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七大手法教材_第1页
IE七大手法教材_第2页
IE七大手法教材_第3页
IE七大手法教材_第4页
IE七大手法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年10月,IE七大手法 教材,目 錄,一.IE之簡介3 二.防錯法.7 三.5W1H法.22 四.流程法.34 五.人機法.47 六.雙手法.58 七.抽查法65 八.動改法.76,一.IE之簡介,1.何謂IE?,IE是由Industrial(工業)Engineering(工程二個英文字母的字首結合而成。 IE是應應用科學及社會學的知識,以合理化、舒適化的途徑來改善工作的品質與效率,提升公司生產力,增進公司之利潤,進而使公司能長期的生存與發展。 簡單的說,IE就是代表合理化、改善的意義,更簡單的說IE就是代表改善。,2.為何要有IE?,1.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改善就是進步的原

2、動力,沒有改善就沒有進步。 3.持續的進步是企業及個人長久生存的根基。 4.改善是無止境的,必須長久持續去進行。,3.IE七大手法的目的何在?,1.防錯法(愚巧法) 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1次就做好的方法。 2.動改法動作經濟原則 改善人體動作方式,使工作更舒適、更有效率的方法 3.流程法 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係,藉以發掘可改善的方法。 4.質疑創意法(5WIH法),藉系統性的質問發掘問題真正根源並加以改善的方法。 5.人機法 探討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可改善的方法。 6.雙手法 探討人體雙手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可改善的方法 7.抽查法 藉抽樣觀察的方法迅速有效

3、地了解問題的真象。,二.防錯法,防錯法(愚巧法)簡單的說,就是再愚笨的人來操作或作業也不會發生錯誤,而考究出來的一種方法。避免工作錯誤的發生,達到第 一次就把工作做對的境界。,1.何謂防錯法?,2.防錯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保險絲 保險絲當用電超過負荷時,保險絲會燒掉而斷電,保障用電者的生命、財產的安全。,3.防錯法應用的十大原理,1.斷根原理 2.保險原理 3.自動原理 4.相符原理 5.順序原理 6.隔離原理 7.複制原理 8.層別原理 9.警告原理 10.緩和原理,原理一:斷根原理 說明:將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使 錯誤絕不發生。(例:人員對調) 原理二:保險原理 說明:藉用2個以

4、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例:保險絲) 原理三:自動原理 說明: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不執行,以避免錯誤之發生。(例:公司大廳大門),4.防錯法的十大原理說明,原理四:相符原理 說明:藉用檢核是否相符合的動作,來防止錯誤的發生。(例:裝雞蛋用的盒子) 原理五:順序原理 說明: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編號順序排列,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例:文件管理) 原理六:隔離(保護)原理(例:顏色管理) 說明:藉分隔不同區域的方式,來達到保護某些地區,使其 能造成危險或錯誤的現象發生。,原理七:複制原理 說明:同一件工作,如需作2次以上,

5、最好採用“複制”方式來達成,省時以不錯誤。(例:復製文件) 原理八:層別原理 說明:為避免將不同之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出來。(例:特性要因圖) 原理九:警告原理 說明:如有不正常的現象發生,能以聲光或其他方式顯示各種“警告”的訊號,以避免錯誤的發生。(例:紅綠燈),原理十:緩和原理 說明:藉各種方法來減少錯誤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害,雖不能完全排除錯誤的發生,但可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例:跳高用的海棉墊),5.防錯法的功用,1.降低作業技術的要求層次,使工作簡單化及提高 作業效率。 2.防止作業人員因疲勞、疏忽、情緒不佳所造成 錯誤或不良。 3.徹底做好再發防止,使異常不再發生。,4.使現場管理

