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ppt课件_第1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ppt课件_第2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ppt课件_第3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ppt课件_第4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脊髓及脊髓疾病的磁共振诊断,2、第1节概述、适应症1、椎管内各种疾病2、椎体疾病3、第1、2节概述、检查方法1、线圈选择:脊柱表面线圈;阵列线圈可用于整个脊柱成像。2个扫描平面:矢状面、扫描面和冠状面。3扫描参数:切片厚度/切片间距=4-8毫米。T1WI/T2WI 4增强扫描:4,脊柱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椎体:信号主要由骨髓中的水和脂肪以及一些缓慢流动的血液产生。骨皮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松质骨:与骨髓脂肪含量有关。中度高信号椎间盘:反映含水量的变化。T1WI:低信号,髓核和纤维环边界不清,T2WI:周围纤维环低信号。上下终板T1WI和T2WI显示低信号韧带:低信号,难以与

2、椎间盘相鉴别。5。脊髓磁共振表现正常,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起源于颅枕孔,终止于腰椎1-2平面锥体,与周围脑脊液形成鲜明对比。T1WI显示软组织等信号,CSF等信号,T2WI显示等信号。在T2WI上,脑脊液是脊髓中央灰质的一个高信号区,周围是低信号白质束。6,第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7,第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8,第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9,第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1脊髓序列2生理曲度3椎体信号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10,第二脊髓磁共振表现正常,4椎间盘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脊髓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11,第二脊髓磁共振表现正常,6脑脊液T1WI低信号T2WI

3、高信号7硬膜外脂肪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12,正常第二脊髓磁共振表现,颈椎横断T2WI,13,第二脊髓的正常磁共振表现,腰椎的横向T1WI表现,14,第三节椎管内肿瘤的磁共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分类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神经鞘瘤/脊髓肿瘤硬膜外肿瘤转移/淋巴瘤,15,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概述。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最多。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55-65%。它常见于20-60岁的人,而且大多数是男性。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这在儿童比成人更常见。16岁。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病理学: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出现在中央脊

4、髓管和脊髓终丝中,可出现在脊髓的所有节段中,并倾向于出现在下腰椎脊髓、锥体或终丝中。大部分病变为良性,肿胀生长引起邻近脊髓组织的压缩性星形细胞瘤:从脊髓星形细胞开始,呈肿胀或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肿瘤可呈囊性并形成空洞(占38%)。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低于脑,76%为低度恶性,但其恶性程度与肿瘤范围不成正比。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星形细胞瘤,以缓慢发作和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在肿瘤下面的部分逐渐表现出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如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失禁)。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2)磁共振诊断1。病变的脊髓是均匀的或梭形的,周围的蛛网膜下腔

5、变窄,可能涉及几个椎体。2.T1WI显示病变区域信号强度低,T2WI显示信号强度高,信号强度不均匀,可显示混合信号。3.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脊髓空洞症通常发生在两个脊髓中。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组成,呈长T1和T2改变。19岁。椎管内肿瘤:星形细胞瘤。核磁共振诊断。水肿经常出现在肿瘤周围。平片扫描的异常信号大于肿瘤的实际大小。5.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增强,但囊性部分未增强。室管膜瘤通常比星形细胞瘤更强。20岁。颈髓星形细胞瘤。21.颈髓星形细胞瘤。22岁。颈髓星形细胞瘤-增强扫描。23岁。椎管内肿瘤:髓外和硬膜内肿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椎管内原发肿瘤的5

6、5%。其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最为常见,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0%。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髓外硬膜内肿胀,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颈胸段。它发生在20-50岁的成年人中。脑膜瘤的发病率在椎管内肿瘤中居第二位,在30-70岁年龄段更为常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椎管内肿瘤:髓外和硬膜内肿瘤。病理学:许旺氏肿瘤起源于神经鞘的许旺氏细胞。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通常为单发。少数大肿瘤易发生囊变,常累及神经后根。因此,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侧,有些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出椎管,呈哑铃状。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的印痕,甚至呈扁平条状,伴有水肿和软化。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2)磁共振

7、诊断1神经鞘瘤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一段,通常位于椎管的后侧,(2)神经鞘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与脊髓分界清楚,邻近的脊髓和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病变侧上下两端的蛛网膜下腔扩大,(3)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显示肿瘤呈高信号,4例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5例肿瘤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状。核磁共振冠状面和横向或清晰显示肿瘤从椎管内向外生长。26,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T1WI,27,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T2WI,28,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T1WI增强扫描,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为矢状位T1WI和T2WI。30,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增强T1WI扫描,31,神经鞘瘤的磁共振表现-增强T1WI

8、扫描,32,腰椎管神经鞘瘤(增强),33,腰椎管神经鞘瘤(增强),80%以上发生于胸段,少见于颈段,少见于腰1以下,86%完全位于硬膜外腔,近7%扩散至硬膜外腔,其余7%可完全位于硬膜外腔外。通常位于椎管的后外侧。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宽阔,无蒂,单发,实质性,囊性较小。椎管内肿瘤:脑膜瘤。(2)磁共振诊断:1脑膜瘤常位于胸椎或颈椎管内,显示广泛的基底附着于硬脑膜;2例肿瘤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可呈低信号(与肿瘤钙化有关);3例肿瘤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4相邻椎体,因肿瘤长期受压,椎板和椎弓根信号异常;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T1WI,脑膜瘤的磁

