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_第1页
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_第2页
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_第3页
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_第4页
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 麦田管理要点,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2011.04.23 山西运城,全国旱地小麦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议,广西百事达,1965-2030世界谷物需求量 (FAO),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小麦生产与消费大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极其重要。,一、发展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全球小麦生产与消费(1994-2007),Source: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14年中8年产不足需,6年产大于需),在中国:“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1998与2008年三大作物面积、单产、总产比较(李振声,2010),我国

2、的小麦生产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国际社会非常关注, 农民群众十分关心!,2011年1月22日陪同温家宝总理,2010年5月20日陪同回良玉副总理视察小麦生产,1、小麦播种基础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品种,各级领导对发展小麦生产极为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进一步发展小麦生产的环境氛围很好。 良种覆盖率高,优质高产半冬性品种比例扩大,初步形成了早、中、晚茬;强、中、弱筋和中、高产,水、旱地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合理的品种利用格局。 各省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渐趋成熟;汲取前几年教训,倡导“七分种、三分管”,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施肥等关键增产技术落实到位率高。 小麦高产创建引领(河南

3、2011年168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32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141公斤),科技对小麦增产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二、今年小麦生产特点,(一)有利因素分析,2、土壤墒情好 农谚:“麦收隔年墒”、“麦怕胎里旱”,“麦收八十三场雨”今年都有。 河南去年秋季平均降水327.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1倍,其中9月份平均降雨176毫米,苗全、苗匀。 去年10-11月份连续几场间歇性降雨(郑州市10月1日至11月17日降雨量100.3毫米和198.6小时,较去年同期和常年同期分别偏多96.0毫米和36.9毫米); 今年3月21-23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26.4毫米 。 3、前期苗情好 农业部3月21日德

4、州会议对11个省苗情统计,除山西、江苏外,其余9省一、二类苗均在85%左右,山东、河南超90%,且各类苗亩群体均比去年增加,大分蘖多。 4、春季回暖晚,有利于形成大穗 去年10、11月份温度高、墒情好,部分麦田旺长(苗高,叶片和叶鞘长),12月初降温早,春季持续低温,有效控制了旺长,且幼穗分化时间延长,分化的小穗小花多,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2008年秋播以来,冬小麦主产区两年遭遇历史罕见特大干旱,一年遭遇历史罕见长时间持续低温天气,其间还有暖冬旺长、冬春低温冻害,后期阴雨、干热风和多种病虫重发等自然灾害,各地已经积累了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和主动应对与应变管理相结合的抗灾减灾技

5、术体系。,5、各地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小麦抗灾夺丰收经验,干旱黄苗死苗,冬季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冻害,1、小麦连年增产,小麦生产起点高,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增大 今年小麦生产是在连续9年增产、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的高基数、高起点基础上进行的,再继续增产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2、一些地方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和松劲麻痹思想 我国小麦连年丰收,特别是在连续3年遭遇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的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我国冬小麦产量仍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认为粮食生产的问题已经解决;还有些地方认为墒情好、播种基础好、苗情好,从而产生了盲目乐观和松劲麻痹情绪。 还有一些地方只抓高产创建,忽视了对大面积生产的管理。,(二)不利因

6、素分析,3、病虫草越冬基数高,根系发育普遍较差 冬前土壤和空气湿度大,阴雨和雾霾天气日数多(郑州市10月1日至11月17日的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为14.61、100.3毫米和198.6小时,较去年同期分别偏高0.1、偏多96.0毫米和偏少76.9小时;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51、偏多36.9毫米和偏少113.3小时) ,病虫草害防除面积小,越冬基数高(特别是根病和草害),中后期重发的趋势明显(纹枯病、黄花叶病等)。同时,由于冬前温度偏高,墒好,促进了地上部生长,但根少根浅,“头重脚轻”。 4、后期不确定因素多,防灾减灾任务重 今年春季温度持续偏低,小麦生育期推迟,后期遭遇干热风、雨后

7、青枯、烂场雨、脱肥早衰等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大,抗灾夺丰收任务更加艰巨。,三、后期麦田管理技术要点,从目前整体来看,夺取今年夏粮丰收,给党的“十八大”献礼,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有可能,但也有可能和隐患。 3月17日给温总理说的四句话: 看苗看天看地,科学肥水管理, 防治病虫草害,促根壮蘖增穗,小麦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 亩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分蘖包括冬前和春季分蘖,冬前分蘖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冬前停止生长结束;春季分蘖从返青开始,拔节前结束。 穗层整齐是高产麦田特征之一。高产麦田第一个分蘖高峰到来较早,第二个分蘖高峰较小,最大茎蘖峰值相对较低,无效分蘖比例较小,群体通风透光和有机

