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1).ppt_第1页
细菌性痢疾(1).ppt_第2页
细菌性痢疾(1).ppt_第3页
细菌性痢疾(1).ppt_第4页
细菌性痢疾(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基础,锦州市卫生学校 陈桂军,第六章 常见疾病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学习目标,掌握 细菌性痢疾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熟悉 急性、慢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临床情景与学习导入,临床情景 小吴,男,22岁,暑假时,与朋友去海边游泳,中午在海边的餐馆用餐,吃了一些不太新鲜的螃蟹,因天气炎热,还喝了大量的冷饮 。当天晚上开始腹痛、腹泻,水样便,10余次,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有排不尽的坠胀感觉。医院化验粪便,痢疾杆菌阳性。 思考任务: 小吴的粪便化验痢疾杆菌阳性,你知道引起的是什么病变吗?,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指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季节:多发于夏秋季。 年龄:儿童发病率高,其次为青壮年,老年较少。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 病原体: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分为四种:福氏, 宋内氏 ,鲍氏和志贺氏菌,四种均能产生内毒素, 志贺氏菌还可产生强烈外毒素。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机制发病 痢疾杆菌经口入胃,少部分进入肠道,侵入肠黏膜上层皮和 黏膜固有层,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肠壁黏膜炎症反应和全 身中毒症状。,第六章

3、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病变部位: 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病变特征: 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称假膜性炎。 类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急性细菌性痢疾,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理变化 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水肿,中心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黏液分泌亢进。 性假膜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黏膜组织,炎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灰白色,糠皮状。 溃疡形成:1周假膜脱落,不规则的“地图状”溃疡。 愈合:,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假 膜

4、 性 肠 炎,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假 膜 性 肠 炎(镜下),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理临床联系 阵发性腹痛和腹泻 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慢性细菌性痢疾,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理变化 肠道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黏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 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甚出现肠腔狭窄 病理临床联系 表现腹痛,腹胀,腹泻,常带有黏液或少量脓血。,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第六章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本病常由毒力较弱的福氏或宋内志贺氏菌引起,多见于27岁儿童。 特征: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卡他性炎,肠壁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