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共32课时]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共32课时]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共32课时]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共32课时]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共3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声现象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联系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

2、,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 、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飞行员登上月球只能无线电说话: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 、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2)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 固 V 液 V 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 1224km/

3、h。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 秒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

4、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五、声的利用五、声的利用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

5、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 1.2s 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 是 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 B 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声现象练习复习(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声现象一章内容进行复习

6、巩固 2、过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本章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点,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重难点:频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噪声主要来自于_ 、_、_等方面。 2.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 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就控制在不超过_ 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就控制噪声不超过_ dB。 3.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_、_、_。 4. 超声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制成了_和_ 。 5.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使 _、_、_ 。 6.声音是由于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称为 _,它的形 态有三种:

7、_ 、_ 和气体;声音在_中无法传播。 7.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 _、_、_。 8.某物体每秒振动 6 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赫兹(Hz) 。 9.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能够传声。 10.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次声音,第一 次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 11.蝉鸣叫是_在振动发声; 人说话是_在振动发声; 你听到蚊子飞过来, 是蚊子的_ 在振动发声。 12.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物体做_时发出的,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 _和_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都

8、属于噪声。控制噪声的措施有三种,它们是: _、_和防止它进入人 耳。 13. 声音频率高于 _和低于 _时,人是听不到的,我们把这两种声音分别叫做 _、_ 14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_ 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_,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15.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顶在钢琴上的木棍来听琴音,这是利用了_原理。 16. 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_发声的。 17. 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生活和工作有 _的一 切声音都是噪声。 18.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

9、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琴声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9.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可通过_和_传给水中的鱼,把鱼吓跑。 20. 城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 的数字,这个数字 的单位是_. 21.蝙蝠发出人耳听不到的_,蝙蝠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目标的位置是由于: _ 的原理。 22. 某人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石,当看见落石激起水花即开始计时,经 0.2s 听到落石击 水声,则桥高出水面_m。 23.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 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 _成的音响效果。

10、 23. 人们理想的声音环境的响度在_到_之间。 24.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_、_、_,使用听诊器和喇叭筒的作用是 _. 25.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 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_不同. 26. 人发声的频率大约是每秒_次到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大约是每秒_次到_次. 声现象复习(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声现象一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过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本章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点,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重难点:频率

1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 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 体。 4、在 15C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 人耳比原

12、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 ;如果回 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 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 方) 。 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 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小于 20HZ 的叫次声波,大于 20000HZ 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

13、, 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 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 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 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

14、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 B 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 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二、课堂小结 三、作业布置 练习册本章能力检测 第二章第二章 光现象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一、光的传播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5、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 、自然光源(2) 、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

16、传播 演示试验: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 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二、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 (第十课时) 一、知识和技能 1、

17、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光路可逆。 3、情况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 是 漫 二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 、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 、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学生探讨: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 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8、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角 i角 r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 反射? 重、难点: 1、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 练习:物理套餐 P30 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 、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 、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

19、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教本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三、平面镜成像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3)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1、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 、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 、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 字以上) 四、光的折射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

22、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 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 其反射角入 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

23、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 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 、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 、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

24、 、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 、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5) 、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 字以上) 五、光的色散五、光的色散(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 掌握光的三原色、颜

25、料的三原色 2、 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 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 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体的颜色: (1) 、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 、颜色之迷:

26、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六、看不见的光(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 不同颜色的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重

27、、难点:1、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白光是由各种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的过程叫 2、完成光路图: 空气A 水B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进行新课: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可见光不可见光 红外线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紫外线 2、红外线: 1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2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

28、高。 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3、紫外线: (1) 、阅读课本 51 页的内容,并归纳。 (2) 、紫外线的来源? (3)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 (4)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 、荧光效应。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内容。 课本后练习。 复习复习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强化,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理解 2、过程方法 学生做练

29、习,老师讲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教学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图 1 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 支相同的蜡烛 B,如图 9 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 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 做的主要目的是()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

30、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 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如图 2 所示,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5小明在课外按如图 3 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 6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

31、,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7光污染已成为21 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 的 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 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 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B、漫反射C、镜面反射D、折射 8 下列叙述中的“影”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

32、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9 排纵队时, 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 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主要是因为 () A光速极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 10当你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仪表时,成象的大小取决于() A镜的大小B人本身的大小C镜放置的高低D人离镜的距离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12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 ,以为月亮 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

33、的反射现象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1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14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日偏食 A 湖边夜景 B 筷 子 变 弯 折 C 汽车观后 D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

34、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 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复习复习(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强化,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理解 2、过程方法 学生做练习,老师讲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一填空题: 16.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 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 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 运动员身上发生_射,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镜 形成_ 像。

35、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 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 (填“亮” 、 “暗”)。 17.如图所示,落地平而镜高 0.8 米。身高 15 米的姚安美同学站在 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就 (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 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时, 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选填 “大” 、 “小”或“一样大”) 18. “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 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改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其“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 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 19.2006 年 3 月 7 时

36、 40 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 “小太 阳” ,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 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 。 (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所形成的虚象。 20.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 ,是光的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 光的_现象。 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 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37、、和蓝光 22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日食和月食水中倒影小孔成像池底“变浅” 黑板“反光”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_。 (选填序号) 23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像,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 二实验与探究题: 24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 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这是为 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 察 。 小 明 无 论 怎

38、样 调 节 后 面 的 蜡 烛 , 都 不 能 与 蜡 烛 的 像 重 合 , 请 你 推 测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 像:。 2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i 水中的折射角 r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0 0 30 22 17 45 32 24 60 40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26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

39、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 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三作图题: 27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经过玻璃砖两个侧面折射的光路 28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29图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 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 线(大致方向) 。 30 在公园的海洋馆里,

40、 人们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海底景观, 请作出图中 AB 光线透过玻璃的光路。 (v 空气v 水v 玻璃) 31 作 出 AB 面镜中所成的像. 32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33图乙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 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 的折射光线方向 物 体 在 平 第三章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一、透镜(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与能力目标: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

41、、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 3.1-1 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42、用: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二二 、 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