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_第1页
常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_第2页
常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_第3页
常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_第4页
常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湖南省儿童医院 马媚媚,课程目录,小儿传染病总论,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感染后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 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小儿传染病总论,四、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 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从临床起病至症状明显表现的时期。多为非特异性临床

2、表现。 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体征与各种功能异常表现)都充分地表达的时期。紧接在前驱期后,经过本期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临床表现逐步消退体内病理生理过程与组织损伤正在调整、修复,最终回复正常。,小儿传染病总论,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感染后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 2、社会因素:

3、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小儿传染病总论,1、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一般卫生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护理管理: 1、建立预诊制度 2、疫情报告 3、隔离制度 4、消毒制度 5、病情观察 6、日常生活护理 7、对症护理: 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及处理。 8、心理护理 9、卫生宣教,小儿传染病总论,.,8,麻疹,.,9,麻疹,一、病原学 1、副黏病毒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2、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

4、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儿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尤其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 4、流行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10,麻疹,三、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由飞沫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口咽部或眼结合膜,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进入血液,于感染后第2-3天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复制后的病毒再次进入血液,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因病毒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1

5、1,四、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约6-18天,平均10天左右。 (2)前驱期:一般为3-4天。首发症状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麻疹粘膜斑(出疹后逐渐消失)。,麻疹,.,12,(3)出疹期:多发生在发热3-4天后,发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时出现。出疹顺序为发际耳后颈部面部上肢躯干手 掌、足底。,麻疹,.,13,麻疹,(4)恢复期:出疹达高峰后1-2天,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依次消退,皮疹消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1-2周后消失。此期持续3-4天,体温下降,全身症状逐渐消失。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 (2)重型麻疹 (3)异性麻疹,.,14,麻疹,五、辅助检查 1、血常

6、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病原抗原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核酸检测 5、多核巨细胞检查,.,15,麻疹,六、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16,麻疹,七、预期目标 1、患儿体温在透疹后逐渐下降。 2、患儿皮肤无抓伤发生,未出现继发感染。 3、患儿营养状况改善。 4、患儿不发生继发感染。 5、患儿不发生潜在并发症。 6、患儿家长能配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17,麻疹,八、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7、室内空气要新鲜,每日通风2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期监测体温,并注意观察热性,出疹的顺序、部位、颜色、密集程度及形状。,.,18,麻疹,3、对症护理: (1)降温:一般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止冷敷及酒精擦浴,如体温超过40摄氏度,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或温水擦浴,以免引起惊厥。,.,19,麻疹,(2)皮肤护理: 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 口腔、眼、鼻护理; 臀部护理;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20,麻疹,(3)预防感染的传播: 隔离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

8、观察21天。 切断传播途径:每日病室空气消毒,限制探视。医护人员注意自身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21,麻疹,八、护理措施 4、药物护理:遵医嘱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本病的流行特点、病程、及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22,水痘,水痘,一、病原学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 2、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人是唯一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其次

9、是直接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2-6岁儿童多见。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高发。,三、发病机制 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眼结合膜侵入人体,在巨部繁殖,2-3天后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如患儿的免疫力不能清除病毒,则病毒可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引起各器官的病变。病变主要损害皮肤和黏膜,偶可累及内脏。因病毒间歇侵入,故皮疹分批出现。,水痘,水痘,四、临床表现 1、典型水痘 (1)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 (2)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年长儿有低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疹。 (3)出疹期: 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

10、发展成疱疹。露珠样疹,疱液有透明变混浊,结痂,红晕消失。 皮疹向心性分布,主要分布于躯干,不留瘢痕。 部分患儿在粘膜、生殖器处发生疱疹,易破溃形成溃疡。,典型水痘疱疹,水痘结痂疱疹,水痘,四、临床表现 2、重型水痘: (1)播散性水痘:多见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如肿瘤、白血 病,皮疹融合成大疱。 (2)出血性水痘,合并内脏出血,病情极其严重。 (3)坏疽型水痘,因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皮肤大片坏死,败血 症。 (4)新生儿水痘,妊娠前4个月感染水痘病毒(宫内感 染),或接近预产期感染。,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 2、疱疹刮片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病原学检查,水痘,水痘,六、护

