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_第1页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_第2页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_第3页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_第4页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一部分定义是指:煎剂经提取精制后制成的注入体内的溶液、乳液及使用前供给溶液中调制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制剂为液体,称为中药注射剂或中药注射液粉末,称为中药粉注射剂或中药粉注射剂。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是:指导中医药理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的注射剂成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一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悬浮液或临用前配合溶液的灭菌粉末供给体内的制剂。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是指基于中医药的理

2、论和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要用中医药用语或相关西医药用语联合表达的注入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 值得注意的是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功能主治用中医药用语或同时中医药用语和相关西医药用语并用表达”。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要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作为中西合壁的独特剂型,中药注射剂诞生已有70年。 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队在非常严峻的条件下,我国也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重新论证

3、柴胡注射液,批量生产,成为新中国大批量生产的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我国陆续开发出栀子花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个品种,为中药注射剂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道路。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70年代、全国研究开发成功、临床应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很多,当时仅收录于中国药典就有23种。 此外,各地卫生部门制定的中药制剂规范也收录了大量中药注射剂。 据统订,当时报告的中药注射剂达700侑种,大多为医院制剂。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药注射剂又迎来开发热潮,1985年至1998年,共销售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新药。 例如香菇多糖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夹心注射

4、液、魔法扶正注射液等。 同时,有8种植物药物注射剂被认为是化学药品。 19992006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8年销售排名前10位的中药品种中中药注射剂占了其中6种。 截至2009年,中药注射剂产业年销售额已超过200亿元,每年有4亿人使用中药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及一些急症的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2001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频繁出现中药注射剂(8种)。 2006年鱼腥草注射剂因严重ADR停止使用。 2009年至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总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占中药重症病例报

5、告的76.57%。 2009年,国家开始重新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例,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69万册,中药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药占99.7%,中药注射剂占50.9%,饮片低于0.4%。 中成药报告数排行前20名中,中药注射剂有17种。中药严重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占87.2%,中药注射剂副作用的例子是由中国医药报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专家巡逻活动”启动的,这是国内首例启动的中药本活动旨在有效提高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控制水平,降低临床使用风险,发挥临床治疗效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中药注射剂的

6、使用沿革和现状、国家药品标准所载中药注射剂达100多种。 其中不包括葛根素注射剂、青蒿素注射剂、莪术油注射剂、川芎注射剂等化学药品认可的文号品种。 2010版药典收载了5个品种(双黄连、清开灵、止喘灵、灯盏细辛、灯盏湛湛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分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4种。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形式。 静脉注射效果快,常用于急救。 肌内注射:肌肉组织注射,注射部位如臀肌或肱三角肌。 肌内注射量一般为1-5ml。 中药注射剂沿革和现状给药途径,局部病灶注射:中药注射液直接将病变部位如银黄注射液注射到眼部,治

7、疗病毒性结膜炎。 穴位注射:少数中药注射剂可穴位注射,如复方当归注射液少量穴位注射,对各种急慢性劳损、关节痛等有一定疗效。 中药针剂沿革和现状的临床分类,清热类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针剂,数量多,多用于抗细菌和抗病毒感染,常用于耐受西药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 双黄连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为沿革和现状的临床分类、补益类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虚证。 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注射用脑心康、肾康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在沿革和现状的临床分类上,活血类主要用于心脑血

8、管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等。 例如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根据沿革和现状的临床分类,报道抗肿瘤类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用药。 例如埃迪注射液、蟾蜍注射液、夹心注射液、抗癌剂注射液、有力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等。 中药针剂沿革及现状临床分类,祛风类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例如穿山龙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黄瑞香注射液、雪莲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始祖麻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沿革和现状的临床分类,其他类如使用治疗皮肤病的补骨脂注射液等治疗淋

9、巴结核肺结核的肺结核敌注射液治疗痔疮的痔灵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沿革和现状优势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成分以液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适合重症病症的救治。 不适于口服的药物:有难以被胃肠吸收的药物,有刺激性的药物,也有在消化管容易失活的药物。 动物药物成分中以多肽为主,口服给药存在胃肠道失活和生物膜吸收困难等问题,具有静脉给药等确实的药效。中药注射剂运用沿革和现状优势特点,适合不应口服给药的患者:患者处于晕厥、痉挛等状态,或有消化系统损害也不能口服给药。 采用针剂是有效的给药途径。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体现中医药的特点,采用中药注射

