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 要 太极功是我整理创编的一套功法。 我在几十年演练研究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基础上,并根据运用中医、太极原理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武术、气功之精华,加上自己的体味,创编了这套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法。 本功法是以太极阴阳转化、动静相生、对立统一之原理,撷取行意拳内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与外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之技击形式,达到内外兼修、身心健壮、自卫御侮之奇效。常练这套功法,可使体弱多病者变得身强力壮;老态龙钟者焕发青春活力;白发老人头发变黑。总之,谁练谁能受益。它被称为返老还童之术 具体功法略,不过本功法非常重要,实为马老一生武术精华的体现,六字诀,洗髓金经有2年
2、以上经验的朋友,请一定要学习太极功。本章节的电子版日后会发布。特 点 (一)体现动静兼修。形体动而头脑静,无极的静而生太极的动,动中求静,达到精神内守而执中,使大脑皮层得到抑制性保护,从而起到锻炼形体、怡养精神之目的。 (二)渗透“天人合一”之理论。用踵息法,充分体现了饮地阴领气上升,吸天阳沉气下降. 第一节 概 要 “站桩”为武术界基本功法之一,也是气功界练静功的常用姿势。就站的身体形态讲,其姿势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我曾想从养气的观点出发把武术,气功之站桩式统一起来,1942年与王芗斋、常奉之两先生和悟彻大师探讨过:吸收武术、气功之长,融合儒、释、道三家功法之妙,兼收并蓄,融于一炉,以创新
3、编制出一些健身、祛病新功法。1979年回京,诸友均作古,只得根据个人多年的实践,总结经验,整理了一些简便易学、收效显著的动静兼修的站式功法,总称为站功式。 站功的特点是兼备强身和治病之作用。自然桩、乾坤桩、三体式以锻炼人的肌体耐力为主,兼收静心养气之效。动静兼修的站功八式,则为动中求静、肢体导引的动静相兼的站式功法,可达疏通经络、培育真气,从而实现祛病延年的目的。站功八式中的某些动作,从形式上看同六字诀相仿。然其呼吸法系鼻吸鼻呼,可收到在六字诀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充实内脏真气的教果。习练者根据个人体质,可用顺式腹式呼吸;也可用逆式腹式呼吸。 第二节 自然桩 6.2.1. 一、姿势和要求 两脚自
4、然开立同肩宽,项颈自然竖直,眼似合非合,口似闭非闭。舌舐上腭,呼吸纯任自然,由粗而细,由快而慢,由有而无,两臂自然下垂,两膝似屈非屈,全身肌肉关节放松,头脑除尽一切杂念,意想小腹之气随呼吸而起伏动荡,四肢之气则上下流通,自觉手脚指(趾)尖有气沉之感,以达清醒状态下高度的安静,养精、养气、养神 ,如Figure6.1, “自然桩姿势”所示。 Figure6.1.自然桩姿势6.2.2. 二、站功歌 1943年,我同常奉之先生、悟彻大师一起练站功时曾编一歌诀,歌中对站功的要领和功效都讲清了。现抄录如下: 学站功,极容易。心要静,肉松弛,身体正,头宜直。纯任自然,毫不用力。任督脉,舌连起。眼微闭,唇微
5、启。齿微叩,鼻微息。拔背含胸气自沉,意守丹田杂念去。唯精唯一要执中,无恶无怨中和气。静至极时动机生,洗髓伐毛新天地。阴阳修补法自然,扶正祛邪疾病去。且莫助长与矜持,若有若无虚亦实。诚意正心身修齐,安贫乐道有奇趣。非僧非道非神仙,率性修命通天易。无声无息还我自然躯,无邪无淫乐得百岁去。第三节 乾坤桩 6.3.1. 一、姿势和要求 两脚同肩宽平行开立,足心空起,如行泥地。两臂徐徐抬起,两掌心朝里,在胸前如抱球状。两膝微屈,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含胸拔背,头顶如悬,项竖直,脊骨正直,全身肌肉放松,头脑入静,心诚意正,任大气周身流行毫无阻碍,呼吸自然,气沉小腹 ,如Figure6.2, “乾坤桩姿势”所示
6、。 Figure6.2.乾坤桩姿势按姿势要求站好后,全身都不用力,松软而不懈怠。内功经云: “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就是形容乾坤桩站好时身体轻灵到如此地步。 6.3.2. 二、调息行气 调整呼吸,肌肉放松,头脑空清,万念俱消。腹空如久饥之状,四肢轻松,听气血之流动。待呼吸自然、不紧不迫之后,舌顶上腭,以意领气,升清降浊,由印堂而趋华盖穴,盘旋膻中穴,下中庭穴,走巨阙穴,过石门穴而入丹田。 气通行后,两臂自然落下,左手掌心(内劳宫)复盖丹田上,右手掌心加盖于左手背上(外劳官) (女子则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松肩坠肘,心空灵而腹充实。内功经云: “虚其心而实其腹”。这时呼吸逐渐深、长、匀、细,若
