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生的权利_第1页
第四章-学生的权利_第2页
第四章-学生的权利_第3页
第四章-学生的权利_第4页
第四章-学生的权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主讲:王惠清,第一节 学生的地位 教师、学生都属于人的范畴。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 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教师、学生作为人是从文化人类学上意义讲的。,一、学生概述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能动的个体 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一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对象; 学生是具

2、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发展成熟中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可塑余地很大;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特殊性) 1) “以学习为主”,这是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了的。,(二)学生的概念 1、学生本义: 1) 在学校接受学习的人; 2)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3)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

3、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2、一般表述: 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3、教育学的概念: 学生一般是指在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学习或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的儿童、少年及青年。 4、学生的法律概念: 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观的发展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教师中心论。 德国赫尔巴特首倡并以其为代表

4、,主张教育活动应由教师主宰。学生心智的成长完全依靠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当代要素主义学派也是这一主张的拥护者,认为教育是一种传递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其主动权在教师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以巴格莱为代表,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50年代成为主流,60年代末在美国失去统治的地位。,从哲学理论上讲,教师中心论者一般都是外因论者,他们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教师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宰。,学生中心论。 以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主张教育应以儿童自然

5、发展需要及活动为中心,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 卢梭提倡“自然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师要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执行看守及助理者的任务。,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提倡自我实现,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满足学生“自我”的需要,是这一派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人本主义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罗杰斯,从哲学理论上讲,持学生中心论的人一般都是内因论者,他们较多强调学生内因的作用,否定或贬低学

6、习过程中外因的作用,认为学生是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整个教育结果的主体。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由于学生观的不同,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也不同:,(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客体地位;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3)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就整个教育过程而言,学生是教育(或教师工作)的对象,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二)学生的法律地位 1、学生的身份 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即学生是学校及其他

7、教育机构施行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参加者,即教育权利的享有者和教育义务的承担者。,2、学生的法律地位 学生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一切权利,如人格权、健康权、名誉权、受教育权等;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教育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或学习权,如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第二节 学生的权利 1、关于权力本质的观点: 一是自然权利说,以卢梭为代表; 二是权利即自由说,以康德、费希特为代表; 三是权利即利益说,以边沁为代表; 四是否定权利的学说,以狄骥为代表; 五是社会利益的权利观,以庞德为代表。,2、关于权利的基本要素: (1)利益。一项权利

8、之所以成立,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不过权利本身不等于利益。 (2)主张。说“某人拥有一项权利”,意味着他可以通过表达意思或其他行为有效地去要求,去坚持,特别是在其利益可能或已经受到他人干涉与侵犯时,有寻求法律给予保护,提出中止侵害的要求。,(3)资格。一个人只有被赋予某种资格,具有权利主体的身份,才能够向别人提出作为与不作为的主张,也才有法律能力或权力而不受他人干预地从事某种活动。 (4)权能。如果权利主体不具备享有和实现其利益、主张或资格的实际能力或可能性,那么,这项法定权利很难得以实现。 (5)自由。即权利主体可以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或放弃该项权利,不受外来的干预或协迫。,3、权利的概念: 法律

9、关系主体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一、(受)教育权利概念 (一)受教育权利概说,1、教育权利概念: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施教者)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即负有施教责任的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对施教对象进行教育、指导一种权利。,受教育权利是公民(或受教育者)作为权利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受教育方面可以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自由,以及要求他人为受教育而做出一定行为或履行一定义务的能力或资格。,2、教育权利的理论基础(日本学者): 1)公民权说或人民

10、主权说,也称为政治性权利说 这一学说认为受教育权的本质就是享有主权的公民为扩充其参政的能力而要求国家提供文化教育条件的权利。 2)生存权说,也称为经济性权利说。 这一学说认为受教育权的实质是为了使贫穷的公民获取与人的生活能力有关的教育,故而要求国家从经济角度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条件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3)学习权说 该学说认为,每一个公民为了自己的成长,成为立足于社会国家的个人或市民,为了形成健全的人格完成自我成就的实现,追求人生幸福等,受教育权应为与生俱来的权利,3、受教育权利实质: 1)公民权说或人民主权说强调受教育权的政治功用,难免造成政治教育高于一切的误解,扭曲教育应有的作用; 2)

11、生存权说关于受教育权对生存权的积极意义的主张,无可置疑,但持此主张必然使受教育权的权利内容及行使产生许多限制,并且极易造成对受教育权其他功用的忽视;,3)学习权说尊重公民的独立人格,强调公民维持生存及追求幸福的能力,其立论的基础比较坚实,特别是它使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已不局限于现代国家中其他社会权的宪法政策保障意义,而是个人与生俱有的、要求通过学习来发展和完善人格的权利,从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教育法学理论的主要成果。,这样一来“教育的自由”便由教育主体本位的教育基本权转换成作为受教育权利的学习主体本位的教育基本权。“受教育权”向学习权的发展,从教育理论上说,它强调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

