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以及该制度对我国实践的借鉴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即有限责任制度的“双刃剑”作用,从而引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然后再具体阐述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以及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再详细分析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适用要件,以及该制度的禁止滥用;最后还分析了一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确立的现实需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如何在我国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提出建议。关键字: 公司人格独立 有限责任 公司人格否认 一、公司人格否定制度概述(一)、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缘起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石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即有限责任制度,是指公司应以其全部资产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而股东仅以其出
2、资为限承担义务。这种将股东责任限制在其投资范围之内,使股东与公司债务隔离的原则,一直被视为成立公司的主要利益。(1)所以当历史发展到将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与法人制度完美地结合到一起的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主要形式时,就使公司制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使其在资本迅速集中、资本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减少、利润最大实现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其他法律主体所不能比拟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巴特尔()所指出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代最伟大的发明,其产生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蒸汽机和电的发明。”(2)资本主义能够在短短几百年当中,创造出比以前任何社会生产力总和大得多的生产力,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居功至伟。 然而,在现实经
3、济生活中,由于在观念和制度上将公司人格独立有限责任绝对化,使其成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合目的性,甚至成为巧诈舞弊者的护身符。因为有限责任制度本身对于股东不放弃或假放弃出资的直接支配权和控制权没有设置必要的预防措施与制约措施,在股东直接支配公司资产,并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侵害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时,被侵害者竟由于只同公司存在法律关系,而苦于没有切实的救济办法。这既对公司债权人有失公正,又为股东特别是控制股东谋求法外利益创造了机会,使之成为股东规避法律义务的工具。针对上述现象,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都在积极寻求补充和完善法人制度的途径,其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即
4、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公司人格否认源自于何?有人认为,始创于英国衡平法院于1668年就Edmunds诉Brown & Tiuid一案所作的判决。(3)有人则认为是美国法院所倡。(4)在英国, 称其为“揭开公司的面罩(lifting the Corporations Mask)、“撩去公司面纱”(lifingthe Corporations Veil)或“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corporations Veil)。在美国,公司人格否认常被认为“公司实体之否认”(Disregard of the corporate Entity)、 “公司性之否认”(Disregard of Cor
5、porateness),也有同英国称谓一致之“刺破公司面纱”。在美国的实践中,另有诸如“另一个自我”(Alter Ego)、另一个同一体”(Alter idem)、等称谓。(5)在德国, 公司人格否认常用“Durchgriff”或“MiBachtung”两词指称。前者意思是“穿过而抓”,后者是指“蔑视”、“轻视”两者反映的意思即为穿过独立的法人,向其背后的股东追偿债务,从而蔑(轻)视公司的人格。在法国公司法上,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形通常被称为“独立财产性的滥用或法人人格的滥用”。日本称其为“法人格剥夺”、“公司法人格否定”,也有形象地称其为“透视”。从各国实践看,公司人格否认或称揭开公司面纱有两种
6、做法:其一,由立法作出规定。如英国1948年公司法(1976年修改)第31条规定,公司股东如果知道公司不足法定最少股东数(公开公司为7人, 封闭公司为2人)之情形下经营业务已达6个月,则股东须对公司这一时期的所有债务承担责任。该法第322条规定, 公司在清算中如果继续经营某业务,而这些业务具有欺诈公司债权人或其他人的目的或带有欺诈性质,则法院可以依清算官员、清算人、债权人或公司成员的申请宣布,任何有意参加上述业务活动的人员,应承担公司的全部债务或其他任何责任。德国公司法,针对母子公司关系中,子公司常被母公司操纵用来作为欺诈他人、逃避法律或合同义务的工具之情形,在1965年股份法第2篇中直接规定
7、了适用关联企业的责任,令母公司对子公司、 支配公司对从属公司承担不同的责任。其二,公司人格否认仅作为例外,由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揭开公司的面纱”。从实践看,一般在有下列情形出现时适用:第一,公司与公司股东的人格混同。表现在财产上、组织管理上、所营事业上甚至在利益上出现混同,不分彼此。第二,滥用公司形态以逃避法律或合同义务。第三,公司资本不足。第四,股东对公司过激控制。这主要表现在母子(关联)公司之间。日本判例法及学说关于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场合包括:公司人格完全空壳化及为了回避法律的适用而滥用其人格。还有一种最狭范围说只认可公司完全沦为空壳化,丧失财产独立性的场合。当然,既然是法院于个案审判中
8、予以否认公司人格,揭开面纱,直追股东的责任,则其适用的情况是纷繁多样的。只要存在公司人格被滥用,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受损之事实,应当考虑适用。由此可见,第一,我国学界所谓公司人格否认学说,是从国外移植而来的,特别是在选取“公司人格否认”之名称时,几乎是从日本照搬而来。第二,“公司人格否认”与英美国家之“刺破公司面纱”含义相同,法理相通,适用条件相似和结果相一致。第三,“公司人格否认”并不否认法人资格,即不否认公司作为法人之存在。第四,“公司人格否认”主要是指在个案中,“绕开公司的独立面找到其股东”(Gower在其公司法原理一书中所言), 使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上述第一、二两点,可以说是
