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_第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_第2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_第3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_第4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参考资料第一章一、 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民主化: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

3、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该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

4、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是:(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2)专家服务。二、 思考题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答: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由行会组织的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成为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中世纪,高等教育仅指“大学教育”。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各国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中等教育逐步与高等教育衔接,大学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

5、育的基础之上。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开始新的变化,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概念有了更新、更广的含义。表现在:(1) 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专科学校、社区学校,在大学本科之上出现了研究生教育。(2) 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除了正规的大学教育,又出现了诸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非正规大学”。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列入高等教育的范围,显然,高等教育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当代,普通接受的高等教育概念是: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

6、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里?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 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4) 政治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 经济发展是高等发展的物质基础。(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在:(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

7、高等教育的实施。(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3、阐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和经济功能?答: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4、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服务社会三者的关系。答:(1)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8世纪以前的大学以中世纪大学为典型,其职能仅仅是培养人才。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洪堡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诞生,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8、。19世纪末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中,于是引发了大学的第三种职能为社会服务。(2)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应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研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发展科学将脱离社会实际。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第二章一、基本

9、概念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的质量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培养目标:高校培养目标上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德育: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10、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智育:智育是全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体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指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的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二、 思考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答:(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实施的途径。(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11、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的性质。答: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目的的性质表现在:(1)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的性质,它同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等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它与现实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正因此,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有形或无形地对教育实践起着定向、引航作用。(2) 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即教育目的受到社会政治、

12、经济、文化和科技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答:其要点包括:(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 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 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答:

13、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也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这些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2) 智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

14、组成部分,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3) 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5、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答: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有:(1)教学工作。教学是实施德、智、体诸育的基本途径。我国高校的教学目标包括:a.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b.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c.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d.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见,高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2)科研训练。科学

15、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训练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同时,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合作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心,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总之,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

16、智、体育工作的基本实施途径。而且这三方面的活动要尽力围绕着德、智、体育三方面工作任务来进行,从而全面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第三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平等: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平等涵义的基本点是:(1)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三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这是一种绝对的平等。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2)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高等教育平等的概念还将进一步扩展;随着高等教育平等概念的演变,高等教育平等的衡量指标也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效率:高等教

17、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顺利、高效地运行;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浪费,保证学生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效率目标。社会本位观: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即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人本位观: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18、个体目的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美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通才教育: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专才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大众教育: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即为大众教育阶段。此阶段的大学主要培养国家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国家、政府虽提供

19、一部分的高教经费,但高教的主要支撑者是老百姓,即高教经费的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教育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一方面表现为学校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种类、层次、形式的多样化。英才教育: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此阶段大学培养治国精英,大学成为明显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其支撑者为国家,教育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和熏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而面向劳动者的教育往往是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二思考题1 试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这两种观点在我国高

20、等教育领域有何表现?(1)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美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2)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观点主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即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3) 在我国,两种教育价值观

21、的冲突和矛盾一直存在,早在孔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已萌芽。孔子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则主张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更好地理解“道”。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占据统治地位,明确肯定教育一是为统治者培养所需人才,二是形成社会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把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满足社会需要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抉择与统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 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来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b. 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社会本位论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

22、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易导致教育某种被动性,没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没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个体本位论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但它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易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从而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c. 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2 为什么说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

23、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两者恰当的结合则是历史上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1)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道路。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加速度发展,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由于许多浅易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科学问题都需要较专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有多个学科、多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立体攻关。这就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某类专门知识,而

24、且还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只有如此,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达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2) 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及完整人格形成中,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繁荣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来源于人对自然与自身的人性关怀,这种关怀需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统一,若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便能使两种精神得到统一。(3)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

25、有国情的选择。我国的经济属于追赶性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的比重还比较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较落后,高级专门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专才教育的任务还很重。另一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高等学校的入学率较低,高等教育的成本颇高,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且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所以在学生在读期间有必要给予他们全面教育。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实施中的对策。 (1)发展要适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但加快发展要注意适度规模,防止大起大落。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

26、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作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造成结构性的供过于求。或是因办学条件跟不上而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效益。根据近几十年各国的实际情况,一般认为专门人才拥有量的增长应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目前我国各地教育资源有限,但多数学校的原有办学条件尚未被充分利用。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

27、,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虽然高校的生均成本会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教育,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除政府拔款,各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以外,个人分摊高教成本正成为必然趋势。 (4) 发展终身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不再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目前需大力发展各种高等职业技术