12、法学理论上讲,它强调了受教育权利主体在享受受教育权利时的主动性、自由性,从而远远超出了“接受教育”的含义。,(二)受教育权利的性质 1、受教育权利是宪法权利还是一般权利? 受教育权利一般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及受大陆法系影响较深的国家正是如此,如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如英、美等国就没有把受教育权利规定为宪法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受教育权利是绝对权利还是相对权利? 从要求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做出妨碍、侵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行为,以不作为的形式履行义务以保障受教育者充分行使受教育权利的意义上说,受教育权利是一种绝对权利

13、。但同时,某些或某类主体(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又依赖于特定的义务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行为来满足其受教育的要求,因而受教育权利,又是一种相对权利。,3、受教育权利是专属权还是可转移权? 教育是完全属于每个个体所有的,不可、也不能转让与他人,属于专属性。 4、受教育权利是行动权还是接受权? 如果把受教育权当作学习权,从强调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的意义上看,受教育权利是一种行动权。如果将受教育权利理解为“接受教育的权利”,则受教育权利是一种接受权。一般而言,受教育权利在动态的由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的转化过程中,具有行动权的性质,而在静态的、单纯作为法定权利存在时,具有接受权的意味。

14、,二、学生的基本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也可以简称为“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 (二)获得学金权 或为“获取物质保障的权利。”学金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 (三)获得“公正评价权” 包括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品行评价。,(四)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权 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受教育时期的学业成绩、学术水平和品行的终结性评定,它对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申诉起诉权 可称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或“申请法律救济的权利”。它是公民申诉权和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或者称为“法定的其他权利”,除教育法规定的上述权利之外,其他法律、

15、法规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对学生的一些权利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三节 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一、实体法的保护,(一)实体法 法理学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二)教育实体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如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未

16、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都是实体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享受教育权利提供了保障。例如教育法不仅全面地规定了保障受教育权利的制度及措施,而且以列举的方式法规定了受教育者享有的各项权利。,大量的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也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障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二、程序法的保护 如果仅有实体法而无程序法,那么实体法赋予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将无法实现,当其受到侵害时,也无法获得法律救济。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原则性规

17、定与西方国家没有多大差别,但这些权利义务根据什么标准和由谁来确定,对于侵权行为在什么场合以及按照什么方式进行追究等程序性前提的规定都一直残缺不全。,如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申诉权,教育法又确立了学生申诉制度,1999年4月29日通过的行政复议法明确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列入行政复议范围,教育法第42条虽然规定了受教育者有申诉权和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但没有专门的法规和规章对学生申诉制度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因而,很多受教育权利受侵害事件,只能以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致使财产受到损失为由,转化为民事索赔案,最终使学生受教育权利侵害案往往既不符合行政诉讼要求,又与民事诉讼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使得学生在维护自己的受教

18、育权利行使起诉权时,很容易被法院以“不在受案范围”为由驳回起诉,从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和救济。 尽快出台学生申诉条例或学生申诉办法,三、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具体来说,我国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主要包括国家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和司法保护。 国家保护 国家保护主要是通过制定宪法、法律、法规赋予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并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实施提供各种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基本范围: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尽的

19、义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具体内容参见本书的我国教育法解读)。 3、违法责任及处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未履行规定的义务以及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二)家庭保护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是家庭的重要职责。从法律角度而言,家庭保护主要是履行监护、抚养、教育义务,并为其成长或发展提供和创造必要条件。,(三)学校保护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实现和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校保护主要体现在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和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教育服务,贯彻教育方针,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等方面。,(四)社会

20、保护 1)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 2)社会教育机构及场所设施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3)舞场、网吧等相关场所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4)禁止招收未成年人就业、禁止使用童工等。,(五)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司法机关或通过司法渠道对未成年人和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四、对特殊学生群体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特殊学生群体一般是指弱势群体,过去主要包括残疾生、女生和贫困生。,(一)对贫困大学生的特别帮助 1家庭经济困难补助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2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对一定的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奖励的制度,同时也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的一种方式,3贷

21、学金 贷学金是指国家为保障高等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具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使之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得到有效资助,以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4助学金 助学金包括勤工助学性质的助学金和针对某些特别专业、特别人群的助学金等各种形式,(二)对贫困大学生的特别帮助归类 一“奖”,本专科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 二“贷”,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本专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申请。 三“助”,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国家助学金。除了国家级奖助学金之外,各地各高校还设有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四“勤”,本专科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研究生可以申请从事助教、助研或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