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书法(2).ppt_第1页
东汉书法(2).ppt_第2页
东汉书法(2).ppt_第3页
东汉书法(2).ppt_第4页
东汉书法(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代的教育,1.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设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 2.规定五经博士教授的学生,每经10人,全国共50人。学习一年后,经考核能通一经者,便可补文学掌故的缺额。成绩优异者,可做郎中。 后来太学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翻一番,至百人,宣帝时再翻一番,至200人。元帝又增300人。到了成帝,仿孔子弟子三千的故事,更将博士弟子增额至3000之众。 3.宫廷的教育机构叫太学。各地设立的学校叫庠、序。乡约庠,里约序。(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汉代的书学教育,1.教育儿童识字和书写的学校场所为:学馆、书馆、书舍、蒙学、小学,广泛分布于乡村、闾里。此时的学习年龄为6岁。此时的教材为仓颉篇、急

2、就篇等。 2.书写文字学好之后则辞师另去学孝经、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学习的地方是乡聚庠序。 3.若要进一步深造,就要进郡国学、太学,或受学于经师大儒自立的精舍、精庐等私学。 4.学童习字时把字写在觚上。觚是一根圆木条上削出三面、四面甚至六面、八面。觚上的字可以用刀刮掉,或用幡步将字迹擦掉重写。,汉代的令史、书佐,1. 尉律规定:“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2.令史、书佐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和抄写各种文件书函,汉代的宫室、陵寝砖文瓦当,铜器铭文以及印玺符节文字都是那些尚书、令史所书写,然后由工匠刻铸。东汉的丰碑巨

3、刻也都是当地郡县书佐所书。 3.汉代的皇帝、诸王子以及贵族官宦子女,从小都要读字书,学识字和书写。,今、古文经学,1.今、古文经学名称由来: 由汉代通行的隶书体书写的儒家经典称之为今文经学。 由先秦六国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称之为古文经学。 2.今、古文经学强调的思想: 今文经学强调微言大义,为朝廷服务。 古文经学强调文字训诂,重事实证明。 3.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刘向、刘歆父子、许慎、马融等。 4. 古文经学于今文经学发生了多次论争,东汉以后,经学大师郑玄融今文、古文于一体,结束了两者的论争。,鸿都门学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1.鸿都门学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2.学

4、生皆由州、郡、三公荐举 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 。 3.鸿都门学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不同于以儒学力主的其他官学。 4.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是无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士族看不起的斗筲之人 ,他们以文艺见长而受灵帝的宠信,出路十分优厚,甚至超过了太学诸生。,鸿都门学设立的原因,汉灵帝和宦官们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扩大宦官势力,要另立治经学以为的学府,可与太学对垒,于是设立的鸿都门学。 宦官: 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 士大夫官僚入仕途方式:

5、 【举孝廉、考核】、【太学:学习经典】入仕途士大夫官僚。 鸿都门学学生入仕途方式: 【献赋、尺牍、丹青等学习】入仕途宦官,书家及书学理论,许慎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叙 曹喜 杜度 王次仲 崔瑗 草书势 张芝 蔡邕 笔论九势篆势 师宜官 梁鹄 赵壹 非草书,崔瑗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jio抄袭)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zh站立),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 ,状似

6、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zhu又忧愁,又恐惧)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x缝隙 ,险);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蔡邕笔 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

7、方得谓之书矣。 ,九 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zn快走)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篆势,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

8、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 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xun)。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hu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鲁班和舜臣倕的并称)揖让而辞巧,籀诵(周宣王太史籀与皇帝史官沮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攡(ch)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赞美)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zhn焉)

9、。,赵壹非草书,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畔,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忻忻(xn欣)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伎,贱彼贵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

10、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 扶拄挃,诘屈 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之际,每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已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字)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