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饰品2 (青铜2—1).ppt_第1页
软饰品2 (青铜2—1).ppt_第2页
软饰品2 (青铜2—1).ppt_第3页
软饰品2 (青铜2—1).ppt_第4页
软饰品2 (青铜2—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_青铜器篇,第一节 概况 一、奴隶社会的社会状况 夏早商殷商西周东周春秋 二、简介夏商周三代的工艺美术 1、 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文化、殷墟、西周、春秋 2、主要工艺品种有:青铜、陶瓷、雕刻、染织等,第二节 青铜工艺,一、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1、合范法(分铸法) 2、失蜡法/模印法 3、实例解说 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侯乙尊盘 二、青铜时代 1、奴隶制产生 2、产生了文字(甲骨文和金文) 3、青铜工艺是反映奴隶社会的一面镜子,合范法,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出土,重875公斤,高137cm,长110cm,宽78cm。,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1938年出土于宁乡月山铺

2、,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简洁优美。 全器最独特之处是在腹部四角上都铸有一大卷角羊,每羊胸与尊腹合为一体,羊足铸在圈足上,而羊首。羊角则凸出器表。尊的4个肩部浮雕出极为生动的4条龙。颈部饰有蕉叶纹。 ,采用了分铸,平雕、高浮雕等方法,并使全器浑然一体,青铜饪食器,青铜酒器,青铜盥水器,青铜乐器,青铜杂器,青铜兵器,三、青铜器的种类及造形,三、青铜器的种类及造形,1、食器 鼎:由中腹、三足、两耳三部分组成 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毛公鼎 鬲:比鼎小,三足,足上部肥大中空 刖刑人方鬲 甗:似现代蒸锅,上为甑下为鬲 妇好三联甗 簋:圆腹、侈口圈足,西周后期,仅次于鼎 琱生簋,鼎,鼎 古代炊

3、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大体说,商代前期多为园腹尖足。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逝,圆腹柱足鼎占多数,同时,分档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逝,鼎足呈蹄形。战国至汉代的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有盖,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大盂鼎,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原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立耳、鼓腹、三柱足,

4、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219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毛公鼎,西周晚期铸品,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立耳较高,深腹,蹄足。整体造型优美,纹饰简洁,口沿下有一道重纹,下加一道弦纹,显得格外典雅清新、朴素端庄。铭文计有32行497字,是存世铜器铭文中最长者。铭文记叙了周王对臣毛公 的诰命,是一份完整的册命文书。,人面纹方鼎,商代晚期铸品。1959年于湖南宁乡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长方形体、二直耳、四柱足。器四角有较高的扉棱。器腹四面各高浮雕出形象相同的人面,人面方圆、高颧骨、隆鼻、宽嘴、双目圆视、双

5、眉下弯、双耳卷曲。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二字,字体宏伟有力。人面纹方鼎的用途可能与祭天祈求丰收有关。此鼎器形雄伟,在装饰上又以人面为饰,更为孤例。人面的形象极为奇异,给观者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是一件匠心独运的青铜器精品。,兽面乳方鼎,饪食器。商代早期铸品,1974年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原器通高100厘米,口长62.5厘米,口宽60.8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直口、平底、柱状空足,口沿加厚,唇边呈台阶形。器壁上部及四隅各饰兽面纹一组,共八组。下部及两侧均饰乳钉纹带,足上部饰兽面纹。兽面乳钉纹鼎为商代重器,造型准确美观,反映了商代早期的青铜铸造水平。,鬲(l),鬲(l)古代炊器。 铜

6、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刖人守门方鬲,鬲,古代炊器。足中空,侈口,鬲体多为圆形,方体鬲存世者少见。此鬲身呈长方形,四角为圆形,下部为炉。鬲炉一面有两扇可开闭的门,一扇门外铸有一个受过砍脚刖刑的奴隶守门,另外三面有方孔可以出烟。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村窖藏出土。,伯矩鬲,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西周早期。盖內及器身內铸有相同铭文15字,记述伯矩受赏赐铸鬲以示纪念之事,铸造工艺高超,現藏首都博物馆。,甗(yn),甗(yn)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ng),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b) 。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妇好三联甗,立鹿四足铜

7、甗,晚商。1989年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该甗系甑鬲合体的炊器,上部为置食物的甑,下部为盛水的鬲,中间以箅相隔,主要用于蒸食。此器的设计很有特点,竖耳上立有两头正回首顾盼的小鹿;四腿则以牛首纹装饰。甗的上部是圆形甑,下部是四足鬲,是一种上圆下方的组合。立鹿四足铜甗因其特大的形体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而被称为“中国甗王”。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簋(gu),簋(gu)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簋的形态变化最多,一般为园腹,侈口,圈足。商代的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四耳。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战国以后,簋就很少见到了。 在商周奴隶社会,

