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的工艺及操作.ppt_第1页
胶印的工艺及操作.ppt_第2页
胶印的工艺及操作.ppt_第3页
胶印的工艺及操作.ppt_第4页
胶印的工艺及操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单元 印刷前准备作业任务1油墨准备,2,主要内容: 1、胶印油墨性质 2、油墨传输 3、叠印 4、影响胶印油墨转移因素 5、胶印色序的安排,3,一、 胶印油墨的基本性质,(一) 胶印油墨的基本组成 连接料:载体 色料 :显色 添加剂,4,(二) 油墨的流变特性,1、粘度 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 2、流动度:粘度的倒数 油墨的稀稠程度,5,大于一定值油墨才能流动的外力值称为屈 服值,3、屈服值,当停止搅动时,油墨会恢复到原来不动 的状态,这种性质称为油墨的触变性,4、触变性,6,堵墨,胶印油墨一般粘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触变性。,油墨静置在墨斗中一段时间后, 粘度上升,流动性降低。,D.S.

2、Paper Products Ltd.,7,5、流动性,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流动度等性质的 综合体现,6、 粘性,油墨阻碍剥离的能力,8,(三) 油墨的呈色,9,反射率: 密度换算过程:,密度也称光学密度,由反射率(或透射率)经过数学换算得到。D = log1/,10,D.S. Paper Products Ltd.,11,1 、颜色强度,原色墨在滤色片下测得的最大密度值称为该色墨的颜色强度,DH,12,2、 灰度 表示三原色墨中含消色成分的量,是彩度 的反义词 灰度 X100%,DL,DH,13,3 、色偏率 表示原色墨对两种应该反射的色光反射差 别程度的量 色偏率 X100%,DM-DH

3、,DH-DL,14,4 、色效率 原色墨呈现色彩的能力 色效率(1 )X100,DM+DL,2DH,15,二、 油墨的传输,(一) 油墨传递路线 1、给墨行程A 2、分配行程B 3、转移行程C,A,B,C,16,17,分配行程,D.S. Paper Products Ltd.,18,(二) 给墨行程的油墨传输,1 、供墨机构,墨斗 墨斗辊 传墨辊,19,供墨装置结构,T. 墨斗,F. 墨斗辊,15. 传墨辊,T,20,2 、供墨量的调节 整体墨量的调节:调节墨斗辊的旋转角 局部墨量的调节:调节墨斗刀片与墨斗辊的间隙,21,给墨量的控制,A、刮墨片与墨斗辊之间的间隙d,B、油墨在墨斗辊上接触的弧

4、度,22,给墨性能分析,印刷机上给墨量的多少 基本通过调节d的大小来控制,对于d而言,23,对于d而言,先进的胶印机上一般整个 给墨系统分成了32个墨区 来分别控制每一个墨区的 墨量,给墨性能分析,24,分墨区控制墨量,给墨性能分析,25,对于而言,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其大小:,一个是油墨在墨斗中的高度,一个是刮墨片的倾斜角度,印品墨层厚度随油墨高度的下降而下降, 从而导致印刷品的密度下降。,对于而言,给墨性能分析,26,墨斗容墨量对给墨量的影响,应使墨斗油墨水平面保持一定高度,勤加墨,给墨性能分析,27,印刷过程中一般要尽量使维持稳定,现代印刷机之自动加墨系统,给墨性能分析,28,对于油墨而言:

5、,影响给墨量的因素主要是油墨的屈服值和油墨的触变性,给墨性能分析,29,供墨装置手动调节,30,供墨装置,高宝:Colortronic计量系统,31,曼罗兰:RCI/CCI滑片系统,供墨装置,32,海德堡:CPC/Web墨刀系统,供墨装置,33,分区墨量调节,34,整体墨量调节,35,CP2000分区墨量调节,36,1、匀墨装置: 匀墨辊(弹性辊) 串墨辊(刚性辊) 重辊(刚性辊) 2、着墨装置: 着墨辊(胶辊),(三) 分配行程的油墨传输,37,匀墨装置结构,1、串墨辊 A、B、C、D,3、重辊 E、12、7、5、3、10,2、匀墨辊 11、9、4、6、8,38,3、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1