28、教育、远距离教育及各类型的成人教育,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4简述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答.对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相互关系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又是指导高等教育决策所必需的。(1)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矛盾的范畴。a. 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顺利、高效地进行。b. 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选择的目的是减少浪费,也是为了保证学生能获得好的成绩。c. 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2) 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a. 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没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平

29、等只能是形式上。平等的最终实现绝对不能离开质量这一前提。b. 从另一角度来看,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效率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社会的合作是实现理想效率的关键。(3) 在高等教育的决策过程中,要对平等与效率作出合理选择,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依据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所谓兼顾公平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且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第四章一、基本

30、概念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学位: 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或者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研工作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位于大学本科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位教育。 高校的招生制度: 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

31、围等等。 高校的收费制度: 即国家本着成本分担的原则,由高等教育的受益者自己承担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自主择业。 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校教师的职称: 是一个教师的学术或技术能力水平以及工作水平的反映。职称一经确定,终身享有。 高校教师的职务: 是指一种与教师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通常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级。它与职称相对,具有任期限制。二、思考题1、请简析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答.从办学形式的角度

32、分析,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系统一般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大子系统构成,我国亦不例外。而普通高等学校子系统内部结构特征比较复杂,所以首先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产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制特征进行分析。 (1)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委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明确

33、;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依然是稀缺资源,进入各层次高等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标准和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或比较统一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作法;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我国近些年来各高校尝试着作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3)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的特征有:教育对象的多样化,突破了传统的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更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等等。2、就我国学位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谈谈你自己的认识。答.目前我国学位制度中的问题主要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

34、发展需求间不相协调;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存在口径偏窄,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比例过大,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所占比重过小。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有重学轻术之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还不明显不足。(2)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远未能得到发挥,学位授予点只增不减,没有从评估的角度进行适当的加以控制和调整;研究生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点和博士生导师的评审权过于集中,应适当下放到地方和部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以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权力下放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研究生教育的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等略嫌刻板,缺乏灵活性和一定的弹性。(3)此外,各级学位间的标准、界限

35、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等等。对于以上种种问题,需依照原国家教委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的“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二十四字方针,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上推进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3、我国高校实行并轨招生将面对哪些问题?从哪些角度加以解决。答.(1)招生方面:高校实行并轨以后,推行高考录取分数的标准化,统一化,即国家划定最低的录取分数线,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但是又略嫌僵硬。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拓宽招生渠道,增强灵活性,如逐步尝试进行招生权力下放,对有条件的地区扩大地方在编制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方式的自主权,对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在统一招生前提下

36、,尝试单独举办考试,增加其录取过程中的选择性。 (2)收费方面:高校实行并轨招生以后,各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学生要承担部分培养费用,这尽管能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实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当然。其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低收入的家庭子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困难。对此,为了保证低收入家庭不会因经济问题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在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助制度,如奖学金、助学、贷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并使之进一步完善实施。 (3)毕业生就业方面:高校实行并轨以后,改传统的由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为学生自主择业。这虽然增强的毕业生择业的自由度,但是也面临着就业市场竞

37、争的压力。因而需要建立与其相应的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及一些就业指导机构,如国家的“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与此同时,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发展需要以及一些特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科、专业依旧采取国家承担培养费用,由政府统一免费安排就业的模式。4、你认为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哪些问题比较突出?结合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我国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就总

38、体而言,目前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深化认识,加以改革和完善,这些问题包括:(1)宏观上,教师部门所有的局面还没有打破,成为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影响了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如何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是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这是建立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社会宏观背景条件。但目前我国社会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的合理流动还缺乏机制上的保障。除此之外,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实质内容是,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聘任教师,但是,目

39、前由于主管部门对高校实施直接的指标控制,高校在教师的聘用上自主权过小。因此,今后如何在实施宏观调控的同时,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同时,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以保证评聘质量是关键环节。(2)微观上,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在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不是从学校的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角度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在职称和职务的关系上,目前我国大多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如教师身在教学岗位却不能履行教学的职责,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任职资格的评定中,还缺乏

40、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也不够健全,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平等、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影响了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 由于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称的终身制势必连带动产生出职务的终身制的问题,高校竞争上岗的书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现象依然普遍;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深入。改革的根本在于打破教师待遇与职称挂钩的传统作法,实行按聘任职务发放工资、津贴和奖金,对于下岗教师进行分流,鼓励校内或向校外流动;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所以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不能凭行政部门的长官意志,而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41、第 五 章 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包括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 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利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体制。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利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结合型宏观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由中央政府或

