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政府干预经济是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2.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3.财政及其基本特征:1“财政”一词的来源:国用(国计);清朝光绪24年(1898年)明定国是诏书“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2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者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3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者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他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个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职能。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经
3、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勇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指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国际权利机构,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公与私是对应的,所以又具有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与他的强制性相一致的。从财政收支的整个过程来看,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
4、性。对于每一个纳税人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这是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即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4.“公共财政”的含义: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以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基础,以公共物品为服务对象以分
5、级管理为主;以分级管理为主。5.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基本含义与疏通目标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以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配置。广义的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该职能存在的主要根据是外部经济性,国家需要矫正。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
6、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社会财富在分配和再分配时,要体现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既要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它可以调节居民收入水平和企业的利润水平。财政具有的矫正收入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该职能的产生背景:市场经济中必然出现的收入分配上的“马太效应”。该职能的作用:点消费成本-通过税收等
7、改变价格结构,调节人们消费成本和生活水平;可支配收入-通过税收等调节人们可支配收入结构,实现相对公平。该职能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基尼系数上。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主要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稳定经济职能是指发展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它通过财政预算、制度性安排来调节经济的发展速度。财政总量调节职能。产生于市场机制的经济波动的缺陷。该职能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实施依据;逆对经济风向,熨平波动力量是主要作用方式;调整收支结余方向与数额是主要作用手段;调节需求为主,也适当调节供给是主要着力点。该职能在我国财政职
8、能体系中处在不断上升之中。经济稳定是与发展和充分就业相联系的经济稳定。该职能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和自觉调节两个方式实现。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6.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纯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纯粹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
9、府通过无偿征税来供给公共物品7.生产和定价的含义与内容: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新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提高服务的工商企业,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学校、医院、文艺团体,以及政府机关公安司法国防和准国家机关的事业单位等部门;狭义的生产在我国指的是国有的工商企业,包括垄断性国有企业。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来提供并不表明这些公共物品必须有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来生产,即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二)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宜采取国有国营模式在国有部门和单位中,有一类是提供纯公共物品的,典型的有国防、公安司法政府行政部门,还
10、包括城镇建设中的上下水道、绿化和基础教育等。(三)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垄断企业主要集中在邮电交通运输能源以及原材料工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部门,还可以包括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由国家投资建成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限制、竞争性充分、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国有企业。(五)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政府保护公共物品供给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包括国家机
11、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共事业和煤油原子能等基础长夜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如金融农业高等教育和医疗等行业的价格。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总要措施。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
12、部定价方法:有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额价格。8.财政支出分类按费用类别分又可称为按国家只能所做的分类,依照国家职能的分别,财政支出可分为: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国防费用。 行政管理费。 其它支出。 意义所在: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明白的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
13、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 按支出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掘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以及对经济理论分析的意义。购买性支出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直接购买商品、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转移,不取得商品和劳务。意义:1).购买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它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社会
14、的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资金转移到领受者的手里,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它对收入分配有直接的影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它体现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了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原则可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所以,它的支出规模和结构只能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它所体现出来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
15、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9.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1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2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入的量与财政支出的量都是不相等的,通常的情况是后者大于前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 重要高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10.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政治因素 经济发展必引起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导致
16、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同时要求执法机构的发展。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必引起城市化及相应的拥挤效应,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肯定加重,相应支出将增加。该法则得到世界各国财政实践的证实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它是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ar)的研究成果。11.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局是否稳定、整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 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
17、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12.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和财政支出结构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所占的比重的大小,反映出政府在一定的时期内直接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出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购买性支出大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大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做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发展中国家一般的特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在全部的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13.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内生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开始,
18、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的人力成本,物质资料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益,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全新的全市,认为生产性公共资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
19、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保证财政收入的适度增长,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调整和优化住处结构方面,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开支,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好人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
20、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是提高支出效益的关键。财政支出结构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从政府政策的角度看: 财政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迎接面临的挑战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性任务。 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职能也应随之转变。 实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调整,刺激有效需求并增加有效供给,深化国企、行政 体制改革以及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制度的改革,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14.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5.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1社会
21、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2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3 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消费性支出支出的规模也有所不同。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的发展阶段与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16.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1两中费用的支出保证了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的可能性2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人类分裂为阶级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同时,如前所说,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
22、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为此就必须设立公安司法、经济管理职能等各类行政机构,因而行政管理费就构成国家支出的基本内容之一。国家一经建立,必须执行的另一项基本技能就是防御外敌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为此就需要建立军队和军事设施,因而国防费也是国家的基本支出。3要从不同的角度上来评价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在各类财政活动中的影响17.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文科卫支出究竟是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的?我国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 (1)这种分类只有静态的、相对的意义,它只是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生产作出明显的贡献 (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
