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讲 光的折射和反射,3.有一根玻璃管,它的内、外半径分别为和,充满发光液,在射线影响下,会发出绿光。对于绿光,玻璃和液体的折射率分别为和。如果有人从外表面观察,玻璃管壁的厚度似乎为,请问比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5. 此图表示的是一根弯曲的筒形光学纤维,其芯料和皮料的折射率分别为ng和nc(且 ngnc),纤维芯的直径为D,曲率半径为R 。试证明:入射光的最大孔径角2u满足关系式,请看“另解”。,8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粗玻璃棒,折射率n = 1.5,中心轴线长L = 45cm,一端是半径为R1 = 10cm的凸球面 (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
2、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 (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1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2,求2/1(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9如图,薄壁球形玻璃鱼缸的半径为R,所盛水的折射率n = 4/3,鱼缸左侧与轴线垂直的平面镜离球心的距离为3R。一条位于左球面顶点处的小鱼沿缸壁以速度v游动,从鱼缸右侧观察鱼的直接像与反射像(先经平面镜,再经鱼缸) 。求两像之间的相对速度。,10。求证:当光线的传播路线相对三棱镜对称时,光线的偏向角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偏向角,(b),11.一平
3、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放置在空气中,透镜孔径的半径为R。在透镜外主光轴上取一点F, O F=f。当平行光言主光轴入射时,为使所有光线均会聚于F点。试问:(1)透镜凸面应取什么形状?(2)透镜顶点A与点O相距多少?(3)对透镜的孔径R有何限制?,12(1)设曲面S是由曲线B绕x轴转动而成的,曲面两侧的折射率分别为n和n。若所有平行于x轴的平行光线经曲面折射后相交于x轴上一点,则曲面称为无相差曲面。设所有光线聚焦于F点。已知n、n和OF = f。求曲线B的方程。 (2)球面会聚透镜只能使近轴光线聚焦于一点,如果我们要使宽光束会聚于一点,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无相差曲面透镜。现有一折射率n = 1.5的平凸透镜,半径R = 5cm,使一束垂直入射的平行光交于F点,OF = f = 12cm。求平凸透镜中心厚度的最小值。 (3)有一折射率为n = 1.5的平凹透镜。半径R = 2cm,边缘厚度为d0 = 0.5cm。若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经折射后仿佛从F发出,OF = f = 20cm。求平凹透镜中心厚度的最小值。,15.在半径、孔径的凹镜的焦点位置上,放置一块圆形屏幕,使平行于轴的所有入射光线,经凹镜反射后都将能到达该圆形屏幕。试求圆形屏幕直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圆形屏幕的直径减小到仅有原来的,问有多少部分的光可以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展2025年度八一建军节活动方案计划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 创意手绘模板
- 2025年新年工作方案
- 酒库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委组织工作方案演讲稿模板
- 2025年上半年小班班级工作方案
-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班会教案课件“八礼四仪”
- 避雷装置知识培训课件
- 关芝琳内衣品牌执行细节1128
- 绵竹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2023年广东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和参考答案
- 广东省制药企业列表
- 小学劳动技术云教三年级下册植物栽培种植小葱(省一等奖)
-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表
- 2023年北京联合大学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浙江省嘉兴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教案
- 《城轨客运组织》项目三课件
- XX医院年度经济运营分析报告范本参考医疗
- GB/T 20854-200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循环暴露在盐雾、“干”和“湿”条件下的加速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