9、形式意义之总结,第三、四两点具实质意义。也正是基于后两点,反映了所谓“公司人格否认”学说的逻辑矛盾和概念含混。其一,“公司人格否认”,从汉语语言最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就是否认公司人格,而其所谓“公司人格否认”强调“并不否认法人资格人格”,实属概念(语词意义上)之矛盾。其二,将“公司人格否认”与“股东有限责任否认”相混同。(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人格者,民事权利主体之称谓也。”()因此, 自从罗马法确立人格理论,使人与人格相分离以后,人格就成了权利主体资格的代名词,是人和团体成为权利主体的法技术构造物(注:人格既可以看作是法律对人的法律上表述时的一种法律技术,也可以说是法律对人在法律上技术构造
10、物。前者表示人格的法技术方法、措施;而后者则表达法律对人技术造的结果。本文多从后者意义上使用。)。人格学说始于罗马法。在罗马法时代,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权利主体,相反,要成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生物意义的人以外,还需要具备其他两个条件:“自由和罗马市民。”()这样,在罗马法上,把具备足以使人获得权利主体地位的情形,在技术用语上称Persona,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homo。Persona一词经过古罗马哲学家的运用,尤其是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推演,其词义逐渐确定为人格,即表示理性的、个别(体)的存在。()可见,人格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的法技术构造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
11、逐渐从荒蛮走向文明,古罗马法上之人格生成要素也在变化中否定了自身,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罗马社会之具有人格的人同一化了。因为“人人生而平等”被普遍作为立法基点,表现在民事立法上对自然人而言,已毋需再用人格来区分其是否为权利主体,人与人格不再分离。因此,现代各国民法已毋须用“自然人人格”之赘述来表达主体之主义,而直接用自然人表达具有主体资格的生物人(注:大陆法系民法习惯上称法律上的有生命的人为自然人。这里的自然人并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human being or man,而是法律上的人是legal person orperson。法律上的人(person)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格化(Personified)。
12、参见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公司即团体人格。“团体人格作为法观念,当然是抽象的,但是,个人的人格也同样是抽象的。当然,团体人最先是通过法律获得认可而成为法律人的,但它与个人一样,不是由法律制作的,而是与个人一样,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被赋予了法律上的人格。”()当然,团体被赋予人格,须依据一定的事实,经一定的法律途径认可、赋予其人格。从事实层面来说,首先得有人和财产的集合。人的集合形成人之集合体;财产的集合,形成企业。其中,财产的集合最具社会生活实践意义。从法律层面来说,依一定的法律途径认可(赋予)其人格,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方式各异。历史地
13、看,此一进程经历了早期的国王特许“偶然虚拟”,到后来的政府许可,再到准则主义设立的嬗变。如今,大陆法系及受其影响国家的公司法对公司人格的认可均采准则主义,由立法确定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对公司设立采法定主义立场。而公司设立法定主义原则的确立,最终又使公司人格生成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合一了。概括地说,公司人格形成依赖于三方面的实质要件:其一,人的集合,所谓团体性;其二,团体的意志,即基尔克所谓之“它们(指实际存在的团体,笔者注)的根本条件是公共利益的意识”();其三,团体对财产的拥有。 这三者反映在公司立法上,大陆法系各国的商事立法,对公司人格的创制,要求具备的实质要件包括:第一,股东总数限制;
14、第二,章程的制定;第三,出资的限制(出资的交纳);第四,营业举措企业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其外观标志是名称的选定(按规定选取);其公示方面的形式要件是登记。我国公司法第39条、第73条的规定,也反映了对上述条件之要求。由此,公司人格否地制度指在承认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前提下,对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公司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加以否认,直接追索公司背后成员的责任,以规制滥用公司人格以及股东有限责任行为的制度。这就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法律可以不理会公司的法人地位,而针对那些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来决断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适用 (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 如何
15、理解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特征呢?对此,日本学者森本滋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对照法人制度目的,就某一公司而言,贯彻其形式的独立性,就被认定违反了正义、衡平的理念,并不对该公司的存在给予全面否定,而是在承认该法人存在的同时,只就特定事案否定其法人人格的机能,将公司与其股东在法律上视为同一体。”() 公司人格否认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的全面、永久的剥夺,其效力范围局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公司独立人格在某些方面被否认,并不影响承认公司在其他方面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可见,公司人格否认的本质特征就在于防范滥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和逃避应承担的法律和合同义务,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和其他人的利益,而不
16、会因为公司人格独立、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而蒙受不应有的损害,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性,使法律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因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独立人格的必要补充。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所表明其价值取向在于:法律既应充分肯定公司人格独立的价值,将维护公司的独立人格作为一般原则,鼓励投资者在确保他们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个人风险的前提下大胆地对公司投入一定的资金,又不能容忍股东利用公司从事不适当活动,谋取法外利益,将公司人格否认作为公司人格独立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使二者在深沉的张力中,形成和谐的功能互补。()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司人格否认使有限责任制度本身的许多弊端得到了有力的克服(),它不但未动摇公司人格独