6、工作更踏實。 5.可使檢查正確性提高。 6.當不良(異常)即將發生時,有預警的功用。 7.可以糾正、限制錯誤動作,甚至停止運轉使不良 品不流入后工程。 8.可以達到時全數檢查,及不良品的自動排除。 9.使品質最高理想“零不良”的達成變成可靠。,6.防錯法的應用范圍,1.難於觀察、難拿、難動的作業。 2.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 3.因不安全(定)而使人或產品危險的作業。 4.依賴(眼睛、耳朵、感觸等)的作業。,7.防錯法的基本原理,消極方法:減少錯誤,防止波及,異常檢出,緩和影響,容易化,替代化,排除化,積極方法:排除錯誤之原因,防止發生,1,2,3,4,5,客戶之抱怨資料,工程圖面,制程設

7、計表,預測可能的人為錯誤發生原因及其對品質之影響,決定防錯法之項目(應用防錯法原理),制訂防錯化工作之執行計劃,依據計劃實施,標準化,防錯化手冊,8.防錯法的流程圖,三.5WH法,改善的前提是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則全在於懷疑的態度。然而懷疑並非僅是籠統的抽象思維,應是有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而且是有具體的方向。如果沒有採用系統化的技巧,往往疏漏了某些值得去改善的地方。 5WIH是一種找尋問題之根源及尋找系統化 的質問技巧。 只要依照5WIH的方法進行質問,那麼,改善工作所需要的資料,將從這些質問的答案中獲得。,1.何謂5W1H法?,2. 5W1H法質問事項?,5W1H法也叫質疑創意法,1.為什麼

8、?(why) 2.什 麼?(what) 3.什麼地方?(where) 4.什麼時間?(when) 5.什麼人?(who) 6.什麼方法?(how),為甚磨需要這樣(Why),首先要進行這項質問,若能因此發現許現不需要的,就能完成很大的改善。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為什麼需要這樣? A:不做可以完成下一個動作嗎? B:不做會影響品質嗎? 為什麼領一枝鉛筆也要填表? 為什麼這麼小的事情要蓋機關大印? 為什麼一張登記表要等2個月? 為什麼要重重管制? 為什麼不讓他們自由競爭? 為什麼不用機械來代替人力?,它的目的是甚磨(What),上一個質問“為什麼需要這樣”問完后,有時會有不容易分辯出是否真正有

9、其需要的情形。因此,需要再從其他的角度來對”為什麼需要這樣? 這一質問進一步的檢查,以獲得正確的答案。 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它的目的是什麼? 它的功用是什麼?,在甚磨地方最好(Where),這項質問,在於找出實行該項內容的最佳聲所,使人員、物品定位置或方向,均在於適當狀況下。 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為何要在此處做? 什麼地方做最適宜? 在別處做,其效率是否更高?,應該在甚麼時候做,甚麼時機做(When),這項質問,在於變更操作發生時刻、順序,找出實行各項細目的最佳時期。 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為何要在此時做? 改在別的時候做是否更有利? 在何時做最好? 在工作前呢?還是工作后呢?

10、,甚麼人做最適當(Who),這項質問,在於找出實行該細目的最適當人選。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為何由他做? 是否可由別人做? 誰最適合做這些事? 1.此一質問的目的,在尋求可能的合併、重組/變 更的改善方向。,2.人員的選定可從熟練經驗、體力等方向來考慮, 誰最適合來做該項工作。 甚至,改變人員的配置組合及工作分工方式,將操作者與同事間的關係,操作者與機械設備或工具的關係予以改變,檢視其效率是否能提高。,用甚麼方法最好(How),對所有的必要細目在做完什麼 地方、什麼時候、什麼人的質問后,才可進行這項質問。 這項質問,在於要查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用來實行各項細目? 為此,宜進行以下的質問:

11、 為何如此做? 是否還有別的方法? 怎樣做才會最省力?最快?效率最高? 怎樣改進?,怎樣避免失敗? 注:1.此一質問的目的,在尋求簡化及改進的改善 方向。 2.此一質問的目的在將操作方法、步驟設法 改變,使能更安全、更舒適、花更少的努力, 以更低的技術熟練度,也能完成該項工作。 經過以上之 探討,再重覆連續檢討,可以產生許多可行的改善方法,再依輕重緩急、難易度及經濟效益問題,選擇較可行的方法出來。,為,何,(why),(5 W I H),(五項基本構想),何 事,(what),何 事,(what),何 處,(where),何 時,(when),何 人,(who),如 何,(HOW),刪 除,併