9、共振成像表现,椎管内肿瘤:转移性肿瘤。现总结硬膜外转移瘤常与脊椎转移瘤共存。胸段最常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严重的脊髓压迫很快就会出现。大部分血液转移患者位于硬膜外腔后,可影响椎体及附件,但椎间盘侵犯较晚;恶性淋巴瘤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椎管结构,但很少累及椎体。椎管内肿瘤:转移性肿瘤,(2)磁共振诊断(1)椎体转移常见于胸椎,椎体可能有异常形态,常侵犯椎弓根,但椎间盘未见异常改变(2)病变局部硬膜外有异常信号软组织肿块,硬膜囊和脊髓受压变形, 3溶骨性转移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而成骨性转移在T1WI和T1WI上呈低信号。 45增强扫描显示明显

10、异常强化。41岁。脊椎转移-横断面T1WI增强。42岁。脊椎转移-矢状T1WI和T2WI。43岁。脊椎转移-矢状T1WI和T2WI。44岁。椎体转移病变主要是椎体骨质破坏和椎体旁冷脓肿形成,伴有椎间盘破坏;腰大肌和腰大肌均有腰椎冷脓肿,并可延伸至盆腔。胸椎冷脓肿见于椎旁和椎前。颈椎冷脓肿可见于椎体前方,咽后壁增厚。46岁。脊椎疾病:脊柱结核,临床表现:1。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烧、疲劳、虚弱和食欲不振。局部疼痛,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肿块和脊椎畸形。3骨外结核病史,如肺结核。47,脊椎疾病:脊椎结核,磁共振表现:磁共振能显示脊椎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并能显示冷脓肿的范围和大小。1.椎体骨质破坏

11、,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在椎体变形或融合早期,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与后期脊椎转移引起的椎间盘破坏不同,48。脊椎病变:脊柱结核,磁共振表现3。椎旁冷脓肿在T1WI上呈中低信号,与周围肌肉信号相似,在T2WI上呈高信号。4.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椎体、椎间盘和冷脓肿增强。5.椎管疾病是由于椎管或椎体后突受侵,相应平面脊髓和硬膜囊受压所致。49,形成腰椎结核和冷脓肿,50,形成腰椎结核和冷脓肿,51岁,骶骨结核,52,骶骨结核冷脓肿,53,腰椎结核和椎旁冷脓肿,54、X线平片和体片能清晰观察骨折和脱位,但不能显示脊髓损伤内部和周围的软组织。CT显示椎体或附件骨折的敏感性

12、高于MRI,但MRI矢状面对硬膜外血肿、脊髓挫伤、横断等软组织损伤不敏感,可清晰显示椎体序列、脱位、椎体骨折碎片与脊髓的关系及脊髓内部情况。这是唯一能直接评估脊髓损伤范围和程度的影像技术。56、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伴脊髓损伤,57、齿状突轴骨折、寰枢关节半脱位伴脊髓萎缩和变性,58、脊柱外伤:脊髓损伤,概要:合并伤、脊椎脱位、骨碎片后移、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或骨折、硬膜外血肿等。导致脊髓受压,导致脊髓水肿、出血甚至慢性横断。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脊髓水肿是急性早期表现。损伤脊髓增厚,多呈梭形,急性期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在亚急性期,T1WI和

13、T2WI均显示高强度脊髓横断,这是最严重的脊髓损伤。T1WI矢状面最佳,显示脊髓连续性中断。它也是慢性脊髓损伤的一种表现,在T1WI显示髓内局灶性低信号,在T2WI显示高信号。60,颈椎如果纤维环松弛并在周围膨胀,则称为椎间盘肿胀,这在腰椎间盘中最常见,95%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其次是颈椎间盘(颈椎病的表现之一),胸椎是罕见的。63.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病理学:1 .椎间盘退变:失水,失去弹性,髓核干燥易碎裂,裂隙内负压,氮气渗透形成“真空现象”。2.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处于不平衡的压力下,导致纤维环在薄弱部位破裂并向周围膨出。3.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在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完全破裂。髓核和

14、残余纤维向后突出在后纵韧带周围或穿过后纵韧带。64。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一般中枢型:后正中突出外侧型:后外侧突出但不超出椎间孔内口远外侧型:后外侧突出且超出椎间孔内口突出型:前突出临床表现: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如腰痛、腿痛、不能站立或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椎间盘突出,MRI显示椎间盘退变:T2WI显示正常椎间盘高信号消失,髓核与纤维环明显分界消失,椎间盘肿胀:T2WI显示髓核信号减弱,退变椎间盘矢状面向后肿胀,后方条状低信号呈弧形改变,凸面向后。横断面显示对称肿胀,边缘光滑。两侧硬膜囊前缘和椎间孔的脂肪上有光滑、对称的轻微印痕。66。椎间盘退化:椎间盘突出。磁共振表现:椎间盘突出:1矢

15、状面椎间盘突出呈半球形,舌状向后或侧向向后突出,T1WI信号与退变椎间盘信号一致;2横向退变椎间盘局限于椎体后缘突出,边缘规则或稍不规则。T1WI信号与相邻椎间盘信号相同。T2WI显示突出椎间盘的信号低于脑脊液和脂肪的信号。67.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MRI表现:椎间盘突出,4例硬膜外间隙两侧不对称,脂肪移位或消失,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5例硬膜囊受压变形,蛛网膜下腔狭窄,脊髓组织明显受压,6例突出的髓核可在椎管内上下滑动或形成游离碎片,存在于硬膜外间隙。68,颈椎间盘突出症,69,颈椎间盘突出症(横断面),70,颈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71,颈椎间盘突出症(横断面),72,脊柱疾病:脊髓空洞症是一种髓内慢性进行性疾病,最易发生于颈脊髓和上胸段。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疼痛和体温丧失、触觉、相关肌群的下运动神经元麻痹、肌肉萎缩等。73岁。脊椎疾病:脊髓空洞症。磁共振成像对脊髓空洞症的显示和诊断非常敏感和准确,明显优于CT和脊髓造影。1磁共振矢状面能清晰显示脊髓空洞症的全貌。T1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