脱证候的病因及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各有特点,因而固涩剂相应地分为固表止汗剂、涩肠固脱剂、涩精止遗剂以及固崩止带剂四类。,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黄芪 麻黄根 煅牡蛎各30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加小麦30g同煎,去滓热服,一日2次。 【功效】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应用】 适用于自汗、盗汗。症见身常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人参 当归 炒白术各18g 肉豆蔻15g 肉桂 炙甘草各24g 白芍48g 木香42g 诃子36g 罂粟壳108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
47、612g,水煎服。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补脾。 【应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肠失固摄证。症见久泻久痢,日夜无度,腹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细而迟。,四神丸(内科摘要),【组成】 肉豆蔻60g 补骨脂120g 五味子60g 吴茱萸30g 【用法】 共研粗末,用生姜240g,红枣50枚,煮熟取枣肉,和药末为丸,每次69g,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应用】 适用于五更泄泻。症见黎明前腹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组成】 沙苑蒺藜 芡实 莲须各60g 煅龙
48、骨 煅牡蛎各30g 【用法】 共研细末,以莲子粉糊丸,每次9g,空腹淡盐汤送下,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并加莲子适量,水煎服。 【功效】 补肾涩精。 【应用】 适用于肾虚遗精证。症见遗精滑泄,腰酸耳鸣,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桑螵蛸散(本草衍义),【组成】 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炙龟甲各30g 【用法】 除人参外,共研细末,每次6g,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应用】 适用于心肾两虚之遗尿遗精。症见遗尿或遗精,或小便频数,尿如米泔,或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缩泉丸(魏氏家藏方),
49、【组成】 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用法】 共研细末,以酒煎山药末为糊制成小丸,每次9g,淡盐汤或米饮送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温肾缩尿。 【应用】 适用于肾虚遗尿证。症见小便频数或遗尿,舌淡,脉细弱。小儿遗尿、神经性尿频、尿崩症,以及多唾、多涕症等属肾气不固者,可用本方治疗。,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 炒白术30g 黄芪18g 煅龙骨24g 煅牡蛎24g 山茱萸24g 白芍12g 海螵蛸12g 茜草9g 棕榈炭6g 五倍子1.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应用】 适用于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症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
50、悸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弱。,固经丸(医学入门),【组成】 黄芩30g 白芍30g 龟甲30g 椿根白皮21g 黄柏9g 香附7.5g。 【用法】 上药为末,酒糊为丸,每次69g,每日2次,酒下或温开水送服;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应用】 适用于阴虚内热之经行不止或崩中漏下,血色鲜红,或夹紫黑瘀块,手足心热,腰膝痠软,舌红,脉弦数。,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组成】 炒白术30g 炒山药30g 人参6g 炒白芍15g 炒车前子9g 苍术9g 甘草3g 陈皮1.5g 炒荆芥穗1.5g 柴胡1.8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中健脾,化湿止带。
51、【应用】 适用于脾虚带下证。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八.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用于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所谓神志不安疾患,是指以心悸失眠,烦躁惊狂等心神失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基本病机或为热扰心神,或为血不养心,因而安神剂相应地分为重镇安神剂与滋养安神剂两类。,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组成】 朱砂15g 黄连18g 炙甘草16g 生地黄 当归各8g 【用法】 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四味研成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次69g,睡前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朱砂水飞,以药
52、汤送服。 【功效】 重镇安神,清心泻火。 【应用】 适用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神志不安证。症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组成】 磁石60g 朱砂30g 神曲120g 【用法】 上药分别研为极细末,过筛混匀,炼蜜为丸,每次6g,温开水送服,一日1次。 【功效】 重镇安神,益阴明目。 【应用】 适用于心肾不交,神志不安证。症见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亦治癫痫。,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组成】 酸枣仁打碎,炒1518g 茯苓6g 知母6g 川芎6g 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应用】 适用于虚烦不眠证。症见失眠心
53、悸,心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天王补心丹,【组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各60g 生地黄120g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各15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用朱砂水飞915g为衣,每次69g,温开水送下,或用桂圆煎汤送服,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补心安神,滋阴清热。 【应用】 适用于阴虚内热,神志不安证。症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组成】 甘草9g 小麦1530g 大枣10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54、【应用】 适用于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九.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用于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称为开窍剂。 由于神昏窍闭证候有热闭与寒闭两种证型,因而开窍剂相应地分为凉开剂与温开剂两类。 凉开剂由开窍药配伍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开窍作用,适用于温热之邪内陷心包,或痰热之邪闭阻心窍的热闭证。温开剂由开窍药配伍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通开窍作用,适用于中风、中寒或气郁、痰浊蒙蔽心窍的寒闭证。,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组成】 牛黄 水牛角浓缩粉(原为犀角) 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 朱砂
