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4-12-24,第1页,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 徐锭明,2004年12月24日,2004-12-24,第2页,人民日报(2004年07月1日第一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30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2004-12-24,第3页,会议认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制定并实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
2、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4-12-24,第4页,会议指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2004-12-24,第5页,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2004-12-24,第6页,三要搞好能源发展合理布局,兼顾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综合考虑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合理配
3、置,促进能源与交通协调发展。 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于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同时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作与开发。,2004-12-24,第7页,五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无论是能源开发还是能源节约,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强化科学管理。 六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2004-12-24,第8页,七要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八要制定能源发展保障措施,完善能源资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
4、大能源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努力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调控体系。,2004-12-24,第9页,会议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依靠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2004-12-24,第10页,会议要求,要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加快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能源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要继续
5、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工作,挖掘各方面潜力,努力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同时,坚决控制不合理需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差别电价措施,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各地区、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千方百计搞好迎峰渡夏的能源供应,努力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2004-12-24,第11页,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能源不够,不仅是“六五”期间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问题。 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邓小平同志指示,2004-12-24,第12页,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6、具有基础性、竞争性和公益性等多重特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能源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能源资源、生产和贸易对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格局也有着深远影响。,2004-12-24,第13页,一、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三、我国未来能源相关政策走向 四、能源发展战略目标,2004-12-24,第14页,一、能源工业现状,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约束尚未完全消除,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
7、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部分地区生活用能亟待改善,2004-12-24,第15页,(一)产量进入世界前列,需求增长压力巨大,原煤产量16.6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3.5%位居世界首位,原油1.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世界第五,天然气350亿立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1.3%世界第十七,水电28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产量的10.8%世界第四,2003年能源生产总量16.03亿吨标煤,占世界的11%,世界第三位,2004-12-24,第16页,单位:亿吨,原煤生产量,2003年是1980年的2.7倍,年均增长约45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4%,1、煤炭行业,2004-12-24,第
8、17页,万吨,1949-2003年石油产量表,发现大庆,发现胜利,发现任丘,原油年均增长14.4%;,2、石油天然气行业,2004-12-24,第18页,十亿立方米,1970-2003年天然气产量表,天然气年均增长16.3%,2004-12-24,第19页,2003年汽煤柴油生产比例,2003年汽煤柴油消费比例,2004-12-24,第20页,2000年超过 3亿千瓦,1995年超过 2亿千瓦,1987年超过 1亿千瓦,1978年容量 5712万千瓦,1949年容量 185万千瓦,自1996年起,我国装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3、电力行业,发电装机1949年列世界第21位,1978年列第8位,19
9、96年列第2位,2004-12-24,第21页,200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91亿千瓦,2004-12-24,第22页,近年来,中国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出现了起伏。从总体上看,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到1998年,能源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2000年开始,能源形势再度全面紧张。尽管国内能源生产和原油进口分别创造了年均增长14.35%和11.69%的高增长,但还不能适应需求,增加能源供给的压力重新变得十分巨大。,2004-12-24,第23页,(二)结构逐步优化,调整任重道远,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2004-12-24,第24页,中国煤炭消费比重(67.12%)基本与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相
10、当(61.26%);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25.53%)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比重(26.53%)持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效率低等多方面问题;如果煤炭利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先进国家的独特能源发展道路,未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04-12-24,第25页,2001年世界电源结构,2003年中国电源结构,2004-12-24,第26页,(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比较仍有差距,1、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
11、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从1990年的65.1%,提高到2003年的76%,拥有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矿。 我国多数煤矿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不高。2003年全国平均单井产量约6万吨。,2004-12-24,第27页,世界主要产煤国机械化程度比较,2004-12-24,第28页,世界主要产煤国劳动生产率,吨/人年,2004-12-24,第29页,2、电力工业。总体装备水平进步很快,30万、60万千瓦等级大型机组正在成为电力生产的主力军,水电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区域电网为主,比较完备的500千伏和330千伏主网架,750千伏示范工程启动,电网运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
12、管理;以三峡电站和其它“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为契机,电网发展进入大规模跨区送电和全国联网的新阶段,并向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2004-12-24,第30页,电力工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克千瓦时,2004-12-24,第31页,电力工业还存在着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开发生产能力弱等问题。2002年,全国还有6000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889万千瓦,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容量仅5.5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才达到37%。清洁煤发电、核电、大型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基本依赖国外技术,技术开发和设备生产与国际先进水
13、平相距甚远。,2004-12-24,第32页,2002年全国火电机组构成,2004-12-24,第33页,3、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从科学研究、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体系,在复杂区块开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以及低成本作业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天然气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近年,石油地质理论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还不适应复杂地区和南方海相地层勘探的需要,亟待理论发展和技术创新。,2004-12-24,第34页,4、炼油工业。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已能立足国内。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裂解、加氢精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炼