11、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水痘病毒、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呼吸道及疱液排出病毒有关。 七、预期目标 1、患儿皮肤损伤愈合,痒感减轻。 2、患儿体温维持正常。 3、患儿家长能配合消毒隔离制度,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继发感染。 5、患儿无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生。,水痘,八、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和休息 (2)饮食 2、病情观察 3、对症护理 (1)降温:禁用酒精擦浴。 (2)皮肤护理:避免抓破皮肤,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 (3)预防感染 4、药物护理 5、健康教育,水痘,八、护理措施 (3)预防感染 管理传染源:水痘患儿应隔离至疱

12、疹全部结痂为止。 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对高危人群如使用大剂量激素者、免疫功能受损、恶性病患儿以及孕妇,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天内尽早应用。 4、药物护理 (1)阿昔洛韦 (2)炉甘石洗剂,也可用氯锌油。 5、健康教育,.,32,手足口病,.,33,手足口病,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组,B组。常见为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源传播、 医源性传播。 3、易感

13、人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点: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7月常呈爆发流行。,.,34,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无明显症状,但可以分离病毒,有传染性。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不同脏器,继续增殖后第二次入学,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35,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 1、发热。 2、皮疹: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炎等。,.,37,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14、 2、病原学检查:临床抽血和咽试子较常见。 3、心肌酶谱 4、其他:心电图、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手足口病,.,38,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肠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3、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肠道及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六、预期目标 1、患儿口腔黏膜不发生破溃或顺利康复。 2、患儿皮肤病损顺利康复。 3、患儿体温维持正常。 4、患儿营养状况改善。 5、患儿家长能配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6、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

15、后能得到及时处理。,.,39,手足口病,七、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环境和休息;饮食护理。 2、病情观察:精神状态差、呕吐、肢体抖动、惊跳、高热不退提示病情危重。 3、对症护理 (1)口腔、皮肤护理 (2)降温 (3)预防感染的传播 4、药物护理 5、健康教育,.,40,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原学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及腮腺区肿痛,可累及多种腺体及器官。以15岁以下小儿多见,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16、主要侵犯儿童,感染后可获得 终身免疫。,流行性腮腺炎,三、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首发体征,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可累及颌下腺和舌下腺。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2、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其他如心肌炎、肾炎等。,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90%的患儿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 血清学检查 病毒分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五、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2、疼痛 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病毒排出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脑膜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胰腺炎。 5、

17、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 六、预期目标 1、患儿体温维持正常。 2、患儿疼痛减轻。 3、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继发感染和传染给他人。 4、患儿无脑膜脑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七、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环境和休息;饮食。 2、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并发症的表现。 3、对症护理 (1)缓解疼痛 (2)降温 (3)预防感染的传播: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易感儿 接触后隔离观察3周。 4、药物护理 5、健康教育,.,46,流行性乙型脑炎,.,47,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病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简称乙脑,是有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

18、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10岁以下小儿多见。临床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为特征,病死率高,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4、流行特征,.,48,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发病机制 乙脑病毒经感染的蚊虫叮咬而进入人体内。先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当被感染者机体免疫力强时,病毒很快被清除,临床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并可获得终身免疫力。如被感染者机体免疫力弱,而感染的病毒数量大且毒力强时,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病变。,.,49,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临床表现分为四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轻型:体温不超过39,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无抽搐,头痛及呕吐严重,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约一周可恢复。 2、普通型:体温39-40,昏睡或浅昏迷。可有抽搐,头痛及呕吐严重,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理征阳性。病程7-14天。 3、重型:体温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瞳孔缩小,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征阳性,病程14天以上,多留有后遗症。 4、极重型:体温41以上,深昏迷,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常出现呼吸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