12、 合,替 換,變更順序,簡 化,3. 5W1H法改善剖析圖,4.柏拉圖運用5W1H法的案例,D-1:問題解決團隊才可確保 D-2:問題描述 D-3:暫時消除此現象之對策 D-4:原因分析 D-5:問題對策及執行日期 D-6:對策效果確認 D-7:防範再發生之對策 D-8:相關單位審核,8D的書寫,從D-1到D-8中,每一項的分析均要用,5W1H法,追根究底,徹底改善.,四.流程法,1.何流程法?,流程圖是以適當的符號來記錄一件工作整個過程的一種手法。是設計一種簡單有效合適的程序或流程. 由於流程程序法清楚地標出所有的加工、搬運、檢驗、延遲等事項,據以研究分析,設法減少各種事項的次數與所需時間與

13、距離,是降低隱藏成本最有力工具,也是制程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術。,2.流程法圖示,3.流程法的改善著眼點,4.流程法繪製線圖注意事項,1.在同一面上表示加工程序時,所有半制品之流程 皆應予劃出。 2.許多流程由同一路徑上通過時,將流程數在線上 表示之。 3.搬運方法也可用不同種類線、顏色表示之。 4.線與線之交叉處,應以半圓形示於交叉處。 5.流程遇有立體移動時,宜用3D空間表示。,五.人機法,1.人機法的特點:考量人機最佳撘配,最佳組合, 能得到最佳效果的方法.,(1)、基本原則: A.平衡小組之工作量。 B.增加機器使用的比率。 C.減輕負擔最重的人員之工作。 D.刪除不必要的步驟。 E

14、.合併各步驟。 F.使每一步驟容易進行。,(2)、附屬操作能否刪除? 1.視同不必要而刪除。 2.以改變工作次序而刪除。 3.使用新的或不同設備而刪除。 4.以改變佈置而刪除。,(3)、搬運能否刪除? 1.隨操作刪除而刪除。 2.合併。 3.改變設備。 4.改變佈置。 5.改變工作次序。 6.使用輸送帶。,(5)、延遲能否刪除? 1.改變工作次序。 2.改變佈置。 3.使用新的或不同之設備。 (5)、檢驗能否刪除? 1.此檢驗真有需要嗎?檢驗之后資料供何用? 2.是否有不必要的重視現象? 3.以別人來檢驗能否更為方便? 4.是否於制程的最佳位置進行之?,(6)、操作能否合併? 1.改變工作之次

15、序。 2.改變佈置。 (7)、搬運能否合併? 1.改變工作之次序。 2.改變佈置。 3.改變每次搬運之數量。,(8)、遲延能否合併? 1.改變工作之次序。 2.改變佈置。 3.遇有休息時,能否合併。 (9)、檢驗能否合併? 1.改變工作之次序。 2.改變佈置。,(10)、操作能否簡易行之? 1.使用更好之工具。 2.改變控制之位置。 3.使用更佳之材料或容器。 4.使用不同之肌肉部位。 5.減少視覺需求。 6.採用更好之高度。 7.使用慣性。 8.使用夾具。,(11)、搬運能否簡易行之? 1.改變佈置,縮短距離。 2.改變搬運之方向。 3.改變制程中之位置,以縮短距離。 (12)、由於新人之影

16、響所產生之遲延,能否刪除? 1.改變參加之小組人員。 2.減少人員遲延時間至最低限度。 3.減少機器之空間時間至最低限度。 4.小組中各人之工作崗位間之距離重新安排。 5.改變小組內各人之工作次序。,六.雙手法,1.雙手法的特點,(1)、基本原則: A.將步驟減至最低。 B.安排最好的順序。 C.結合可能的步驟。 D.使每一步驟盡量簡單。 E.平衡雙手的工作。 F.避免用手持住。 E.工作場所應考慮人體工學。,(2)、所屬操作能否刪除? 1.因不需要而刪除。 2.因改變工作順序而刪除。 3.因改變工具或設備而刪除。 4.以改變工作場所佈置而刪除。 5.因材料的些許改變而刪除。 6.因產品的些許