14、油工业存在平均规模小,含硫原油加工能力低,平均综合商品率和轻油收率不高,原油加工损失大,综合能耗高等问题。炼油装置运行周期、油品结构与质量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2004-12-24,第35页,5、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小水电设计、施工、管理和设备制造国际领先。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40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的40%以上;全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户用沼气池12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0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2100多处,年产沼气13亿立方米。 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为1000-2000千瓦,4000千瓦以上风电机组已在试运行,而我国刚刚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及以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
15、术。 世界主要国家在抓紧研究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主力能源技术的氢能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和核聚变发电技术等,我国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相对不足。,2004-12-24,第36页,(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体制约束尚未完全消除,煤炭生产、销售全面市场化,煤炭价格基本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石油天然气已形成几个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已经起步。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适度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逐步形成。,2004-12-24,第37页,煤炭企业机制转换滞后,产业集中度低、社会负担沉重、大多数企
16、业竞争力不强;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煤炭企业优胜劣汰、鼓励优势煤炭企业跨区经营的体制环境没有完全形成。 油气资源市场准入,适应WTO要求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市场体系,及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体系等有待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中心亟待建立。 全面落实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2004-12-24,第38页,(五)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能源与环境、社会的矛盾突出,能源可持续发展受到普遍关注。21世纪议程将能源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
17、在上述战略方针指导下,能源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2004-12-24,第39页,存在的问题: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90%由燃煤造成,其中电厂排放占34.6%。煤炭生产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及自燃、瓦斯和粉尘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 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20%,煤泥、劣质煤及伴生资源没有有效利用。90%以上的城市供热和工业用热由普通燃煤锅炉供应。,2004-12-24,第40页,能源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3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6702人,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平均死亡4人,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1人、国有地方煤矿
18、3人、乡镇煤矿10人。是仅次于交通的第二大事故灾害。 能源开发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资源枯竭,一些以能源开采为主要产业的老工业城市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困难和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问题。,2004-12-24,第41页,2003年煤矿事故率国际比较,死亡人数/百万吨,2004-12-24,第42页,(六)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部分地区生活用能尚未解决,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国家先后实施了改灶节柴、推广沼气、农村电气化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和送电到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农村生产用能商品化进程加快,逐步走上主要由市场配置解决的轨道;农村生活用能供应显著增加,综合效率从七十年代末
19、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2004-12-24,第43页,主要问题,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许多农民以薪柴和秸杆为主要生活燃料,影响生活条件改善,导致植被严重破坏。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农村普遍存在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东中部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生活用能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2004-12-24,第44页,(七)节能成效明显,能源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减少到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了50%。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能源加工、转换
20、、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达到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12年来,我国以年均增长3.6%的能源消费支持了9.7%的经济发展速度。,2004-12-24,第45页,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8大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锅炉、电机、机动车等主要用能设备和建筑物普遍存在能效低的问题。初步测算,不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仅通过改进技术装备,我国节能潜力就有26%以上,按2003年能源消费水平,可减少能源消耗4.3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亿吨石油。,2004-12-24,第46页,
21、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简况 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1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总人口3.64亿人,占全国的28.4%,其中乡村人口为2.8亿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77.1%,乡村户数7153万户。,2004-12-24,第47页,截止2001年底,西部地区最终可采能源资源为711亿tce,约占全国总量的57%。其中煤炭最终可采资源量为429亿吨,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44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为8万亿立方米,水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为15678亿KWH,在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7.9%,33.6%,58.7%,70.6%。人均资量西部地区为全国平均的3
22、倍。,2004-12-24,第48页,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为滞后。2001年,西部地区GDP为18248.4亿元,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为5042.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9%,仅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39%。产业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分别为21:40.7:38.3和61.1:12.9:26,一次产业比重太高,二次产业比重太低。对外开放水平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2亿元,公占全国的4.1%;进出口总额168.4亿元,占全国的3.3%。,2004-12-24,第49页,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
23、.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西部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现有国家级贫困县375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63.3%,这些县农民人均收入更低。,2004-12-24,第50页,目前,我国中西部许多地方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为主。据统计,全国农村能源消耗的森林资源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的50%,偏远山区有的高达70%以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每年为2.23亿立方米,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实际上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实际薪柴用量达到2.28亿立方米。,2004-12-24,第51页,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为18948万