17、立有限责任制度的根基,恰恰相反,由于有了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补充,反而使公司法人制度能在其双重价值目标得以统一的基础上更具活力,并由此形成法人制度中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平衡的功能互补的两极。而其中任何一极坍塌,都会影响另一极功能的有效发挥,都会影响法律制度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哪些场合下适用,是一个较难确定的问题,各国由于公司法律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公司类型不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对此规定很不统一,但基本上都包括以下四种场合: 、财产混同。即指公司的财产不能与该公司的成员及其他公司的财产作清楚的区分。此种情形下,公司财产
18、与股东财产,公司盈利与股东收益之间没有区别,不仅难以实行有限责任,也极易使一些不法行为人借此隐匿财产、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和责任,也会使某些股东非法侵吞公司财产,这时已表明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资产,故应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人格混同。即指某公司与某成员之间,及该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无严格的人格区分。在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人组成数个公司,各公司间名义上相互独立,实则在财产利益、盈余分配等方面均为一体,二是公司间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三是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而引起的人格混同。 、利用公司回避契约义务。实践中主要包括利用公司对债权人进行诈欺以逃避合同义务以及逃避契约中竞业禁止义务
19、等情形。 、 利用公司规避法律义务。这里的法律义务主要指公法上的义务及由侵权行为所引起的赔偿责任,滥用者利用新设公司或既存公司的法人格,人为地改变了强制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前提,以达到规避法定义务的真正目的,实践中以避税最为典型。此类情形下,当然应运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以追究真正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有益补充,如果不恰当使用就会导致整个法人制度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违背创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本来意义。所以各国都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十分慎重,针对各国司法判例的实践,以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为宗旨,对该制度的适用要件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 、主体要件: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主题要件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人格的滥用者;一是,因公司人格被滥用而受到损害并有权提起公司人格否认之诉的当事人。 1) 公司人格的滥用者 应将公司人格的滥用者限定为有实质控制能力的股东。这里的实质控制能力,并不一定必须持有公司多数股份,而应以实际对公司的控制为表征。()由此,在国有独资公司和母子公司的场合中,支配股东过度控制公司的情况最为明显和复杂,也最容易滥用公司人格,实有必要在公司法分则部分中对二者做出相应的特别规定。 2) 公司人格否认的主张者 公司人格滥用的受害者,通常是公司的自愿债权人和非自愿债权人,有时是代表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部门,必
21、须明确这些受害人都是因股东的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而受到损害。如果因公司董事或经理擅权谋取私人利益而使上述当事人受到损害,可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追究公司董事、经理的责任来予以弥补,不能提起公司人格否认之诉。 、行为要件:即支配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这里的滥用行为成立与否的认定应以客观主义为准,而不采取主观主义,即不必要考究滥用者的主观心态上是否有利用法人格而加害于他人之故意,()以体现权利滥用禁止的法律精神之本旨。 、结果要件:公司人格滥用者的滥用行为必须客观上损害了债权人或社会利益。这里要强调的是,公司外部关系人利益受损的事实与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四)、公司人格
22、否认制度的禁止滥用 当前公司人格否认法理之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这的确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实现法律公正、正义所需要;但另一方面,亦存在着该法理被滥用的可能性。如若公司人格否认法理被滥用,不仅造成对公司法人制度的冲击和对该法理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否定,而且也是对公正、正义之法律价值目标的一种亵渎。特别是对有限责任制度刚刚步入发展正轨的中国现实情况而言,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性后果。因而,法律上必须一方面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另一方面又要谨防该制度被滥用的可能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双重任务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具体措施; 、应根据公司人格否认法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作,将一些带有普遍
23、性的规则,规定于相关的制定法中,以此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减少该法理适用的任意性和矛盾性。这应该说是禁止滥用公司人格否认法理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日本学者江头宪治郎也曾指出,“法人格否认法理,与其说对该法律构成自身有意义,毋宁说在说明现行法的不完备这一点上有真正的意义。因而,即使现在不得不用法人格否认法理未解决的问题,将来也必须纳入新的立法进展中,以缓和现行一般私法解释论的僵化性。现在叫做法人格否认法理的东西,必须被吸收到不断的法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1) 、应严格把握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在判断是否滥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时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4、。换言之,若违反该制度的适用要件,即可判定为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滥用。、应把公平、正义的法理念作为衡量每一判例中适用该制度是否恰当的最终标准。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被滥用,将损害债权人、其他当事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因此,要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来矫正。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确立的现实需要性和可行性随着公司法的颁行,我国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初步阶段,法制尚不健全,与西方国家相比,公司制度有效实施的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尚未真正形成。因而,一些不法行为人借助公司形式规避法律,从事欺诈等不