23、来说,文科卫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 新的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3)这种分类的实际意义只是要求社会在安排全部国民收入的用途时,应占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比例应不断提高,甚至 超过GDP的增长速度。18.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概念: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投资活动,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投资分类资金来源:预算外投资。预算内投资 资产属性: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经济性质: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投资主体:中央政府投资,地方
2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的特点: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的;不以微观盈利为主要目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集中性强,建设周期较长;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全局性、外部效益较强的建设项目,弥补市场缺陷,社会效益明显。范围:在竞争性(轻工、纺织、机械、电器等加工工业)是选择重点项目、高科技开发等有选择参与基础性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等等;基础工业:能源、石油等基础原材料)方面是集中必要资金进行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文化、教育、科学、福利、行政、国防等)应为投资主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政府投资(指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经济体制和经
25、济发展阶段作用: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直接和间接)总量调节和间接调节结合-总量结构调节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l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l 资本-劳动率最大化标准l 就业创造标准 19.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公共物品属性20.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和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木业含有投资性支出,即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我国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
26、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而且任何国家都是如此。这是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对农业和农村来说,政府主要是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的必要性从根本上在于某些农业投入只适合于由政府来提供,或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27、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柔如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21.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与内涵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财政安排的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是财政转移性支出的重要内容。各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一般包括:社会保险
28、基金支出,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16%。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2.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作为一种转移性支付,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政府角度来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的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以前有所改善。财政补贴与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
29、支出很少有这种影响。所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政策性补贴)和企业盈亏补贴两大类。(二)财政补贴的分类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暗补之别;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题来看。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的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可以分为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2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重要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
30、配制度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4.合理调整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从总体上看,我过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方针政策,是确定我国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依据。25.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26.预算外资金内涵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
31、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7.税收的“三性”、含义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的
32、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和数额,并只能按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基本属性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 一方面:税收区别于其他经济范畴特别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舍象了不同社会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构成税收内涵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剖析不同社会税收的特殊性,主要是社会主义税收和资本主义税收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税收的界定: 第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第三:国家在
33、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进行的非惩罚性的、强制的从私人部门向共有部门的资金转移。28.税收制度内涵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税收制度由各种税收要素构成,税收要素的具体规定性决定了税收的具体形式。29.税收分类(三个税收要素)(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五)中央税与地方税30.当今税收原则有哪几
34、个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三、税收中性问题31.税负转嫁的含义与形式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者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顺转)方式。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逆转)方式。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来转嫁税负,其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谈判的方式解决。混转(散转)。即前转与后转并行。32.商品课税(增值税)的特征与功能商品税,是对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额所课征的税。由于商品课税的主要对象是消费品或劳务,而且是在流通过程中征收的,所以通常又称为流转课
35、税。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于商品税。(1)商品课税是对物税。(2)商品课税是以商品价值的流转额为课税基础。(3)商品课税存在着重复征税问题。每经过一次市场流通环节,就要就其流转额课征一次税,因而形成重复课税(增值税除外)。(4)商品课税存在着税负转嫁现象。税负转嫁是商品课税的基本特性。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33.所得课税(个人所得税)的特征与功能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但所得课税也有自身的缺陷:所得税的开征及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制约;所得税的
36、累进计税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计征管理也比较麻烦,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运用比较困难。所得税的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农(牧)业税 34.结合实际,谈谈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1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的“精兵简政”2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3调整和改革现行财政体制4逐步化解农村隐性债务35.国债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分为内债和外债。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为凭证式国
37、债和记账式国债。36.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37.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38.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级次、原则及预算管理权限(一)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收支财政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反应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政府预算的法治属性:政府预算的法治属性是政府预算经立法机构审批,按审批的预算执行,并接受立法机构审计监督的基本性质。政府预算的技术属性:政府预算的技术属性是指政府预算在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公共开支、提高行政水平、丰富和发展会计控制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性质 (二)类别1.以
38、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三)级次: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预算法规定设立五级预算: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四)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五)预算管理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39.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
39、),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其主要目的是细化预算、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它的管理主要是采取间接的规范采购方式和财政监督手段。40.“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41.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其类型含义:它是处
40、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它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类型:根据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和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划分: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统收统支体制2.19531978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3.改革开放后实行财政包干体制。42.分级、分税制的内容和类型它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41、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43.转移制度含义、功能含义:是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对下级的无偿补助或拨款,其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44.分税制运行至今的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运行状况: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需完善的问题: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问题,也是实行分级预算体制的前提条件。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六动量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答案
- 框架协议招标要求
-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正确及时地申请劳动争议调解
- 《lc教学课件》课件
-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6课 两伊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辉煌成就》教案 山东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4 俄罗斯课时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高中化学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 鄂教版
-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 北京四合院介绍课件
- 无限极制度(新人)讲解版课件
- MSD潮湿敏感器件防护培训课件
- 十分钟EE从入门到精通2.0
-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课件
- 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4 I have a pen pal 人教pep (共23张PPT)
- 赏识教育培训课程课件
- 山西恒泰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万吨乙酸钠项目环评报告书
-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全文)
- 工程开工令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