24、吨标准煤,其中生活用能占63%,为11933万吨标准煤。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消费量为5592万吨标准煤,占生活用能的47%;秸杆、薪柴和沼气等非商品能源的消费量为6341万吨标准煤,占生活用能的53%,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2004-12-24,第52页,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为0.425吨标煤,而全国农村人均为0.444吨标煤,西部农村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云南、广西、陕西、甘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18%。商品能源的消费量与全国农村的平均消费水平差距更大,生活用能结构中商品能源的消费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2004-12-24,第53页,非商品能源
25、中秸杆用作能源的消费量为2788万吨标准煤、薪柴3163万吨标准煤、沼气等替代能源399万吨标准煤,分别占44%、50%和6%。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农村严重依赖薪柴、秸杆等非商品能源。在目前西部地区7153万户农村居民中,大约有5000万户以秸杆和薪柴为主要生活燃料。,2004-12-24,第54页,二、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1、国内资源约束严重 2、能源建设任务艰巨 3、安全隐患不断增大 4、环保矛盾更加突出 5、能源效率低制约可持续发展,2004-12-24,第55页,1、国内资源约束严重,煤炭:尽管探明保有储量较大,但可供建矿的精查储量不足。,2004-12-24,第56页,石油:上
26、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以弥补当年的采出量,储采比稳中趋降,增储上产难度越来越大,石油资源接替形势严峻。,2004-12-24,第57页,综合各方面情况,未来17年国内石油生产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2020年石油产量可能达到2亿吨。但与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比较,石油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国内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2004-12-24,第58页,天然气:我国天然气总可采资源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到2003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8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约为20.3%。从整体上看,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大,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属于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期,2004-1
27、2-24,第59页,水电: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总体上看,尽管我国还有近80%的水电资源没有开发,但剩余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开发难度越来越大。,2004-12-24,第60页,万千瓦,开发程度61%,开发程度35.7%,开发程度12.6%,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2004-12-24,第61页,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大能源建设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九五”末期,曾出现能源总量短暂富裕。但从长期趋势看,要保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源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28、。,2、能源建设任务艰巨,2004-12-24,第62页,初步测算,2004-2020年,我国能源行业静态总投资需近10万亿元,其中煤炭1万亿元,电力5万亿元,石油天然气3万亿元,新能源等8000亿元。,2004-12-24,第63页,需新增主要能源供应能力情况,2004-12-24,第64页,3、安全隐患不断增大,(1)石油进口大量增加将是能源安全的最大隐患 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投入,但没有获得大突破和世界能源技术未发生革命性变化前提下,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 从全球范围看,未来50年内,石油资源还不至于枯竭,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控制了世
29、界绝大部分石油资源;海外石油供应运输线漫长;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及军事形势紧密相关,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霸权主义势力和一些国家、地区的动荡,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都可能构成对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威胁,进而波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2004-12-24,第65页,(2)天然气供应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使用天然气的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出现供应中断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二是除四川外,其他地区天然气供应基本是长距离、单一干线对单一用户,天然气供应体系十分脆弱。,2004-12-24,第66页
30、,(3)电力供应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美国加州供电危机和“8.14”美加大停电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在电力系统内也有很大影响。但电力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许多大型建筑和重要设施没有电力中断的应急措施,独立、分散、灵活、安全、可靠的电力备用体系尚未建立。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增多,技术更加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其波及范围和造成的损失将更广、更严重。,2004-12-24,第67页,(4)煤炭安全观念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二是根据我国大量煤炭需要长距离运输的特点,注意防止和消除煤炭运输系统的安全隐患,以免煤炭供应中断。
31、,2004-12-24,第68页,4、环保矛盾更加突出,未来能源发展需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双重要求,如何在不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0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环境难度进一步加大,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山西、内蒙古和西北等煤炭富集地区严重缺水。火电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将十分突出。,2004-12-24,第69页,5、能源效率低制约可持续发展,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存在巨大的伸缩空间。由技术、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
32、社会发展模式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能源效率,是影响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水平的关键因素。不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单纯加大建设力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全面建设高效、节能型经济社会,实现我国能源效率的跨越式提高,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能源发展道路是今后能源工作的重点。,2004-12-24,第70页,三、能源相关政策走向,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4-12-24,第71页,节能优先、效率为本
33、是从我国能源实际状况出发的必然选择。在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用能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历史条件下,不考虑能源的承载能力,需要多少能源就生产多少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全方位提高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解决能源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性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2004-12-24,第72页,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保证能源安全,必须长期坚持能源供应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特点,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
34、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无法改变。基于上述一次能源结构特点,我国未来能源结构调整要把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作为中心任务。发展煤炭液化、气化,实现石油替代;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经济、清洁的终端能源供应。,2004-12-24,第73页,立足国内、开拓国外是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变。石油、天然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油气资源的开发。目前,
35、我国石油需求已经超过国内生产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需求仍将继续稳步增长。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必须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和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随着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煤炭、新能源等领域在技术、装备和服务等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增加,外汇储备充裕,开拓海外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发展也成为现实可能。,2004-12-24,第74页,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是能源发展的重大区域政策。在能源供应方面,要关心广大农村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保证。在能源建设方面,要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兼顾东部和中西部经