25、法行为的现象很是普遍,严重侵害了有限责任的公平、正义性。我国法律过于片面地强调法人人格的绝对独立性,因而公司独立人格被滥用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典型特征就是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来规避法律、逃避债务,主观上系故意或恶意,客观上给债权人造成极大的损失。实践中,公司法人格被滥用主要有下列几种表现形式:1、空壳公司。投资者在公司成立后,即将其投入的资金抽逃或转移,企业因资产减少或严重不足,成为空壳法人。当债权人要求公司偿还债务时,公司早已失去偿付能力,而股东则以公司为有限责任为由拒绝承担清偿责任。2、一人公司。投资者为了规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借用妻子、父母、子女或亲朋好友的姓名
26、进行登记,成为公司空头挂名股东,而这些成立后所谓的有限公司资本实际均有某一实际经营者出资,公司实际是由一个股东操纵。3、脱壳经营。公司在大量举债情况下,故意不参加年检,迫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股东或出资者既不依法组织清算,也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而是以原有的营业场所、经营人员、董事会异地重新设立公司组织经营,并将原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入新公司,以达到逃脱原公司巨额债务之不当目的。实践中吊销营业执照已成为公司合法逃避债务的有效方式。4、虚假出资。某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庇护、甚至鼓励企业违规开设公司,投资者借机在设立公司时未按公司法要求向公司投入足额注册资本,不仅影响企业自身正常
27、的经营活动,还影响企业对外清偿债务的能力。5、母公司滥用子公司的独立人格。一些集团公司或大公司为了分散经营风险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设立子公司。表面上看,这些子公司系独立的法人实体,但实质上均由其母公司操纵、控制,成了母公司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当子公司因经营不善或意外事故,负下巨额债务或濒临破产时,母公司则假借子公司独立人格这块挡箭牌,拒绝对其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像上面所述的“公司”成立后,股东即将其向公司投入的为法律所必须的资金转移、抽逃,然后向银行大量举债,套取国家资金。待债权人事后发觉并追究时,始知公司一无所有,此际债权人因无法对幕后股东追偿而束手无策,而幕后股东则中饱私囊,逍遥法外,演变成
28、公司虽入不敷出,但股东个人则越来越富有之情形,名之曰“金蝉脱壳”。还有一些公司虽已资不抵债,但在债权人未申请其破产时,以其原班人马和主要资产另行设立一个公司,致使原公司失去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即企业脱壳经营,债权人只能望新公司之财产而兴叹,名之曰“轻装突围”(1)。又由于我国公司立法滞后于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规范公司,如行政性公司,还出现了大量诸如皮包公司这样的骗子公司。虽然在公司法颁行后,情况有所改观,但却无法有效防止某些股东以最低注册资本在登记机关注册一个公司,去大肆进行数额巨大的投机甚至是诈欺活动,而使债权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对以上诸种情形,如果不借助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予以有效规制,势必
29、愈演愈烈,重新出现年代的那种公司信誉扫地的局面。各国历史发展表明,在公司制建立之初,滥用法人制度的现象都尤其严重,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保障公司对外交易中债权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净化市场风气都不失为有力的措施。但由于我国尚无关于公司人格否认的立法规定,审判人员在一些明显应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况碍于公司的独立人格有限责任制而不能严厉地追究不法行为人的责任,这种对有限责任制“矫枉过正”式维护的做法,必然使债权人利益不能得到保障,亦不利于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由此可见,现时我国公司法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公司立法虽然起步晚,但起点较高,这就在客观上为我们有创造性地借鉴国外公司立法及
30、司法实践经验提供了便利与可能,也有利于我们紧跟世界先进的立法潮流,跨越一些不成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阶段,甚至开一些先进制度之立法先河,为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开拓性贡献。就通过立法来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而言,我们认为,不仅有国外立法例可资参考,借鉴,即从我国现时的公司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来看,也是基本上可行的。 第一,我国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公司形态,不存在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等非典型的公司形态,因此,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较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具有天然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便利。第二,我国已有规范性文件中包含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行政单位或企
31、业开办单位开办的企业倒闭后债务由谁承担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行政单位开办的企业、公司停办后,凡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的应由直接批准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清理,企业、公司所负债务先由企业、公司的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直接批准开办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由开办公司的呈报单位负责清偿。据此,审判实践中,在所办企业虽取得法人资格,但由于以上原因实质上并非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场合,法院通常判令开办单位(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我国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也不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二)、如何确立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由上分析可知,在我国通过公司立法的形式明确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
