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评估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方法和评价准则。由于您未提供对比的另一个具体标准或版本,我无法直接指出与某个特定标准相比的具体变更。但是,我可以概述该标准本身的关键内容和一般此类标准更新时可能包含的变更方向。

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验设计:规定了试验地点选择、试验小区布局、重复次数、对照设置(包括空白对照和已知有效药剂对照)等要求,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2. 施药方法:详细说明杀虫剂的使用剂量、施药时期、施药方式等,以符合实际田间应用情况,并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3. 效果评估:确立了评估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的方法,如虫口减退率、产量增加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以及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4. 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可能包含了对试验农药对作物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的观察与评估要求。
  5. 数据记录与报告:规范了试验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报告格式,确保试验结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当一个标准进行更新时,常见的变更可能包括:

  • 技术进步的吸纳:引入新的试验技术和评估方法,如更精确的虫害计数技术、高效的数据处理软件等。
  • 环保和安全标准提升: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地要求对农药的环境影响和残留进行评估。
  • 国际接轨:为了促进国际贸易,新标准可能与国际通行准则或标准相协调,采纳国际上认可的试验方法和评价体系。
  • 术语和定义的修订:为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对专业术语进行更新或明确界定,以提高标准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操作流程的简化或细化:根据实际应用反馈,优化试验流程,使之更易于操作或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由于缺乏具体的对比对象,以上信息旨在提供关于该类型标准可能包含内容及其更新趋势的一般性描述。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4-03-03 颁布
  • 2004-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_第1页
GB-T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_第2页
GB-T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T17980.78-2004

前言

田间药效试验是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而标

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

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该

系列标准参考了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

地区类似的准则,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

小麦吸浆虫是我国小麦重要害虫之一,生产上经常需要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小麦

吸浆虫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虫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

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GB/T1798。的本部分。

本部分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系列标准之一,但本身是独立的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陶岭梅、吴志凤、李世功、毛景英、折乐民、张宏亮、侯玉霞。

本部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解释

GB/T17980.7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78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杀虫剂防治小麦孕穗期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d)、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

2试验条件

2.1试验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小麦吸浆虫。

供试小麦品种应选择敏感品系,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

田间试验应选择在常年吸浆虫虫口密度较高、分布均匀、感虫品种、受害较重的麦田。所有试验小

区小麦生长要均匀,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施肥、耕作、浇水等)应均一,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GAP)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注明药剂的商品名或代号、通用名、中文名、剂型含量和生家厂家。试验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

据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

对照药剂应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有较好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对照药剂的类型

和作用方式应与试验药剂相近,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小区间应留

空间隔离带。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至少50耐

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施药方法通常在标签上已注明或按合同要求进行,施药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

选用常用的器械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如有10%以上的偏差应予记录。要准

确提供器械类型和使用时的操作条件(如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等)。

1

GB/T17980.78-2004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实际情况或按协议要求进行。一般应在中蛹期将试验用药按一定剂量配成

毒土,均匀地撒人田内,施药后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以便发挥药效;也可中耕时撒施毒土。或者采用田

间喷雾的方法,防治成虫。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施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克/公顷)。用于喷

雾时,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升/公顷)」。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农药资料要求

如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

且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施用这类药剂的准确

数据。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应从最近的气象台站或最好在试验地获得降雨量(降雨类型和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

温度,特别是施药当日的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资料。

在整个试验期间,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如严重或长期干旱、暴雨、冰雹等均应予

记录。

4.1.2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肥力、地形、灌溉条件和杂草等土壤覆盖物的资料。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方法

防治效果调查应在小麦乳熟中期,吸浆虫老熟幼虫人土前,每小区按等距取样法取五点,每点10

穗,共50穗,剥查每粒麦粒表面虫数;或采用淘土法,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工5cmx15cm,深巧cm-

20cm,用水淘洗,调查土壤中的活虫数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小麦乳熟中期,吸浆虫老熟幼虫人土前,进行一次性取样调查;或于老熟幼虫人土后,进行一次性

取样淘土法调查

4.2.3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计算:

防治效果(%)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空白对照区虫口数一药剂处理区虫口数、,八。

一钾-一一二乙一万于言石二二二二二丁不二一-.-产人1OU”’---一’----一、1,

皇目x丁I'ML生目3)l

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此外,还要记录对作物有益的影响(如加

速成熟、增加活力等)。

用下列方式记录药害:

a)如果药害能计数或测量,要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

b)在其他情况下,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估计药害的程度和频率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药害情况,以一、+、+十、+++、++++表示。

药害分级方法:

一:无药害‘

十: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2

GB/T17980.78-2004

+十: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十十+: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要求

补偿部分经济损失;

十+++: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应补偿经济损失。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

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对其他病虫害的任何一种影响均应记录,包括有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