36、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各地区的客观条件配置资源,努力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此外,能源布局还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和消费的合理配置,实现系统的最优化。,2004-12-24,第75页,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是解决能源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能源开发与节约,都要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建立以市场运作,政府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和走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是能源工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2004-12-24,第76页,保护环境、保障安全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两大基本要求。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也使能源安全成为经济安全
37、、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2004-12-24,第77页,四、能源发展战略目标,2004-12-24,第78页,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效率接近上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具有独特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供应服务体系;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工业宏观调控体系、法规体系、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和企业体制,实现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20年总体目标,2004-12-24,第79页,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量与结构目标,2004-12-24,第80页,生产总量目标,亿吨标煤,2004-12-2
38、4,第81页,消费总量与结构目标,2004-12-24,第82页,2010年能源消费比例,2020年能源消费比例,2003年能源消费比例,2004-12-24,第83页,能源效率与环保目标,2020年,万元GDP能耗从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20年的1.54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产值能效提高42.5%;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目前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以前常规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超过目前水平。,2004-12-24,第84页,关于可再生能源问题,2004-12-24,第85页,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
39、大。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4-12-24,第86页,到2003年底,新技术可再生能源每年利用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2004-12-24,第87页,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50万千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几年,年均新增装机超过150万千瓦。,2004-12-24,第88页,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场 40个,总装机容量达到57万千瓦。此外,还有约17万台约2万千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2004-12-24,第89页,我国太阳能热水器 生产量和使用量 属世界第一。,2004-12-24,第90页,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
40、达到5200万平方米,占全球使用量的40%以上。太阳能生产量达1200万平方米,全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2004-12-24,第91页,我国的沼气技术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和80年代得到大规模发展,主要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2004-12-24,第92页,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广大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用能需要。,2004-12-24,第93页,我国可再生能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利用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在各级政府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多样、技术成熟、初具规模、增长迅速的新兴产业。,2004-12-2
41、4,第94页,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电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已完全成熟,设备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4-12-24,第95页,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约有1000多家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110亿元,并已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业人数达到20多万人。,2004-12-24,第96页,我国80年代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工作,先后研制成功单机容量200千瓦、300千瓦风电机组。九十年代后期又自主开发了600千瓦和750千瓦的风电机组,并正在研制开发兆瓦级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2004-12-24,第97页,我国沼气技术从最初单纯的能源利用已发展为废
42、弃物处理和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并广泛同养殖业、种植业相结合,成为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12-24,第98页,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县(市)都有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机构,沼气施工工程队伍及服务站达到2800多个,从业人员2.4万人。,2004-12-24,第99页,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可根据处理对象和处理后综合利用的特点,进行包括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输配、废液后处理的全部工程设计和建设。,2004-12-24,第100页,生物质气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二十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建成了500多个气化站,气化技术包括固定床气化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干馏热解气化炉等
43、,并自主建设了一批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站。,2004-12-24,第101页,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2004-12-24,第102页,可再生能源发电。到2010年,小水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容量总计达到约600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其中小水电5000万千瓦,风力发电4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5万千瓦。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2%,其中小水电7500万千瓦、风力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000万千瓦,太阳能500万千瓦。,2004-12-24,第103页,可再生能源供
44、气。到2010年,户用沼气池(包括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工程)达到3000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成9600座,秸杆气化等集中供气达到1000处,约4000万户居民生活燃气基本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到2020年,户用沼气池达到5000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16000座,秸杆气化等集中供气达到2000处,可再生能源供气用户达到约7000万户。,2004-12-24,第104页,可再生能源供热。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达到60万户。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2.7亿平方米,地热采暖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达到110万户。,2004-12-24,第105页,可再生能源制取液体燃料。开发以农作物茎杆和能源作物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技术,到2010年形成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培训心得体会
- 会计金融求职介绍
- 登高作业培训
-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音频)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河塘中学九年级(上)10月阶级段性练习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全球液流电池集流板市场规模预测及发展方向研究报告2024-2030年
- T-ZFDSA 14-2024 天麻鱼头汤制作标准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项目3 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8.2 任务1 RDS服务器的安装
- 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 新质生产力-讲解课件
- 30道计量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四川省公需科目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复旦大学
- 中班语言:我眼中的秋天
- 吊篮运行试验记录表
- 2002全国水利预算定额
- 天煌教仪THMRJX2型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西门子)使用说明书
- (西班牙语)户口本翻译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