55、 雄黄各30g 麝香 冰片各7.5g 珍珠15g 【用法】 上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丸,一日1次,重证者,一日可服23次。 【功效】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应用】 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舌红或绛,脉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肝昏迷等属热闭心包者,可用本方治疗。,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苏合香 冰片各30g 麝香 安息香 青木香 香附 白檀香 沉香 丁香 荜茇各60g 乳香 白术 诃子 犀角 朱砂各60g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丸,一日12次,饭前温开
56、水送服。 【功效】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应用】 适用于寒闭证。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亦治心腹卒痛,甚则昏厥。,十.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调理气机作用,用于治疗气机失常病证的方剂,称为理气剂。 由于气机失常主要表现为气滞与气逆两种形式,因而理气剂相应地分为行气剂与降气剂两类。 行气剂由行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解郁,消痞除满作用,适用于脾胃气滞与肝郁气滞证候,体现了“八法”中的“消法”。降气剂由降气药为主组成,具有降逆下气,平喘止呕作用,适用于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证候。,越鞠丸(丹溪心法),【组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用法】 共研细末,水泛为
57、丸,每次69g,温开水送下,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行气解郁。 【应用】 适用于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消。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 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应用】 适用于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腻,脉弦滑。,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组成】 全瓜蒌12g 薤白9g 白酒3060ml 【用法】 加水适量煎服。 【功效】 通
58、阳散结,行气祛痰。 【应用】 适用于胸痹。症见胸部隐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 干姜3g 炙甘草 麦芽 茯苓 白术各6g 半夏 人参各9g 厚朴12g 枳实 黄连各15g 【用法】 共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次69g,温开水送下,一日23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应用】 适用于脾虚气滞,寒热错杂证。症见脘腹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苔腻微黄,脉细。,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 厚朴 橘皮各30g 炙甘草 茯苓 草豆蔻 木香各15g 干姜2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
59、9g,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效】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应用】 适用于湿阻气滞证。症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组成】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各15g 槟榔9g 川楝子12g 巴豆12g 【用法】 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细末,每次3g,温酒调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应用】 适用于小肠疝气。症见少腹痛引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苏子 半夏各75g 当归15g 炙甘草60g 前胡 厚朴各30g 肉桂30g 【用法】 共研粗末,每次9g,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应用】 适用于上实下虚之咳喘证。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定喘汤(摄生众妙方),【组成】 白果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9g 桑白皮9g 黄芩6g 半夏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应用】 适用于哮喘。症见咳喘气急,痰多质稠色黄,胸膈胀闷,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业与洗衣店深度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装修保证金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工程设备安装与维护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上交通安全评价与船舶安全检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个人养老贷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画收藏品鉴定与买卖合同3篇
- 环形运动器材及课程设计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合同条款与数字资产交易规则3篇
- 2025版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股份制合作协议书3篇
- 对医院领导的批评意见怎么写更合适范文(6篇)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目录
- 中华财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商业性防返贫收入保险
- 机房设备巡检报告样式
- DLT 265-2012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现场试验导则
- 牙科门诊病历
- SYT 6276-2014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 注射用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研究
- 小学三年级上册竖式计算题
- 机场亮化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