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备考策略10.ppt_第1页
2012备考策略10.ppt_第2页
2012备考策略10.ppt_第3页
2012备考策略10.ppt_第4页
2012备考策略1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山东省高考 地理备考复习,齐昌禹 2011.10,一、2011年山东试卷分析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对策 三、2012备考策略,2011年山东卷地理试题及试卷分析,2.立足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图2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5一6题。,甲城市,乙城市,图3,从命题的角度,1、从命题的情境来看:创设新情境,注重新材料。 2、从命题的立意看:基础性是永恒的底蕴,应用性是发展的主题。试题中所设计的每一个题目,从知识的基础性承起,然后突出能力的考查,重视知识的运用。 3、从命题的形式来看:“稳

2、”字当头 4、从命题的手法 来看:“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突出基础性。 整体试卷从开始到收尾,贯穿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等基本思想。 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主要涉及的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不偏不怪,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且知识覆盖面较广。(前面叙述),反映时代性。 试题中所考查知识的背景创设,大多跟踪了国家的大政方针,集中了社会焦点问题。 地理试题的文字、图表等背景材料大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问题。例如:选择题第 12 题组考查亚洲粮食生产,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选择题第 3 题围绕北方山区国土整治的基本措施,关注我国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3、;选择题第 56 题组考查南非周边地区的地理事物,关注的是南非这一新的“金砖国家”;选择题第 78 题组考查我国两个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进程,关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问题;第 29 题是学科间综合试题,考查主题是“汉阳铁厂兴衰见证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隐含了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等等。对这些现实问题和热点区域的关注,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选择题第1题考查了3S技术的应用,代表了地理学科的发展前沿。通过试题设计,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核心知识、原理规律和思维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体现

4、了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 。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也是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如学科内综合题第 26 题的( 1 )、( 2 )、( 3 )小题,考查的是美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与水文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着力体现对区域自然地理事物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区域地理分异规律的考查;第( 4 )小题通过对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大盆地两地区的对比,分析两

5、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差异,进而分别提出两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忠实、科学地体现和强化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另外,选择题第 2 题、第 6 题,学科间综合题第 29 题、选做题第 30 题、31 题、32 题等,也都较好的体现了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本质特征。,重视地图性。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科特色。它承载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对地理知识的考查做到了有题必图,有图必活,有活必能。呈现方式是材料地图,再进一步地图问题。,倡导探究性。 这是新课标的主题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新课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6、”的基本理念,试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例如在第26题命题上进行大胆创新,导向性很明显。该试题以地理野外考察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为线索,通过实习线路将沿途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贯穿起来,“野外考察”阶段多设问较直观的问题,“室内分析”阶段则转化为抽象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整道试题, 从点到面 、从部分到整体、从地理要素特征的空间变化到时间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了考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性认知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思维; 目的:通过对地理野外调查实习中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评价考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实际地

7、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让考生在具有体验性的地理实习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不断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其中第(3)小题比较灵活,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进一步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 例如第26题第(1)小题,“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考生既答气温,又答降水;还有考生只答出R地的特点,缺乏对比。第(2)小题,考生没有审好“分别”两个字的含义。第26题第(4)小题,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考生的答案中出现社会经济条件。,(一)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2)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

8、,主干知识记忆模糊。 例如第26题第(1)小题,R地的气温特点之一为“气温年较差大”,是指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异,考生答成“气温的年际变化大”,两个概念分不清楚。 第26题第(2)小题,A、B降水差异主要从海拔不同分析,有的考生答成坡度大小,基本原理不清晰。,(3)阅读材料、读图析图能力不够,不能从题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例如:第26题得第(2)小题,不仅要从图中提取A、B、C三点的海拔和坡向,还应提取该地区的盛行风向,进而分析三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第29题第(1)小题,从枪炮厂分析市场、从沿江位置分析水运条件、从煤炭分布分析资源条件、从省城武昌考虑技术条件等,而诸多信息均可以

