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能专项突破(二)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 热图呈现解读(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核糖体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小泡)。典例剖析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

2、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B能在图丙中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答案A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解题模板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

3、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跟踪训练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

4、胞膜面积增大,A正确;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首先细胞体积和细胞器体积要增大,B正确;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图乙过程,C错误;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2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在图甲中为双层膜结构C若图乙中曲线1表示图甲上中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曲线2可表示图甲上中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D图甲中的过

5、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答案D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其中合成出的多肽链经(内质网)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膜性小泡的形式被运输到细胞膜,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图解中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3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小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1)小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_。(2)甲图中小泡X由_经“出芽”形成,到达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

6、部分。小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是_。(3)乙图中的小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小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细胞核(2)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3)小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控制物质进出细胞(4)参与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解析(1)小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

7、动的控制中心。(2)小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后,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小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推测可能参与溶酶体的形成。(3)小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4)小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2显微观察类实验典例剖析(2014重庆,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

8、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A解析A项,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B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成装片后才能进行观察,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将保持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且根尖细胞分裂期较短,未必能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

9、则扩散速度越慢。D项,叶绿体的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技能归纳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比较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细胞的多样性原色观察细胞临时装片多种生物细胞观察叶绿体叶绿体临时装片菠菜叶或黑藻嫩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紫色大液泡及原生质层临时装片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DNA、RNA染色观察DNA、RNA临时装片甲基绿焦宁染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线粒体临时装片詹纳斯绿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临时装片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即时巩固1(2015山东,3)下列有关生物学

10、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答案B解析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不会出现色素带,A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若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染色体数目可能并未加倍,B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细胞在解离时已死亡,不可能再继续分裂进程了,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先制作装片,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况,D错误。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詹纳斯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