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吸 收,2.1. 概述,2.1. 概述,1、气体吸收的原理,分离物系:气体混合物 形成两相体系的方法:引入液相(吸收剂) (液相+气相) 传质原理: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用S表示;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气体或吸收质,以A表示,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以B表示。,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吸收和解吸常是一对相伴的操作,吸收用以提取所需的物质,而解吸用以分离所需的物质与吸收剂,并使吸收剂再生而重复使用。,吸收操作的逆过程(即含溶质气体的液体,受到另一汽(气)相的作用使溶质与溶剂分离的过程)
2、称为解吸。,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成分为S和溶质A),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还含有残余的溶质A)。,吸收设备、流程,吸收设备-塔设备,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再循环流程,吸收-解吸流程,吸收与解吸流程,2、气体吸收的工业应用,净化或精制气体 例:合成氨工艺中,合成气中的净化脱碳 制取某种气体产品的液态产品 例: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 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组分 例: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硫酸回收焦炉气中的氨 工业废气的制理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氢、CO2等有害气体的脱除,3、吸收过程的分类,气体 吸收,按被吸收组分数目,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按吸收
3、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按溶质浓度高低,低浓度吸收,高浓度吸收,按吸收的温度变化,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4.气体的吸收与液体的蒸馏的区别,第二相: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使混合物内部出现第二个相 吸收操作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形成两相系统。 产品: 蒸馏操作可以直接获得较纯净的轻重组分; 吸收不能直接得到较纯净的溶质组分,还需经过再次的分离操作-解吸 传递方式:精馏操作每层塔板上的液体和蒸汽都处于接近饱和的温度下,在相界面两侧,轻重组分同时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递; 吸收操作,液相温度远远低于沸点,溶剂没有汽化,溶质分子由气相进入液相的单向传递,而气相中的惰性组分及液相中的溶剂
4、组分处于停滞状态。,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2、溶解度曲线,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由相律知,2.1.1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一定量吸收剂与混合气体接触,气相中的溶质便向液相中转移,直至液相中溶质组成达到饱和为止。,在总压不高,P5atm时,一定温度下液相组成是气相组成的单值函数,同理,,说明: 在同一溶剂(水)中,相同的温度和溶质分压下,不同气体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其中氨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这表明氨溶于水,而氧难溶于水 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
5、的升高而减小。 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气相分压的升高而增大。,配制相同组成的溶液使易溶气体所需的分压较低,而难溶气体所需的分压较高,讨论: 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结论,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 减压和升温有利于解吸操作,吸收,解吸,减压、升温,加压、降温,2.1.2 亨利定律,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xi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E亨利系数,单位同压强单位,随物系的特性和温度而异。,一、pixi关系,亨利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大全: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教科版必修)
- 员工内部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制度
-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函授人力资源管理自我鉴定5篇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5课设置超链接 教学设计
- 汽车维修工实践技能考核要点试题及答案
- 车辆安全与汽车维修工的责任试题及答案
- 研发项目阶段预算执行分析管理制度
- 视觉传播设计与品牌策略试题及答案
- GB/T 351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 GB/T 18524-2001食品辐照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课件
- 2023年成都九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混凝土及外加剂配制数字量化课件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台账模板
- 结构力学第二章
- 第二节欧洲西部24
- 工程项目管理(第五版)第三章
- 客户受电工程竣工检验意见书(南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