42、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校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它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利,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 是指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及高校。高等学校办学体制: 即是关于办学者的法律地位、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管理制度体系。一个国家的办学体制要受制于该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 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形式教育决策、教育活

43、动组织的权力。高校领导体制: 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在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的权利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董事会制: 所谓的董事会制就是组建由校外或部分校内人士共同参加的专门机构,来为学校筹集资金,并承担学校的有关决策的行政领导制度。一长制: 是实行校长全面负责的制度,它突出了校长的行政领导职能,由校长根据全权负责高校的行政事务。高校后勤社会化 : 就是指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实行后勤社化的目的在于,卸掉学校办社会的

44、包袱,使学校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来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二思考题1请你简请单地概括和分析一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几个模式。 答.根据不同国家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通常人们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1)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a. 这是一种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体制。b. 该模式中,政府和高校间表现出一种完全的上下级关系,权利集中在中央政府,高校很大程度上处于依附地位。高校的经费几乎完

45、全由全国划拨,因此高校必须面向政府承担责任。在利益关系上国家作为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统筹高校教育的宏观管理活动,履行全面的职责。c. 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大致可归为该模式。(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a.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所谓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拔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体制。b.在分权制下,地方政府一般是作为地方公立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承担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协调的权力,高等学校作为法人实体在地方政府大的政策框架之下,依法独立办学。社会的广泛参与,

46、是分权制的一个典型特征,主体多样化,具有复杂而有难以同意的管理特征。c.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a.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这是一种由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b. 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区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形式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体制特征;各国结合型管理体制的共同之处在于,中央政府一般发挥宏观指导和协调职能,并与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行使一定的决策权力。c. 实行结合型管理体制的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但不同国家的管理

47、具有不同的特征。2.如何理解我国现行“分级管理,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答.“分级管理,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指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我国要确实实施好这种宏观管理体制,还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改革:(1) 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2) 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

48、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最后,要更新人们的办学观念。(3) 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牵动面广、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持慎重态度,从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过程。3 结合我国实际从高校组织特性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特征。答.组织自身行为和目标的特性必然决定着组织内部权力结构、任务分配和工作方式的特殊性。高等学校不同于一般的政府和企业组织,尤其它作为一种文化机构,所特有的内部组织文化气氛决定了它在管理制度上有其鲜

49、明而复杂的特征,而正是这一点又构成它独特的管理体制结构和内部运作机制。(1) 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有利于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它是保证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措施。该体制的特点是: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2) 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学院制。学院设立在大学之下,它是大学的管理中心,学院的院长一般由校长委任,对校长负责。其基本职能是协助校长管理校务;协调所属各系、所的关系;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开展学科建设,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统筹全院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学院制

50、体现了一种高校内部的分权形式。4、 结合实际就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答.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其遵循的原则是机构设置合理,权力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等。就我国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看,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还存在许多较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方集中,学院的权力有待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缺乏效率;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的过死的现状还有待改善。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是:(1) 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

51、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 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3)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的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因而我们应适应社会的变革,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 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提高办学效率。 第六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等

52、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等。结构与功能: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但功能也会作用于结构,有时功能的变化能给结构的变革带来契机。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也可根据所授学位的不同来划分高等教育的层次,如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等来划分。种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

53、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如我国将高等教育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等等10个学科门类的学位。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公立、私立两种形式。根据授课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根据授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函大、夜大、电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等。区域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而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况,不同形式的高校分布,不同等级的高校分布,不同专业点的分布等则构成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二、思考题1、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

54、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等。(1)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资源需求状况等。这四个因素环环相扣,前者都对后者有很大的影响。而人类资源的需求状况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经济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既表现为提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要求,更表现在提供和支持继续发展的可能。而有一些属于价值观的因素,如“机会均等”、“教育民主”等观念的产生,也与经济增长相关,它促进传统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多样化发展。(2)文化、传统因素:主要包括全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政治制度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结

55、构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文化传统因素往往是主要原因。(3)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与结构等。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使得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同时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众多复合型的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不断出现,使高等学校的教学呈现出更多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对社会、科技发展的适应性。科学发展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不断扩大。(4)教育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有时往往已有的教育现状不再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对原有的高等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如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

56、地区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高中教育也得到相应的普及,大量的大学适龄人口对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就对存有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迫使高等教育再作出结构性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向前发展。2、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和能级结构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原因。答: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特点及其原因是:(1)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在学制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创举是在80年代初建立了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其办学形式更为灵活开放;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在结构和历史上既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能增加高等教育机会,还能发挥社会办学力量,这对于提高办学效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都有积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市场化,民办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