32、具体的立法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因而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立法选择。当然,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未规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将来修订公司法亦非易事。因而,在现时情形下,通过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加以明确规定,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应急之策。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临时性地确立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它还能给当前的司法审判活动提供立法依据,从而有利于我国法院处理该类案件中的经验积累与总结,并为立法机关最终确立完善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但必须清楚的是,司法解释毕竟不是万全之策,尽快在公司法上明确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才是最为可取的。笔者以为,要真正确立我国的公司人格否
33、定制度,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在经济生活中,公司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情形多种多样,而且非常隐蔽,法律只能通过确认一定的原则,并以这些原则指导相关案件的审判。参照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在司法运作中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诚实信用,反对欺诈。股东在公司设立、变更、终止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操作。对于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出资不足、公司解散时不履行清算义务的情况,均应认定为欺诈行为。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其所设立公司人格的独立性、完整性将会被法院否决,由此产生的公司债务应由股东直接承担;2)自主经营,禁止操纵。由集团
34、公司或大公司出资设立的独立公司法人或子公司、合资公司、控股公司,其公司人格的独立性不能受到侵害,大股东不能利用自己对公司的优势地位,操纵公司的经营行为;3)合法设立。股东设立公司,必须有合法的目的,不能使其成为出资人从事非法经营的合法外衣;4)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确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条件。公司人格否认作为公司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如果运用不当,将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此,各国法院在适用的过程中都极其慎重,并对其适用条件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从司法实践中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当具备三大要件。1)主体要件。主体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司人格的滥用者和因公司人格滥用的受害人,前者一般为拥
35、有控制能力的公司股东,后者通常是公司的债权人。应当注意的是,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必须由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群体主张,公司或公司股东不得为自身目的要求否认公司人格;2)行为要件。行为要件强调的是股东必须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而不苛求股东滥用权利的主观意图。至于哪些是“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有的以成文法确定,但大多数以判例来做出认定。我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应以规范性文件对“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作出原则性规定,因此,采用列举式并辅之以弹性条款的立法模式应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3)结果要件。结果要件是指股东的滥用行为不仅给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了损害,而且滥用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6、。完善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是公司法不完善的结果。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在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完善有关公司方面的法律。1)强化违反出资义务的民事责任。现行公司法没有规定虚假或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不足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应在现有基础上明确规定公司股东虚假或抽逃出资的连带清偿责任;2)明确滥用公司人格的表现形式,根据我国公司实践,结合西方国家的经验,滥用公司人格的情形主要包括公司在设立时资金显著不足或抽逃出资、利用公司人格欺诈债权人、将公司作为股东的工具以及存在规避侵权责任和法律、合同义务的行为;3)建立对从属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制度。在从属公司不能支付债权或宣告破产时,母公司或其他控股公司不得主张抵销,也不能与其他债权人共同参加分配,或者分配的顺序应后于其它债权人;4)加强对公司合并中的债权人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照明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一体化合同2篇
- 2024年淄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解三角形复习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展览LOGO设计及文化传播协议2篇
- 2024年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顾问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菏泽2024年山东菏泽市中心血站招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促醒中医治疗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记账实操-基金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示例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 胃镜超声内镜护理配合
- 精神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