8、营养合成条件好,加之地力较高,两极分化适当推迟,对争取中分蘖迅速发育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播种时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降低群体起点,为单株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培育冬前壮苗;春季通过肥水等措施调控,返青起身期抑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拔节孕穗期促分蘖两极分化,保麦苗稳健生长和大分蘖早发快长,缩短两极分化时间,苗脚利落,茎蘖动态结构合理,株间通风透光良好,以提高其分蘖成穗率,促穗层整齐。,穗粒数:返青至开花期决定每穗粒数。冬小麦小花发育具有“分化时间长(130天左右)、数量多(可分化150多朵小花),退化时间集中(退化高峰期为57天)、退化数量大(占小花分化总数70%左右)”的特点。小麦幼穗各期发育状

9、况均影响最终结实粒数,其中,单棱期至二棱末期决定每穗小穗数多少,药隔形成期是争取小花数关键时期;药隔形成期到四分体时期是防止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科学肥水调控,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使小麦植株能够合成足够的碳素营养,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加速其向结实器官的运转,促各花位之间均衡发育,从而形成较多发育较完备的成熟小花,是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争取穗大粒多创高产的关键。,1,粒重:开花至成熟阶段形成。粒重有1/3是花前贮存的光合产物转移而来;2/3是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黄淮冬小麦籽粒灌浆期短(35天左右),管理回旋余地小,且籽粒灌浆期间气象因子变化大,

10、自然灾害和病虫发生频繁、危害重,调控技术难以奏效,常使同一小麦品种粒重地域间差异大、年际间不稳定(同一品种同一年份不同地区间相差37克;同一品种不同年份相差36克)。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早期粒重(花后11天或5月5日的粒重,28.8% )与后期粒重(花后11 天到成熟时所形成的粒重,52.9% )和最终粒重(成熟时粒重)关系极为密切。要稳定提高粒重,就必须在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基础上,采用适宜的促控措施,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后期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小麦抽穗后,以扩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为目标,采用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养根护叶、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提高灌浆速率,

11、增强灌浆强度,并尽可能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粒重。,灌浆小高峰,持续2-3天 千粒日增重1-2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小高峰”现象,倒伏、病虫、干热风、雨后青枯、脱肥早衰等均影响粒重,许多现象发生在后期,但问题都出现在前期。,1、适时浇好孕穗灌浆水 小麦籽粒灌浆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供应,是延长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早衰,提高粒重的重要措施。一般应在孕穗至灌浆初期进行(小水细浇,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倒伏;若有脱肥症状,可结合浇水亩施5公斤左右尿素)。 因后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品质,强筋麦田后期如果不是太旱一般不浇,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南方稻茬麦区应及时清理“三沟”,排湿防渍。 2、搞好”一喷三防” 小麦

12、抽穗之后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为害的高峰期,而且极易发生干热风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加之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极易发生早衰,影响粒重与产量。此期,将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混合,防病虫、防早衰、防倒伏,即“一喷三防”尤为重要。小麦抽穗扬花期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防麦蜘蛛,科学预防赤霉病;灌浆期重点控制麦穗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1)条锈病:1950-2004年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发生流行30多年次,其发生流行频率 50%。应“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情扩散蔓延、流行成灾。,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分级标准,产量损失(亿公斤),我国小

13、麦条锈病流行造成的产量损失,(2)小 麦 白 粉 病: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提高,播量偏大、播期偏早,田间植株密度加大,通风透光不良,相对湿度增加,特别是偏施氮肥的麦田,小麦白粉病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病穗,病叶,病 茎,(3)小 麦 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且多数品种不抗。防治关键时期是齐穗至始花期。如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4)小麦蚜虫。当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下时,就会造成减产损失,应及时防治。,(5)小麦吸浆虫:在地下生活时间长、虫体小、数量多,应三步防治: 一是在小麦播种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虫;二是在小麦孕穗期撤毒土防

14、治幼虫和蛹,因此时吸浆虫移至土表层开始化蛹、羽化,是抵抗力弱,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三是抽穗开花期防治成虫。,还有麦蜘蛛、粘虫、叶枯病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区域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和发生特点,及时有效的防控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重大疫情不恶性蔓延,将小麦病虫草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目标: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病叶率控制在5以下; 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下; 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0以下; 土传小麦病毒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 麦蜘蛛虫量控制在200头/市尺行长以下; 吸浆虫土壤中幼虫5头/小方以下,虫穗率25%以下; 穗蚜平均百穗蚜量控制在500头以下。,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气象指标与产量损失指标,雨后青枯型:5月下旬或6月上旬的高温天气突然出现降雨(低温),雨后骤晴,再度出现高温,形成“V字型温度变化的气象灾害。据对河南省40个县22年统计,发生雨后青枯的年份占31.8%。发生雨后青枯的麦田,千粒重一般下降3-7克,甚至10克以上;亩减产20-40公斤甚至更多。,3、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