7、有若无。微觉有一股热气由上而下,这是“调息行气”的初步过程,坚持一两周,一天也不能间断,顺大气通内外,而身心自觉舒适(每天站20分钟或半小时,多者不限,以不觉疲劳为原则),若得其中滋味,入其美善之境界,尚需较长时间之锻炼,等到“欲罢不能”则功夫又进一步。 6.3.3. 三、意守丹田 调息行气之功,已经收到明显之效果,气注丹田之内,在觉境中已经有了认识,这时需坚定不移, “守而不失”、即内经所谓“精神内守”。大学所谓“止”、“定”、“静”、“安”的境地。这时呼吸不需再用意下送,呼吸微微听其静止,以免发热太甚,壮火食气。 6.3.4. 四、真气冲动 站功时真气冲动,不自觉地神经兴奋,开始于某一部位
8、跳动,继之手舞足蹈,转身摇头,好象失控一样。不紧不慢,似乎有意识地作舞蹈运动或太极拳活动。运动激烈起来,超过平常的体力,有节奏地活动停止,并不自知,非但不疲劳,精神反舒适。 这种真气冲动的现象,不能强求也不能制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惧怕,要听其自然。大概这种情况每发生于精神旺盛,兴高采烈,俗尘清扫的境界中。它是循经活动,有时牵动奇经八脉,冲过即止,不制自停。 第四节 三体式 此为行意拳之桩法。行意为内家拳,相传始自岳武穆,有可考者则为清代山西省戴龙邦。河北省深县李洛能先生师侍戴先生得到行意奉之真谛,与人较技,不论技术之高深无不应声而倒,所以人称“神拳李老农”,在武术技击方面大放异彩,故后人有
9、内家拳之称。李先生传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德、张林德、宋世荣、白西园等十数人。郭云深传刘纬祥先生,余幼年师侍张占魁先生,站桩未下功夫,30年代从刘先生后,与同学谢一飞、刘书琴等较技辄败北,先生笑曰:“练拳不站桩,吃饭没有仓,三劈不如一站,站桩是行意拳的基本功,你要从头学起。”从此我才下功夫练站桩。 秦重三编气功疗法中的“三合式”,王芗斋编的大成拳都脱胎于此。 6.4.1. 一、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动作 预备式:起于立正姿势,以两脚跟为轴,半面右转45度,左脚尖向正前方。注意两脚向右转时,在以意领气的支配下,身体随之转动,内外完全一致。 吸气时,右拳上提,紧贴肋骨由心口窝向上高举,拳心向面
10、部,拳高与鼻齐,左拳贴于左肋,拳心向上,吸气尽而式成。 呼气时,左拳摩擦左肋上提经右拳上变掌向前劈出,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两脚距离约为两脚或两脚半的长度。左手向前劈出的同时,右拳下落并向内旋转,变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要求手与脚同时随呼气之势而下落。呼气尽而式成。式成时,左腿膝微屈,膝盖与肘尖、脚跟成垂直线。右腿膝亦微屈,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肩与胯成垂直线。 站的姿势要做到行意拳经所谓之“外三合”:手与足合,手指与足趾上下对正;肘与膝合,肘与膝上下对正;肩与胯合,肩与胯上下对正。 这个式子站成,则全身的重量分在两腿之上,为前三后七。当左腿在前方时,左臂肘屈135左右,合乎沉肩坠肘之要求。当左
11、臂前劈时,左肘向外扭转,手掌向掌心内转并成虎爪形,虎口为半圆,食指高度与视线平。当右手由拳变为阳掌向下按时,左掌尽力前按,右掌尽力向后撕落于右肘之下,紧靠右肘作护肋之用。 练此站桩式,在气功中能帮肋定静。“定而后能静”,只要能定,思想就能宁静下来,所以还可镇定神经错乱。古人名之为: “定若钟鼎”。当呼气时,如箭在弦,百发百中。内经云; “伏如横弩,动若发机”,形容气与力合“维妙维肖”。因为有这种形式,所以:气沉丹田息贯全身,大而五脏六腑,小而毛发指齿无处不到。当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 6.4.2. 二、三体式的重点要求 1内三合:心与意合:心动顺意随,集中精神不能“三