9、在材料或图中提取。,(4)答题思路不正确。 例如第26题第(3)小题,考生思路不清晰,应从水循环的类型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降水和径流等特点解释大盐湖盐分逐渐积累的过程。,(5)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表述不准确。不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语言组织太随意。例如第26题得第(1)小题,“R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答成“气温年温差大、气温季节变化大、气温年内变化大”等;第26题第(1)小题和第31题第(1)小题均考查影响因素,多数考生详细解释了原因。第31题,寒潮发展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之一为“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考生表述为“中间多,四周少”、“中间多,两边少”,均为错误答案。 表述不全面

10、。例如第26题第(4)小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几个方面分析,考生答题要点不全,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考生只答有利条件,忽略不利条件。第31题,“寒潮发展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只能分析出“西北多、东南少”一个要点。,(6)答题不规范。 例如,第26题(2)小题,规范答题方式应该是: B的年降水量比A,理由。 B的年降水量比C,理由。 很多考生先回答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不符合该问题答题顺序。 第26题第(4)小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可分为有利和不利或按要素答题,清晰明了,效果会更好。,学生失误例析,1、用现象解释现象 例1:青藏高原上太阳能十分丰富,原因是: 实录答案青藏高原地势

11、高 分析“地势高”和“太阳能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 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因”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短”,而线路短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外一现象发生关系。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而太阳能丰富。,学生失误例析,2、只有原理,没有分析 例2:读崇明岛示意图,该岛会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实录答案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 分析“偏

12、转作用”是基本原理,实录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了,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岛屿与右岸相连呢?答案中没有体现出来。 参考答案北岸或左岸 因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学生失误例析,3、分析不具体 例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实录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2)水陆运输方便(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 分析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陆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许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本题的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

13、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参考答案(1)五大湖区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港口。(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应方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学生失误例析,4、分析不全面 例4: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 实录答案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方向,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

14、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等。实录答案只从经济方面作答,是不全面的。 参考答案(1)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2)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好。,学生失误例析,5、答非所问 例5:分析地中海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考虑)。 实录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 分析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深入大陆内部,增强了海陆热力

15、性质差异,扩大了中纬西风的影响范围。 参考答案冬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夏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沿岸地区晴热少雨。,(二)针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重视书写速度、书写规范。 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第一眼时,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2011年山东文综高考地理必修部分答案是229个字,选修42个、48个字、40

16、个字,这对书写速度的要求不高。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测试中不要盲目的强调书写速度,要让学生认识到书写清楚是一种能力。 书写切不可过于潦草,因为在高考试卷的录入时,一般选择150-200DPI的分辨率,高速扫描仪在走纸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导致图像扭曲,写字小或者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字结构比较紧密的容易造成老师阅读困难。所以,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2.规范要点,减少失分 要点简明扼要,每个要点字尽量不要太多;要点尽可能多一些;要把最关键的词句放在每个要点的第一行,每一行的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容易看到;要点要使用学科术语,抓好关键词,家常话是不得分的; 文综试

17、题的答案综合性比较强,要注意教材要点、材料和设问本身衍生的要点相结合,注重要点的完整性。评卷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因此,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形成中心句、放在段首,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3.注重分析图文资料,善于挖掘图中要点。 很多学生在回答题目的时候,只是大篇幅的用了书本的知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涉及到材料的,这种“只见书本,不见材料”的回答方式,结果是很可惜的,虽然答题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和自己的判断相差甚远。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

18、,回答的时候没有一点书本知识,但是他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背书,也只能从材料中找点答案),竟然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种“认真背书吃亏,不学反而高分”的现象,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26题常常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观点与材料相结合。,高考题型及解题方法,选择题题型类型与解题方法,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

19、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 (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选择题解题方法建议,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

20、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或陌生的图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综合题的类型及答题方法,综合类型的试题,题目提供大量的信息,文字、图表,通过变式图和

21、新情境图或新材料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新情境试题提供了教材中所没有的图像或图表,但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解答时,还是审题第一,千万要有耐心将所提供的材料,文字、图表等认真完整浏览,不能为了抓紧时间做题,简单马虎看题目,材料没有完全看完或解读,就匆匆做题,本末倒置,这是做题的大忌,往往出现信息遗漏、重要信息解读不完全或错误解读,从而导致不应该的失分。,综合题审题技巧,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

22、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综合题审题技巧,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综合题的类型及答题方法,(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