6、)墨膜的分离方式,总量不变 “见面分半”,39,油墨分裂率(条件:a+b=c+d),给墨辊,受墨辊,B,A,d,b,c,d,在适当的压力下,墨辊间的 油墨分裂处于稳定状态,任 何墨辊间的油墨分裂率f=0.5; 即分离在两个墨辊上的墨层厚 度相同。c=d=(a+b)/2,40,(2) 墨膜的分配,在正常印刷状态下,从墨斗到印版依次减薄,41,短墨路系统(网纹辊),42,(四)着墨辊上的着墨率,1、 均匀分配排列:1:1:1:1 2、 非均匀分配排列:5:5:1:1,着墨率: 着墨辊传输给印版的墨量与转移到纸面上的墨量之比叫着墨辊的油墨传输率,43,不同印刷机的墨辊排列,海德堡S系列,凯尼希鲍尔,

7、44,J2108,罗兰700,45,(四) 转移行程,油墨转移率: f X100 X印版上的墨量 Y纸张上的墨量,y,x,46,(一)印刷复制过程也是色彩的分解与还原的过程,三、印刷叠印率,47,(二)印刷中的叠印,在多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油墨上附着,称之为油墨的叠印,48,1、油墨的叠印率,什么是叠印率,是指一种油墨在另一种油墨表面印刷与其在纸张上印刷时的性能的比较。油墨的叠印率决定了色彩的再现的效果,纸张,49,2、叠印的条件,a、先印刷的油墨能被后印刷的油墨的润湿,b、先印刷的油墨的内聚力要小于后印刷的油墨的内聚力,50,3、叠印的种类: (1)湿压干的叠印 (2)湿压湿的叠印,色

8、续不同印刷效果也不同,51,4、叠印率测量,叠印率的测量,重量测量法:,其中: y2,1是第二色油墨叠印在单位面积第一色油墨上的重量 y2是第二色油墨叠印在单位面积纸张上的重量,纸张,52,密度测量法:,其中: D2,1 是第二色油墨叠印在单位面积第一色油墨上的密度 D2 是第二色油墨叠印在单位面积纸张上的密度,53,其中:D12是二色油墨叠印的总密度 D1是第一色油墨叠印在单位面积纸张上的密度,54,密度测量法中所有密度的测量全部采用第二色油墨的补色滤色片,为什么?,G滤色片,Y,纸张,G滤色片,55,油墨的干式叠印,第二色油墨,第一色油墨,第二色油墨的中心分裂,纸张,干式印刷是指在前一色印

9、刷干燥之后再叠印第二色油墨的方式,这种叠印方式一般出现在单色、双色的多色印刷中,干式叠印油墨分裂机理,56,干式叠印应注意的问题,先印刷的油墨的内聚力要小于后印刷的油墨的内聚力,油墨的晶化,反叠印,然而!,用棉布摩擦油墨表面,放在高湿环境中,油墨表面吸湿,红外线照射,使墨受热膨胀变粗,印刷一层低粘度的光油,总之,一定要注意两色叠印的时间间隔!,叠印色密度变化,其变化不超过0.1,57,湿式叠印,湿式印刷是指前一色印刷还没有干燥之前就进行第二色油墨叠印的方式,这种叠印方式一般出现在四色印刷中,湿式叠印油墨分裂机理,58,四、 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1、承印材料与油墨转移 2、印版与油墨转移 3、印

10、压与油墨转移 4、印速与油墨转移,59,(一)承印材料的影响,1、铜版纸(平滑类),2、新闻纸(粗糙类),铜版纸,新闻纸,60,(二)印版上图文的影响,图文形式 f实地 f线条 f网点 原因:油墨铺展的影响,61,(三)印刷压力的影响,1、墨量不足段 在OA段 2、比例转移段 在AB段 3、墨量适宜段 在BC段 4、过量段 在CD段,62,(四)印刷速度的影响,速度V,转移率f f平压平 f圆压平 f圆压圆,63,(一)印刷色序的安排原则,五、胶印色序的安排,根据原稿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印刷色序,以文字和黑色实地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 采用青、品红、黄、黑, 根据网点覆盖面积的大小确定印刷色序。,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印刷色序,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印刷色序,64,根据机型列印刷色序。,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根据油墨的黏度确定印刷色序。,根据深、浅色排列印刷色序。,根据套印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