17、改變而刪除。 7.因夾具的使用或改善而刪除。,(3)、移物能否刪除? 1.因不需要而刪除。 2.因改變工作順序而刪除。 3.因改變工具或設備而刪除。 4.因使用完成後自動落下裝置而刪除。 5.因改變工具的用法而消除。,(4)、延遲能否消除或縮短? 1.因不需要。 2.改變身體各部位的工作。 3.平衡身體各部位的工作。 4.同時做兩件。 5.修改工作,使兩手做相同的工作,但相位不同。 (5)、持住動作能否刪除? 1.因不需要而刪除。 2.因使用簡單的持住裝置或掛具而刪除。,(6)、附屬操作能否簡化? 1.使用較好的工具。 2.改變工具的放置位置。 3.使用較好的材料容器。 4.可能的話,利用槓桿

18、原理。 5.可能的話,利用慢性原理。 6.可能的話,利用重力原理。 7.減少使用視覺的需要。 8.改變工作場所高度(使在肘部之下)。,(7)、移物能否簡化? 1.改變佈置,縮短距離。 2.改變移動方向。 3.使移動平順而連續,避免驟停的現象。 (8)、持住能否簡化? 1.縮短持住時間。 2.使用較有力的身體部位(例如:腿) 或使用足部操作之夾具。,七.抽查法,1.何謂抽查法?,抽取少數的樣本以推測群體結果之過程,稱之為抽樣。 被觀察的少數個體,稱之為樣本。 被推測的整體,稱之為群體。 一般來說樣本愈多所獲之答案愈可靠;反之樣本愈少愈難獲得可靠的結果。,2.抽查法的好處,1.觀察時間短,並可觀測

19、多部機器或操作人員之狀況。 2.人力、體力及物力之節省。 3.觀測人員不需具備太高深的技術能力。 4.調查時間較長,其結果較為客觀可靠。 5.被觀測對象的干擾次數較少,時間較短。,3.抽查法實施的步驟,1.認識工作抽查的目的。 2.初期觀察,收集有關資料。 3.確定抽查工作項目並明確定義。 4.抽查觀測記錄表格之設計。 5. 抽查觀測次數之決定。 6.抽查行程之安排。 7.決定觀測時間。 8.現場觀測。 9.資料分析與整理。,5.現場觀測應注意事項,1.必須絕對遵照選定的時間準時到達工作地點。 2.對欲觀測的工作項目,應事先切實研討,對各工作 項目的意義與解釋應瞭解、熟習、不得有任何錯誤。 3

20、.觀測時要敏捷準確,一眼望去,即可記下選定時間當時的真實工作情況。 4.觀測記錄時絕對不允許加入自己的任何意見,當時是什麼情況,就記錄什麼情況,不應有任何差異。 5.觀測路線與方向也應隨機。 6.辦公室工作抽查,應於記錄后,立即至工作者近處,查證其工作內容確屬公務。,6.柏拉圖雙手法運用的案例,1.品管抽檢報表 2.制程之管制圖 3.員工意見調查表,八.動改法,1.動作改善的原則,(1).人體運用原則。 (2).工作場所佈置與環境原則。 (3).工具設備原則。,2.人體運用的原則,1.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 2.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閒。 3.兩臂之動作應反向同時對稱。 4.盡可能以最低等級動作工作。 5.物體之“慣性”盡可能利用之。 6.連續曲線運動比直線運動為佳,比突然改變方向為佳。 7.彈道式運動較輕快。 8.動作宜輕鬆有節驟。,3.工作場所布置與環境原則,1.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場所。 2.工具、物料裝置應依工作順序排列並置於近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