23、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24、来辨证阐述;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二)论证和探讨问题,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四套系统 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层面结构式回答: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

25、),措施层面(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例如: 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措施; 生态破坏措施; 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 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面:形状、大小; 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时、空分布规律。,综合题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审题能力差,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没有读懂题意就下笔)。 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榨干材料)。 迁移知识的能力差,简单照搬复习资料的答案,不善于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提炼,重新加工

26、得出正确的结论。,信息获取方面的主要问题,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 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实际阅卷过程中就是“死扣字眼”,要点罗列全面、清晰) 卷面问题。(写字比卷面字稍大一些为宜,最好用蓝色笔书写),建议,(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

27、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建议,必备的应试能力 (1)析题能力: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 (2)组织能力: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套路的迁移。切忌“词不达意”。 (3)表述能力:要求多角

28、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4)答题技巧:答案描述要规范,采用要点式(要点全,落点准);利用学科语言、书面语言、科学语言。把有把握的答案写在前面。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在规定的范围内答题。 (5)模糊语言能力:在有些题目确实不会做时,千万不可让试卷留空,要尽可能用模糊的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知识不要写。例如对有些原因分析题,可以仿造书本表达全球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 (6)准确的估算能力:对留空较长的题目要特别关注后面所赋分值,估算应该答题的要点数,分点数可适当多于你的估测数,过犹不及浪费时间。,2012年地理一轮复习 备考设想,研读考纲重点的调整 三轮复习的

29、调整 教与学的逻辑的调整,一、研读考纲重点的调整、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也是考试标准 课程标准的表述是行为的表述,各个动词的含义,既可以理解为对教学的要求,也可以是评价的标准,课程标准常用的行为动词(能力水平) (运用资料图表等)说明 分析 举例 说明 说出 归纳 简述 理解 描述 概括 举例,说明 分析 说出 解释 概括 概述 归纳 了解 领悟,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放在平时 如: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二、整体规划全年高三地理教学,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做到: 突出重点、强调基础、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理清基本

30、概念,正确运用地理术语,熟练掌握地理思维方法 。 把握基本原理,用地理原理来阐释各种地理事象。,结论1:新课程的教材结构,不适宜“以教材为线索”进行一轮复习。,教师 “教”,口才+逻辑+知识面+态度,学生的逻辑:由无知已知 老师的逻辑:由已知无知,三、教与学的逻辑调整,命题驱动下的教学 高三教学的逻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高一、高二教学的逻辑,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高三复习课的课型,1.抓住复习课 复习课要实现三个目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学会了表达什么?,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知道复习什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有价值的复习内容要安排在课内完成

31、。所谓的“预习”“课后复习”中是低效和不负责任的。,学会表达规范的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达。该背的就得背,该写的就得写。,2.精讲习题课 教师完成习题的选择;学生完成习题的演练; 师生完成典题讲解;学生完成习题的反思、顺应。,慎选综合性习题冲击阶段性复习计划(尤其是第一阶段复习); 慎选旧课程习题考试的方向及样式不同。 多选主观性习题训练规范和严密; 多选26题综合习题实现难点的分散突破。,教师该讲的就讲,学生该练得就连。慎选该老师讲的让学生讲,反对该学生写的老师写。,学生学科素养问题,错别字问题; 学科术语的不规范; 不按要求答题;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重要信息遗漏; 条理不清。,3.提升讲评课

32、克服讲评课上成流水课,铁爪篱捞锅,汤渣全要,滴水不漏。 克服讲评课只对答案,只讲不评,就题论题。,讲评课突出评,评能使问题拓展、升华;,讲评课实现难点突破,要有反思和跟踪练习。,讲评课讲的内容要来源学生,有的放矢;,对习题课与试卷讲评课的认识,高效练习,可以对练习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练习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把练习因果关系倒过来(反一反)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题(合一合,分一分),落实“五个要让” 能让学生分析的要让学生自己分析、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 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结论,第一轮复习设想,时间:11年9月12年1月;,内容:全部必修内容,目的要求 听、写、想、说联动 读图、填图、判断、画图结合 地理专业语言逐渐准确、简练 复习重心下移,重点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 与学生交流的内容照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