12、心二意”;意与气合:以意领气,随着自己的意志来活动,让其上升则上升,让其下降则下降,使体内大气之运行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动,则逆气不能产生,呼吸阴阳纯任自然而无阻滞;气与力合:就是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弛,气上升则随之而紧缩,动静相随,内外一致。 2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三圆:背圆,如虎背熊腰含胸拔背;手圆,掌心空如抓圆球,形如虎爪;足圆,脚心空如行泥地。 4头顶项竖:头顶,如泰山压顶,用力上顶;项竖,如猛虎争食;定如钟鼎,动若发机。 5提肛、收腹:此为三体式桩法的要求。就是肛门的括约肌有意识地收缩向上提,这样臀部受到约束就不能向外突出,前部小腹也就自然收敛。行意拳经云:“谷
13、道内提,大气归脐,丹田气满,充满身躯。” 6.4.3. 三、功理(三体式优点) 因为三体式的要求严格,容易使学者精神集中,进而能使心血调融,改善血压高、动脉硬化、心跳过快等症状。由于站桩在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任何障碍,故气能直达五脏六腑,及经络的末梢,以意领气,循三阴三阳、奇经八脉之通道,下涌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无间,小周天、大周天随心所欲“无入而不自得”,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塞乎天地之间。 三体式,行意拳谓之劈拳,劈拳似斧,斧属金,所以养肺。拳经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 第二节 静 坐 静坐功为一般养生者大同小异万法归宗之妙谛,宋儒理
14、学派提倡静坐,说是涵养性中天,周、程、朱、张以及邵康节都是在静坐上验功夫。程颐闭目静坐,杨时不敢进门惊扰,站在门外等着老师收功。天下大雪,杨时立在雪中,等程颐收功时,门外雪盈尺许。所以学术史上有程门立雪的掌故,杨时成为宋代大儒,其尊师学道之诚为后世楷模。 释家有坐禅法要,道家静坐修行载于许多典籍中,如周易参同契、性命圭旨、性理大全、太上道法经、大成捷要、盘山语录、太清观天经等。释道两家为出世之人,其环境与儒家不同,他们采取五心朝天、子午合十等坐法,比较难,一般人不必如此,只要在蒲团或床上坐稳,舒适自然,使大气运行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中,无阻碍淤滞之处,则疾病不生,从而获得益寿延年之效。 7.
15、2.1. 一、自由式 坐在凳子或床边上,其高度以大腿放平,小腿与其垂直,舒适自然为宜。两腿分开,宽与肩同,两脚踏地,两手置于鹤顶穴之上。另外还有一种姿式,两手放在肚脐下,掌心朝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下),使心火下降。还可以两腿稍向前伸,左脚放在右脚面上 ,如Figure7.1, “坐功的自由式”所示。 Figure7.1.坐功的自由式总之以舒适自然不加勉强为原则。道法自然,率性之谓道。 7.2.2.二、盘膝式 坐在蒲团或床上均可,将左腿屈膝放在右腿之上,右腿压左足,左腿压右足。上身自然端正,头顶天如泰山压顶,舌抵上颚,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目视鼻端。如朱熹所云:“鼻端有白,我自观之。”心住灵台,神不外驰。张静虚云: “神一出即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曹真人云:“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明代儒医李中梓很重视这两个人的说法。实际上这就是静坐收心法。孟子一再强调“求放心”。苏东坡闭气法、唐代柳宗元等所谓服气法,都是在定静中下功夫。苏东坡为了收心入静教人数息,数至数千,气息微微若有若无,方得静中之兴趣。我幼年习静坐有咒语,假神仙以正人心,普照老人告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权房卖给个人合同样本
- 供农机合同样本
- 下门单间出租合同样本
- 内墙涂料施工方案
- 信息咨询服务合同样本
-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活动策划方案
- 买卖冷库合同标准文本
-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四年级科学上册4.3《电报与电话》教案湘教版
- 华师版六级信息技术教案
- 2023年安全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 检验科标本运送培训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秋 轻合金 铝合金相图及合金相课件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