10、剂进行穴位注射,有利于某些疾病的快速治疗。 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与传统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的生物利用度高,效果快,作用强等特点,显示了治疗急重症的独特优势。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其副作用及不良事件也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特点有: 1、多发性和普遍性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肌内、静滴均有副作用出现。 大部分是由静脉给药引起的。 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多于扶正补益类,使用频率相关。 注射剂的ADR发生病例比口服制剂、外用药多而重。 2 .临床表现多样性多为多系统、多脏器的报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障碍。 中药注射剂的

11、不良反应特点多见过敏反应:2/3以上的过敏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于任何系统和器官。 多表现为典型的型变态反应,具有突发性的突防特征。 3、不良反应的不可预测性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的不确定性和过敏种类多,预试验不能减少,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不可预测性。 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特点,4,批次与批次之间副作用的差异根据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的制约,不同厂家、批次中药注射液的副作用类型可能不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报告与生产批次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例子,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涉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鱼腥草注射液ADR,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排毒消痈、利尿

12、通液作用,1978年首次批准肌肉注射液。 1994年首次批准了静脉注射剂型。 剂型变化:2ml/根10ml/根、50ml/根、100ml/根20ml/根鱼腥草素钠、合成鱼腥草素钠、新鱼腥草素钠等多种制剂品种,发展成鱼腥草注射液事件,1988年2006年5月31日,国家药品副作用上表资料检索时间: 1988年-2006年5月31日,典型例,患者,女性,35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鱼腥草40ml,5%葡萄糖250ml,约1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喘、气喘,查体: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认为是“过敏性休克”。 经过3h抗休克、抗过敏治疗,患者意识恢复,呼吸平稳,

13、面色红润,全身温暖。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原因分析、中药注射剂ADR、原材料成分、大分子杂质、辅助材料、剂量和滴下速度、过敏体质、联合用药、临床合理用药、皮肤试验慎重配合辨证剂量注意剂量,识别用药器具、皮肤试验。 具有青霉素一样的强致敏性,采用皮试方法,阳性不用药,阴性可用药,减少致敏反应。 但是,影响皮试结果的因素很多。、皮肤试验、小心给药的一般情况下,注射剂、双黄连、双花、连翘、黄芩、双黄连注射液、ADR、静脉注射、无毒、优先的退热镇痛药合并超过25%、小心配合, TCMI联合adradversedrugreactionoftcmibyusageofcombination,慎重配方,中药注射剂

14、应单独使用,说明书中确实要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需要2组或2组以上的液体治疗时,适当辩证药、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肝阳上癫证等。 中医是辩证法和疾病识别相结合。 中药注射剂需要辩证法吗? 辨证药、中药注射剂也是中药,必须辩证。 在临床上,辩证失误、用药失误,或不经辩证、随便滥用是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之一。 热证滥用温热药,容易消耗阴津的寒证乱用冷药,容易伤害阳光。 注意剂量,中药注射剂有安全的用量范围,随意增加剂量也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医疗从业者必须充分重视剂量,在临床上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或规定的剂量。 中药注射剂的量效关系和最佳

15、剂量的确定需要药效、药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注意治疗程序,说明书一般有给药程序,临床实行时也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中药注射剂的优势是取得迅速的效果,适合急病处理,对慢性疾病的风险大于口服。 因此,病情缓解后,可以换成口服制剂,避免长期使用注射剂带来的不良反应。 溶剂识别,常用溶剂的某些质量标准:微粒问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显示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10m及10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12粒,25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00ml以下的静脉注射液各供试品容器中10m及10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3000粒,25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300粒。 体重

16、1公斤每小时最大允许内毒素量: K=5EU/(kgh )。 有些静脉注射剂只规定了热源和内毒素检查。 pH值: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氯化钠注射液4.57.0葡萄糖注射液3.26.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55.5; 灭菌注射用水5.07.0 .识别溶剂,溶剂是小容量中药注射剂进入静脉的载体,药液溶解或稀释于溶剂后,药液内微粒激增,不溶性微粒引起静脉炎、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坏死等。 溶剂的选择对保证药物成分的稳定性很重要。 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蟾蜍注射液等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 )复方苦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张张注射液、双黄

17、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的溶剂直接溶解,则溶解不充分双黄连粉针应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再放入溶媒中。 操作-规范配液、滴液速度,调剂后的放置时间也影响药液微粒和稳定性,放置时间越长污染的机会越多。 有些药品明确规定了调剂时间。 例如,灯盏花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稀释后,请在4小时以内使用。 因此,药物配液后放置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最好现在使用。 规范操作配液、滴速、静脉滴速过快(80-120滴/min )是引发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循环血液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可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原心肺疾病患者和老年患者。 规范操作-配液、滴下速度、一些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中明确指出控制滴下速度。 如丹红注射液、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说明书中所述,注意滴速不要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