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副本-副本.ppt_第1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副本-副本.ppt_第2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副本-副本.ppt_第3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副本-副本.ppt_第4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副本-副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三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两位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1)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限制君主的权利 “法治”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思想;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1、黄宗羲的思想,1)主要

2、思想,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概括黄宗羲观点? 他为何说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君主把天下变作私产,争权夺利,屠毒天下,成为社会动荡和灾难的根源。,“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批判君主专制,1、黄宗羲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都具有民主因素 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中起到了重大影响,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

3、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出现的背景,4意义 (1)对两千年来的君主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 (2)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较大的影响。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5、明清进步思想主要特点: 对君主专制大加批判,对民主的朦胧渴望,政治:中日甲午战争

4、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资产阶级学说传播。 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 (2)形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了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 (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破产;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

5、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等传入中国。 (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严厉抨击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观念;提出“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纲领性主张,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表达了资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

6、为有限,梁启超,3.历史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设想民权政治的主要特点是怎样的? 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维新运动后梁启超思想一度激进 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

7、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时初编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 “新民”思想 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而不是中国传统时代的“臣民”或“良民”。,材料: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 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1、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民族危机的加深; 由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失败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8、 改良道路行不通,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895年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一个向皇帝请愿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与革命两面鲜明的旗帜。 从1895年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的几年间,改良派的变法活动以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为枢纽,有风靡全国之势。而革命派还只活动于远离北京的海南地区,声势不著,显然居于次要地位。直到1900年,革命的声势日张,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 促成革命与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就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

9、它已绝望,2、民权思想: (1)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民权主义(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 主要内容暴力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 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 了广大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愿望。但它缺乏彻底的反封建内容,他把推翻清朝统治当做实现民权 主义的最终目标,(2)五权分立原则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对西方民主政治

10、加以改造借鉴,(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2、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 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 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两点:五权分立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要一次完成),五权原则是指? 提出原因? 有何作用? 有何特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 普遍性;,“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

11、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 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从目的上看,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从根源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 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由改良到革命,由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由保留清政府到推翻清政府的过程。其演变动力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动力,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他比维新派有哪些发展?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 (1)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更彻底:用革命手段反专制; 更民主:用法律保障民权; 更丰富: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