8、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据礼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八簋与九鼎相配。,琱生簋,琱生簋是周宣王时期的器物。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共有两件,其一今存美国。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此簋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器内有铭文11行,103字。记叙了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护,得以胜诉的历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为了纪念此事。铭文记载的情况是了解西周宗法制度与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宜侯矢簋,西周时期.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作器

9、者矢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铜器出土地丹徒县一带。宜侯矢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的重要史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盨(x),盨(x)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椭园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钮,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逝了,盨(x),盛稻梁的器皿。基本形制为大口,体长方形,有盖,斜壁,盖器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平底,皆有四短足。始于西周后期,盛于东周,三、青铜器的种类及造形,2、酒器 盛酒器 尊:长颈、大侈口,鼓腹,高足或鸟兽形 象尊、龙虎尊、四羊方尊、鸭尊、鴞尊 彝:方彝,高方身,带盖,盖似大屋顶,顶部有纽,多带扉棱,腹

10、有直曲两种 妇好偶方彝 壶:盖,耳,圈足,圆腹 莲鹤方壶、曾仲斿父壶 卣:圆或椭圆形口,深腹,圈足,并有盖和提梁 虎食人卣 罍:小口扩肩,下腹瘦,小平底,有两耳 对罍、三羊首罍 觥:有流,有提梁,圈足或口足,有盖 鸟兽纹觥、龙纹觥 盉: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 左方盉,商尊,又名庚姬尊。容酒器。西周早期铸品。1976年于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出土。现藏陕西周原博物馆。侈口,宽体似筒形。口沿下饰倒置兽面纹组成的蕉叶纹,下有一周鸟纹带。腹及圈足饰兽面纹。器体四面皆有透雕棱背。全器不施地纹,而线条柔和浑厚,形制庄严。,象尊,商后期容酒器,1975年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象尊久埋于

11、地下,出土时呈碧绿色,周身铸满各种纹饰。,龙虎尊,商器。原器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商,鸭尊,辽宁省境内出土,高约44厘米。以鸭身为容器,头颈部分较为写实。西周时期青铜酒尊。,鴞尊,商代晚期。为商代鸟兽尊中的精品。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外形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施以纹饰,富丽精细,喙、胸部纹饰为蝉形 ,头两侧为龙形纹,翅

12、两边各饰以蛇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鸟,整个尊平面和立体完美结合。,猪尊,此座猪尊由考古工作者于1981年在湖南湘潭发观。尊口呈椭圆形,位于猪的背上。尊口上有盖,盖上装饰有华冠立鸟。,妇好偶方彝,盛酒器。器身横长两倍丁纵长,有斜肩,盖似屋顶形,项两端置纽。器内有铸铭“妇好”两字。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人称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垂鳞纹铜方彝,春秋早期 1970年湖北随州熊家巷湾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器型与前相比颇有变化:口呈方形,盖甚高,垂腹,两端置环状纽,圈足略外撇。器具饰垂鳞纹,为青铜器典型纹饰之一,春秋时期尤盛。,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

13、秋郑国大墓出土。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有力地烘托出盖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曾仲斿父壶,曾仲斿父壶为春秋时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瓣,周身饰环带纹。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盖内及壶口内壁有铭文十二字,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斿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虎食人卣,商代,通高35.7厘米,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现藏日本泉屋博物馆,蛇纹卣,春秋中期的容酒器。1988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于衡阳市博物馆。盖微隆,盖顶有四阿形方

14、钮,并有四条镂空棱脊,器颈部两侧置龙首提梁,提梁面遍饰细蜜鳞纹。盖面以棱脊划分为四区,每区内饰相对的两条蛇纹,对置的两蛇纹间饰有蛙纹或小蛇纹。器身在以雷纹为地的宽条几何云纹上饰有对称的卷体蛇纹,蛇尾上翘,高出器身,中置一对前后对称,突出器表的蛙形纹饰。此器纹饰精美绝伦,是楚文化青铜器的经典之作。,三羊首罍,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是商代后期盛酒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斜折口沿,厚唇,斜颈,广肩,宽腹,高圈足。肩设高浮雕三羊首,多节状卷角呈三棱形。肩面为变形兽纹,腹部饰以巨大双目的卷角兽面纹,两侧配置兽目,也当是兽类的象征。兽面纹上下有目雷纹边饰。圈足与腹部纹饰相同。通体以缜密的雷纹和并列的羽纹组成衬

15、地。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在商代后期以雷纹为纹饰构成的图像中,以此器最为雄奇,富有神秘色彩。肩部的羊首采用分铸法。,对罍,对罍是西周中期的盛酒器,1973年陕西省凤翔县劝读村出土,现藏于陕西凤翔县文化馆。平折沿,方唇,颈部内敛,肩上有一对兽首衔环耳,弧腹斜收,圈足较高。颈饰一周夔龙纹,龙昂首,上唇特长,卷曲下垂,歧尾内卷上扬。肩部六枚大圆涡纹与变体夔纹相间排列。腹饰下垂的蕉叶纹,每片蕉叶均以两条相向的立式夔龙组成。,龙纹觥,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龙纹觥体似兽角,前端龙首昂起,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凸起,两角上指,张口露齿,形象狰狞

16、。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正中有菌状钮,龙的躯体置于器盖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腹两侧镂雕爬行的鳄和举首、吐舌、扬尾的龙,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此器造型奇异,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扬子鳄纹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鸟兽纹觥,商代后期铸品。出土地不详。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盖前端作羊角怪兽形,背伏一条长颈鹿角形的龙,盖后饰兽面纹,双角双耳翘起。器前腹饰鸮纹,尖喙突出,鸮爪置于觥足。器后部饰兽面纹,兽面的口部咬住觥的后足,足饰人首蛇身纹。鋬作兽首衔立鸟的形式,鸟足着地。盖饰浮雕顾首的虎纹,以及象纹、龙纹、鱼纹等,器颈饰龙纹。通体纹饰以雷纹为地纹,层次丰

17、富。此觥形制设计与花纹装饰的结合富有创意,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商晚期左方盉,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商代晚期。传河南安阳武官北地1001号墓出土,拱顶,管状流,四袋足,方柱形足根,兽形鋬。顶饰兽面纹,颈饰龙纹鸟纹,并浮雕兽头;袋足饰兽面纹,铭文一字。,饮酒器,爵:圆腹,有流,有尾,腹侧有鋬,口沿流处有二栓,三锥足。 二里头文化爵 斝:锥足,平底 凤斝 觚:长身,束腰,侈口,口足均成喇叭口状。 天觚 觯:圆腹,侈口,束颈,圈足,有盖 父庚觯 角:无柱无流,口沿前后有对称的两尾 晨肇宁角,二里头文化爵,1984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前有长流,后有短尾,流与口连接处有两矮柱。腹部装有一鋬,下有

18、三细高三棱实足。整器光素无纹。是我国最早的青铜酒器。,康候爵,爵是出现最早的青铜酒器,其功用相当于今天的酒杯。康侯爵是西周早期的爵,其爵型接近商代晚期, 形双柱立于口沿近流处,流、口沿和尾形成优美的 状曲线,较之早期呈直线者更富有美感, 内腹壁铭康候二字。爵在西周中期已很少见,晚期基本绝迹。,凤柱斝,凤柱斝铸于商代晚期,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歧山县贺家村。该斝侈口,口沿立双柱,三个三棱锥足,器底略向外鼓,两柱项端各置一圆雕高冠的凤鸟。鸟作站立状,冠耸立,圆目鼓睛,正在举目远眺,腹部纹饰分上下两段,均为云雷纹组成的饕餮纹。足的断面呈丁字形。,天觚,天觚是西周前期的饮酒器,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现藏

19、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敞口,束颈,厚方唇,腹部不显,高圈足。颈饰仰叶纹,有鳞纹边饰。腹饰对称夔纹,圈足饰卷体钩鼻兽纹。全器自颈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饰人形几何纹。圈足内有铭文四字,记天觚为父己作器。此觚纹饰奇丽,同类器形较为少见,属国家一级文物,妇好觚,(商代后期)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礼器组合 觚,是一种饮酒器,盛行于商代,其基本形制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据专家考证,饮酒时如需温酒而饮则用爵,不需温酒而饮则用觚,所以觚、爵常配对而出,成为当时礼器组合形式的核心。 妇好墓出土如此众多的酒器,足见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父庚觯,晨肇宁角

20、,是西周早期的饮酒器,1986年8月出土于河南省信阳县浉河港乡浉河滩,现藏于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V字形口,深腹圜底,三棱锥足,兽首鋬,两翼有扉棱。盖顶有半环钮和扉棱。盖、腹饰雷纹衬底的兽面纹,鋬饰兽面纹,足外饰蕉叶蝉纹。该角构思巧妙,美观庄重,无论在造型上或是纹饰上,与同时期同类器物相比,都堪称佼佼者。,3、水器,鉴:盛水器,可供人淋浴及照人 铜冰鉴 匜:仿自瓜瓢,长椭圆形器身,前有流,后有鋬 盘:圆形,浅腹,西周中期后还出现长方形盘,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 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

21、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象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春秋 盛水或盛冰器 传河南省辉县琉璃阁出土 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两侧有龙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龙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13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吴王夫差鉴,虢季子白盘,此盘造型奇伟,原器高三十九点五厘米,上口呈长方形,上边长一百三十七点二厘米,腹下敛,平底,曲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匜,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